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向左向右飞-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还有几次多少也有点差头,有人说:“有江舟怎么老出事呢?”老左知道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所遇到的事都因与降落场地和气象条件有关系,关键是在飞行技术、技巧方面。在落地意识方面还缺少足够的心里准备。

  江舟飞行航次在提高,心里承受能力也经历了考验和锻炼,于是他开始单飞,在正常情况下他单飞的效果还不错。他并没知足、满于现状。他和小莫、小罗、小赖相比较,最大优点是敢于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勇于虚心请教,乐于和大家交流,这是他进步快的最可贵的一面。

  这一阶段在飞行中多少都有点问题,起飞、途中飞、上升、下降、越障碍、转平飞等基础飞行和基本要领都掌握得很好。只有降落着陆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共性的技术问题,左丹心里明白谁能掌握这方面的技能,谁就能有突破,谁就能有提高,就会一往无前。为此他为几名飞行员专门讲了关于着陆方面的基本经验和动作要领,在技术方面又给予了认真的辅导。

  江舟吃过一些小灶,左丹也分别给他们指点过,但这次是针对共同的问题进行的一次辅导和交流。

  左丹针对小赖降落存在的问题说:“速降要领你掌握了,但你速降的质量不行,拉顶后关顶加火不及时,有时早,有时晚,有时加的火过大,有时加的火不足,结果不是降不下来,就是重摔反弹,最关键的是下降转平飞控制得不好,所以造成每次降落都紧张,不是这样就是那样,没有几次舒服的。”并说小赖在空中飞行不能老想去动伞,这是个坏毛病,如果是自己的球,经常飞,熟知球的性能必要时抖抖伞还不为过,平时载客你就正常飞吗,该升就升,该降就降,随便拉伞实际是一种违规操作。

  针对小莫说:“降落意识不果断,总有一种犹豫不决的意识,带有一种似降不降的感觉,说*理意识还要加强。”

  说小罗飞的比较久了,但要注意脚下,几次飞行都有吊篮刮障碍的现象,降落时要灵活运用地物、地貌。

  对江舟他说的最多,江舟平时也随时请教,经常和左丹交流,谈飞行感觉和体会。左丹说:“江舟主要是飞的时间还短,充分感觉和单飞经验不足。但江舟进步快,说明他对热气球的飞行感悟好,又是处于越飞越想飞,越飞感觉越好的状态。而小赖总没有这种紧迫感,如果再不努力,江舟很快就能赶超过你。”小赖也深知到火候了,左丹说的没错,认为别人都在进步,自己不努力自然就会落在后面,从此,他真正进入了认真飞行好每一航的状态。

  左丹说:“根据我几年来学到的、体会的、以及和热气球飞行有经验的朋友交流时感受的,热气球在降落着陆时有许多要领和经验值得借鉴,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也不能按搬照套,关键是要掌握要领,随机应变,才能在着陆一瞬间处理好技术问题,掌握了这些要领,又能灵活运用,才能反映出艺高人胆大,遇事不出问题或减少失误。”

  他说:“着陆有许多形式,第一种是软着陆,这是最常见最基本的方式。当遇到风速不快,场地合适的地方,提前下降转平飞到进场时轻轻拉顶补火就完成了,一般用不着速降,也不用紧张,这是最完美的着陆方式。

  第二种是硬着陆。选择场地后,风速比较快,软着陆又怕停不下来,就得转平飞后离地面较低情况下,拉顶轻摔,如果地面没有障碍物可利用,球随风拖几米也就停下了,这时要考虑客人安全问题,完成这个要领带有很多动作的连贯性,如拉顶、补火、控制反弹、让球落地后能站立稳定。

  第三种是利用地貌、地物着陆。这种方法是经常遇到的,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比如经常在有风天着陆,着陆选场时,就要考虑到有没有可利用的土坑、洼地、土堆、土塄、小树、灌木林、水田埂、路基等,凡是在地面可利用的固定障碍物都可以利用,但关键是掌握尺度,怎样准确靠近障碍是关键,如果一次性准确利用土堆挡住吊篮,立刻会使球减缓速度,或让球停下来,随机是连贯的着陆动作,拉顶排气,关顶加火等等,都要一气呵成。

