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你在经商的时候,一定要用好身边的人才。许多时候,你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是最强的,但是,人各有势,任何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如果你擅于用他的长处为我所用,这个人对于你来说就是摇钱树,关键就在于一定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2。寻找最合适的人才(1)       
  浙商商道: 
  企业最大的投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找错了人。 
  浙商自白: 
  做好“借”字文章,做好“联”字文章,借脑袋、借人才、借智慧、借资金,我觉得绝对是聪明的做法。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俗话说,鞋子好不好,只有自己的脚知道。 
  聪明人买鞋不去挑价钱贵的,也不会挑最流行的,而是最合适自己脚、穿着舒服的。若把穿鞋的道理用在人们的事业中,就是一个有效的原则,叫做“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使用人才也是同样的道理。 
  大部分企业面临发展的最大瓶颈并不是产品不够好、市场不够大或者技术不过硬,而是缺乏合适的人才,在岗的人才不能真正发挥其所长。 
  2001年12月26日晚上,杭州之江饭店正热烈地举行着浙江省学生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知名专家、企业家成才报告会”。 
  一位学生代表这样问南存辉:“如果有两个大学生同时到贵公司求职,其中一人理论功底扎实,但属于一心苦读圣贤书之类;另一人专业知识并不出色,但他(她)是一个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都很强的学生干部,你会选择谁?” 
  南存辉没有直接回答,他给大家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要建造房子的木匠师傅需要砍伐木料,他专门挑选又直又大的树木,因为他要的是栋梁之材;而另一个搞工艺美术的大师,则对那些奇形怪状的“歪脖子树”情有独钟,因为那正是做木雕、根雕艺术的理想材料。 
  第二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群画家们要画出一个人的光辉形象,遗憾的是,那个被画的对象是一个少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的人。很多画家都被这个缺陷难住了。这时,一个画家的画让大家拍案叫绝。原来,他给那个少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的人画了一个持枪打靶的姿势,这个姿势正好掩盖了他的弱点。 
  由此可见,南存辉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人才是多种多样的,社会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用人者,要尽可能用人之长,避人之短,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于被用者,则要有种平常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发挥优势,才能做出成绩。 
  南存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正泰集团有一位名叫吴纪侠的总裁顾问,他的到来,使正泰在营销的道路上步伐不断加大,因此,他被正泰人尊称为“财神”。关于“财神”的加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1993年,在乐清财税战线上工作了39年的吴纪侠退休了。吴纪侠刚休息没几天,南存辉就找上门来了。 
  南存辉真诚地请吴纪侠加盟正泰国,他对吴纪侠说:“正泰就需要像你一样的人才,我真诚地希望你加盟正泰,帮助正泰发展。” 
  看到南存辉真诚的眼光,将近花甲之年的吴纪侠笑着说:“人才?我可算不上什么人才。不过,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个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才。” 
  “谁?”求贤若渴的南存辉一听还有人才,眼睛一亮,急忙问道。 
  吴纪侠告诉南存辉,此人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当时的财税局长周敬东。他告诉南存辉,周局长即将退休,他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南存辉听到后喜出望外,对吴纪侠说:“周局长我要,你,我也要!” 
  在南存辉的诚心邀请下,吴纪侠终于被招安了。当然,周敬东局长也加盟了正泰。 
  吴纪侠刚进入正泰时是财务部经理,后来,吴纪侠主张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铺设营销网络。这个想法得到了南存辉的认同,原来,他早有此打算。于是,吴纪侠全面负责营销工作。后来,正泰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近2000家销售公司和特约经销处,并在国外设立了30多个销售机构,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省城和主要工业城市为中心、地级城市为重点、县级城市为辐射点的三级分销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南存辉对吴纪侠非常信任。他总是鼓励吴纪侠大胆去开展营销工作,吴纪侠则帮助正泰把握着营销的方向,当市场出现变化时,就就及时提醒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是南存辉的选才策略。 
  什么样的人是人才?有一位企业家说:“有用即是人才!”在浙江商人的眼里,人才的学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技之长,能够独立开展工作,有创新精神,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地工作。不管他人的文凭有多低,职称有多低,只要他能够为你创造价值,这样的人就是人才。几乎每一位浙商都非常重视寻找合适的人才。 
  娃哈哈宗庆后说得好:“有用的人为我所用,有用的人各施其用,那企业就活了。”也正是这句话成为“娃哈哈集团”的用人标准。宗庆后的“娃哈哈集团”是第一个在全国推行“只看本事,不看学历”的用人标准的公司。的确,作为一个明智的决策者,作为一个精干的领导者应该做到“唯才是用”。 
  吉列的总经理马可勒先生有三个最爱:家庭、哈佛大学、公司。他是这么解释的:“我的工作很简单:找到适合的人,把他放在适合的位置,提供适合的训练。然后,我就可以享受人生。”美国Nucor钢铁公司的总经理艾弗森曾说过:员工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本,适合的人才,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本。       
2。寻找最合适的人才(2)       
  随着事业的发展,你不可能亲力亲为,许多事情,都需要寻找合适的人才来做,而什么叫做合适的人才,那就是人才与岗位匹配的原则。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尤其是技术方面的。 
  东阳市横店镇的横店集团是全国第一家由国务院经贸委直接审批的大型综合性乡镇企业集团,其核心企业总资产居全国乡镇企业之首。 
  横店老总徐文荣在用人方面很重视选才。 
  横店位于浙江中部,为了让横店能够快速发展,徐文荣聘请许多来自其他省市的专家顾问,有闻名全国的经济学家、科技人才和管理专家,有理论界、新闻界的权威高手。同时,集团还与清华、浙大、中科院、西安交大等30多所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 
  在徐文荣看来,用人应该不拘一格,他看人才不重学历、职称、年龄、性别,不求全责备,甚至不重既有的表现和业绩,只要此人有真正的才干。 
  有资历的人都有一定的能力。但是,资历只是反映过去的工作经历,不能说明以后的发展。而且,对于有些人来说,资历仅仅是反映他的工作时间长,并不能反映他的工作业绩怎样。 
  许多企业家在寻找人才的时候,往往会落入一个误区,那就是高学历的人才是合适的人才。事实上,真正合适的人才并不是那些非常能干、学历特别高的人,而是那些适应企业文化,适合提供这个岗位的人。       
3。实干最重要(1)       
  浙商商道: 
  企业的发展,不在于你拥有多少人,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去经营人才。 
  浙商自白: 
  既然要将事情做好,为什么不选择放心的人呢? 
