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钱统治-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朝是一个很奇怪的朝代,因为,自己没有铸币。没有铸币也没关系,理论上,可以像魏国一样使用汉代旧钱,或者使用东吴、蜀汉旧钱。虽然没有货币,但司马炎经济意识很强,照样很能搂钱。
  司马炎主持编纂的《晋律》规定,死罪以下都可以用钱赎,判什么刑,不仅因为你犯什么罪,还要看你出多少钱,司马炎大概是第一个明文规定可以用钱赎罪的中国皇帝。当时,鲁褒作《钱神论》讥讽世风,“钱之为体,有乾有坤,亲之如兄,字曰孔方。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
  至于手上的官位,当然也是司马炎牟利的重要方式。
  一次,司马炎问国子祭酒刘毅:
  “你觉得汉朝哪个皇帝能跟我比?”
  司马炎满心希望答案是汉武帝或者汉光武帝,但刘毅的回答让司马炎很失望,曰:“桓帝,灵帝。”在中国历史上,如果把皇帝比作“桓灵”,等于骂人是乌龟王八蛋。刘毅还不过瘾,又强调了一下:“还不如他们,桓帝卖官,收入归国库;你卖官,收入归自己(桓、灵卖官钱入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不对。
  司马炎爱钱,但还没到董卓的份上,否则也不能开国称帝。司马炎不是糊涂蛋,卖官搂钱,另有深意。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西汉的财富(9)
汉末、曹魏时代,长期的割据征战耗尽了秦汉以来的皇权势力,富豪重新获得了地方的统治权,随着“九品中正制”确立了士族地位,西晋时代表地方豪门的士族已成气候,农民依附士族就可以不缴税。就连司马懿本人都自称“诸生家”,而且娶士族高门之女杨氏,以提高自身门弟。以司马炎的实力,灭三国尚且费了牛劲,直接屠戮士族根本不可能,皇权还需要依靠士族势力维持自身统治。但司马炎也不可能看着士族势力挑战皇权权威,他拿出的办法就是削弱士族经济实力。
  一定要打击士族。
  汉朝七王之乱历历在目,显然封同姓为王对皇权的挑战也是很强的。不过,这个时候司马炎还顾不上这些,他要靠同宗同族打击士族。于是,司马炎一反秦汉以来的皇族虚封制,恢复封建,封皇族近亲为国王,希望培养皇族对抗士族。同时,在中央政权,重赏皇族压制士族高门。
  士族不全是白痴,看着自己的利益一步步被蚕食,当然要抗争。
  斗争在司马炎帝位继承权问题上爆发了。
  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衷是一个绝顶的白痴,快饿死的时候“何不食肉糜”,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伪命题,就是司马衷提出来的,而且绝对原创。
  司马炎想废掉司马衷,皇后杨氏坚决反对,理由是必须立嫡立长。
  杨氏根本没有这么高的觉悟,所以要立司马衷,是因为他太蠢,即位后她可以由皇后升格为太后,当家做主人。再次重申,杨氏,是司马炎为了提高门阀从士族高第中娶回来的。
  司马炎VS杨皇后=皇族VS士族。
  司马炎临死诏司马亮辅政,不过杨氏将遗诏改为杨骏(杨氏之父)辅政。第一回合,士族胜。
  白痴司马衷终于登上了帝位。士族当政时代开始了,世界变得一团糟。
  司马炎分封的皇族终于显现出力量,汝南王司马亮在新皇后(贾后)支持下杀掉了杨骏,并重掌朝政。在政治舞台上,永远没有真正的盟友,昔日同盟今天可以兵戎相见。灭掉杨氏之后贾后和司马亮开始了新的斗争,皇族不甘心自己在朝廷失势,元康元年(291年)司马亮发动了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
  这不是一本战争史,所以没有记载八王之乱的征伐,大家只要知道士族和皇族的势力同时被兵锋涤荡,晋朝的实力在战乱中衰败、衰败、再衰败,直到北方游牧民族趁势而起,终于酿成黄河流域的五胡乱华、异族十六国混战。317年,司马家族被赶到江南,司马睿在江南称帝,史称东晋。
  在上述图景中,根本看不到商品流通、经济演进,曹魏以来仅存的一点建设成果被挥霍殆尽,中原大地曾经叱咤风云的秦汉帝国,到了西晋竟然连货币都混没了。
  第二回合,皇族、士族全部完败。
  南宋两场货币辩论赛
  东晋、南朝(317—589年)中国南方先后出现5次政权交替,除了梁武帝萧衍在位期间的侯景之乱,基本都是取代者具备绝对优势,南方没有因为统治者更迭出现大规模械斗,因此南朝的经济和商业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即使如此,仍然以谷帛实物交易为主,到那里做生意都得背一堆粮食、布匹。没法子啊,兵荒马乱的,没实在东西没人信你。
