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根浙商赢天下-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哄把自己看成比天还大的人。蒋介石自居中国老大的传说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为人为事,都不能自称第一,自居老大。凡事莫当前,看戏不如听戏乐;为人需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难怪现在商界流传这么一句广告词; 因为不是第一,所以我们更加努力。我理解这句广告词的寓意为:一、尽管你拥有半壁江山也千万不能称王称霸,自居为老大。老大,树大招风。老大,目标大靶子也大,以后受伤的面积也大。“家也大,业也大,子孙后代祸也大。”、“富不过三代”等都是千古名训。老大,处在事业的顶峰,顶峰不可能有向前发展的空间。物极必反,这又是最普通、最基本的哲学原理。二、因为不是第一,我们更加努力隐喻着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种奋斗不息的精神,一种求进步、求上进的精神。它能够瞄准行业中最优秀的企业,吸收最优秀的经营理念,不断地充实自己、弥补自己,才能够大跨步的超越前者,才能够进入卓越的行列。
  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得意不能忘形,有些人得意时,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得意忘形之日,就是末日到来之时。
  浙商低调务实,起步早、发展快、在商界中能歌善舞,赚了不少钱,绝大部分都不以老大自居。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以老大自居者往往都没什么好结果、好下场。枪打出头鸟,这是千年不变的古训啊!
  2006年五一节,在厦门旅游,我特意去陈嘉庚的故居参观。故居中有一张照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陈嘉庚是举世闻名的大商人,很有钱,但他去上班,都是坐着公车,不打的,也不坐专车。他对自己的生活很苛刻,很节俭,一碗稀粥,几个花生豆就当一顿饭。他捐资助学,钱却是一大把一大把往外掏。在学校工地,他卷起裤腿、亲自督工,用最好的材料盖校舍。我看了这些照片特感动。陈嘉庚作为一个大商人,大企业家,他从来不以钱来摆谱。

第十四章 楼外有楼 天外有天,哪怕真的很有实(2)
浙商不喜欢胡润富豪排行榜。纵观胡润富豪排行榜很少有浙商的名字出现,但这并不表明浙商没有富豪。胡润富豪排行榜其本身也是自娱自乐的产物,作为闷声发大财的浙商是不会去凑这份热闹。几年来,胡润富豪排行榜排在首富的几位几乎都是昙花一现式的人物。
  二  低调与高调
  导读:为人应谦逊,处事应低调,你独自吹着不着边际的高调,只作自娱自乐。大家不同你玩。
  为人低调谦卑是浙江商人的一般做法。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也是浙江商人的一般做法。有人戏称:在北京拿起一块石头砸倒十个人,九个人是当官的。因为不到北京不知官大。在浙江,你拿起一块石头砸倒十个人,九个人可能是百万富翁或千万富翁,尽管这九个人穿着极为普通。在北京,只认衣衫不认人的故事会时常发生。
  三年前的一天,在北京某一楼盘的售楼处大厅,来了两位看客,手里提着破包,穿着极为普通。有个售楼小姐有一搭没一搭接待他们。他们两人请求这位售楼小姐拿楼盘资料介绍情况。不料,售楼小姐嫌他们烦,就躲在一边不理这两位看客了。
  没过几分钟,来了一位售楼先生。这位先生对这两位看客不厌其烦地解答,详细介绍情况,几次去取有关楼盘资料,赢得这两位看客的好感。看完楼盘的所有资料后,这两位看客说,这一层十二套房子我们全要了。“这要付定金的,两万块钱一套。”售楼先生试探地说。随即,这两位看客二话不说,当即拉开那个不起眼的提包,取出24万现金,放在桌上。此时,这位售楼先生张开嘴巴,顿时看傻眼了。原先的那位售楼小姐看到这个情景,口瞪目呆,脸色一阵红一阵青,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因为他们的收入同销售业绩挂钩。他们打听到了这两位看客是浙江人。心里佩服:穿着极为普通、行事极为低调的浙江人买房子就像买大白菜一样。事后,这位售楼先生同这两位浙江人交上了朋友,售后服务特别周到。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只看衣衫不看人是销售的大忌。销售中,哪颗芝麻会开门,哪棵铁树会开花,都是意想不到的事。自古以来,内财不可外露,外财不可露白。浙江商人往往有钱装没钱,低调的很。有些地方的人没钱装有钱,高调的很。
