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枝春满-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我们把山重水复理解为失败、挫折、痛苦、挑战、迷失,那么,柳暗花明就是成功、幸福、真理、永恒。只有那些把人生当作一部恢弘的史诗来书写的人们,只有那些在人生道路上经历过最艰辛最遥远的探索的人们,才能够真正了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最深微的含义。
  人生,除了以错误来昭示真理,以存在来见证永恒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我们却常常误解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或者说把这句诗理解得太肤浅了。我们常常这样认为,一旦我们走过山重水复的艰难险阻,前方必定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也就是说,成功是必然的,或者更急功近利地认为,失败乃至追求本身并没有意义,只有成功才是有意义的。这就真个对人生歪曲得太厉害了。一切的急功近利,最终都是不能建立人生的丰碑的。
  70多年前,那支伟大而英勇的军队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的时候,他们心中并没有对于速战速胜、一劳永逸、柳暗花明的急切期待,他们心中只有一样东西,即为崇高理想而不屈奋斗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意志。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的支撑,血战湘江时他们本可以亡,大渡河边他们本可以亡,雪山草地中他们本可以亡,但是,他们硬是一步步走过来了,走出了一个新中国,走成了地球上一支永恒的红飘带。
  长征的万万不可能成功,有力地反证了人类不屈的精神意志所能达到的高度!
  山重水复,我们一路走来。
  那么柳暗花明,就是完美的终结吗?
  

迷失的意义(2)
不。
  就像浮士德历经艰辛到了天堂,只说了一句“你太美了,停留一下吧”,就堕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成功本身即是毁灭,成功本身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亲手建立的丰碑,终究有一天还会由我们亲手将它毁灭或者假借后人之手将它毁灭。那么,什么才是终极的意义呢?
  欧·亨利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小说:《最后一片藤叶》,那片其实并不存在的藤叶,可以说就是一个绝妙的象征。
  苏和琼西是两位贫困的女画家。苏不幸患了肺炎,医生诊察后,告诉琼西说:“我看,她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复希望,这一分希望就是她想要活下去的念头。”苏听到了医生与琼西的谈话,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了,沮丧地看着窗外在寒风中摇摆的藤叶,自言自语:“冬天就要来临,藤叶一片片飘落。当最后一片藤叶落下时,我的生命也将结束。”这时,住在楼下的一位老画家贝尔门来看苏,苏把琼西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
  经过一晚的寒风,苏相信藤叶已经落完了。当琼西打开窗,奇迹出现在苏的眼前,在光秃秃的藤树枝上有一片、唯一一片藤叶。
  一天,两天,三天,藤叶依然没有落下去。
  生的希望也随着这片不落的藤叶升腾起来了,琼西竟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
  只到此时,琼西才得知,那片不落的藤叶,是画家贝尔门用生命换来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人生就是这样。我们借着那片并不存在的绿叶建立起了生的希望,可是,那个支撑着我们生命的东西又是什么呢?是信念,是信仰。
  山重水复本身并没有意义,柳暗花明本身也没有意义,惟有这连接黑暗与光明,失败与成功,苦难与幸福的信念与信仰,才是终极的意义。
  终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面对人生绝境,
  当有坐看云起的胸怀
  王维是盛唐文化的完美的体现者。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全面的典型。他是一个大音乐家,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早年曾经做过大乐丞。他是一个大书法家,兼擅草、隶各体。他还是一个大画家,被后人推许为南宗画派之祖。他自己曾自负地说:“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在诗歌方面,他与孟浩然等人一起,开创了一个以清淡雅秀为特点的绵延千年之久的诗歌流派——山水诗派,被誉为“诗佛”和“天下文宗”(唐代宗语)。王维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众所周知,他名“维”字“摩诘”,就取自佛教经典《维摩诘经》。
  就一般意义而言,每个人都是由他所处的环境塑造出来的独特的“这一个”。王维的多才多艺以及他所受的佛教影响,也造就了他的诗歌独特的风格。苏轼说:“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他就是这样一个纯净朴素的歌手,一切自然景物到了他的手里,都被他调配得那样雍容静穆,和谐完美,仿佛一切本来都是那个样子的,没有一点瑕疵。
  《终南别业》并不是王维最具代表性的诗篇,但诗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却是千古传诵。
  关于这两句诗,我想了很久,越想越觉得写得好。
  南山有水,汇流成溪,涓涓而下,莫知其源。诗人攀岩涉险,溯流而上,想要看个究竟。但走到最后,溪流却不见了。那么,溪流到哪里去了呢?难道世上本“无”的东西,还能生出一个“有”来?诗人怅然若失,仰望高空,只见浮云旋生旋灭。噫,浮云是从哪里来的,又到哪里去了呢?诗人似有所悟。
  如果你想到这里就不想了,这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叫做“放下”。世界太奇妙了,人生太奇妙了,想不明白啊。想不明白还要去想,那不是自寻烦恼吗?反正你又不想成为哲学家,只想好好活在当下、享受当下,所以,你完全不必去想这些劳什子,这叫做解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迷失的意义(3)
还有一种态度,叫做“执著”。偏要刨根问底,追本溯源,什么事情都要知道个究竟,不然活不下去。不过等你绕到人生背后瞧明白了,你却依然是失望:其实所谓根,所谓底,所谓本,所谓源,原来只是一个虚无。这叫做“活个明白”。
  还是“水穷处”这个问题。你可以这样想:水没有了,并不是真没有。它可能是掩于地表之下了,也许此地即是泉眼。或者是天上下雨之后,雨水在此地暂时汇集,现在涧水已经干涸,只剩下一个空潭。想到这里,你索性坐下来,看天上云卷云舒。唉,原来水被太阳蒸发掉了,变成云了,云又可以变成雨,一下雨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也是如此。在生命的历程中,不论是追求爱情、事业还是学问,你起初勇往直前,义无返顾,走到最后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没法子再走下去了。此时,一种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情绪袭上心来。这种情绪就像一条毒蛇,缠绕着你整个身躯,噬咬着你的心灵。怎么办呢?生存还是毁灭,消沉还是奋起,放下还是执著?王维告诉我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思路决定出路,换个思路走走,也许又是一片新天地。
  人生,其实并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也许,人生的绝境多半是自己执迷不悟硬往南墙上撞的结果。鲁迅先生不是说过吗?“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面对人生的绝境,当有坐看云起的胸怀。所谓坐看云起的胸怀,就是把你心中一切得失全部放下。一旦你把一切得失全部放下,你的心也就由遮蔽状态恢复到了自由状态。一个拥有自由心灵的人,眼中还会有绝路吗?
