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朔云飞渡 (耽美)-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愿意耐心待她长大。 

  但不知为何,我心中却总有一丝患得患失之感,惟恐以后会失去她,于是终有一日,我顾不得她年纪尚小,当面向她求亲,当看到她含笑点了一下头的那一刻,心底,有轰雷掣掣。 

  之后她取下发上的一枚碧色玉簪,上面雕刻着精细的花纹,是丹凤飞天的图案,放进了我的手中,以作许婚信物,我微微握紧了簪子,如同握住了我与她的一生—— 

  白首之约,花下之盟,江湖偕老,天涯相随。蓉蓉,此生此世,牧倾寒必不负你。 

  …… 

  我一直都记得,我第一次遇到她的时候,她就坐在溪边戏水,绿衣,黑发,雪白的赤足,只一眼,就成了我心头镌刻一世的梦境。 







一百八十二。新春 

  转眼之间,新年已至,这向来是中原最重要的节日,有辞别旧岁,改颜迎新之意,上至权贵,下到寻常百姓,无一不是喜气洋洋,满面春风,同时节日里各式各样的庆典活动,亦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且说这一日一早起来,北堂戎渡见外面天还没亮,便也不急着起身,而是披衣坐在床头,翻一翻昨晚没有看完的公文,直等到窗外天色渐明,这才叫人进来服侍梳洗。 

  此时青宫上下,皆是忙忙碌碌,将各色桌具器皿等物擦拭得干干净净,北堂戎渡盥漱既毕,穿了一身玄色新衣,由于明日方是大年初一,才需要早早前往王宫向北堂尊越拜年,而今天却倒不必,只要中午及时前去宫中赴酒宴也就是了,因此北堂戎渡一时也不急于赶去大内,只带着两三个贴身服侍的太监,悠哉自如地信步朝沈韩烟所在的琼华宫方向走去。 

  一路只见各色梅花开得极盛,花瓣上尚有点点积雪,清晨寒爽的空气里到处都是若有似无的冷香,不一阵到了琼华宫,彼时沈韩烟才刚刚起来,正立在一架‘岁寒三友’的琉璃大屏风前,让宫人为其穿衣,当地的火盆里烧着银炭,且不知道添了什么香料在里面,一股子异香。 

  沈韩烟见了北堂戎渡进来,便笑道:“怎么这样早?”北堂戎渡顺手抄过旁边一名宫人奉上来的一个拳头大小的平金手炉,拢在掌心里熏渥着,道:“过年么,自然要起得早些……闲来无事,就瞧瞧你在做什么。”沈韩烟穿上一袭雪白的袍子,围上腰带,一把油光水滑的黑发只松松用一根银灰色的丝穗系住,垂在身后,脚上蹬着麂皮暖靴,闻言便是一笑,说道:“我能做什么,不过是和旁人一样,大过年的,吃吃喝喝的罢了。”北堂戎渡又问道:“佳期呢?”沈韩烟用手整了整衣领:“还在睡……小孩儿家都爱赖床,哪有这么早就乖乖起来的?让她睡罢,等会儿快收拾进宫时,再让人叫她起来。”说着,便接过宫人捧来的上好青盐,开始蘸了刷牙,然后又细细地洗过了脸。 

  北堂戎渡在一边瞧着,沈韩烟穿得素净且简单,身上的那件束身广袖外袍颜色纯白,式样普通,无非是剪裁得比较合身罢了,但仔细看去,才发现却原来是用白孔雀的羽毛捻织成线,编结而成,极为飘逸轻薄,穿在青年身上,相得益彰,更添了一分清俊,只这么一件衣裳,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工物力,比什么绫罗绸缎都要贵重得太多,北堂戎渡见了,不由得点头而笑,用手摩弄着怀里的暖手炉,道:“这件衣裳,也只你才配穿而已。”沈韩烟听了他这赞叹之语,不觉一哂,没有接腔,取了毛巾擦一擦脸,只道:“你来得这样早,可曾吃了饭没有?”北堂戎渡一摸肚子,大大咧咧地道:“哪儿呢,还没顾得上吃,来你这里,就是为了蹭饭来着。”沈韩烟听了一笑,随即便吩咐下去,让厨房整治一桌清淡小菜上来。 

  两人在一处吃了早点,一时饭毕,沈韩烟忽然笑道:“北堂,我要到外面挂灯笼,你去不去?”北堂戎渡闻言,放下筷子笑说道:“好啊,怎么不去。”说着漱了口,拿了香片压在舌下,便跟着沈韩烟出了屋子。 

