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浪之道--破解门户网站新闻的奥秘-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彤:如果你非要我用一个特俗的比喻,可以说是一个乐队指挥,或者是一个厨师长。当年我在四通利方做论坛版主的时候,我觉得就特像一个茶馆的老板,客人来了,想要点儿什么都尽可能满足,让大家觉得到这儿就跟到了家似的,大家都是朋友,都是哥们儿。现在网站大了,再用茶馆老板来比喻不太合适了。但是,还是这么一个思路。我不单单决定网站的整体风格,有时候我决定具体做什么、不做什么,我会管得很细。你们报社的总编辑也管标题,一定的。那我也是,只要我有时间我会去做调整的。我的位置,应该理解成一个总调度、总协调、总指挥之类的,就对了。

  记者:普通老百姓一般就知道“没有张朝阳就没有搜狐,没有丁磊就没有网易”……

  陈彤:千万不要做同样的类比。我是打工的,张朝阳、丁磊都既是创始人又是老板。我是新浪网的第一个编辑,但我不是老板。资本运营跟我没有关系。如果说没有我新浪新闻会是另外一种模样,我可以接受,仅此而已。

   ; ;'1' ; ;'2' ; ;'3' ; ;'4' ; ;'下一页'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扬子晚报书评:陈彤新著《新浪之道》读后
作者:喻国明

  将新闻传播置于商人的掌控之下会是一种怎样局面?新浪网全球资深副总裁、总编辑陈彤的新著《新浪之道: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运营》从局内人的角度叙说了商人掌控新闻传播在现阶段的痛与快,读来让人感触良多。 

  从1949年起,我国逐渐改造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格局,至1957年建立起的新闻传播体制。遇到困境确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同志表达了对于新闻传播体制改革的迫切性的意见,他说:“(这种体制)早改革早受益,晚改革晚受益,不改革没出路。”如果我们在这一背景下来观察把新闻发布权交给商业性网站这一战略部署,我们对于新闻传播的现实把握也许会深刻得多。 

  中国人一贯有轻商的文化传统,加之商业与姓资的那层关系,因此,将商业因素引入一向被视为圣洁之地的新闻传播领域曾经遭到过何等强烈的抵制是不难想见的。时至今日我们从政策面导体制面仍然可以看到这种源自于传统意识形态的深刻不信任所形成的种种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浪今天所获得的一切成就其实都是时势造就的,而他所经历的遭际以及今天所面对的困难其实也是整个中国媒介业市场化进程中所面对的,只不过由于新浪作为纯粹商业企业的身份背景使这种困难显得更加突出而已。 

  市场化究竟给中国的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什么?我们看看现实就可以毫不困难地得到答案。可以说,今天我们在新闻传播领域所获得的一切重大进展都是市场化因素的进入所带来的,而我们在新闻传播领域所面临的基本困境也主要是由于市场化进程不到位所造成的。带着这样的思索打开陈彤的新著《新浪之道:门户网站新闻频道的运营》,相信读者会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收获。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舆论研究所所长)

  (编辑:点儿)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中国新闻周刊:信息的本身就是观点
新浪越来越海量了,海到让受众眼花缭乱。这可能正是其总编辑陈彤网络新闻处理手法和张朝阳不太一样的地方。搜狐也是海量,已经从2002年日发送800条发展到了日发送1万多条。但有一天,张朝阳自责说,这其中到底多少是养分,多少是水分? 

  而陈彤,仍然是执著于“回到新闻信息本身”,在他和曾祥雪合写的这本讲述新浪新闻成长史的书里,他从不避讳这一点。而且,即便是那些批评新浪信息过于庞杂的人,一时也很难改变“看新闻,上新浪”的习惯。当然,这并不是说新浪的新闻做得就很好了,只不过,我们无法苛求。

  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了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今天的中国记者,尚没有能力完全做到像普利策所希望的那样,其采访报道的能力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还远远不能匹配。而作为以转载二手新闻为主的新浪,当然就更不具有这样的社会功能了。在新闻原创性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急于想以肤浅的看似堂而皇之的观点取胜,是缘木求鱼。

  今天,出现在中国公众面前的媒介实际上有三种,一种是尽可能地反映民意的;一种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当然,还有一种媒介,在无关风雅地自说自话,超脱地寄生在某个圈子文化里。

  新浪试图做第一种媒体,而且在某些方面也做到了。他们为了让自己有效地在网民间流通,尽可能地以最快的速度客观反映舆论。但也有时,网民会发帖骂他们,因为,他们在选择某些新闻时不够照顾到民意或社会公德。对于一个媒体而言,可怕之处就在于,为了更好地流通,不顾尊严地扔掉价值观去巴结权贵或迎合部分民众的低级趣味。比如,当社会新闻栏目中到处是浅黄色的下半身新闻时,受众有理由鄙视你。