  无论现代学者怎样斥责当时的统治者穷兵黩武、掠夺农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较大的地域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商人或者团体比统治者更有信用,虽然统治者本身确实不怎么有信用。鉴于统治者还有信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时终于开始再次铸币(四铢钱),统治者虽然也是强盗,但这个强盗实力相对强一些,信用实在是比大家好,用四铢钱总比背着粮食布匹来回乱跑好。

第二章 西汉的财富(10)
刘义隆比较厚道,说铸四铢钱,就是四铢,一点没偷工减料。不过,除了四铢钱以外,当时使用的还有前朝所铸五铢钱。
  四铢钱与五铢钱哪个更贵?针对这个问题刘宋王朝开展了两场辩论。
  辩题:一枚五铢应该当两枚四铢用吗
  正方辩手:刘义恭,职务:王爷;沈演之,职务:京都卫戍区司令员(中领军)。
  反方辩手:何尚之,职务:内阁副总理(尚书令)。
  现在由正方辩友陈词。
  刘义恭:东晋以来,人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尤其是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需要中央政府出面扩大货币发行量,如果五铢钱值两枚四铢钱,那中央政府既不用费铜,又可以扩大货币发行,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结论:一枚五铢钱应该等于两枚四铢钱。
  现在由反方辩友陈词。
  何尚之大概是中国第一代货币数量论者,他在辩论中提出:一国货币数量并不改变商品多少,货币数量仅仅改变商品价格。如果一枚五铢钱当两枚四铢钱用,现在民智未开,你弄两种货币出来,群众分辨不清,多种货币同时流通会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举例说明,王莽的28种货币就很离谱,最后因此亡国。
  结论:一枚五铢钱不应该等于两枚四铢钱。
  辩论会结束后,主持人刘义隆宣布:正方辩友胜出,在他的地盘上一枚五铢钱可以当两枚四铢钱使用。
  平心而论,刘义隆没有铸不足值货币,因为五铢钱也不是他铸的,所谓五铢钱是前朝发行的铸币,他没有从中捞到好处。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是五铢钱多在富户手中,当然富户以刘义隆为代表。突然宣布改变币值,拥有五铢钱的人的财富立刻增加了一倍。
  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这时候坐皇位的是刘骏。此时,经历了刘义隆创造的“元嘉之治”,南朝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货币流通更为普遍。
  第二场辩论赛发生了。
  辩题:货币可以私铸吗
  正方辩手:沈庆之,职务:高级军官(始兴郡公),学历比较离谱,他是文盲。
  反方辩手:颜峻,职务:省长(丹阳尹);刘义恭,职务:王爷。
  正方辩友沈庆之首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沈庆之大概是第一个原市场教旨主义的文盲经济学家,居然在辩论中提出有指导的自由铸造劣币,就是说:铸造不足值铸币,应该在官府指导下铸造,官府要收30%,原来流通的五铢钱、四铢钱统统由官府存放。如果放开了私人铸币,铸币发行量会猛增,也不用愁没铜了,市场一定会更加繁荣。鉴于以上理由,可以有指导性地私铸货币,比如二铢币。
  结论:货币可以私铸。
  现在由反方辩友陈词。
  正方辩友的观点是错误的,解决财政困难的关键是截流,比如皇帝刘骏的选美问题就不能搞,要增加铜的供应,首先应该考虑没收民间铜器,不是铸造不足值的铜钱。至于自由铸造二铢币,是一个祸国殃民的馊主意,断不可行(于官无解于乏,而民奸巧大兴,天下之货,将靡碎至尽)。
  结论:货币不能私铸。
  很遗憾,虽然刘骏没有相信沈庆之,这个馊主意后来还是被宋废帝刘昱采纳了。刘昱允许民间私铸货币,并非不靠铸币搂钱。刘昱宣布,铸钱是可以的,只要先交给他30%的抽头。这等于宣布可以把四铢钱贬为铢钱,而且私铸者为挣钱还可以继续再贬,二铢钱(又称“鹅眼钱”)堂而皇之问世了,搞得“斗米一万,商或不行”。

第二章 西汉的财富(11)
黄金与土同价