  在京城,许多浙商衣着朴素、深居简出,根本看不出家财万贯的样子。他们从不摆谱,只讲实惠、实用。出行时,他们会优先选乘公交或坐地铁,也不攀比名车豪宅。请客吃饭时,他们也不会摆阔谱,更不会吃了半桌饭就拂袖而去,即使有点剩菜他们也会打包回家热热再吃。酒桌上也早已没有猜拳行令、非把客人灌醉以显示主人豪爽的现象。
  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俗话说:“行有行规,帮有帮规。有违行规,必死无疑。”遭众犯就会群起而攻之。这是历代从商最基本的道理。借鉴前人的经验可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也可使我们避免许多风险。胡雪岩的父辈们就是这样触犯行规而逃离家乡的。据说,胡雪岩的祖父经营运沙生意,家境殷实。当时的运沙船运行业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载客不载货,载货不载人,不能人货两装。有一次,胡雪岩的祖父违背了这个行规,激起了同行们的众怒而被驱逐出境,使他落荒而逃,在此地谋不了生。

第十四章 楼外有楼 天外有天,哪怕真的很有实(3)
民间商业组织中的“领导”,实际算不上领导,说白了,是为该组织的成员服务,服务工作做到位了,大家才认可你是领导。否则,你就是博士甚至博士生导师,人们都不会认可你。这社会,还真有人把这种组织中的“官衔”当回事,把自己当成大人物、大领导,最后,自己又把自己孤立起来,不得不离开这个组织。
  一个民间商业组织的女秘书长真把自己当成了“秘书长”。在她眼里,这个组织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她的部下,她要发号施令、抛头露面。在各种场合,她都想成为座上宾,她更是把自己的高学历当作炫耀资本。殊不知,做学问的高学历和做群众商业团队工作者的为人处事和思维方式截然不同。读过书的博士并不一定能够从商、做领导、做秘书长。有高学历的人并不等于有德之人,并不等于有综合能力之人。高学历的心态,催生了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高姿态,唱得也都是高调。这位女秘书长与这个商业团队的理念格格不入,又想处处摆大。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只得回家“独自”摆大去了。许多人闻讯后也准备放鞭炮“欢送她回家”。
  当了芝麻大的“官”,还真摆起“官谱”来,那只好回家给自己的子女当“父母官”。
  当今社会也有许多商人有违帮规行规,结果处处受到制约。他们就知道同行相克,以为天下的生意就他一个人做,以为天下的钱就他一个人挣,不知道同行相捧,更不知道义结江湖朋友,不抢同行盘中餐的道理。
  浙商做生意喜欢同行抱团、互相取暖、扎堆经营来形成一个商圈,来抵御外部的“侵略”。你独自吹着不着边际的高调,只作自娱自乐,大家不同你玩,更不会同你手拉手、肩并肩走过急流险滩。
  三 市场老大被杀在自家门口
  导读:血泊中的教训——人死了,钱还没花完。
  十几年前,我就认识了周祖豹、屠金安等昔日生意场上的老大。有一次,在某大酒店用餐,酒店总经理向我介绍: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老板屠金安。我看了屠金安一眼,只见他手腕上戴着很粗的金手链,脖子上也戴着一根很粗的金项链。临别时,我向他索要名片,他说忘了带了,就在我的笔记本上歪歪斜斜地写下“屠金安”三个字。从那次后,我们也没联系过。没过多久就听说他出大事了。
  同是浙江乐清人,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创业,又同样历经艰辛成为了市场老大,却因生意场上称皇称霸,反目成仇,拔刀相向,制造了一起惊世大血案。
