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这些心态是必需的-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事糊涂,也是在给自己设一道心理保护防线。不仅不去主动制造烦恼的信息来自我刺激,而且即使面对一些真正的负面信息、不愉快的事情,也能处之泰然,置若罔闻,不屑一顾,做到“身稳如山岳,心静似止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既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妙方,也是一种坚守目标、排除干扰的良策。我们的精力毕竟有限,假如处处纠缠琐事,被小事所累,我们的一生必将一事无成。   

  小事糊涂的人,是超越了自我的人,也是活得潇洒的人。因为没有了琐事的羁绊和缠绕,也就使身心获得了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你驰骋。         

→虹→桥→书→吧→。  

第68节:四、赢得真挚友谊的好心态(13)         

  当然,小事糊涂并不等于逃避现实,不是麻木不仁,不是看破红尘后的精神颓废和消极遁世;不是对什么都冷若冰霜、无动于衷的加缪笔下的“局外人”,而是在奔向人生大目标途中所采取的一种洒脱、割达、飘逸的生活策略。倘能如此,你自然会拥有一个幸福美妙的人生。如此看来,性格是决定命运的,而其前提是一种大智若愚的难得糊涂,也就是一种平常心。   

  人际交往中的跷跷板   

  彼特是一位会计师,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企业新贵,他告诉自己,凡事一定要精打细算,绝对不能浪费任何资源,绝不放弃任何机会,要让自己随时保持在优势状态,无论大、小事情,绝不让别人越雷池一步!他甚至还运用了一些神不知鬼不觉的手腕,把许多同业人士压在自己底下,以确保自己的地位。   

  果然,彼特获得了丰富的收入,占尽了所有的好处,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商场大亨。可是他并不快乐!总觉得生活中好像少了点什么,于是他越来越忧郁,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了,最后,他得了轻微的抑郁症。   

  一个朋友介绍他去看一位心理治疗师,治疗师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只在他的医嘱上写了一句话:“每天放下身段,去帮助一个身旁的人。”然后,便要他先回去,两个礼拜后再来复诊。彼特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把处方拿回家了。   

  两个礼拜以后,彼特又来到治疗师面前,但这次却是堆满笑容地推开了门。“情况怎么样?”治疗师问道,彼特主动回答:“真是太奇妙了!当我肯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去替旁人服务后,反而会得到一种说不出口的欣喜感呢。”   

  俗话说“助人是快乐之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一会儿这一端高,一会儿那一端低,如果你总想占据高高在上的那一端,那么对方是不会陪你玩下去的。一个永远不吃亏、不愿让步的人,即使真讨到了不少好处,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互动却失去了应有的乐趣,对自己或对方都是一种遗憾。   

  我们付出,是因为我们愿意把所拥有的与他人分享,让我们领会自己的丰富有余,多一分欢喜和轻松的感觉。   

  一名教徒来到了先知面前,问道:“地狱在哪儿?天堂又在哪儿?”先知没有回答他,而是拉着他的手,领着他穿过了一个黑暗的过道,打开了一扇铁门,走进一间挤满了人的大屋。屋子当中,在一个熊熊燃烧着的火堆上,吊着一个大汤锅,锅里的汤飘散着令人垂涎的香味。汤锅的周围,挤满了面黄肌瘦的人们。他们互不相让,都想得到锅里的汤。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好几尺长的大汤勺。勺子舀汤的一端是铁碗,勺把则是木制的,免得烫手。这些饥饿的人们围着汤锅贪婪地舀着。舀汤勺的柄非常长,一勺汤又非常重,即便是身强力壮的人也不可能把汤喝进自己嘴里。而不得要领的那些人,不仅烫了自己的胳膊和脸,还把身边的人也烫伤了。于是,他们互相责骂,进而大打出手。先知对教徒说:“这就是地狱!”   

  他们离开了这座房子后,很快就再也听不到身后可怕的叫声了。他们在一条黑暗的过道里走了好一阵子,来到了另一间屋子。同前面一样,屋子中间有一个热汤锅,许多人围坐在旁边。每个人手里拿着长柄汤勺,跟刚才在地狱里看到的是一个样子。但是,这里的人很有教养,锅旁总保持两个人,一个舀汤,让另一个人喝。如果舀汤人累了,另一个人就会拿着汤勺来帮忙。这样每个人都能心平气和地吃到东西。先知对教徒说:“这就是天堂!”   

  每个人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这种意识也会成为体谅别人的障碍。假如说成功是有秘诀的,那就是要具备体谅别人的能力。也就是以自己的立场观察,以别人的立场思考的能力。   

  嫉妒是自取其辱   

  肩上负着重担,会使一个人弯腰驼背;同样地,嫉妒别人或对生活不满,也会使人苍老。带着情绪上的创伤、嫉愤的人,生活在过去之中,因为这正是老年人的特性。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不看别人的优点、长处,总爱挑别人的缺点、毛病。每当看到他人受到表彰、鼓励,或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时,他不是高兴,更不会从中受到鞭策和鼓舞;而是心里紧张、内心隐隐作痛,感到别人出成绩就是对自己的打击和贬低,于是愤怒、怨恨,甚至不择手段地给对方设置障碍,或者用不正当的手段想方设法去打击别人,借机抬高自己的地位。嫉妒者终日抱有不甘心或怨恨心理,眼睛时刻盯着别人,内心痛苦不堪。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奥德伦。当时阿姆斯特朗所说的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   

  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别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在全场有点尴尬的注目下,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   

  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都给予他最热烈的掌声。   

  其实,成功不在于某一个人,团队的成功就是每个人的成功,那么你会不会欣赏同学或同事的成就呢?你会不会愿意从心里给别人热烈的掌声?这不但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项美德。   

