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校园菜鸟到职场大树的成长心得:大学路线图-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那以后,我便和这位老师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不仅给我介绍了许多值得一读的好书,而且还教给我许多编辑业务方面的宝贵经验,可以算做我走上编辑道路的一位启蒙老师。而“麦当劳的W”的故事,在我的心目中,也成为一段温馨而又美好的回忆,因为我知道,那只不过是老师的一时口误而已。 。。

路标5:老师(3)
嘲笑老师的愚蠢,其实就是在显露自己的无知,老师再差,也比学生强。无论什么样的老师,自然会有其自己擅长的专业、方向,对学科领域也自然会有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或许是深刻的,或许是肤浅的,但是与我们学生相比,总是深刻的。有幸遇到一位“道行”深的老师,是我们的幸运,要倍加珍惜,认真聆听其谆谆教诲;而如果遇到一位“道行”浅的老师,也不必埋怨,或者消极抵抗(比如上课睡觉、逃课),而是要积极与老师交流,探求其背后的东西。毕竟课堂上所能讲授的,只是最基本的一些知识,要想学到更多,“师傅”领进门后的“修行”,还要靠自己,这种“修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把老师当做一座金矿,通过与之交流,不断挖掘,丰富和扩大自己知识储备。当然,这种挖掘,不仅包括学识,也包括为人处世和道德层面的。总之,记住:老师再差也比学生强,你之所以会上课睡觉,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你思想上的懒惰,二是你还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赶快转变思维,辩证地看待老师的“有为”与“无为”,你的大学生活才会终有所得。
  你的毕业论文导师很重要
  在大学期间,做好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同时,请别忘记要同时了解你未来的导师。也就是说,选择导师很重要,因为选择了一位适合自己的导师,就意味着你能够相对轻松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业。这个不管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非常重要。名师出高徒,选择名师你才可能成为高徒,当然这里的名师不是指名气,而是指学问与人品俱佳的老师。
  “A4纸工作法”的源起
  在大学校园里,遇到一位好老师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在大四写论文时,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负责任的好老师就更为重要。
  毕业论文,是我们要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要去研究的一个题目或者问题,这个题目不仅代表着大学四年我们的兴趣所在,更重要的是,它很可能成为我们将来就业时重要的奠基石。针对毕业论文题目的研究,我们可能要做成千上万次实验,要做上万次的调查,查阅上百本的二次文献,博采众多的观点和研究,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而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掌握了写作的方法。
  记得我当时写毕业论文,光是开题报告,就弄了三次。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朱老师,是一位非常严谨的老师。在开题阶段,我整理四年的学习心得,并且结合我平时重点关注的出版话题,归纳整理出三个题目。心想,三个选其一,我总能有一个会过关的。所以满怀信心地交了上去。
  可是没想到,和朱老师几次来往,她对我的三个题目都不满意。说是思路不对,我的毕业论文缺少章法,思路过于陈旧,只是套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论的简单模式,作为一篇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这样的思路还可以,但是如果作为一篇毕业论文,就显得过于单薄了。
  听完,我很是失落。心想,这可是我四年苦苦思索的心得啊。竟然就这样被老师一下否决了!当时,就想:这个朱老师还真不是一般的严格,早知道不选她做导师了。心里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情愿,但是毕业论文总不能不做啊,所以我硬着头皮找到朱老师面谈,希望能从她那里得到一些启发。

