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洱之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银生古城、黑冠长臂猿之乡——景东
    景东为云南省六个纯彝族自治县之一。“景东”系傣语转音,意为坝子城。唐南诏时置开南银生节度,元明时期置开南州,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设景东直隶厅,1913年裁府改县,名景东县。

    景东地处云南省西南部,距昆明460公里,东与楚雄市、双柏县接壤,西与云县隔江相望,南邻镇沅县,北与南涧县、弥渡县、南华县山水相连。

    境内居住着汉、彝、哈尼、傣、拉祜、回、布朗等25个民族,全县总人口37。8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3%,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0%。辖4个镇、9个乡、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6个村民委员会。

    总面积4532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3375米,最低海拔795米,县城海拔1174。5米,年均气温为18。6℃,年均降雨量为1117。9毫米。

    境内拥有装机容量为150万千瓦的漫湾水电站和135万千瓦的大朝山水电站。哀牢山、无量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球同纬度带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综合体,因其生存着世界仅有、中国最多的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黑冠长臂猿,被誉为“世界黑冠长臂猿之乡”。

    县委书记张瑜告诉我们:

    ——景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颗明珠,镶在了祖国的西南部。

    我们去时,景东正在召开党代会议。县长李春荣告诉我们:

    ——我和张瑜书记是同一天来此地任职的,我们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我们干劲大,班子团结一心,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尤其我们把生态和旅游当做重中之重的工作重点来抓,成效很大。如今,联合国、欧盟、中央电视台都经常宣传报道我们景东。
林海明珠、茶祖之源、芒果之乡——景谷
    林海明珠、茶祖之源、芒果之乡——景谷

    景谷县长罗景华,是个美男子,彝族。其父亲是老革命,参加过滇西会战、解放战争、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受过伤,退伍后当过土改队长、农会主席、茶厂厂长。罗景华正是在父亲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他是从基层的副乡长、林业局副局长、局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市政府副秘书长、代理县长一步一步走上来的。

    他告诉我们:

    ——景谷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

    景谷是以傣族、彝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素有“林海明珠、茶祖之源、芒果之乡”的美称。

    历史上均以“威远”设制(城、州、府、厅、县),因县名与四川省威远县相同,于1914年改称景谷县。1949年6月,成立景谷县人民政府。1985年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距昆明465公里,东与宁洱县接壤,南及东南与宁洱县、思茅区一水相连,西与澜沧县、双江县、临翔区隔江相望,北与镇沅县毗邻,总面积7777平方公里。6米6花6书6库6 ;http://www。7mihua。com

    全县辖4个镇、6个乡、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2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0。9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46。3%:全县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县城海拔913米,年均气温19。9℃,年均降雨量1286。2毫米。

    景谷具有极富地方民族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乡土风情,有东南亚小乘佛教圣地勐乃帕庄河仙人洞、中国塔林一绝塔包树树包塔、道教圣地大石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迁糯佛寺、神奇的威远江自然保护区、永平大仙人脚、小黑江普贤寺等。

    世界野生茶树王之乡——镇沅

    镇沅的县长李验波,也是一位能干的女同志,她是拉祜族,性格文静,但办事麻利,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少数民族干部。

    她出生干部家庭,父亲李美德,曾是澜沧县委书记,当年在指挥修建思澜公路时,成绩显赫,受到胡耀邦总书记嘉奖,并为其题词。

    她本人是大学本科毕业,工作后干过售货员、县供销社副经理、县总工会副主席、主席、副县长、副书记等职。2004年,调任市妇联主席。2010年,来镇沅任县长。

    苦聪人是拉祜族的一个分支,长期在深山密林中生活,非常贫困,几近原始。镇沅县在解放军的帮助下,把苦聪人从山里迁出来,给他们安排现代化的新生活。李验波县长带我们参观了苦聪人的新居,并看了苦聪人生活展览馆,看了温家宝总理的题词,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李验波还将镇沅的人文历史,一一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

    “镇沅”一名,始见于《明史·地理志》。据传,原镇沅州驻地(今按板镇杏城村委会老城村民小组),傣语称“柳追和”,又称“正也”,傣语“正”为小城,“也”为粮仓,意为粮仓之城。后“正也”转音演变为镇沅。一说“土居沅上”,故名“镇沅”。

    明建文四年(1402年),置镇沅州。民国二年(1913年),置镇沅县。1949年10月16日,成立镇沅县临时人民政府。1950年3月,改称镇沅县人民政府。1990年2月,成立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全县辖4个镇、5个乡、2个居民委员会。镇沅地处云南省西南部,距昆明416公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3%。全县最高海拔3137。6米.最低海拔774米,县城海拔1104。5米,年均气温19。5℃,年均降雨量1290。7毫米。

    这里,省级风景名胜区九甲千家寨原始森林以“山雄、水美、林幽、物奇”著称,万亩野生古茶树群落和树龄2700年的世界野生茶树王分布其间,成为世界茶树发源地的核心。
一脚踏三国之地——江城
    一脚踏三国之地——江城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中国、越南、老挝三国交界处,也是云南省普洱、红河、西双版纳三个州市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国之地”之称。

    江城的书记胡良波是少数民族,对人非常热情,他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独特的边城乡土人情。李小平市长也说过:

    ——江城,一城望三国,是个不能不去的地方,那儿的丢包节最有特点。

    在李小平市长的安排下,我们来到江城,还去了老挝和越南,感受到了别样的边地风光。

    我们了解到:

    ——江城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环绕,故名江城。

    江城正式设县于1929年,1954年5月,建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总面积3476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83公里。辖2个镇、5个乡、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1。8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3%。

    最高海拔2207米,最低海拔317米,县城海拔1119米,年均温度18。4℃,年均降雨量2248。8毫米。有广阔的天然牧场,所产黄牛质量优良,畅销省内外。

    全县共有26个民族,其中哈尼族、彝族、傣族、瑶族、拉祜族为世居民族。江城至昆明432公里,至老挝丰沙里省216公里,至越南奠边府省勐念县120公里。

    边地绿宝石——孟连

    孟连的女副县长姓玉,叫玉咏,这在傣语中表示二姑娘的意思,说明她还有一个姐姐。

    玉副县长办事非常周到,天天向我们介绍傣族历史,还陪我们参观、座谈、品尝傣族小吃、观看傣族歌舞演出。

    与我们同行的还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小叶嫩。她也是傣族,刚刚生完孩子,特别能吃苦,又要下乡检查工作,又要陪我们采访,忙得她每天都行色匆匆。

    通过她们,我们知道了:

    ——孟连是傣语“勐两”的谐音,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

    据傣文史籍记载,公元1238年(傣历六00年)前,瑞丽的一部分傣族为避战乱,找到这里定居,故取名“勐两”。

    孟连是元代木连路、明代孟琏长官司、清代孟连宣抚司治所所在地。1954年6月,成立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县级)。1958年4月,改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距昆明653公里。东部和东北部与澜沧县接壤,西北部与西盟县毗邻,西部和南部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l33。399公里。孟连县境最高海拔2603米,最低海拔497米,县城海拔950米。年均气温为19。9℃,年均降雨量为1365。5毫米。全县总人口13。34万人,有l0余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6%,其中傣族、拉祜族、佤族占多数。

    孟连辖3个镇、3个乡、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9个村民委员会。拥有丰富的热区资源优势和沿边口岸优势,甘蔗、橡胶、茶叶已成支柱产业。

    孟连有独特的各民族传统文化,有保护最为完好的娜允傣族历史文化名镇,有连片的原始森林和国内面积最大的龙血树群落,有神秘诱人的跨国旅游路线。
拉祜之乡、边疆宝地——澜沧
    拉祜之乡、边疆宝地——澜沧

    澜沧,依澜沧江而得名。

    该县设治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置镇边直隶厅。1953年成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距昆明594公里。

    境内最高海拔2516米,最低海拔580米,县城海拔为1030米,年均气温19。3℃,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县境东面隔澜沧江与景谷县、思茅区相望,南与勐海县为邻,西与西盟、孟连县相接,北靠沧源和双江县,西部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公里。澜沧江是东南亚最著名的湄公河一部分,这条连接老挝、越南、缅甸、泰国的河流,在中国境内就叫澜沧江。

    澜沧县县长是拉祜族,他陪我们观看拉祜公园、拉祜歌舞等。他说:~米~花~书~库~ ;__

    ——拉祜的民间传说文化非常发达,拉祜的歌舞名满天下,中央电视台、省台、以及老毕的“星光大道”,也经常有澜沧拉祜族的节目。

    他告诉我们:

    ——全县总面积8807平方公里,是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普洱市第一大县,辖3个镇、17个乡、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55个村民委员会。

    该县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等20多个民族.总人口49。82万人.其中拉祜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2%,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

    阿佤新歌唱出的神奇佤山——西盟

    赵振华是西盟县长,他身上有山里阿佤人特有的彪悍与雄壮。他不善言语,烟瘾很大,常常怀抱一根大竹筒,不停地抽烟。

    我们听同样黑粗的女文化局长说过,县长是实干家,又是工作狂,为了西盟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没白没夜的大干苦干,是个很了不起的阿佤汉子。

    他们向笔者介绍:

    ——西盟一词源于拉祜族语“西密”之译音,意为产金子的地方。傣族称西盟为“勐坎”,译意亦为产金子的地方。

    1965年3月5日,成立西盟佤族自治县。

    西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距昆明686公里。东北与澜沧县接壤,南与孟连县相连,西北与缅甸佤邦毗邻。

    国境线长89033公里,全县1391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全为山地,最高海拔2458。90米,最低海拔600米,县城海拔1150米,年均气温19。7℃,年均降雨量1855。1毫米。全县9。22万人的总人口中,佤族、拉祜族、傣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其中佤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辖2个镇、5个乡、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6个村民委员会。

    西盟是一个典型的“直过”地区,新中国成立时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萌芽初期。

    佤族过去一直沿袭着刀耕火种、猎人头祭谷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直到1958年才逐步废除。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西盟是木鼓的故乡,是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和脍炙人口的《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

    今天,神奇美丽的西盟,以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风光旖旎的勐梭龙潭、气势磅礴的佤山云海和热情古朴的阿佤风情,正在成为民族文化旅游考察的热区。
普洱茶的来世今生(1)
    普洱各区、县的历史,都与茶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说,普洱的历史就是普洱茶的历史。

    对于“茶史”,市委领导书记颇有研究,他说:

    ——从时间的长度上看,普洱茶可划分为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