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逆商-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技术高超,待病人胜似亲人,30年如一日。所以,慕名找他治疗脚病的人每天得排队。有时病人追到他家里去修脚,难怪他说:“放不下手里的修脚刀。”
  但是,跟乔全英同时参加工作的有7位,那会儿干修脚的老的少的京城有200多位,如今退休的退休、改行的改行,仍然干这一行的也不多了。
  婚姻问题解决了,乔全英所工作的浴池却倒闭了,他下岗了。乔全英哪儿也没去,他自己在北京市内办起了“乔式修脚诊所”,生意很好。开始他还有种解脱感,可以名正言顺地把自己修脚的小诊所改个称呼,但修脚的归哪个部门管到现在仍没个说法。它既不属于卫生部门,也不属于医药部门,医院绝不会让修脚的进门,算服务行业也很牵强。所以,修脚这一行现在成了没娘的孩子,而社会上打着修脚治病旗号的庸医却不少,有的洗浴中心设有修脚项目,他走了几家,一看修脚刀都生了锈,这能给病人治好病吗?
  乔全英的治疗室给病人安排了舒适的环境,等候时给他们沏好茶,让他们听着音乐。但关键是解决消毒问题,老修脚工一把刀能给几个甚至十几个病人用,难免有病菌传染。乔全英现在每天都磨好几十把刀,放在消毒柜里备用,一个病人用一把,无菌操作。
  乔全英对修脚有着深深的眷恋,他想带着自己近三十年修脚所积累下的经验、锤炼出的技艺,再回到这个岗位上来发扬光大,这可能比做别的更有意义。因为他也有去国外挣钱的机会,但他放弃了。他曾经有两次出国的机会,几年前,一位澳大利亚的华人在那边把诊所都建好了,而且备好洋房汽车,高薪聘请他过去。他愣把这事儿辞了,他的亲友对他很不理解。乔全英说:“京城技术好的修脚师已经很少了,我如果再走,人们有了脚病找谁去?我出国挣大钱去了,可对不起病人吗!”
  他曾给很多老外治过脚病,与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都有关系,还有台湾,那些年老的华人更离不开这个行当,他们都纷纷向乔全英发出邀请,去他们那里开诊所治脚病。可乔全英舍不得那些脚病患者对他的那份情。有个老患者,跟他学了好几年手艺,听说有人要请乔全英出去开诊所,说:“乔大夫,您要走的话我跟您一起去。”
  有个患者见他忙得没空吃饭,就在家里煮好饺子给他送去。还有件事至今他想起来还是个谜:有一次他跟爱人在餐馆吃完饭后去结账,服务员说账已结过了。他说我的钱还没付呢。服务员说有个先生给您结了。到现在他都不知道是谁替他付了账,他想可能是他的病人,如果是朋友肯定要告诉他的。
  他待病人如亲人,一位70多岁体重200多斤的老厨师,下肢瘫痪,当年体重90斤的小乔愣背着他上下楼,用三轮车拉到浴池修脚,可见一斑。
  有一位11岁的小患者,1岁7个月时就患上了甲沟炎,到医院去拔甲,治疗后疗效并不理想,慢慢的甲床受损,趾甲立着长,十分痛苦,家长近10年来一直在带他看医生、治病。最后终于通过“乔氏指甲矫正术”得以根治。
  乔全英不单会修脚,还会针灸、按摩、治疗骨伤,医术都很精湛。
  他对修脚术和各种脚病是真钻研,用同行的话说他修脚修出了名堂。几年前,他就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撰写了《常见脚病疗法》的书稿,只是因为没钱没有出版。他研究出十几种治疗脚气、脚癣、灰指甲和止血的药。治鸡眼、脚垫、甲沟炎、灰指甲等常见病甭说了,他的绝活儿是治脚上的瘤子、瘊子和身上的痣。
  说刀到病除绝不夸张。一位中年妇女脚底长了个鸡蛋大的瘤子,找了几家医院都不给她治,找到乔全英,他只在瘤子的表皮拉了一个两厘米的小口,就把瘤子取出来了,抹上他自制的特效药,两周后就好了。他说脚底部长瘤子一般都是做手术,术后缝合,但缝合后就会有瘢痕,而脚底总要接触地面,很快就会复位。
  第七章 三十年风雨历程,伴我从修脚工到大学教授(4)
  从英国回来的中年妇女身上脚上长了1000多个瘊子,走路很难,去医院做冷冻激光疗法,又因瘊子太多,无法手术。找到乔全英,他用修脚刀一个个挖出来,点上止血药,不但把上千个瘊子去了,还不留任何瘢痕。这就是中国修脚师的绝技。
