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色洞房-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我们南曹公社革命委员会的骄傲,你们是我们南曹5万贫下中农的优秀儿子,你们是我们武装部的自豪!你们在几千名的优秀子弟的报名,体检,政审等等严格的考察中,一个个脱莹而出。你们是优秀的!你们是合格的。你们是光荣的!你们也是有出息的!你们更是我们的骄傲!我代表公社党委,我代表公社革命委员会,我代表武装部,我代表贫下中农,向你们表示祝贺。同时,我也提出殷切的希望:第一,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一个最重大的问题。你们就要离开家乡,就要到部队的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里去了,当然就高兴,高兴了就忘乎所以,什么爬高上低,什么的打架呀,什么的摔交呀,什么的四处溜逛呀,这些都是容易出危险的。在串亲戚中,等等吧,一定要以安全第一,不要碰住胳臂腿了,不要磕住头脸了。你们一定要健康的皮毛不损失,也就是毫发不损!等几天后,我们把你们一个生龙活虎的送到开往部队的军列上!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你们从现在起,就是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了,是一个已经在序列的革命战士了,要注意以革命战士的思想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做到事事处处一革命战士严格要求自己。不准打架斗殴,不准……” 部长一口气说了很多不准。接着希望:健康愉快的度过一个星期的激动时期。希望大家到部队都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都被提升为军官,都光荣的立功,都得大喜报都成为人民军队的栋梁……部长的讲话语重心长,语重心长的话还在讲……干事手里的鲜红的入伍通知书一直的在闪闪发亮……部长最后非常客气的邀请带兵的指导员商朝县讲话。

  指导员商朝县讲话:“同志们呀,刚才谢部长讲的非常的要紧,讲的非常的周到,讲的非常的细致,讲的非常的语重心长,我这里就不多讲了。我要讲的有八点。第一点,安全。安全第一。你们都是青年人,用我们部队一个周副政委的话来说,青年人坐如山,动如兔!就是的呀,动如兔。你们可不能像乱动的兔子呀……”

  发放入伍通知书开始了:武装干事陈国栋响亮的嗓门喊:“于全西!” 武装干事陈国栋响亮的嗓音已经落了,已经落干净了。 没有人回答。鸦雀无声。 为什么会鸦雀无声? 这简直令武装干事陈国栋尴尬。第一炮哑巴了?谁是于全西?没有于全西这个青年人? 不可能! 好象大家都知道于全西这个人确实存在呀! 不但确实存在,还是狗撵鸭子的人物呀! 怎么就没有人应答? 为什么不应答?!难道于全西是临时变卦了,不愿意换衣服了,不愿意去当兵了?!据说,在以前,也曾经发生过新兵入伍的时候——就是换衣服的时候,突然的就变卦了,要么是怎么也不到现场来,要么是人来到现场了,就是不答应,不接受换衣服! 难道于全西?也炮哑了?不会吧,第一炮就哑?! 把于全西放在第一个,这绝对是匠心独运! 是绝对的周密策划! 是绝对的…… 是武装干事陈国栋念错了? 还是根本就没有一个叫什么于全西的新兵? 怎么会没有于全西呀?于全西是南曹公社的名人,于全西不但是南曹公社的名人,于全西还是尉氏县的名人,于全西也是开封地区的名人。为什么是名人呀?这个18岁的于全西青年,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于全西不但已经是党员,于全西还是大队党支部书记。据说,于全西还是革命理论家,于全西他写的革命文章,曾经多次的在县人民广播上广播。 听说,于全西是一个他一直要成为一个当革命家。于全西他现在也和大家一样,已经换上了军装,也要到部队当兵。啊!他现在在哪里呀?啊,那个不是于全西吗? 于全西在和公社书记在说话呢。公社书记说:“于全西你现在还可以改变主义,只要你于全西改变主意,我给他们说,叫找一个指标来顶替你于全西。我们有的是好青年!怎么样?” 于全西没有回答。于全西在看和自己一样的的青年们,青年们也都在看这个方向。公社书记说:“怎么样?你于全西只要留下来,我们就把你于全西调到公社办公室。先干副主任。……于全西看看公社办公室的房间。明亮宽敞,高贵。多么向往呀。军装。军装,已经穿在身上,虽然说是刚刚的穿上。公社书记又说:“怎么样?你于全西只要留下来,我们就把你于全西调到公社办公室。先干副主任。” ‘于全西说:“谢谢您,真的感谢您!一直信任我!我去当兵去了。辜负了您的希望。我给您争气!”  武装干事陈国栋响亮的嗓门再喊,是大声的喊:“于全西!” 于全西嘴里大声的,绝对是兴奋,绝对是高兴的答应:“到!到!我到!” 于全西离开公社书记,跑步到干事陈过动面前。于全西立定。 于全西敬礼。 于全西双手接过干事陈过动递过来的鲜红鲜红的入伍通知书!