路标5:老师(4)
见到朱老师,刚聊了几句,就发现其实她并不是那么严肃的人,她人其实是非常善良的,只是以前和她交流得少。说话不多,但句句都很精练、到位。朱老师非常耐心地告诉我,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并且指出,一篇优秀的学士论文,光有新的观点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对学士论文来讲,创新不是第一位的,不要挖空心思去追求标新立异,做好踏实的基本功、研究思路和方法正确才是最重要的。并且,还找出了学长的优秀毕业论文给我讲解,告诉我他们的可取之处。最后,还帮我理顺了思路,当场确定了论文题目,还帮我列了参考书籍的书目。一下子,我的写作思路豁然开朗。
  在朱老师的引导下,我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而有的同学由于“急功近利”,想早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开始没有与导师充分沟通,由于缺少正确的思路,框架搭错了,最后只得重新来过。
  通过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并不是成功写成了一篇毕业论文,而是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方法。做事情要有条理,一步步来,先把框架搭起,然后再往里填充,这样最起码大体的思路就不会错了。换句话说,做事情要有“纲领”做指导。这个道理简单,似乎大家都明白,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其实这个方法很好用,比如现在,每天上班前,我都会早几分钟到办公室,静下心来,坐在办公桌前,在大脑里把今天要做的事情认真整理一遍,哪件事先做,哪件事后做,今天必须要完成哪些工作,把这些都清清楚楚在A4纸上陈列出来。接下来一天的工作便会井井有条,这就是我所谓的“A4纸工作法”。而这一方法,就是朱老师在指导毕业论文中教给我的。也正是靠着这一方法,我每天的工作都很有条理,做完一件事情,我会在上面画个“√”,一天下来,也很有成就感。
  不要因为自己是一只鹰而感到羞愧
  我出生在南方沿海的一个渔岛。小时候,虽然我的家庭条件与同村其他人相比,并不是特别差,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感觉到外面的世界很大,而自己生长的地方是那么的偏僻、狭小。看着书上和电视里提到的精彩世界,我除了羡慕,心里还有一种暗暗的失落:难道我的人生只能和身边大部分的人一样,靠着种那三亩田、打那七方鱼,然后到了二十来岁娶妻生子,就这样过完一辈子?难道我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这么的单一?
  抱着这种不甘心的态度,我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顿时,觉得心里豁然开朗,视野也扩大了许多。刚开始的日子,也跟其他同学一样,浑浑噩噩地过着,并且初来北京的那种热情与新鲜已经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的恐慌。现在找工作这么难,怎么办?就读的学校不是重点名牌大学,怎么办?未来到底要做什么呢?是回到老家,那个最初的起点,还是在北京随便找个小单位作为一个新的起点?
  刚好,在大三下学期,我的一位大四师兄所在的单位要招一名兼职,于是我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在长达一年的兼职实践中,我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出版行业有了粗浅的认识,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兴奋,心里期盼着自己能够在这个行业里大干一场,可是通过实践我却发现,原来出版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子,其过程也是异常繁琐,有些细节更是索然无味。于是,我开始感到迷茫。这时,我鼓起勇气给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导师朱老师发了一封邮件,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苦恼:这个行业曾经在我心中是一种神圣的工作,但是现在很多事实却让人感到庸俗,周围的环境和事物的运行规律与我理解的也完全不同,我感到很无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路标5:老师(5)
朱老师回信了,信中从一个网站上转载了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只鹰蛋不小心落到了鸡窝里,被当成鸡蛋孵了出来。从出生那天起,它就与鸡窝里的兄弟姐妹们不一样:没有五彩斑斓的羽毛,不会用泥灰为自己洗澡,不会三啄两扒就从土里刨出一只小虫来。矮小的鸡窝总是碰它的头,而小鸡们总是笑它笨。它对自己失望极了,于是跑到一处悬崖上,想跳下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当纵身跃下的时候,它本能地展开了翅膀,结果飞上了云天。它这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只鹰,鸡窝和虫子不属于它。它为自己曾因不是一只鸡而痛苦的往事感到羞愧……
  你没有必要因为自己是一只鹰而感到羞愧!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商人比做一个迂腐的文人更可贵!
  看了这封回信,我的心中豁然开朗起来。是啊!为什么我就不能从世俗的眼光中跳出来呢?能够将自己对出版的抱负与盈利结合起来,不是更有价值的一件事情吗?心中仍然保存着对出版的激情,而没有被利益蒙蔽双眼,并不能说明我不入流,说不定正是我的优点呢!从此以后,我便不再因为对别人的不认同而痛苦绝望甚至是扭曲自己。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改变思维、转换心态,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毕业论文导师在信末尾的那两句话,也成了我经常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导师的作用就是这样简单,但又是无比重要。有时候,他们一句看似简单而又平凡的话,对于我们来讲却有着无比寻常的意义!
  找一个和你志同道合的老师做朋友
  老师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是和我们一样吃五谷杂粮的凡人。放下心中的包袱,解开心结,抛弃害怕与老师交流的心理,勇敢地迈出与老师成为朋友的第一步,你会发现,其实老师也在以同样的心情准备接纳你、拥抱你。
  老师真的可以成为朋友吗
  和老师成为朋友,找一个志同道合的老师做朋友,与老师保持着朋友般的关系,相信每个同学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这样的老师,但是,我们在内心深处这样“幻想”的同时,又会出现无数个消极的声音来告诉我们“不可能!”,为什么?
  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仿佛有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我们要尊敬师长,见面要对老师鞠躬问好,这仿佛是在小学生守则里面就有的。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样做是不对的,学生对老师尊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过于强调老师和学生的不对等,则会使师生的关系疏远,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中学时代,由于年龄的差距,在老师眼里,我们或许还是个孩子,所以即使我们想和老师交流,也可能只限于学习、知识或者简单的生活中小事情的沟通上。这种情况下,老师也成为我们的长辈,由于这种“辈分”的关系,我们和老师之间也难免会有“代沟”,在有些事情上,也许根本无法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所以,从我们的内心深处,既有一种想和老师成为朋友的渴望,同时又有一种无限的疑问——学生真的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吗?
  但是,当我们走进大学校园后,情况变得大不一样了。前面曾经多次说过,大学校园是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里,你不仅可以遇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老师。年长的、年轻的、开朗的、沉稳的、学术型的、实战型的、讲课风格幽默的,还有上课比较沉闷的……与此同时,我们自己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与人相处的技能也在不断提高,我们的内心也在不断成长和成熟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和老师就有着一种对话的可能。因为我们和老师之间不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有了更多的对话空间。我们不仅可以和老师就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进行交流,也可以就生活上、甚至情感上的一些事情进行交流。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微型社会。当我们走向社会时,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同事,大学校园里的老师,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我们的同事,我们共同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共同演绎着大学生活,我们因为有了老师,才会有各种各样新奇的想法并得到解答,而老师也正因为有着各种各样的学生,而不断改进着自己的教学和生活方式。

路标5:老师(6)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去和老师交往。对老师保持应有的尊敬,不是因为他是我们的老师,而是因为他是我们自身之外的另外的个体,这时的尊敬是平等关系之下的尊敬,就像我们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消除了对老师的敬畏,才有可能与老师保持平等对话的基础,也才有可能与老师交心,成为朋友。
  大学生活中,学习上的问题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由于背井离乡,我们可能在生活、情感上遇到的问题远比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更多。中学时代的学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