  这几日零零星星地下了几场小雪,不过天气倒也不算很冷,地上的积雪也不厚,靴底踩在雪上,便发出轻微的咯吱响动,偶尔一阵风过,几株四季常青的树木便枝叶沙沙微响,同时从树上抖落些许雪屑。 

  北堂戎渡手里捧着大小不一的几只大红灯笼,站在一旁给沈韩烟打下手,看着他将象征着新年喜庆的灯笼一只一只地用红绳系在树上,沈韩烟手上一面忙碌,一面问道:“对了,我听说等到过了年,王上便要南下……你也一起去么?”北堂戎渡点了点头,随手折了一枝梅花放在鼻下轻嗅,只觉香气沁人肺腑:“眼下南方差不多已经平定,前日,西面钟家又派人前来,表明了愿意归附朝廷之意,如此,西、南两处已经可以说是大半入手,因此父亲便决定顺水南下,一直沿巡经至西边,一来是为了接见各地依附归降的势力,这二来么,也是有建威立势的一层意思在里面。” 

  沈韩烟微微‘嗯’了一声之后,便也没有再问,倒是北堂戎渡一时间看了看时辰,觉得差不多了,便对沈韩烟道:“把斗篷穿上罢,咱们也该进宫去了。”说着,命人抱北堂佳期出来,又叫随身的太监去宋氏与谢氏那里传话,让两人准备一同进宫赴宴,二女身为侧妃,并不是妾侍一流,按例在一些正式的场合中,也都是有资格陪同北堂戎渡一起出席的。 

  沈韩烟闻言,便叫人取来一件蓝缂丝四色金面天马皮袍,披在身上,说道:“宋氏如今已经有了好几个月的身孕,我见她精神还好,想必里面的孩子应该是长得很康健的。”北堂戎渡笑了一下,却没说话,顿了顿,才道:“……这样的话,自然很好。”正说着,二女已各自扶着宫人的手,身上严严实实地裹着大氅,自远处款款而来,见了北堂戎渡与沈韩烟,忙上前请安,北堂戎渡的目光在宋氏微微鼓起的大氅上停了一瞬,面上神情如常,没有多说什么,只带人乘车前往王宫。 

  一路打起仪仗,卫士开道,来往行人尽皆退避,过得一阵,才算是到了王宫。 

  宫中亦是一派喜庆欢快的气氛,北堂尊越设下酒宴,召群臣一同欢宴饮乐,其实先前因为战事的缘故,北堂氏一部已有不少节庆之日都是不曾认真地好好操办过的,过得颇为简单,而如今南、西将定,情势已是一片大好,因此这一回的新年便办得正式了许多,虽不至于奢华靡费,却还算得上隆重,这也是君臣同乐,普天同庆的意思。 

  在座群臣一同畅饮美酒,观赏歌舞,说不出地热闹,宫中上下皆是一派欢腾,北堂尊越高坐上首,君臣欢聚一堂,其间百戏杂耍,各色兼备,无所不包,众人饮乐无度,端得是热闹非常。 

  当下中午宴后,便摆起戏来,正演得精彩之际,北堂戎渡却是起身离席,歇在偏殿里休息。 

  一时间北堂戎渡躺在暖榻上,听外面人声欢沸,鼓乐咿呀,不觉翻了个身,倒也没有多少睡意,他贴身的一个太监十分乖觉有眼色,见状,便凑趣上前陪笑道:“世子想来也睡不着,不如奴才们陪世子微行出宫游玩,在外头逛逛,瞧瞧京都中的气象,也算是与民同乐了。”北堂戎渡听了,遂笑道:“你这奴才,倒也乖觉……好了,就依你之言。至于陪着的人么,也不要多了,就叫上两三个人跟着,随时供我使唤就是了。”那太监听了,忙垂手应下。 

  不多时,北堂戎渡披着大氅,头戴兜帽,身后只跟着两个乔装作青衣小帽打扮的太监,便出了宫门,并没有带侍卫,只因以北堂戎渡如今的修为,天下之大,已大可去得了。 

  街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不已,虽说当年自从胡人南下之后,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但此处是无遮堡势力范围原址,并没有受到战火波及,是故百姓安然无恙,如今此处建为王都,权贵甚多,自然更是富足安宁,因此新年时节,街上虽然算不得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却也行人着实不在少数,人人都是身穿新衣,面带喜气,一派欢乐喜庆气氛。 

  今日天气倒不算很冷,北堂戎渡走在街头,饶有兴致地看街道两边或是摆卖吃食玩意儿的摊子,或是敲锣打鼓卖艺、说书唱曲的江湖艺人,端得是熙攘热闹,大街上到处都是穿着新棉袄的孩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互相追逐嬉戏,即便是打闹玩耍中不慎撞到了行人,在新年里,对方却也不会喝骂。这些孩子有的是和家中大人一起出来的,见了卖零嘴小食等好吃好玩儿之物的摊子,便挪不动脚了,缠着大人给买,而此时,父母往往也都会格外地慷慨,哪怕是家境贫寒的人家,在这种日子里也不愿意让孩子失望,会尽量去满足儿女们的要求,一时间满街锣鼓人声喧哗,热闹非常。 