  萧道成(427—482年)废掉了宋顺帝刘准,建立了南齐王朝。南齐立国虽然只有23年(479—502年),但开国君主萧道成却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英主,曾发下宏愿——“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
  黄金与土同价,有两种解释,先说第一种解释:黄金非常便宜,人民非常富足。
  萧道成看到了前朝南宋币制的弊端,“重钱患难用,轻钱患盗铸,而盗铸为祸深”,从他的施政过程来看,他对货币是有一些设想的,也曾设泉府,买铜、炭,准备铸币。就在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得病死掉了。
  要成为有作为的开国之君,首先得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不仅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搞不好半拉国家的人都要死掉,比如司马炎;之后,还得干掉同打天下的英雄好汉,毕竟这帮家伙握刀把子出身,很不靠谱,比如刘邦;还要收拾前任王朝留下的烂摊子,让人们休养生息;最后,才有可能贯彻自己的政治理想。
  对萧道成来说,做完了所有的事情,就剩下大展宏图,却死掉了。
  只能说,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齐武帝萧赜继承了皇位,萧赜对铸币没有什么兴趣,只铸过一次币——南齐五铢,也是南齐唯一的一次铸币。萧赜这样做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意而为之,永明初年(483—485年)一石米只值几十钱,一匹绢仅值300钱,“钱贵货贱”,也就是传说中的通货紧缩。
  萧赜这么干,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萧道成的宏愿,“当使黄金与土同价”。不过,钱贵货贱,倒霉的照旧是百姓。
  南宋永初年间(420—422年),一匹布市价600钱,税500钱,到了齐武帝一匹布市价只有100钱,税仍是500钱,平白无故要多缴4匹布,这个数字实在是有点离谱了。如果用钱缴税,朝廷只收圆钱和大钱,民间流通的钱大多经过剪凿,剪凿的钱只能以二当一,应缴1000钱,最后基本要缴到1700钱。
  鉴于实在太黑了,永明四年萧赜下诏规定“钱帛相半,以为永制”。
  去留,尽是民脂民膏。
  再说第二种解释,黄金与土同价,也可以解释为:土块非常昂贵,与黄金一个价格,即传说中的通货膨胀。这种解释,可以用来描述南齐的继承者,南梁。
  南梁梁武帝萧衍主要简历和评价如下:南齐地方、中央官吏,后创立南梁王朝;南朝最长寿的皇帝(历代帝王的重要理想之一);著名文学家,而且并非因帝位而被恭维,称帝之前就和沈约、任蚄等齐名。
  综上所述,萧衍的文采和长寿秘诀远比政绩更为出色,这也是他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原因。萧衍称帝后,始终以崇信佛教著称,据说本人曾经四次出家为僧。按佛教的说法,万事,有因,才有果。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无论大、小朝代更替,开国之君一般都靠武力起家,唯独萧衍比较特殊,虽然他也有武力支撑,但更重要的手段是挑拨南齐皇室骨肉相残,终于毁掉了南齐柱石,他趁机称帝。由于军事实力很弱,萧衍始终借助士族对抗萧齐皇室,实际上,南梁是南朝士族势力最强盛的一个朝代。
  信佛,是因为心里有鬼啊。
  萧衍很不厚道,与他的皇帝前辈一样,称帝后他同样致力于打击士族。何况萧衍和士族实在称不上袍泽或战友,他们在一起的主要工作是阴谋、诡计以及谋杀,从来不露面,背后捅刀子。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西汉的财富(12)
鉴于曾经目睹南齐皇族内乱,萧衍一反南朝虚封制,他的子孙几乎掌控了全国所有军事重镇。萧衍希望借此凝聚皇族势力对抗强大的士族,同样为了这个目的,他对皇族几乎不加约束,即使谋逆这样的罪名,也只是训斥而没有惩罚。
  另外一拨被萧衍拉起来的,是寒门子弟。
  皇族人丁毕竟单薄,他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的生育能力再强,也不可能超越高门士族。寒门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