  2004年5月19日,震动全国的乐清籍亿万富商周祖豹被杀一案,在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周祖豹小学毕业后,随父亲出海捕鱼。上世纪80年代初,周祖豹外出闯荡。他先后到过西宁、郑州等地,后辗转到了北京。从包柜台、租商场卖衣服起步,他逐步发展到创建自己的服装专业市场。后来,人称他为亿万富翁。
  2003年2月11日,向来保镖不离身的周祖豹一反常态,只身回到乐清市蒲岐镇老家。他要为同时结婚的二儿子、三儿子操办婚事。
  早上9时许,在自家门口的私家轿车边,一辆小型面包车迅速靠近周祖豹,车上下来5名歹徒,挥舞着杀猪刀向他刺来。周祖豹当场身中14刀倒在血泊中。凶手们见状,迅速跳上面包车逃走。周祖豹因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 想看书来

第十四章 楼外有楼 天外有天,哪怕真的很有实(4)
随着犯罪嫌疑人浮出水面,“雇凶”杀人者王伟坚、屠金安相继落网。
  王伟坚是个资产不低于周祖豹的富豪。1987年,他从乐清市虹桥镇只身来到举目无亲的京城,其间,做过服装,包过柜台。他创办北京大红门“龙湫商贸城”、大红门“众人众面料市场”等数个大市场而被称为“市场大亨”。
  屠金安也是乐清市虹桥镇人,14岁出外做木工,18岁在杭州做皮鞋生意,23岁到北京搞服装。起初他小打小闹,自己做衣服到商场柜台销售,积蓄了一些钱。1991年,他办起了“北京城南服装批发市场”。
  1998年3月,王伟坚经屠金安介绍认识了周祖豹。后来,王伟坚和屠金安决定共同出资190万元,与周祖豹等人合伙筹备开办北京市丰台区大红门辅料综合市场(该市场后改称为祖豹毛皮辅料综合市场)。工商登记时,王伟坚、屠金安和周祖豹在商定法人代表等问题上产生磨擦,后在经营过程中双方矛盾加深。二人便要求退出该市场,退还其投入的190万元资金,但遭周祖豹拒绝。
  周祖豹、王伟坚、屠金安都是乐清人,为了挣钱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合伙办起了市场。三人合资,注册登记时,周祖豹开始说让王伟坚来当董事长。王说不当他就写成了自己。在工商登记填写股东时,也没把真正的股东(王伟坚、屠金安)作为股东,而将自己的儿子等人作为股东。
  屠金安、王伟坚等即开始组织人员策划杀人。他们之所以选择在乐清市蒲岐镇周祖豹的老家下手,是认为周祖豹平时保镖不离左右,回老家肯定不会带着他们。
  三个亿万富翁谁都想称霸市场,最后,这三个富翁不丧身家不肯罢。
  家也大、业也大、子孙后代祸也大。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
  钱是身外之物。人生最痛苦的是什么,人死了,钱还没有花完。
  四  两个26岁女富豪之命运
  导读:26岁的青春,是枯萎还是绽放?
  发生在浙江金华的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女富豪是年纪轻轻不懂世事呢?还是故意这么做?到现在为止,我还看不出门道和热闹。
  从2006年8月起,浙江东阳,当地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莫过于吴英,这位26岁女富婆。它没有一个是善意的版本:走私、军火、贩毒、傍大款。民间最完整的说法是:吴曾失踪3年,去了国外,结识一名南亚某国军阀,军阀遇害后分得大笔财产。各种版本的传言由此而兴。传言得不到澄清,逐渐演变成谣言。吴英对谣言的回应更是神秘和低调,以致传言更甚。传言中的财产最高达120亿元。26岁、120亿元、女富豪这些主题词就可足足让人浮想联翩。
  2007年1月16日,作为浙江婺商研究会顾问,我应邀赴浙江金华参加浙江婺商研究会成立大会。会议前一天,几位老朋友和我围坐在一起,谈论最近发生的时事,其中议论最多的就是,金华东阳26岁的女富豪吴英。据说,吴英得知要开这个会议,率先赞助30万元,把钱打入了当地一家报社的账户。按常规,这么大巨额的赞助款打入这家报社,本是报社求之不得的事,但这家报社对这笔钱迟迟不敢接收。当时我们翻开会议册,吴英的名字赫然入目。大家对吴英各有各的说法,各种盛传版本不同。听了大家的议论后,我突然说:吴英死定了!大家对于我的话茫然。我解释说:吴英搞起免费的连锁洗衣店、免费的连锁洗车店,是让同行没饭吃啊!搞起这么大的场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