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海王道:从奥康奇迹悟世界一流商道-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次,一个员工私底下给他发短信,问他能不能在开会的时候不出席。因为只要他在场,大家多少都有些拘束,怕说错什么。
  而他不在场的时候,气氛就活跃多了,大家有什么话,有什么点子,也都容易提出来。即使说错了,大家也就一笑而过,不会担心会给老总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这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哪怕一个再和蔼可亲的老总,也会多多少少让人产生畏惧感,毕竟他的地位在那里摆着,员工不可能一点都不受影响。
  

亲人未必就是亲信,亲信未必就是亲人(4)
一点小事尚且如此,那么如果整个企业都由家族成员说了算的话,那么可想而知,想招到出色的人才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这也正和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所认为的一样,他说:
  “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社会精英进不来。几兄弟都在企业的最高位置,外面有才能的人进不来,而且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没有一个突破点。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要决策某件事就很难,容易耽误商机。”
  (3)不科学的决策程序导致失误。
  决策的独断性是许多民营企业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许多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靠的就是果敢、善断,因而抓住了一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而成功的。
  当企业还很小的时候,独断性带来的一两次损失或许还能够弥补,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迁,一次不科学的决策,带给企业的风险和危机往往是毁灭性的。这时候,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就显得越发的重要。
  这3点,是几乎任何一个家族企业都难免遭遇的问题。血缘关系一方面起到了强大的凝聚力,一方面又让企业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很难打破坚冰。
  在这一点上,杜邦公司最能说明问题:
  杜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化学工业集团,由六千多名家族成员组成,总裁的位置世代相传,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
  当总裁的位子传到第四任时,杜邦家族遇到了重大的危机:当时的总裁犹仁突然因病去世,他既没有培养合适的接班人,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公司该何去何从?又由谁来接任?一时间家族上下一片混乱。
  在这关键时刻,从家族的非嫡系成员中,走出了一个挽狂澜于既倒的人物——32岁的皮艾尔?杜邦。
  他曾经为杜邦家族的火药生产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却被排斥在家族继承权之外,没有得到任何股份,他因此觉得很生气,所以就离开了杜邦。
  当他得知公司处于危机时,立即和两个堂兄弟一起,经过精心策划,买下公司的全部股份,最后通过努力,挽救了家族企业,他也因此成为杜邦公司的第六任总裁。
  杜邦公司能够存在至今,皮艾尔功不可没。
  对于家族企业,奥康的领导者这样认为:
  家庭企业本身没错,这不是中国首创,包括日本在内世界上许多知名企业开始时都是家族式的。家族企业的定位是属于所有权范畴,与经营管理的‘非家族式’并不冲突,关键是管理上不能搞家族化,一定要引入外智,采有利于取竞争上岗。
  在奥康还是家族企业的时候,很多人不是凭能力上岗,而是凭血缘关系上岗。而就算是有能力的亲人,在这种环境下,也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很难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由此可见,一个健康的家族企业应该是“传贤不传子”的,凡是有能力的人,才能担当重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良情形的出现,让家族企业健康成长。
  