  虽说离开了浴池,可乔全英心头总萦绕着那个修脚情结。去浴池洗澡时,看到别人修脚,他心里就痒痒的难受。那些修脚工水平太差,怎么看怎么不像,他忍不住上去要来两刀:“我今天给你修一个四面见线。”往那儿一坐,哗哗哗,又快又好。旁边看的人眼都直了:“哎哟哟,这乔师傅太厉害了!”要给他钱,他不收,就为过过修脚瘾。
  梅花香自苦寒来,2002年7月24日,北京科技研修学院举办了一个简短又隆重的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中,院长周继庭把一张大红的聘书交到了脚病医生乔全英的手上——京城有名的修脚工乔全英被北科院正式聘为客座教授。北科院的周继庭院长对记者说:“我们学院一直在探索培养新型的实用型人才。在办学方向上,采取的是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力求在我们学院毕业的学生,不但有文凭,而且要有技能,有专长,换句话说走上社会以后,能凭本事吃饭。正因为如此,我们看中的是乔全英的修脚技术,而不考虑他的学历。在上个世纪60年代,北京大学曾聘请相声大师侯宝林为客座教授。北大能聘侯宝林为客座教授,我们为什么不能聘乔全英为客座教授?”
  乔教授在历经30多年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自学了许多中医理论,攻读过中医的经络学、针灸学、中药学、自己还编写了十多万字的脚病治疗方面的书稿,此外,他还结合脚病治疗的实践,配制了20多种专治脚病的药方。应该说他在脚病治疗方面算得上专家了。
  现在各大医院没有脚病科,得了脚病上医院,大夫会说去澡塘子找修脚的去吧。乔全英开办脚病治疗室,想带几个学生,城里孩子都不来,可见人们从观念上对修脚工还是有一种蔑视心理。但乔全英全然不顾,“有许多家媒体慕名上门来采访我,于是我的事便登了报,之后来看病的人就特别多,以前没想到有这么多脚上得病的人,现在见到了,门槛都踢破了,真的,来的人太多了。”
  乔全英在患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乔大夫呀,不仅医术好,人品也好,令人钦佩。在这一行里,他得到了患者的尊重,也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就连他的父亲也一反从前对他的冷落和不屑,而对他刮目相看,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尤其是他这次被聘为客座教授后,父亲对别人说起儿子时,不再是一二三四……六了,单就提五:“我那个五儿子,现在是教授了,你看报纸上都登了。别人当教授没准儿没登报纸。我五儿子这么多年就是干得好,你们大家伙来看看……”,到处嚷嚷。
  乔全英把一个被世俗鄙视的工作干出了名堂。如今大学和他联合办学,正式把这个行当作为一个学科,学生的学习期限是四年本科,首批学生毕业后要办一个北京市专科脚病医院,在北京乃至全国搞防治脚病普及。
  过去,乔全英对人们说:“做这个行当难以启齿”,现在他对学生们说:“一个人干一件事情,只要你好好认真地去干,社会就会承认你,人们就会需要你。将来你们也可以像我这样,站在世人面前自豪地说:我就是一名修脚工!而且让人们投来钦羡的目光。”
  乔全英提示大家:现在脚病患者很多:一是因为生活节奏快了,饮食结构变了,受各种营养缺乏症的影响,得瘊子、灰指甲等脚病的人多了;二是有些人喜欢时尚,光图美了,不是根据自己的脚形买鞋,所以容易得脚病;三是肥胖者越来越多,身子加重,就容易造成脚部血液循环不好;四是缺乏脚部的护理常识,如玩命剪指甲,造成感染。
  不要过多地剪脚指甲,脚指需要承受身体的重量,当指甲太短时,容易形成肉包甲。选鞋要选宽松的鞋,尽量少穿硬底鞋,特别是走长路时,最好穿旅游鞋。
  逆商链接:乔全英——以志趣与真诚提升你的逆商志趣使我们的心有所归属,我们的心在哪里,哪里就有宝藏;我们的志在哪里,哪里便没有了逆境的阻碍。志趣使我们舍弃次要的东西,而抓住对于自己最主要的东西;舍弃今天看来愉悦惬意之事,而去抓住长远有利之事;舍弃逆境中风风雨雨的险阻,而采撷黑夜中最柔美的炽焰!因此,志趣不仅给了我们行动的勇气,更给了我们在逆境中依然能够舍弃与汲取的决心!
