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完结 重生于康熙末年(雁九)-第7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颙早就晓曹颂永寿关系交好。原还有些担心。怕弟弟牵扯到八爷党中去。但是中间还有纳兰富森关系。也不好弟弟叫疏远永寿。 
  如今八阿哥已死。八爷党早已时过境迁,曹颙自然没有拦着弟的道理。相反想到纳兰富森。曹颙还多问了几句。 
  曾显赫一时的明珠府,随着明珠父子众人的相继离世。已经门庭渐稀。 
  曹颂只在纳兰府待了半日。下晌就意兴阑珊的回来。刚好曹颙从衙门回来。在家门口遇到他。见他穿着青衣。就叫他进来说话。 
  原来。曹颂还有侍卫处的几位同僚。一道往纳兰府帮忙。本是好好的。各人都随着纳兰氏几位本家爷分了差事。四下帮衬。 
  结果。到了中午。九阿哥带人过来。将丧仪接手。 
  虽说都是帮忙。但九阿哥端着皇子爷的架子。众人就少了自在。熬了半日就回来了。 
  曹颙闻言。有些奇怪。 
  自打八阿哥逝后。九阿哥料理完八阿哥的丧事。就“抱恙”。这出面的第一件事。又是操办纳兰府的丧事。他就不怕犯忌讳? 
  “九阿哥说了。永寿他阿玛临死前。将他们兄弟托付给九阿哥了。所以往后就有他照应那边府。”说到这里。曹颂皱眉道:“不晓永寿阿玛是怎么想的?亲子信不过。偏要信外人。富大哥为人和善。待永寿永福也的说。” 
  还能有什么。不就是出身闹的么? 
  揆叙之母是宗女。其妻是安郡王岳乐的外孙女耿氏。说起来。耿氏同八福晋是表姐妹。且她母亲自幼养育宫中。得封“和硕公主”。身份比八福晋之母更为尊贵。 
  只是因耿氏之父是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虽说忠于朝廷。没有受到三藩之乱的牵连。但是也是多年沉寂。 
  永寿永福的生母。是康王府出来的郡主。身份越发尊贵。 
  而纳兰富森。不仅是妓女的庶子。生母还在纳兰容若死后逃离纳兰府。改嫁江南士子。若是没有曹寅的斡旋。纳兰富森连认祖归宗。都是妄想。 
  能容下这个侄儿在京就不错了。叙怎么会将妻儿相托? 
  曹颙叹了口气。这个揆叙是不是读书读傻了。九阿哥没别的爱好。就爱金银。明珠做了半辈子权相。加上相继与皇族宗亲联姻。这家底定是十分丰厚。 
  揆叙这哪里是托孤。这是引狼入室。 
  曹颙心里透亮的。却也没兴趣插手。就算纳兰富森没有携妻儿出京。揆叙也不会将家产分给这个庶出侄儿。 
  至于永寿永福兄弟是否委屈。那就不需要曹颙操心。有安郡王康亲王府的关系。九阿哥也不好的太过。再说。永福是他的女婿。他这个做岳父的也没脸将女婿生吞活剥。 
  除了这些肮脏事。最近还有一件喜事。那就是曹调离内务府后。经曹颙保举。伊都立委署内务府总管,虽没有马上升任。但是他已经是心满意足。正经预备了一份重礼。亲自送到曹府上…… 
  就在十六侧福晋李氏;所出的四阿哥满月前两日。十六福晋平安诞下五阿哥。 
  四阿哥由康熙给这个皇孙圈了个名。赐名弘皓。四阿哥满月这日。就是五阿哥“洗三”之礼。 
  还在八阿哥孝期。没有大操办。但是至亲好友。还在都往宫里道喜。初瑜这边自然要去了。 
  热闹了半日。下晌她才出宫来。 
  瞧着两位小阿哥。她心里存了心事。坐在马车上。她想了一路。是不是请个太医过来好好查查自己个儿的身子。若是真的调养无望。那自己当如何? 