在公司目标面前,必须学会大义灭亲(1)
在家族企业中,最难处理,莫过于“亲情”。
  当公司的决策和亲情相冲突的时候,很多企业家都会犹豫不决,到最后往往还是过不了亲情这一关。
  那么,领导者该如何冲破这层感情的阻碍,将公司问题和亲人问题处理好呢?
  这是我们在本次对话中,重点探究的一个问题。
  对此,王振滔的回答是:
  “这个问题其实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非常痛苦的。但我们必须把公司的目标放在第一位,哪怕是亲人犯了错,也要大义灭亲。”
  吴甘霖非常赞成这一观点,说:
  “你的这句话,正符合了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个理念——‘管理者必须对组织目标负责’。这也是家族企业应该遵守的。”
  的确,这句话强调了一流管理者应有的责任,不管遇到何种阻碍,哪怕牵涉到亲人,但只要是为了公司的目标,就必须学会要大义灭亲。
  在奥康还没有脱离家族企业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
  当时,王振滔有一个亲戚,专门负责给奥康提供鞋盒。由于这位亲戚自己不会做鞋盒,于是就在外面找了一家印刷厂,请人家帮着做。
  可这位亲戚为了省钱,加上把关不严,于是那家印刷厂做出的鞋盒,质量不是很好,每一批在颜色、质量方面都不一样。
  有些顾客本来到奥康的专卖店是要买鞋的,可是当导购员把鞋子一拿出来,他们一看鞋盒,就说:
  “鞋盒质量那么差,估计鞋子的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
  于是转身就走了。
  这样的事不止发生过一次,于是就有人向王振滔反映。
  王振滔就亲自找来一只鞋盒,一看,果然质地不好,颜色也不正,怎么看都不上档次。
  用这样的鞋盒来装鞋子,能卖得好才奇怪呢。
  他当时很生气,因为为了照顾那个亲戚,他每只鞋盒给的价钱比别人高了一毛多钱,可亲戚居然还做出了这样的鞋盒。
  于是他赶紧将那个亲戚找来,都顾不上责备,先拎着那只鞋盒给他看,问他手里还有没有这样的鞋盒。
  亲戚一开始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说仓库里还有一批剩下的鞋盒,等用完了,再换一家印刷厂做质量好的鞋盒。
  可是王振滔坚决不同意,说剩下的那些鞋盒一个都不许再用,必须全部重做。
  这也意味着亲戚一下子要损失二三万元钱。
  亲戚一下子急了,开始时怎么也不答应,但他见王振滔毫不松口,于是马上回去搬来了“救兵”:让自己的父母来说情。
  亲戚的父母对王振滔说:
  “你要知道,十个指头有长有短,鞋盒也有好有坏。这次要是重新做,就会损失两三万元,这些钱也不是那么容量赚的。这次不好,下次注意也就是了。”
  可王振滔却不这么认为,他说:
  “如果这次我姑息了他,那么下次他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次两三万的损失,哪怕由我出都行,但一定要给他个教训。”
  亲戚一看跟他说不通,非常生气,觉得他一点面子也不给,于是就跑到他母亲那里,大吵大闹了一通。
  母亲觉得为这点小事影响亲人之间的感情划不来,于是就找到他,劝他不要这么认真,能过去就过去算了。
  尽管母亲苦口婆心地讲了一番道理,可他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还是坚持自己的做法。
  这件事发生以后,开始时亲戚一家有些意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也就理解了他的做法。
  还有一次,王振滔的一个亲戚,在外省当分公司经理,可是却管不好自己,经常在外面喝酒闹事,不务正业。
  王振滔知道了,经过再三考虑,还是下决心撤销了那个亲戚的职务。
  奥康遇到的这些问题,很多家族企业也曾遇到过。
  当亲情与公司的目标相冲突的时候,很多企业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甚至由于一时心软或碍于情面,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公司目标面前,必须学会大义灭亲(2)
但我们认为,该狠心的时候必须狠心。
  这并非是无情,而恰恰是有情。
  当企业脱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最终不得不负债经营甚至倒闭,那么家族成员的利益又从哪里来,如何获得保证?这其实就是“皮之不存,毛岂附焉”的道理。
  如果家族企业培养的只是一批缺乏责任感、没有上进心、只顾眼前利益的家族成员,那么别说打造企业的竞争力,连最基本的为个人成长负责都无从谈起。
  正因为明白这样的道理,才让奥康打破了小家族,逐渐走上了正轨。
  其实不只是奥康,对于这种亲情与公司目标相冲突的问题,很多一流企业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台湾塑胶集团董事长王永庆说:
  “起用刚由学校毕业的少爷当经理或总经理,父子天性之爱,这是一回事;企业的经营是追求工作合理化,追求高效率,每一点每个角落都要有适当的人选,即是适人适所。提拔儿子,抹煞人才,公司前途完蛋,最后宝贝儿子也被耽误了。”
  香港中信集团总经理荣智健则说:
  “假如我不是荣毅仁的儿子,我今天不可能做香港中信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假如我仅仅是荣毅仁的儿子,而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香港中信也不会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规模。”
  香港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曾宪梓说:
  “为后代留下本事,让他们能有一番作为。我认为钱在没有饭吃的时候很重要,一旦丰衣足食后,钱多了,只为后代带来财产纠纷。如果孩子们比我更有本事,他就不需要我的财产;如果孩子不如我,那你给他再多的钱也让他花光了。”
  ……
  如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意识到了家族式管理带来的一些弊病,并逐渐有意识地将公司目标摆在了比亲情更高的位置上。
  浙江著名的民营企业金义集团,总裁陈金义曾经有30多个直系亲属,这些人半数以上担任了包括副总裁在内的中层以上领导职务。
  多年的实践使陈金义感到家族化管理弊端太多,终于,他决心向家族制开刀:
  他的亲属或辞退、或退休、或离职学习,其中,大哥退职,二哥退休,三哥连降三级,妻子退居二线,尤为彻底的是,他自己也辞去总经理之职,只任董事长,而聘请一位年轻的外来族担任总经理。
  这种模式和福特模式有相同之处 ,即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制,但也有其不同之处,即把不具备领导管理能力的亲属全部撤换下来,这一点更具有中国人“大义灭亲”的特色。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经营好一个家族企业,应该注重以下3点:
  (1)强化企业目标优先原则。凡是与企业目标有冲突的人事,无论亲疏远近,一律服从企业目标。
  (2)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
  (3)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家族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路健康、稳步地发展。
  

可以给他钱,但不可以给他岗位(1)
本书作者之一吴甘霖,在他的《要学就学德鲁克》一书里,曾提到了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个观点:
  “对一个懒惰的侄子,给他钱但不要他工作,这比让他在企业里占个位置要便宜得多。”
  对这句话,王振滔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
  “宁愿损失金钱,也不要损失时间。因为时间比金钱更重要。”
  他曾经有一个亲戚,在公司担任一个部门经理。这位亲戚很年轻,可谓一表人才。
  但他是一个技术型的人才,让他去做技术上的活,他可以做得很好。可让他当管理者,却全不是那么回事。他做了很久,也很努力,但这个部门一点也不见有起色,反而有下滑的趋势。
  怎么办呢?
  于是他找到这个亲戚,语重心长地跟他谈了一次话:
  “我知道你很努力,但这个位置确实不适合你。你看这样好不好,为了公司的发展,你把位子让出来,我还给你部门经理的待遇,股份该是你的还是你的,分红、奖金也跟以前一样,一分钱不少。”
  那位亲戚想了想,觉得自己的能力确实不行,既然物质方面没有什么损失,他也就点头同意了。
  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王振滔就对那些在一些重要岗位上、但能力却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亲戚都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也就是“留薪不留岗”,拿了高薪水,却不要管那份事情。
  就这样,亲戚们管的事情越来越少,但企业的效益却越变越大。
  其实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是非常人性化的。破除家族企业不能一刀切,说不用就不用了,这多少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
  毕竟在企业的发展初期,亲戚们为公司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只不过到了后来,公司发展了,个人却没有发展。
  那么一味地把亲戚排除在公司之外,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就采取了给钱不给权的形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控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