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抢滩传媒的傻子们-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录
致读者 Ⅴ
  序 Ⅶ
  第一部分 “永远的天才”从时代公司到时代华纳
  (1923~1998)
  第一章 时代帝国的崛起 3
  第二章 时代华纳 19
  第三章 李文时代 35
  第二部分 网络牧童的闯入:美国在线(1985~1999)
  第四章 凯斯与美国在线 55
  第五章 “皮特曼时代” 71
  第三部分 大买卖: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并购(1999~2000)
  第六章 美国在线的橄榄枝 99
  第七章 并购之路 123
  第四部分 “坚持就是胜利”:(2000~2003)
  第八章 并购进行时 149
  第九章 艰难的磨合期 169
  第十章 李文时代的结束 191
  第十一章 媒体帝国的陨落 201
  后 记 219
  致 谢 245
  

致读者
本书是经过成千上万小时和几乎所有参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的高级管理者面谈后所写成的。我差不多把每次面谈都记录了下来。在本书提到的人物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拒绝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有一些人由于受到民事和刑事指控,只能告诉我一些背景,也有一些人只允许刊登他们的部分意见。但大多数情况下,被访者都很坦率、很真诚,毫不吝惜他们宝贵的时间。在此,我对他们的支持深表
  谢意。
  本书的搜集工作开始于2000年秋天,当时我正在给《财富》杂志写一篇关于杰里·李文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的文章。由于当时那篇文章没有发表,所以我转而向《名利场》投稿,分别于2002年7月和2003年1月发表了两篇关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的文章。本书中的部分材料曾在《名利场》上发表,但其他大部分则写于2002年年末,历时12个月完稿。除采访了100多人外,我还参考了大量的法律文书和财务文件、机密电子邮件和信件、内部备忘录、档案、统计局数据、房产契约、中学和大学年鉴、报纸和杂志文章以及大量的书籍。
  如今,大部分曾参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的高级管理者都已经离开了公司。而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也把名称中的美国在线去掉,改名为时代华纳公司,但是公司的问题却依然如故。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大约50位股东指控时代华纳及其管理者(以前的和现在的)诈骗,这一事件还未得到解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司法部正就此事进行调查。而时代华纳承认在自2000年秋天起的21个月内抬高了亿美元的收入,目前公司已经将100多万页的相关文件移交给原告。史蒂夫·凯斯、杰里·李文和迪克·帕森斯已经接受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传讯。现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司法部掌握的证据越来越多。我想,本书有可能是关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失败的最后以及最有权威性的作品。
  妮娜·蒙克
  2003年11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序言(1)
人们都说亨利·卢斯这幅画像画得不好,但它现在依然挂在时代生活大厦34楼一间无窗的会议室里。这幅画像作于1972年,当时卢斯已经去世5年,是由俄罗斯结构主义画家康斯坦丁·阿拉耶洛夫完成的。他根据卢斯64岁生日时《生活》杂志的阿尔弗莱德·爱森斯德特为他拍摄的照片为原型,画成了这幅时代公司伟大创始人的肖像。
  卢斯的这副肖像已经在那间死气沉沉的房间放了多年,本来早已进入时代公司历史的垃圾箱。但2001年初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后,史蒂夫·凯斯接管了卢斯的画像,还有他不俗的遗产,即时代公司。时代生活大厦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总部相距两条街。史蒂夫·凯斯没有说卢斯的画像是“前辈”还是“遗产”,直接把它挂在了办公室的墙上。
  对凯斯来说,亨利·卢斯就像部队的军装一样,是一个象征,说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的新主席不是一个利用涨价的网络股票成为互联网新贵的傻瓜。恰恰相反,他是时代华纳帝国开创者的精神传人,是一个以其严格的道德标准著称的理想家,一个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远大目标的人。2001年凯斯宣称:“很早以前我就赞同卢斯的这个说法:经营公司不仅为股东,也为公众利益。我希望人们明白这一点。”