  第四种是空中减速转平飞或拉顶着陆。有时飞行速度快,到场地落不下来,这就得提前控制球在空中的飞行速度,最好的办法是吊篮挡树冠、,竹林,使球速减下来,进场转平飞或拉顶降落。

  第五种是利用反弹着陆。比如没有太好的场地可利用,又是在有风天着陆,那就在选择的场地上空提前拉顶,吊篮落地造成反弹,反弹同时球速减慢,再二次拉顶着陆。使用这种办法必须要有决心,要果断,要有连续动作,相信自已能成功,切不可似降非降似落非落,反弹后不去做下一个动作。如果这样很容易造成二次起飞二次降落,在天黑前不容易再选场,会造成心理压力。 。 想看书来

2007年事业与前途 6
第六种是利用回头风着陆。在着陆场地往往会有回头风出现。如果几颗球同飞,又在同一区域降落,可参照先落地球的风向,如果有回头风,在空中不怕球飞过航,当球过航后再下降转平飞,球随回头风向场地靠过来,落地利用地物等很容易着陆。有一次和小莫一起飞,小莫着陆时没考虑到回头风,结果球着陆后往回走,在地勤的帮助下才停下来,我在后面根据小莫的降落把球飞过路那边,下降后球自然往回走,结果利用小莫的球把我的球挡住了,两颗球落到一起。同时回收地勤省了很多力气,车也不用跟着跑。

  总之,飞球着陆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在不同情况下灵活利用不同方式方法,才是有效的,这需要经常在飞行中体验,不断积累总结经验,越积累越丰富,在不断交流中大家才能不断提高。大家记住一点,千万不能把飞行当做一次简单的任务。飞完就没事了,什么也没体会到,那就失去了飞行的真正意义。而飞行的真正意义在于每次飞行都有自我所得,有自己的体会,这是热气球飞行员在蓝天上所独有的一种生活感受和体验。”

  左丹还强调不同着陆方式是在不同环境中才能使用好,有的是在比赛中,有的是在地勤没到位的情况下,有的是无风天,小风天,大风天等等。只要掌握就是自己的,就能在不同情况下发挥出来。左丹最后说:“我们基础飞行一定要扎实,掌握了飞行技术,经验丰富了,飞行技巧就有了,技术是关键,技巧在于应用。”

  左丹讲完,大家拍手称快,听得入耳,讲的在理,他们几人还不断和左丹交流,请教一些飞行技巧和技术。通过这次交流,他们都有一种钦佩的感觉。认为左丹不愧飞得多,飞得好,看不出他对热气球的热爱这么细,感悟这么深,他从来不保留自己的技术,真诚地对待飞行,真诚地对待每个朋友,直言不诲,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传多少,按左丹说的,教他们是好事,谁掌握了都好,就怕不当回事。

  老左听儿子的讲课,很受鼓舞,他真的认识到儿子成熟了。尤其赞成儿子的职业道德,他能讲出这么多专业性的知识,让老左刮目相看,深受感动。左丹说的好,交流体会和经验不是个人的事,是每名飞行员的事,是中国热气球运动健康发展的大事,他无私的奉献,认真的负责,应该得到赞扬。

  自从左丹和其他几名飞行员交流后,他们的飞行态度更端正了,每次飞行都很认真,认真到想在每次飞行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体会。每次飞行着陆存在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技术技巧得到很大提高,江舟和小赖的单飞技术也有了很大突破,他们的飞行团队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加强。

  在阳朔有一阶段的飞行任务主要由左丹、老左和小飞去组织。大家都知道今年的飞行好于去年的主要原因是客源社会自然增长率有提高,更多的是小飞的辛勤劳动,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小飞的努力,就没有这个团队的经济效益,说白了,大家都没饭吃。为此,小飞不骄不躁,他知道大家心里都有他,是一种鼓励,所以,他依然默默的工作。

  左丹组织飞行时,老左就常和小飞一起接送客人,在这往往返返的一路上,他们走遍了阳朔大街小巷,接送了一批批中外游客。

  他们曾以红旗码头基地为主要起飞场地,在风向发生变化时,去漓江滩上的鳌鱼洲岛、矮山公路,矮山高速,月亮山高速,还去过阳朔水库进行起飞,飞行区域主要是漓江和遇龙河风景区上空。又经过上百次的地面跟踪,对这一带有了更多了解。

