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向左向右飞-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丹邀他们上球体验飞行的感觉,他们兴致勃勃地上了球,在热气球上,他们对左丹进行了空中采访,左丹不停地加着火,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每个问题。通过空中采访,他们又亲自感受热气球的魅力,他们高兴地说:“太好了,一定要把热气球展现给全省人民。”

  张制片问老左目前全国热气球活动开展情况,老左说:“除中国航协每年都组织大型全国活动外,这项运动还不普遍。所以,很有必要进行宣传推广。”问老左今后打算时,老左说:“既然左丹热爱这项活动,我们做老人的当然还要支持他做下去,用以球养球的办法,去发展热气球活动,希望左丹在今后几年中能够不断成长进步,早日取得好成绩,为家乡争光,回报父母的一片苦心。”

  一周后,吉林省电视台文体频道《体育电视周刊》播放了左丹的热气球节目。

  节目中是这样说的:“在吉林省桦甸市有这样一对夫妻,为了儿子不惜投入重金,培养他实现自己的飞天梦想。这就是老左他们一家人。”节目报道左丹买球、学球、飞球的艰难历程,通过刻苦训练,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追求。节目还介绍了左丹的热气球不仅能参加全国大型活动和比赛,还推广了热气球的使用价值,如:空中婚礼、跳伞运动、航拍、广告宣传等等,并祝愿左丹早日成才……

  2月8日是2003年春节后的正月初八。左丹提前几天去参加中国航协在河北省保定航空运动学校举办的“全国热气球飞行员集训”。

  他先到北京刘翔老师那里,听说老师母亲病了,所以,特意赶到北京来看一看师奶。刘老师为母亲的病每天都在医院陪伴着,多日来非常辛苦,人也熬的够呛。左丹来后,替换了老师两天,白天让老师休息办事,他就在医院陪护师奶,晚上自己在老师家住。

  刘老师母亲的病基本痊愈,还需要恢复几天,所以,后几天就由他妻子和家人护理。他收拾了一下东西带着左丹、李勇军、付学英、宫厚娟、陈瑞林等和刘若寒分别开着自己的车,一起赶到保定航校报到。

  中国航协举办的这次集训,目的是提高全国热气球飞行员的专业素质和运动竞技水平,也是中国热气球运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规模较大的正规训练,集训期限是12日——28日。

  这次入选参加培训的飞行员有44人,他们需要一定的资历,并且自由飞时间必须在50小时以上,左丹是这次入选飞行员当中年龄最小的。

  这次集训内容比较系统集中,基础理论课包括:航空气象、飞行领航、气球理论、比赛规则、竞赛裁判、竞赛英语、空地配合等等。而且,训练所用的器材、车辆、设备、燃料等由中国航协负责,提供了11套热气球为飞行员使用。运动员的旅差费、住宿费、伙食费都需要自理。虽然运动员承担了这些基本费用,但是,除旅差费外,他们的伙食费和住宿费还是有很大折扣的,每人只定额交了一部分,大部分还是中国航协补贴的,而且,食、宿条件都很好,使参加集训的飞行员都感到很舒适,很满意。

  集训报到期间,来了一位新朋友,他就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航协主席,飞天俱乐部总经理李闻,他是和佟光木一同来参加训练的,热气球界里的朋友都还不熟悉他,也不了解他。只见他穿戴板板的、大背头亮亮的,有点当主席的“风度”。可后来朋友们都知道,他不是飞行员,按说更没资历参加这项规模性集训。按他自己说的:“我是来观摩学习来了。”所以,除了食宿和理论课在一起,他没资格参加任何活动,也不允许他上吊篮,训练时他就当观众,他这个人挺懒,也不积极帮大家干点啥,起飞前的准备,落地后收球,他都袖手旁观,给朋友们的印象一般化。所以,他只能当旁听生了。左丹和他有过接触,那是2002年8月牡丹江航协成立庆典时,是左丹飞佟光木的球为他开幕式进行的表演。左丹在回来的路上就和老左说过,说他这人挺能装的。

  参加集训的将近20个省市的飞行员,他们陆续来到保定航校。住宿都提前安排好了,左丹是和高新胜两人住一个房间,可是,高老师因有事不能来参加集训,晚上就他一个人怪无聊的。就在这时,听说老师的妻子徐惠芹和儿子阳阳要来,他就和刘老师换了个房间,到一个大寝室,这里有6张床位,都是老朋友,非常热闹,闲聊的、逗乐的,左丹高兴坏了。