  越想越是心烦意乱。一会儿告诉自己。老爷太太膝下已经添了长生。天佑也不能说是独苗,一会儿又是愧疚。公公婆婆虽没有说什么。但是老人家谁不攀着子孙繁茂。 
  无奈她劝了自己个儿几回,也是贤惠不起来。 
  初瑜回到府里,紫晶得了消息。来梧桐苑。她是为王莺来的。王莺同寄居曹府的七娘不同。按照初瑜与曹颙的说法,王莺的终身事。也是要这边府里给安排。 
  王莺今年十六。待出了孝。就十八。到了出阁的年级。她却是孩提时失母。跟着父兄在乡下长大。对于女红厨艺等半点不知。 
  这样的丫头就算收拾一份丰厚的嫁妆,寻个人家嫁了。也不叫人放心。 
  对于王莺,初瑜与曹颙特别交代紫晶,好生照看的。紫晶瞧出其中的不妥当。就来找初瑜商议。看是不是给她安排个教养。好好教导些女孩儿的规矩。 
  初瑜听了。才晓的自己疏忽。说起府里的教养。哪个比的过罗姑姑常姑姑的?二房刚分府时。兆佳氏曾央磨数次。终于借了常姑姑过去。 
  因常姑姑是王派过来的人。只听初瑜一个的。兆佳氏摆了几次架子。心里觉的不畅快。只是为着姐四,姐五儿两个。强忍着罢了。 
  待与董家说。因董素芯也在宫里当过差。兆佳氏怕她见到罗姑姑不方便。就从外头聘了个教养。让罗姑姑回东府了。 
  东府里两个女孩儿。妞妞有恩典。不用参加小选;天慧有眼疾。也不用选秀。加上她们两个还小。都是同兄弟在一处学规矩。 
  “是了。正该如此。还姐姐有心。要不然就让姑姑过去教导个一年半载的。左右也不是选秀。不用太严厉。”初瑜说道。 
  罗常两位供奉中。罗姑姑性子有严厉。就是天佑恒生他们见了这个教养。都带畏惧;常姑姑要和气许多。对孩子也有耐心。既是初瑜这般安排。紫晶自是无话。且在她心。也觉的常姑姑是合适人选。 
  常姑温柔和气。要是王莺能磨性子。学了这待人接物的本事。也是获益终身。 
  没想到。这一番安排。却促成王莺与常姑姑的缘故。 
  王莺自幼没有母。进府之后。有七娘为伴。不过跟她一样。是个假小子。初瑜与紫晶虽说都是温柔和善人。但是平素忙着料理家务。隔三差五同她见上一遭。也说不上几句话。 
  〃姑姑也是孤身一。十来岁进宫当差。出宫时父母早已亡故。只有个兄弟。前些年也没了。 
  王莺虽说在山野长大。不懂规矩。却是天真烂漫。保持赤子之心。加上常姑姑晓她是孤女。父母双亡后投奔到曹家的。心里越发添了怜惜。 
  王莺这边。见常姑姑温柔教导。也乐意同她亲近。一来二去。两人相处的甚是融洽。连七娘见了都觉的眼红。不过她心里只念着拳术。肯安静陪着王莺在内宅猫了两个月。已经是浑身痒痒。 
  见这边有常姑姑相陪。她也放下心来。不是往校场找妞妞他们耍。就是寻了曹甲曹乙“切磋”。日子倒也过的意…… 
  二月初一。圣驾出京。巡幸畿。随扈皇子为三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 
  自打八阿哥病故。往三阿哥府走动的人越发多了。这储君册立。分“嫡”“立长”“立贤”。二阿哥两立两废。“子党”烟消云散;最有贤名的八阿哥在沉寂两年后病故。“八爷党”的中坚份子也死的死。改投门户的改投门户。 
  剩下的。似乎只有“长”一条。 
  被圈的大阿哥与二阿哥不算。三阿哥就是诸位皇阿哥之长。剩下的皇子阿哥中。十四阿哥虽活跃。但是到底年轻。文治武功不显。一时半会儿难同兄长们匹敌。 
  连带着三阿哥。也不禁自得起来。自当自己真得了圣心。要不然为什么皇父要钦点他随扈。 
  这日。到了赵北口登舟。岁数二月春寒。但是站在御舟桥头。三阿哥还在意气风发。拉了十五阿哥在这边看风景。 
  见三阿哥志的意满。十五阿哥撇了撇嘴角。状似无意的说道:“看来皇阿玛真是器重四哥。每次都留四哥坐镇京城……” 
  三阿哥闻言。笑容经僵在脸上。 
  他看了十五阿哥一眼。道:“是么?十五弟这样想?” 