  ——万向集团鲁冠球 
  据说,汉朝时汉文帝到上林苑游玩,问上林苑官员有多少禽兽,这个官员回答不上来,汉文帝还问了一些其他问题,这个官员瞠目结舌,还是回答不上来。 
  这时,他旁边的一个人上前替他回答了汉文帝提出的问题,并夸夸其谈,显出很健谈的样子。 
  汉文帝很赞赏他,决定提拔这个人。但是,汉文帝旁边的张释之看这个人说话有点言过其实,就对汉文帝说:“您认为绛侯周勃和东阳侯张相如这两个人怎么样?” 
  汉文帝说:“他们两个人都是忠厚长者。” 
  张释之说:“您既然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忠厚长者,为什么还要提拔这个人呢?周勃和张相如平时说话虽然有点口吃,不能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意思,但他们的人品和能力为人称道,当官一样很称职。难道您要让大家学这个夸夸其谈、嘴尖舌巧的人吗?您还记得秦始皇的故事吗?” 
  文帝问:“秦始皇怎么了?” 
  张释之说:“秦始皇专门任用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人,造成在官吏中崇尚空谈,不务实际的风气,最后致使秦朝土崩瓦解。今天您以这个人能说善辩,就要升他的官,我怕今后在官吏中形成崇尚空谈,不务实际的风气。” 
  文帝听后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就没有提拔这个人。 
  当官也好,工作也好,都需要实干精神,当然,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只重口头表达而不重实际工作能力,那么,这样的人不提拔也罢。 
  唐太宗李世民的观点是官不在多而在于精,精就是人才要能够实干,而不是空设职位。 
  他曾对房玄龄等大臣们说:“使国家达到大治的根本,在于精简官吏队伍,在于根据一个人的德才授予适当的官职。官吏不一定要齐备,重要的是选拔上来的官吏是否完全称职。如果选的是贤能之士,人数虽少也没关系;如果选的是不学无术之人,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就好比一千张羊皮也比不上狐狸腋下的一撮毛贵重。”于是,房玄龄等大臣在选拔官吏时非常谨慎,选拔出来官吏大多数都是德才兼备的实干型人才。 
  浙江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因此,对于人才的能力就更加重要。 
  2004年浙江第三届高层次人才封闭式洽谈会上,杭州一国际汽车售后服务公司招聘一名副总,只要求中专以上学历,但要求有经验,有技术。由此可见,实干是浙江企业最重视的。 
  青春宝冯根生在用人的时候非常重视实干。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北医大毕业的女同志,这位女同志因为家境贫困从山西来到杭州,希望找一个合适的单位接收。但是,在跑了十多个单位后,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收她。冯根生一听她在山西一直搞西药合成和植物提取,懂两门外语时,当即就决定愿意接收她,并尽快帮她办好一切调入手续。她就是后来成为杭州中药二厂总工程师的马心舫。 
  出生于五代中医世家、解放前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语系的李学杲,能将生僻的中药药名、药性、配方译为英文,还能用西药的药理、功能与中药作类比,但是,这样一个人才却长时间无用武之地。冯根生听说后非常兴奋,他对党委书记祁兴玉说:“这样的人才打着灯笼也难找啊,我们上门去要”。于是,祁书记连续四次去邀请李学杲,最后,李学杲加盟青春宝。 
  郭广昌团队认为,企业高层核心的主要任务是选人,而不是如何做事。以创办一个新公司为例,按通常的惯例是董事会先找几个人调查,研究新公司的市场空间,然后出资,最后招个总经理就开始干了。 
  复星的程序则有所不同:在经过前期调研和初步决策后,接下来是把同领域内的能人找过来,让他们谈谈复星能不能办这家公司。如果能,复星会组织两个或更多的团队去论证并分别听取他们的意见,复星只要判断他们说的对不对就行。这两者的差别是复星主要发挥决策作用,至于如何做事,则是复星选的团队考虑的问题。 
  吉利李书福对于技术人才有着狂热的追求。他喜欢把优秀的技术人才网罗到吉利来。先后加入吉利的有:原天津汽车集团技术部的副部长,原武汉工业大学的副教授乐易汉,原天津华利公司总经理余卫原,原天津汽车集团齿轮厂工程师徐滨宽等。 
  鲁冠球的用人原则是任人不唯亲,举贤不避亲,实干最重要。 
  在中央电视台2001年中国年度经济人物的颁奖晚会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张维迎问鲁冠球:“据我所知,您一直非常注重接班人的选择,并且,我也听说你已经选定了你的儿子成为你的合法接班人,你为什么选你的儿子,在你的公司里边有没有比你儿子更能干的人?如果有,你选你的儿子的理由是什么?” 
  对此,鲁冠球的回答非常坦率:“我现在选我儿子,如果将来谁有能力超过我儿子的话,我可能会要调一个,这个是可以改变的。” 
  对于万向集团现任总裁鲁伟鼎,鲁冠球是这样评价自己的儿子的:“从1992年开始做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