  集训日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飞行训练,下午理论课,晚餐后有一个小时的讨论时间,大家随便发言,有什么问题共同讨论,剩余时间就是自由活动。

2003年追求与探索 4
飞行训练,每天都根据气象条件宣布飞行任务。11套球,组成11个球队,每个球队一名队长,一名兼职裁判。裁判是这次集训的一个科目,按照国际航空运动联合会热气球委员会,2002年版本“AX级”活动规则进行训练。

  左丹他们是第三号球,队长是广西电视台国际部的老飞行员吴健,他曾和刘翔同球飞跃黄海,创造过记录。这些年他飞的不多,平时少言寡语,平平静静的,很受人们尊敬。酷爱各种飞行器,轻型飞机、水上飞机、动力伞、滑翔机等,他都有,既是爱好又是收藏。另外,他正尔八经的行业是摄像记者,中国航协凡有大型活动,只要他能参加,录象制碟多半都出自他手,节目制作的非常精彩。

  其他两名选手是来自南京宏光空降装备厂,203站(513厂)的老飞行员秦凡和试飞员朱宁。所以,左丹主动承担起裁判工作。

  学裁判,训练时球飞的就少,左丹想:学裁判,不但知道飞球的规则,还能掌握比赛时程序,对今后飞行会起到很大帮助,也是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再说这个球队都是很有资历的老同志,自己做为一名新手,也不能和他们去抢着飞。而且,裁判员可以随时上球,也可以向这些老同志、大朋友更多地学习飞行技术。

  集训队还规定,11个球队都要认真对待平时集训的每一个项目的飞行,每次飞行的成绩,都要记录,最后按累计成绩排名次,做为这次集训的考核依据。

  中国航协提供了这么好的机遇,不惜消耗巨大的资金,来培养国内飞行员。使参加集训的飞行员非常受鼓舞,这些飞行员没有辜负上级组织的希望,他们珍惜每一次飞行,都把这次集训作为训练、提高、共同学习的好机会。

  第一航次训练科目,是主场地定点投标,起飞半径3公里,主飞是吴健。秦凡当助手,左丹裁判,这一天风不大,起球后,热气球以每秒1米的速度上升,以每秒不到两米的速度前进,由东向西飞行。他们不断调整飞行高度,但风层很厚,在600米以下,没有其它风向。吴健让左丹随时报告飞行高度、航向、航速。由于找不到更好的风层,第一次飞行都偏离了目标。他们3人商量,看看他们还飞不飞,咱们先跟着,大概所有球队都是这样想的。他们一直向前飞,在华北大平原上尽情地享受着浪漫的空中旅行。当他们发现第一个球着陆了,后面球也都陆续跟着降落,4瓶气都用了3瓶多。

  下午全体飞行员集中在会议室课堂里,第一堂理论课讲的是常用的竞赛英语。教员在讲台上介绍热气球竞赛时的常用语,范围也是挺大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左丹英语基础较差,开始还滥芋充数,跟着学一点,后来就是鸭子听雷,根本就听不进去,闹的心理好烦。好在学英语也不是一学而就的,会的就会了,不会的就得靠自己慢慢去补习了。因集训时间短,竞赛英语课安排了两个半天就结束了。

  左丹好算度过了第一关,自己虽然有决心回去以后要好好补一下英语,但是没兴趣的事他是不能自觉去做的。

  他还是把心事都放在了飞球上面。以后的飞行训练,除了定点投标,飞向主会场,还进行了猎狗追兔,一次起落,几个训练科目,也就是连续飞行、连续投标。

  有一天,气象员测出有空气对流的现象,所以,集训队领导决定寻找气流进行原地投标,把标靶设在起飞场地,半径3公里。

  任务下达后,各球队都积极准备,训练开始了。这次是秦凡主飞,他根据气象预报材料选择了100米以下低空飞行,由起飞的东北风一直向西南飞去,左丹提示他,飞行距离已达到3公里。然后,他们把球一点一点升高,到800米时,热气球停止了飞行,处在无风区域。这时,如果下降飞行,球是不能往回飞的,预报在1000米以上有对流层,所以,他们继续爬升,去寻找反方向气流。他们最高升到1800米,仍然没有发现明显的西南风。