  可叹阮籍猖狂,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难道真的是无路可走了吗?谁叫他往一个方向走的?
  陆游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是洒脱的,也是智慧的。
  其实,即便真正走到了绝境,也没有关系,更不必害怕。如果你不走到绝境,哪里会闯出一片新天地!绝境即是顶峰。高处不胜寒。那么,不妨下来,换条路再走。
  世上的事,多半如此。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不开心,毋宁死(1)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中,有两颗星星是用中国诗人的名字命名的,一个是屈原,一个是李白。李白死后能够在日月星辰中占据一个位置,可以说是我们这位天才诗人在世时最伟大的抱负之一。
  李白,字太白,他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李白自己跟别人说:我母亲生我的时候,曾经梦到太白金星钻到她的肚子里。这话等于是说,我李白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转世。因为这个缘故,后来贺知章老先生用“谪仙人”这个名号称呼他时,李白毫不犹豫就接受了。他等了那么久,现在终于有人承认他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了。民间还传说李白是喝醉了酒,下水捞月亮死的。总之,李白生时,他认真地相信自己就是太白金星下凡,并且他也被世人承认为“谪仙人”了;李白死后,他的精魂与月亮合而为一,又回到天上去了,并且真正成了天空中的一颗星星——“李白星”。
  李白,这位诗歌史上罕见的天才,无论生前还是死后,真的并不寂寞。
  西谚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李白对于中国人而言,也是如此。
  关于李白的形象,我以为还是魏颢的描述最为传神到位。这位仁兄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年轻时为了追星,曾经跑了三千多里路去找李白。他说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藉。”翻译过来就是说:李白的两颗眼珠子贼亮贼亮,大得像饿虎的眼睛似的。这形象,岂非一个生气淋漓的猛男?但他的穿着就有点出尘的味道了,有时戴着高高的云冠,身上的佩饰长到曳地。这形象,岂非一位高蹈远举、俯视红尘的仙子?这就是李白。
  李白口才极好,大言不惭,有一种纵横家睥睨天下的气概。李白精力过人,会武术,也杀过人,还曾经混迹于江湖。李白爱好自由,性情浪漫,“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从小喜欢神仙,曾经认真地学过道,炼过丹,做过酒徒。李白自视甚高,眼高于顶,却又热中功名,喜欢女人,他既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又不肯低头在草莽……这样说来,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就是天才、诗仙、侠客、道士、旅行家、纵横家、神仙家、隐士、酒徒、性情中人……而且每一种形象都是那样的鲜明耀眼,令人过目不忘,以至于我们有时候会很迷惘,李白究竟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还是我们想象的产物呢?为什么他有时候那样像是我们的知己,有时候又那样像是一个异类?有时候飘逸得像是一个世外的高人,有时候又不可救药地像是一个红尘小人?
  李白究竟是谁?为什么谁都不了解他而又人人都喜欢他呢?
  郭沫若曾说,李白、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双子星座。但是二者的高下,在毛泽东、郭沫若甚至许多读者的心中,是非常明显的。毛泽东曾经直言不讳地说,他喜欢李白,不喜欢杜甫,原因是杜甫站在小地主的立场,哭哭啼啼,而李白却富于幻想。就拿二人对于安史之乱的态度来说,杜甫觉得全人类的苦难,都要由他来承担,而李白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天真地以为又一个好时代来临了。试问,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面前,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李白的人生,正是这样,自始至终充满青春的骚动、浪漫的狂想和生命的激情。而这,正是我喜欢李白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当然是李白的诗写得太好了,神龙见首不见尾。而一切天才,都是让人喜欢的。
  让我们先说李白精神上的伟大,再谈李白艺术上的天才。这个顺序,不容颠倒。因为,倘若没有精神上的伟大,则艺术上的天才也就不值得称道。
  李白精神上的伟大,最重要的是他认真地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所以他才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真切痛苦,才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汲汲追求,才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满满,才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内心孤独,才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潇洒脱俗,才有“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的临终呼号……所有这一切,包孕着多么丰富的生命体验,寄寓着多少人的追求与渴望啊!李白这种精神上的自信自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是天才我怕什么!
  

不开心,毋宁死(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