  现在回想起来,关于凯斯接管卢斯的画像这件事惟一令人惊讶的就是杰里·李文为什么没有首先抢到这幅画。因为李文经常将自己和这位伟人相比,而且他将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并购的一个理由就是并购后他可以创造和卢斯相媲美的功绩。多年来,李文始终和其他媒体娱乐巨头(那些没教养、贪婪的人)保持距离,而且一直以自己崇高的道德信念和学识为傲。李文能够自如地引用包括《圣经》、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话,标榜自己是一个有学识、正直的人,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大传媒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如今,60岁的李文已经完成了他事业上的一个宏大目标—并购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他很满足,他将像他的前辈亨利·卢斯一样名垂青史,被人们记住除了资产负债表外大得多的贡献。
  当然,在这一点上他是正确的。本书即讲述了杰里·李文和史蒂夫·凯斯如何制造了迄今为止美国公司并购史上最大、但或许也是最残缺的公司。李文和凯斯像其他所有20世纪90年代末有毅力的管理者一样,固执地经营着公司。本书旨在认真解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详细调查已经完成的及未完成的细节,我们从中将认识到一个令人伤心的事实:虽然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遵循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其他立法者制定的规则,但其股东—包括董事和一般职员—却对公司起不了什么重大的作用。
  一般来说,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的并购集中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末处于并购时代的华尔街以及整个美国的变化,它代表了20世纪末席卷美国的冒险热,并记载了公司管理者命运的沉浮。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保持不断上涨,那么这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就如同国王一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可否认,这场并购之所以成为泡沫,与无用的并购和收购、具有争议的财务状况、众多内部人员抛出手中的股票以及大量的失业人员都是分不开的,而在根本上导致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失败的正是杰里·李文和史蒂夫·凯斯权力的膨胀和自私。
  1999年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举办的豪华的庆祝典礼上,李文和凯斯展现了他们的“英雄所见略同”。两个人都谈到了集中、使命、自我牺牲、责任和独特性。两人曾一度达成共识,他们都赞同时代公司的创始人哈里·卢斯的原则:经营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要高于获取利润这个底线。他们表示是为了教育和服务于全世界的人民。两年以后,即使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并购已是问题重重,李文和凯斯却还是不承认当初他们决定并购是个错误!他们依然决定欺骗世人到底,他们把自私和卢斯所遗留的狭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相信历史会见证他们的对错。
  在并购后的这段时间内,有大约2 000亿美元的股东资产不见踪影;公司内部人员卖掉了近10亿美元股票;联邦调查小组已开始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进行财务方面的调查;有约50位股东指控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及其管理者诈骗。没过多久,杰里·李文和史蒂夫·凯斯就失去了他们曾经拥有的一切:名誉、权力和工作。赫拉克利特曾这样写道,或者诸如此类的话:人生的起伏是相同的。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崩溃前的数月内,有人说李文如同“残缺的碎片”。在我对李文的采访中(其中包括漫长的午餐、大量的电话和无数次在洛克菲勒广场75号时代华纳大厦二层办公室的会谈),他表现得很绝望,如同一个正在寻找赎罪机会和穷图末路的人。他现在很脆弱,他对我说他正在自我发现、自我实现。他还谈到可能会写一本小说,他现在正在解读哲学家马丁·布伯的思想。马丁·布伯曾于1923年写了一篇名为《我和你》的论文,文章重点探讨了人类世界与外界进行联系的方式。从这场并购案的监狱般的非人待遇中解放出来的李文现在才体会到人生苦短。“我以前从未哭过,”他很坦白地对我说,“我从来没哭过,但是现在我经常哭泣。”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序言(2)
经过多年对李文的追踪报道,我最终总结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但不完整的人;他性格中的某些部分不完整,没有连接为一个整体。其中某些部分是很有思想的,例如,他能自如地引用《圣经》中的典故和赫拉克利特的话。但同时李文自己也承认,他很无情。那么他的精神需求是感情的一种形式?是无情的一面?还是杰里·李文—我们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公司管理者之一,在突然经历了心灵和思想的变化后,对他为公司所做的一切感到后悔,所以他为股东和员工而哭泣?