  “嗯。”十五阿哥点点头。道:“这几年只要皇玛出京。都是有三哥与四哥坐镇京城的。这两年。是三哥出来的时候多。我们陪在皇阿玛跟前不过是给皇阿玛解闷。三哥随扈却是要累着四哥了……” 
  三阿哥面上讪笑两声。心里已经打翻了五味瓶。不晓的什么滋味儿。 
  “还好。曹颙调到户部去了。都他是能干的。四哥算是添了助力……”十五阿哥接着道。望向远山。似乎没有瞧见三阿哥的脸已经耷拉下来。 
  身后。十六阿哥站在不远处。着十五阿哥的背影。神情有些复杂…… 
  京城。户科官署。 
  曹颙坐在书案后。入沉思。十六阿哥出京前。曾找过他。内库有金十几万两。趁着京城金价高。年前年后已经放出来一半。兑换了几十万两白银。 
  这金子放出去几万两后。京城金价已经回落。剩下的十万两金子。内务府想要做本金生利。所以。十六阿哥才找到曹颙…… 
  虽没有摆出圣旨。但是曹颙心知肚明。这是康熙给自己派差事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0 条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smail007 
粉丝:65607金币:3539威望:162348  注册时间:2012…01…04。发私信 关注TA 


。发表于2012…07…04 20:31 只看该作者 
310 # 。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七百三十九章 第一关(中) 

  国库若真的那么富足,怎么会等到曹颙去年招投标凑出修缮热河行宫、修建汤泉行宫? 
  从年前内务府往外兑换金子起,曹颙就晓得,这其中的弯弯道道。若不是机缘巧合,方种公带回了王莺,就算曹颙晓得风吹草动,也不会想到“盗陵”上。 
  十万两黄金,相当于白银百万余两。 
  曹颙想起王莺拿出来的地图,忙摇了摇头,收了自己的贪婪之心。 
  从年前开始,他就琢磨“生财之道”,这毕竟不是千八百两生意,哪里能说想到就想到? 
  曹颙正想着,就听到有人隔门禀告,是户部的公文到了…… 
  外间,蒋坚却有些神情恍,抬起头来,望了望里屋的门板。 
  大人是什时候知道的?还是压根不知道?之前缺银子时,魏黑的援手只是赶巧?年前外头的孝敬,格外丰厚。 
  换做往常,并不稀奇。年前却赶上曹寅请辞、曹颙贬官,往来送礼的人家都减了不少,同去年曹颙升任内务府的盛况截然不同。 
  蒋坚是为幕之人,平时就是玩心机,自是瞧出其中的不对。 
  这不怪曹颙粗心。他吩咐魏黑时。还没有后来地事儿;过后要操心地事儿多。就忘了这茬。不小心露了马脚。 
  原以为要等万寿节后。朝廷开始纳捐。没想到这各处地缺一圈出来。京城各处已经是闻风而动。 
  蒋坚心里着急。因为在曹府众人眼中。李卫眼下还在徐州。不在京城。没想到。曹颙已经使人出面下曹府。给李卫弄妥了。 
  花了三万余两白银。补了从五品地实缺兵部员外郎。曹颙还专程问过蒋坚。确定他没有出仕之意没有为其张罗。 
  若只是从五品员外郎官衔。不过是八千来两银子。贵是贵在补缺上。要知道。这年头官衔好买。实缺却是等靠本事抢地。要不然一辈子也只能是个“候补”。七老八十。也无比补地上。 
  蒋坚先为李卫之友。随后才入曹家为幕地。所以对曹家与李卫地关系也清楚得很。从曹颙受了翰林请托,援手李卫。到后来地容留李卫。他都清楚。 
  如今,曹颙又在李卫不在的情况下,将他将捐官的事料理干净,这恩情不可谓不大。 
  蒋坚摸了摸袖子里的信隐隐地生出几分愧疚。 
  曹颙待人以“义”,他们却是如何做的? 
  想到此处,蒋坚只觉得如坐针毡,忙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让自己镇定下来。 
  好不容易熬到落衙,曹颙要去拜访十三阿哥叫蒋坚他们先回府。这正合了蒋坚心思,他寻了个由子,连小厮也没带,出了前门,去见李卫。 
  那封信曹颙亲笔所书。 
  只有寥寥数笔,无非是问候他尊亲健康后就是提了纳捐之事,问他能否早日回京云云。 
  李卫养了几个月的病,人瘦了一圈。他向来不拘小节,加上蒋坚是好友,所以就披着外衣,坐在炕边看了。 
  “兵部员外郎,我李卫是官身?”李卫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这还能有假?恭喜又玠了,终于得偿所愿。”蒋坚笑着点了点头,倒是真心祝福老友。 
  “娘,爹,我是官儿了……”李卫拿着信,一下子从炕边窜下来,手舞足蹈地说道。 
  蒋坚见状,心里叹了口气。李卫滞留京城数年,若没有曹家,想要心想事成,谈何容易。看来,曹颙真是李卫的贵人。 
  补在兵部,而不是户部,怕也是有意为之。 
  李卫有本家长辈在兵部,也能有个照应。没有用曹家出面为李卫捐官,也是不愿李卫沾上曹家关系。毕竟如今曹家处境甚是微妙,只觉得迷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