  鲜红的入伍通知书,本来才有几克重,于全西感到有千斤的重。

  于全西手里的鲜红的入伍通知书在随着他激动的身体在瑟瑟发抖。 这种发抖是高兴的是激动的。这就是盼望的已经很久了的入伍通知书? 干事陈过动语重心长的说:“于全西同志。于全西支书同志,从现在起,你就是一个人民解放军战士了。”其他的已经换上军装的同志们不约而同的就鼓起了非常响亮的掌声。 干事陈过动说:“我希望,我代表公社党委公社革命委员会,我代表贫下中农,殷切的希望,我们的于全西支书,到部队去以后,能够很快适应部队生活,迅速的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忠于祖国的革命军人。当然,我们也非常希望你何支书能够顺利成长,前途无量,前途广大!当一个大军官,当一个伟大的将军!下一个,……”

  于全西手里拿着鲜红的入伍通知书,背着背包,还夹着自己原来的已经穿了很久很久的破旧的农民衣服,出了公社大院的大门,朝家的方向走。于全西边走,于全西边上愁。于全西越走,于全西越上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五章哭得像出殡
于全西手里拿着鲜红的入伍通知书,背着背包,还夹着自己原来的已经穿了很久很久的破旧的对襟的制服,出了公社大院的大门。

  朱红厂手里挥舞着鲜红的入伍通知书,夹着背包,抖擞着自己原来的已经穿了很久很久的破旧的农民衣服,在公社大院大门口显摆。

  朱红厂一一的与“新战友”告别,“再见!”“再见!”“明天见!”“部队见!”“到你家里见!我明天还没有空,明天我要见面!后天吧,后天,到我家我爹还有红薯干酒!”小个个的朱红厂一直的显摆不停。 本来就精神的短小精干的朱红厂,现在更加是满面红光。从现在起,大家是真正的战友了呀!孙书杰对于全西说:“我爸爸明天回来,中午,在我家,不见不散。”朱红厂连忙凑过来,问:“书杰,明天中午有什么事情呀?!”孙书杰装着没有听见朱红厂的问话,转脸和高中的同学,也是已经换了衣服的新战士朱新安说话去了。孙书杰的父亲在县直党委工作,是国家干部,是共产党员,是吃商品粮拿工资的光贵人。孙书杰本来就瞧不起小个个简直委琐的朱红厂。虽然瞧不起,面子上却要过得去。笑模笑样的看着朱红厂,嘴里和朱新安一起说话。都是一帮子高中的同学。朱红厂初中也没有念完,因为家里需要工分。高中的同学在这个时代里已经是文化最高级别了——因为,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大学就停课闹革命了。闹革命的不招生了。已经好几年没有什么大学毕业生了。高中生当然是山中无老虎猴子成大王了!也是高中声的于全西,背着背包和几个新战友一起,朝家走。走着走着就咋的上起了愁。怎么上愁了呀!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在。面前就有障碍的呀!障碍还很大的呀!

  于全西没有走大街,大街上是支书于全西一直爱走动的呀!