  就在这习以为常的日子里,也发生过许多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他们接待了三位来自北京的客人,他们下球后都非常兴奋,回来的路上谈笑风声,都说那小的飞得好,飞得自信,都很满意。老左说:“这一航是我儿子带你们飞的。”客人惊讶。小飞说:“那可是中国热气球的飞行亚军啊!”客人一听更是兴奋不已,表扬的赞扬的话语连篇,说左丹了不起,将来一定有作为。然后老左又说:“你们有幸坐到热气球,这是中国近几年的事,如果来阳朔不坐热气球是件遗憾的事,我们还要打出我们的商业广告的品牌,那就是到阳朔不坐热气球等于白来。”客人一听,要做广告,我们帮你作。接着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做了热气球,一生不白游;有的说:坐了热气球,阳朔有看头;最后戴眼镜的像个有学问的大知识份子,作了总结性发言,说:“阳朔一日游,必坐热气球!”老左和小飞都说这句好,并说:将来我们一定沿用下去,到那时天下都传诵开了,你就到我们俱乐部来拿稿费,车上一阵笑声,在欢乐的旅途中,老左和小飞把客人送到了西街口。

  老左和小飞经常在一起,很了解小飞的心思,为此总是把破旧的面包车擦洗得干干净净。这样一来让人感到他们努力了,也是对客人的一种礼节和尊重。尤其早晨老左把地勤送走,擦完车才把小飞叫醒去接客人,小飞一看经常歉意地说:“左叔你辛苦了!”

  虽然尽可能让车干净些舒适些,可有一天老外上车后,还是不客气地跟小飞说:“希望你们的热气球不要向车这么破。”小飞笑着说:“那是,那是,球要比车好多了。”

  在阳朔接送客人,跟踪收球多半都是土路和乡村小路,再好的车时间长了也跑不出个样来。热气球在空气中磨损相对还差一些。

  有一天早上,老左、小飞、小贺他们到水岸别墅那里,小飞去接人,老左告诉小贺,一会客人下来你站在车尾把车坏的地方挡一下,小贺不知是否明白,不一会,小飞带客人来,叫小贺挡一下车屁股,小贺不明白,原地转圈看自己的屁股,老左忙说:“不是告诉你把车后面坏的地方挡一下吗?”小贺才明白,是为了不让老外看见车坏的地方。(小贺是从西安聘来负责市场业务的。)

  有一天下午天很热,老外上车后就让小飞把空调打开,小飞看看老左,会意地去开空调,而老左明知有空调不能用,于是便起车加大油门,车内自然有了风,老外也不要空调了。

  小飞还说,刚开始飞球时,乡村老百姓也不知是什么、咋回事,一旦热气球在他们附近降落,他们就不顾一切的向球降落的地方奔跑,还边跑边喊:“快!快点!”有妇女、有小孩,有放牛的,有挑粪的,都放下手中的活奔向一个方向,有的比地勤小伙子跑得还快。原来老百姓没见过热气球,还以为是从远方飞来的什么东西,肯定会有什么便宜可占,跑过去也能跟着弄点回来,那想到这是热气球,他们看了看,都感到白跑了,白喊了,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习以为常了,在遇龙河上空老百姓再没有把热气球的飞行和降落当新鲜事了。

  有一次,左丹和江舟因风大飞到荔蒲县东昌镇乡下,球降落天就黑了,而跟踪的车绕道几十公里才能赶到。当地的老百姓把看到的球报告当地的110,说有两个大球不知从那来,还有6名外国人。当老左、小飞把客人接回来,路上遇见巡逻车,警察问外国客人都安全吗?小飞回答说都在车上,这才知道是老百姓报的警。

  刚到阳朔没多久,老左和小飞去接客人,小飞说:“左叔,你到前面‘打个弯’,我在这等你。”老左不明白,本来应该调头往回走,还打什么弯呀,原来阳朔方言就是把调头叫“打弯”。

  有一次,左丹拿着瑞士老总赠送的“瑞士军刀”,大家都争着看,小飞拿着刀一试刀口,便说:“这刀好利啊!”在阳朔“利”就是刀快的意识。

  在文字上分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