  北堂戎渡见此情景,心中也不由得觉得一派喜悦,十分和乐,一时间从荷包里取出一个海棠式的小金锞子,丢到一处卖糖糕的摊子上,将东西全都买下,让摊主招呼了街上的孩子们来吃,那摊主见了金子,忙卖力大声吆喝起来,没一时,就在摊子前聚集了不少闻声而至的孩童,人人都伸着小手争抢糖糕,其中有几个孩子甚至都撞在了北堂戎渡的身上。两名跟随在北堂戎渡身边的太监见状,眉头一皱,就要出口呼喝,将其赶开,北堂戎渡却只是笑着摇摇头,丝毫不以为忤,索性又摸出几块金锞子,扔在几家卖糕饼糖人等物的摊子上,让摊主全都招呼了孩子们来吃,北堂戎渡自己则站在不远处,看着孩子们欢声笑语,一时不觉感慨道:“……可惜我小时候虽说是锦衣玉食,每到节庆之日,只在吃喝上面,就都是寻常人家的孩子连想也想不到的,不过,却也不曾像他们这般自在高兴过。” 

  旁边的太监陪笑道:“世子是大家出身,又如何能跟普通百姓一样。”北堂戎渡笑了笑,刚要说些什么,却已看见不远处一身锦衣的毕丹正带了十余人经过,那一头灿烂金发,在人群中再显眼不过,北堂戎渡见了,便走上前去,笑道:“倒是巧了,却在这里遇见王子。” 

  前日已自鹘祗送来了回音,鹘祗王已经同意了双方之间的交易,并且派人运送马匹财货,前往北方,由于草原方面急待物资,因此朝廷在还没有收到马匹金银的前提下,便已将东西运了过去,而毕丹之所以还逗留在王京,隐隐就是作为人质用来抵押的意思,比如今日他踏出青宫,虽不会有谁来阻拦,但暗中,却必是有人专门监视着的。 

  毕丹眼见是北堂戎渡,也不觉满面微笑,道:“世子怎么会也在?宫中今日设宴,世子不在王宫,却如何到了街上。”北堂戎渡笑道:“宫中虽说人多热闹,却也有些乏味,因此我才出来走走。”毕丹亦笑,说道:“虽说我们草原人并不像汉人这样,有过年一说,不过每年新旧交替之际,也是有些庆祝活动的,如今身处王京,虽于家中不同,但四处看看,倒也别有一番意思。”说着,伸手朝远处一指:“听说京中有浣花阁,其中一个甄姑娘乃是音律大家,名满南方,前时才流连于此,不如世子与我同去,见识一番?”北堂戎渡用手按了按兜帽上缀着的绒毛,笑道:“此事我倒也听人说过,只不过一直没得出空来,今日正好,便与王子一起去罢。”两人说着,遂协肩而行,一路说说笑笑,一同进了浣花阁。 

  一时酒果摆齐,却也不上歌舞,只自外面进来一个身穿粉色罗裙的女子,身后自有小婢抱着箜篌,女子待落座之后,便焚香净手,若是一眼看去,就发现这甄姓女子容貌只是普通,但身上那一派淡雅空灵之气,却是令人见之忘俗。 

  座间北堂戎渡与毕丹自是斟饮谈笑,未几,只听一声琴音响起,却是那女子伸手拨动了琴弦,顿时一段悠悠的曲调便从那一双素手之下流淌了出来,北堂戎渡心中微微一动,只觉得这琴声给人以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旁边毕丹显然也有同感,两人于是不再说话,只静心而听。 

  琴声如流水一般,在耳边缠绵萦绕,忽然之间,北堂戎渡只觉心下一阵莫名的触动,脑海当中依稀空泛起来,往事种种,如在梦中,全都随着琴声一一流过心间,一波既去,一波又起,不可追忆,尽数浮现于眼前,或有豪情湍飞,或有心绪悱恻,无数的喜怒哀乐,恩怨情仇,再难说明,只泛起无数遗憾,此时外面隐隐传来鞭炮之声,夹杂着欢语,将新年的喜庆之意尽皆展现,不知为何,突然之间,北堂戎渡就想起了北堂迦,那音容笑貌,无一不是仿佛就在眼前,若是此时她还在,与自己一起过年,那会有多好,只可惜这一切,已经永远也不可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