  在这个飞行高度,左丹还是第一次,他当时有些紧张和害怕。他在空中看地面,根本看不到人,地面就象地图一样,他感到天空好像凝固了,静的只能听见高度表发出的滴滴的响声。他自我勉励、鼓足勇气,让自己在蓝天上得到锻炼。

  突然,他们感到热气球有向东北方向飞行的感觉。他们往高飞或往底飞,效果不好,只有在1600——2000米高度是最好的风层。于是他们把握机会,照此前进。

  这个对流风太完美了,从起飞地出发,低空飞行3公里多,在高空又找到返回来的气流,这是少有的天气。左丹他们发现了地标,做了个速降,下降速度每秒3—4米,在50米时刹住下降速度投了标。速降时,左丹感觉耳朵受不了,老响,耳膜被下降速度压的有点涨。吴健、秦凡两个老同志说:“没事,很正常。”这是左丹从高空第一次大幅度速降,感觉很奇特,这就是刘老师亲传的特殊飞行技巧,他感受到了,也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这次体验飞行,多数球成绩都很好。都寻找到返回的风层,全体飞行员都真正体验到了不同高度层有不同方向气流的存在。

2003年追求与探索 5
集训没几天,左丹他们寝室发生了一件怪事,弄的大家都忐忑不安。从北京来的陈瑞林,这天早晨起来后,不知怎么了 ,他的上下嘴唇特别厚,还锃亮的,就象两根香肠镶在嘴边上,开始大家看见他都笑了,谁也不知道他得的是什么病,陈瑞林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左丹说:“小时侯,我也得过一次这样的病,老人说我小时侯嘴唇挺薄的,有一次和爸妈在河里挂鱼,我在沙滩草地塑料布上睡着了,醒来后,就发现嘴唇厚了,爸妈也很害怕,去医院看了,老中医说有可能是草荨了,就是草上有带毒的虫子爬过。人碰到草就会这样。吃了中药、消炎药,肿消了留下了后遗症,嘴唇厚了。”大家听了都有点害怕,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都劝他请假快回北京看病吧。

  陈瑞林走后,又来了一个朋友就住在老陈的床上,开始大家还不熟悉,这朋友不知道是怎么了,后半夜不睡觉,就坐在床上抽烟,大家感到好奇怪,就开玩笑说:“老陈得病走了,又来了一位深更半夜不睡觉的,而且就在那坐着哈哈,是不是那个床有邪气啊!”

  保定集训还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很不安全的事,这事就让左丹赶上了。那是刚开始训练时,任务发布完,各球队都去找自己的起飞场地。他们的回收车只有一排座位,都上去坐不下,左丹认为自己年龄小,不能抢着去坐,他就主动跳到车上。开始他站在吊篮边,后面的车紧跟着,他还向后面的车招了招手,后面的车给了个喇叭,挺有意思的。车开的不快,他也没注意会有什么意外,车到红灯处停了下来。这时他感到有点冷,就跳进吊篮里坐下了,换灯后,司机起车非常快,他不知道为什么车突然猛地向左转,吊篮有点倾斜,他就向反方向坐了过去,谁知他体轻,没有压住,一下子吊篮和人就从车上掉了下来。怎么样掉下来的,他也不知道。从车上掉下来是燃烧器先着的地,摔的挺重,4根支架竿有3根摔断了,幸好人没摔出吊篮,要不然万一哪根杆扎到了他,那可就出大事了。左丹忽忽悠悠地从吊篮里钻出来,一站起来还晕呢。后面的车跟上后停下把他扶起来。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们车上的人居然不知道,车一溜烟没影了。

  左丹用对讲机呼叫他们没反映,打手机也联系不上,可把左丹急坏了。左丹和后面车上的飞行员说:“我没事了,你们赶紧去找起飞场地吧。”人都走后,左丹就在原地等,他又给球队打电话,接通了,他汇报了情况。吴健他们得知后,心情非常紧张,急忙问:“伤着没有?”左丹说:“没事。”没过一会,他们的车就跑了回来。

  他们几个人看左丹的狼狈样,又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