  但是不管为什么,李文的悔恨是短暂的。2003年初的一个下午,他对我说:“我已经有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他透露说,目前他正沐浴在爱河中,他爱得“很深,几乎有些不真实”。2002年圣诞节期间,李文突然告诉他32岁的妻子芭芭拉·瑞利他要搬出去。(“她从来没想到会有这一天”—芭芭拉的一位朋友告诉我。)
  63岁的杰里·李文用“我对生命的爱”来描述自己对劳莉·帕尔曼的爱情。帕尔曼是个临床心理医生,曾是红极一时的华纳广播电影制作人,今年49岁,她就是李文心中的“新生活”。那年他们一起在夏威夷的一个荒岛上度过新年。李文回到纽约后,他们每天都通电话,有时甚至长达数小时。李文送给她一个绿宝石和钻石的戒指,如今他们订婚了。李文同意新柏拉图派哲学的观点,他说他和帕尔曼是“精神上的伴侣和双胞胎”。只要李文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他就会横穿这个国家到加利福尼亚州的Marina del Rey去看望帕尔曼。1月份的一个黄昏,当我走进李文纽约的办公室时,他自豪地对我宣布:“我今天走路都很有力量,因为明天我要到加拿大去看她。”
  2003年2月,李文和他的未婚妻出现在《纽约时报》上,当时这对情侣正在Marina del Rey的海滩上,他们脸贴脸,夕阳正在身后缓缓西下。李文很坦白地告诉《纽约时报》:“我发现自己真的可以拥有时代华纳以外的美妙生活,我现在正在享受精神上的旅行,并欣赏沿途的脚印。”
  原来在李文手下工作的管理者和员工看到这篇报道后勃然大怒。一位高级管理者惊讶地说:“太不可思议了!”“天呀!”另一个人惊叹。这太不公平了,杰里·李文无忧无虑地在海边享受爱情,品味他的精神旅程,而他的手下却在纽约和达拉斯处理他留给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烂摊子。现在他们的股票一文不值,他们的退休计划也成了泡影,而李文却像海鸥一样自由飞翔,抛下了所有的事情自己去寻欢作乐,甚至每年还因为担任公司的“顾问”可以拿到100万美元的薪水。从这件事我们会看到:一位首席执行官可以对原来的公司绝对无情,并毫不在乎地继续按照他的方式生活。
  后来当我们谈到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细节时,他的眼睛会飘向别处,那已经是旧新闻了,是昨天的消息。我想,与他的精神追求相比,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已经显得微不足道。
  

时代帝国的崛起(1)
《时代》周刊到时代帝国
  人们都说,亨利·罗宾逊·卢斯肯定一出生就是个天才。亨利1898年出生在中国山东蓬莱的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自幼他就是早熟而且做事认真的孩子。5岁时,他就对传教感兴趣,向他的伙伴们布道。后来,卢斯又对新闻学产生了兴趣,并从事了这个职业。他曾说:“我相信我能最大限度地在新闻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可以借此离世界的焦点最近。”他父亲一生致力于改变人们的宗教信仰,而亨利·卢斯则为将人们引往通向真理的大道而努力。挣钱不是他的目的,卢斯在遗嘱中将这一点说得很清楚:“时代公司现在是,将来也会继续是一个新闻企业,同时也是一个关注公众利益和股东利益的企业。”
  卢斯15岁到美国霍区基斯中学就读。后来他考上了耶鲁大学。他是个极少见的天才学生。他写过诗,做过《耶鲁每日新闻》的助理总编,以优异的成绩自耶鲁大学毕业并加入了PhBK学生① 联谊会,此外,他还被选为班里“最出色的学生”。那时,亨利·卢斯已经锋芒毕露,成功就在他不远处招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