  原来是大队的支书,是人前的尊敬的榜样。

  现在参加了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本来更加昂扬,为什么放着大街不走,却走小道呀?上愁呀!为什么上愁?为什么上愁?为什么上愁?现实迫使这个从来不服输的、争胜好强的、企图人生梦想人生辉煌的年轻干部小伙子上愁开了。

  和其他许多热血青年一样,于全西在得到今年又要征兵的消息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我也要报名,我也要当兵。

  于全西所在的大队征兵动员大会上,是第一个报名的。因为,任何的时候,在中国,也许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于全西是大队支书,大队的征兵动员是他亲自动员报告的。

  亲自动员报告的人,首先带头报名,全场的人民群众热血沸腾了。

  提高警惕,准备打仗!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在处处闪金光。

  害怕打仗吗?没有人不害怕打仗?很少有人希望经常打仗。穷兵黩武的人毕竟是少数。明知道当兵可能要打仗,如果倒霉就可能遇上打仗,打仗是危险的,是要死人的。没有人想着去主动死亡,没有人想到自己的前方就是死亡。伟大领袖毛主席思想指方向,什么死亡,什么帝修反都是小小寰球几个苍蝇碰壁!热血的于全西带头报名。适龄青年争先恐后,年轻的父母亲人踊跃为自己的孩子报名,一个父送子,母送儿的当兵热潮掀起来了。

  在于全西的遇事出头下,这个生产大队的青年明知道这批兵危险。“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个生产大队的征兵工作,这个公社的征兵工作,这个县的征兵工作,在于全西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的带动和影响下,开展的轰轰烈烈、顺顺利利。 

  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大队支书,一个本来被公社和县里领导非常器重的年轻党员干部,竟然带头要穿二尺半,竟然要报效国家,竟然要放弃很多人做梦都不敢想的社会地位,去到部队当穷兵,竟然连自己一个孤寡养娘也不管了,要到部队当兵去。如果说青年支书于全西确实是起了一个好头的话,这个带头作用其实可有可无。因为,想当兵的在这里实在太多了。就拿南曹公社来说吧,50000人口,适龄的男青年就有大几千。一共才48个名额。我的妈,简直就是百了挑一,千里挑一。48个优秀的青年,究竟是从那些渠道里得到的通行证?实在复杂,不是一言半语能够说清楚的。这里边的秘密,是我们《红色洞房》里的重要情节。我们暂且按下不表。我们来说于全西这个比较特殊的兵。

  于全西背着他第一次打起来的军人背包,这绝对是于全西他第一次打起来的,是于全西他自己亲手打起来的背包。

  这个背包和于全西他后来已经被部队训练了之后的背包比起来,实在稀松呼哈。

  但是,在于全西他现在的战友老乡新兵中,于全西支书的背包还是一流的。

  于全西和很多新战士背着背包离开了公社大院,于全西他一路在人们的奇怪中,在人们的惋惜中,在人们的幸灾乐祸中,在人们的冷嘲热讽甚至诅咒中,于全西回到了自己的绝对非常破落的绝对贫穷的家院里。

  于家庄的的小庄子里靠西被角的这个非常破落的小院子里。背着背包的本来曾经是支书的现在已经是一个新兵的于全西傻楞楞的站在自己的小小的破落的院子当中。这是一个满地台癣的、简直是人迹罕至的家园。

  宅子大,人少,是这个宅子最突出的特色。

  几只母鸡对主人回来非常高兴,“哽,哽,哽”的跑上来,飞跃着朝主人的手中要食物。主人连忙推开虚掩着的堂屋门,从门后的粮食缸里抓出几把高粱子,撒向母鸡……

  屋子里浓重的泪水气味扑面了。

  在东里边的墙角里,传出来娘的哀号。

  这是一个绝对贫穷的家。

  于全西本来也有什么雄心壮志的,雄心壮志的于全西在入党时,也曾经宣誓:要敢于反潮流。虽然他不是十分清楚什么叫潮流,什么是反潮流,但是,他还是热血沸腾的宣誓要反潮流,要做革命派,不做保守派。什么是革命派,什么是保守派,那个时代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现在也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能够说清楚的是第一个喊出这个口号的人,这个人是谁呀。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于全西的理解是把粮食多打些,让街坊爷们吃饱饭,多种棉花,能有新衣裳穿。

  回来了!于全西回来了!是堂姐的声音。不是一个堂姐,是两个。这时候,三间露着太阳的茅草屋里更加了非常的哭嚎声…… l

  于全西家院子里,很快就聚集了许多人。

  很多人中,多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