  几十年过去了,太多的人已经忘记了奥德伦,忘记了他大度而不失幽默的回答,但是我敢说,几百年之后,即使人类已经到月球繁衍生息,我们还依然需要奥德伦那样的美德——玉成他人,真诚分享朋友的快乐,不让尘屑般的忧烦懊恼侵扰洁净如莲的心怀。   

  《圣经故事》里记载: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不久夏娃就怀孕了,生下该隐。该隐就是“得到”的意思,因为夏娃说:“靠上帝耶和华的保佑和帮助,我得到了一个儿子。”后来夏娃又生了该隐的弟弟亚伯。该隐长大以后,成了一个农夫,亚伯成了一个牧羊人。到了收获的季节,该隐和亚伯向上帝献祭,该隐献上的是地里长的粮食,亚伯把他羊群中最好的羔羊献给了耶和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供品,但没看中该隐的供品。该隐又嫉妒又生气,脸色都变了,耶和华就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如果你做得好,你也会被接纳的;如果你做得不好,魔鬼就会来引诱你,你就会受罪恶的支配。”         

虹←桥←书←吧←。←  

第69节:四、赢得真挚友谊的好心态(14)         

  有一天,该隐提议让亚伯跟他一起到野外去,到了野外,该隐就打他的兄弟,并把他杀了。这件事被上帝知道了,上帝就问该隐:“你的兄弟亚伯到哪儿去了?”该隐说:“我怎么知道,我又不是专门来看管他的。”上帝说:“你兄弟的血从地里向我哀告,因而我知晓了这件事。地承受了你兄弟的血,因此,从今以后,你要受地的诅咒,你辛勤耕种,但地却不给你效力,你还要到处流浪。”该隐对耶和华说:“你对我的惩罚超过我的承受能力,你把我从这片土地上赶走,让我到处漂泊,遇见我的人就会把我给杀了。”耶和华对他说:“不会的,因为我要让杀你的人受到七倍的惩罚。”耶和华就给该隐做了个记号,免得人们杀他。该隐就离开了他原来的住所,到耶和华给他指定的伊甸园东边一个叫挪得的地方去了。   

  该隐杀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桩凶杀案,而这正是由嫉妒引起的。从那以后,人类开始自相残杀的历史。   

  《论衡》中有这样的话:“等之金也,或为剑乾,或为锋括;同之木也,或梁于宫,或柱于桥;俱之火也,或烁脂烛,或燔枯草;均之土也,或基殿堂,或涂轩户;皆之水也,或溉鼎釜,或澡腐臭。”意思是说,同样是金属,有的被做成兵器,有的被做成农具;同样是木材,有的成为宫殿的大梁,有的成为桥下的支柱;同样是火,有的用来点燃蜡烛,有的用来焚烧枯草;同样是土,有的用来做殿堂的地基,有的用来涂抹门墙;同样是水,有的用于煮粥蒸饭,有的用于洗涤腐臭。物的差别相去千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同样是生活在天地之间,但因为能力、经历、智力、机会、运气、社会背景、志向、性格、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等等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造成了人千千万万的不同,存在地位的差别、职业的优劣、贫富的差距等等。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差别,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嫉恨他人,要知道物的不同一旦成为事实,是很难更改的,如把一张农民耕作用的犁改造成一把锋利无比、所向无敌的利剑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反之亦然。但人的差别却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达到量变或者质变的,比如,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可以化贫穷为富裕;靠能力和机遇,平民百姓可以为官,为百姓造福等等。财富的多与少,地位的低和高,品行的好和坏,知识的浅和深,名声的小和大,都处在不定的变化中,应该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人生。我们的生活应该是充满信心与活力的,所以,面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你必须消灭自私心理,只有努力,才是唯一的出路。   

  自己不曾拥有,就快乐地欣赏别人的拥有,不让日子沦于黯淡,不让心绪陷于颓丧,这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努力去做的功课。   

  有个人有幸遇见了上帝,上帝对他说:从现在起,我可以满足你任何一个愿望,但有一个条件,就是我必须给双份于你的邻居。那人听了喜不自禁,却又随之一怔,心想:要是我得了一份田产,那邻居就要得两份田产;要是我得了一箱金子,那他就要得两箱金子;更要命的是要是我得了一位绝色美女,而那个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的邻居,却同时拥有两位绝色美女。那人绞尽脑汁想来想去,还是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最后,他咬咬牙对上帝说:“万能的主啊!请挖去我的一只眼珠吧!”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触目惊心,而且让我们冷静沉思之后知道:如果让人类自身恶性循环下去,所有美好的东西,也将会成为嫉妒的殉葬品。   

  嫉妒心理一定程度上带有动物性,许多动物的本性是十分嫉妒的,一只狼可以把比它多抢了猎物的同类咬死。按理说,人是不应有这种属于动物的嫉妒性的,然而不然,政治上、权力场上冷酷无情的倾轧争夺,使得人们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势必助长人们的嫉妒心理。这反映了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   

  嫉妒是一种缺乏自信、深感失落的心理感受,它是人们看到或感到他人的才干、好运、地位、财富以及未来的命运好于或优于自己时,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深深的刺痛。忌妒心太强的人,往往只注意到别人某方面有着自己难以企及的优势,很少想到自己也有优点,只是拿自己的短处去跟别人的长处相比较,只看到别人的成就和功名地位,因此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就在不断贬低自己的同时,想法设法去阻止别人的进步,使自己陷进了一种难以自拔的心理陷阱。   

  《三国演义》里的东吴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千方百计要害死诸葛亮,结果自己被活活气死时,还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实在可悲!连标榜招贤纳士的曹操,也难以免俗不妒,他手下有位主簿杨修,聪明过人,每每猜破曹操心计,以致曹操口中称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