  从乔全英第一次紧张地“持刀上阵”,到父亲对他的职业难以启齿,家人做家务时对他本能的“抗拒”,再到初恋的阴霾,婚姻的裂变……无不源自他的职业。但从修脚工到大学教授,从修脚工到与大学联合办学,从修脚工到无数中外脚病患者感激至深的“乔一刀”,也源于他的职业,他的志趣,他那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前面已经提过了,逆境中的人们应具备两种心态:第一,我们可能成功。第二,即使我们没有成功,只是试着要化负为正的企图,也就会使得我们向前看而不会向后看。乔全英最为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用肯定的思想来替代消极的思想,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能刺激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忧虑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
  第七章 三十年风雨历程,伴我从修脚工到大学教授(5)
  无诚,无以致信;无诚,无以致爱;无诚,无以致远!与其说成功者是超群智力的硕果,不如说是真诚与善良这种高尚灵魂的结晶;与其说乔全英凭借自己超凡的医学天分赢得今天的成就,不如说依靠他对家人、对朋友、对自己,尤其是对数以万计患者的真诚与善良获得了声誉。
  一个人成长的起点,在于对自己所做的事有一个坦诚的态度。尽管有许多人一贫如洗,但只要拥有真诚这一高贵品质,那么他最终会得到大家的尊敬和信任,这种回报超过物质财富的千万倍。走过乔全英的成功之旅,我们可以读出:当一个人拥有了自身挚着的志趣,拥有了真诚与善良,也就赢得了尊严和荣誉,鲜花和掌声。
  第七章 挥别年薪30万,潇洒SOHO族坐在家里拿高薪(1)
  聚焦SOHO一族李刚SOHO是SmallOfficeHomeOffice的缩写,意为小型的、家庭的办公室。一台联网的电脑,在家穿着舒适的睡衣,随时与公司保持联系,远程接收任务并按时上传工作成果。在家上班,在外吃饭,这就是网络时代的SOHO人。
  本文的主人公李刚就是一个典型的SOHO人。这位对年薪30万元不为所动的打工者就喜欢这种自由自在的工作方式,如今,他已拥有150平米的SOHO住宅,私家车都换了两辆。
  打工受气,我决定单干清代张廷玉认为:处顺境则退一步想;处逆境则进一步想,最是妙诀。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有在各种环境中的不断打磨,尤其是遇到困难、挫折,处于逆境之中,往往容易心情抑郁、烦乱,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本文的主人公李刚也经历过这样的心路历程。1992年7月,17岁的李刚从甘肃玉门市财会中专学校毕业后,进了太原市南内环路的一家电脑公司打工。在学校学的是财会专业,可到公司后,老板却要他操作电脑。无奈,只好硬着头皮上,最后只换来老板一句话:“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磁器活”。这样,他只能做一名月薪只有100元的装卸工。
  从此以后,李刚几乎天天卸货、装货。一台电脑最少有三四十斤,老板连手推车都舍不得买。一次,他在一天内需要搬运60多台电脑,最后累得胳膊都软了,上楼时一不留神,被台阶绊了一下,连人带机箱重重地摔在台阶上,胳膊和腿都擦破了皮,鲜血直流。老板见了,不问他的伤势情况,反倒没好气地说:“你怎么就这么不小心,你知道一台主机有多少钱吗?”年轻的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真想一走了之。可一想到老板允许在公司打地铺,借阅公司的电脑书籍,还可以溜上二楼公司电脑培训部偷学电脑培训课,李刚还是留了下来,因为这让他省了一大笔费用。在困难的时候,看到成绩、看到光明、提高勇气是非常重要的,要坚定地相信事情会有转机,不要忘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老板是个很精明的人,当时的电脑市场方兴未艾,电脑培训又很少有人问津,同行还在为了电脑销售市场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已把经营重点转移到培训这一块“肥肉”上了,尤其是一些地县级市场。一段时间后,李刚就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