  所以,在海量信息里,如何甄别出既能反映舆论又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新闻,这可能是最考验网络新闻编辑水平的一道程序。至于,像陈彤再三强调的使之能“快速反应”的技术手段,并不是网络新闻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技术是最容易被复制和克隆的,而思想不能,价值观也不能。

  但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梳理信息并不意味着要让一堆体面的知道分子们聒噪不休,那些所谓的新闻观点,在我看来大多是意淫出来的思想垃圾。梳理新闻,是信息的归类和整合,是多层次###度的观点发散而非立场集束,说到底,信息的本身就是观点。

  看陈彤和曾祥雪写的《新浪之道》时,我突然想,在海量信息社会里,人们的思想越来越难以集中了,谁也说服不了谁,更不用说统一了。在海量信息充塞的时代现实面前,人的思想是多元的,道德观是混乱的——显然,在此背景下,那些想成为人们思想的引导者的选择是徒劳而悲壮的,而陈彤“回到新闻信息本身”的执着却简捷而狡猾。(绍文)

  (编辑:点儿)。 最好的txt下载网

《新闻记者》书评:行动力的价值
作者:彭兰

  对于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史来说,新浪无论如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个案。面对传统媒体网站的重围,新浪能脱颖而出,自然有其道理。尽管新浪在当今中国网络新闻传播中影响力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新闻运作能力肯定是其成功的最终保障。新浪新闻之道何在,由新浪全球资深副总裁、总编辑陈彤和曾祥雪撰写的《新浪之道》在一定意义上向我们揭示了其中的“秘密”。其实,通读全书,谁都不会从中找到所谓独门绝技,一切都在常理之中,如果说有什么秘诀的话,在我看来,那就是行动力。

  “时效性”、“海量性”、“互动性”等等,这些网络媒体的特性,是任何一个有一点新闻知识及网络知识的人都可以时时挂在嘴边的,但是,这些特性在某些网站可以发挥到极至,而在有些网站则形同虚设,一个最重要的差距,就在于将这些理论上的优势转化成实践上的优势时所具有的行动能力。也许在新浪最早的编辑们开始做内容时,还不知道上面的那些词,但是,他们已在行动中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概念并付诸实践。

  在《新浪的新闻传播理念及编辑方针》一章中,我们看到的“快速、全面、准确、客观”的新浪八字方针,似乎只是老生常谈,任何一个网站都会有类似的指导原则存在,但是,有多少网站能够在1998年的世界杯报道中就拿出24小时滚动工作流程?有多少网站在1998年克林顿绯闻案中就推出了初具规模的新闻专题?在网络新闻的竞争中,每一个小小的领先行动,都可能转化为网站的影响力。

  行动力转化为影响力,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行动方向的正确性。新浪始终是强调它新闻的客户导向的,这里的客户,就是网民,用行话说,是受众。在早期,新浪的导向也许是源于陈彤等编辑的个人感觉,这里面既有作为受众对自身的认识,也有天生的新闻敏感。其实这种能力并非中国媒体的稀缺资源,但是,在中国特有的传媒环境下,要纯粹地尊重受众需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浪的商业网站属性,使它可以比传统媒体及它们的网站离受众更近些。因此,新浪的行动力,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天时地利所赐。不管怎样,新浪抓住了机会,这就成为了它的优势。

  从定性的感觉向定量的测量与分析转化,这是新浪新闻行动力进一步提高的一个标志,在实践中,新浪总结出了通过网民新闻留言数来分析受众新闻取向、从用户访问日志分析受众特征和行为特点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客户需求分析的科学性,也就可以减少由纯粹感觉带来的方向性失误。

  细节是体现行动力的一个重要窗口,正如本书中所言:“魔鬼在细节之中”。该书作者认为,“新浪新闻对于细节的重视,源自网络产品特有的经济特征及物理特征。”这里的经济特征包括受众偏好的多样性、产品的时效性和累积性、网络产品的系统性等。能够把网络新闻作为一种产品认识,并借用相对成熟的产品管理的理念来管理新闻业务,才能不断发现新闻的采集、制作、发布的各个环节的细节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新浪新闻对于中国网络新闻的一个重要影响,就在于它慢慢形成了一种固定的页面模式,由于注重细节,这种模式具有较大的合理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网民的阅读习惯。

  事实上,在国外许多关于网络新闻研究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大都是细节,例如网页中什么样的字体是合适或不合适的,什么样的网页结构是合理或不合理的,网民在浏览页面时先看图片还是文字,网页中的超链接应该如何处理,诸如此类。也许并不是国外的网络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比我们缺乏宏观的思维,而是他们更懂得行动才是硬道理。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是一脉相承的,很多时候我们困惑,到底什么是网络新闻,而至少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区分往往就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未来的网络新闻的革命性面貌,会在这些细节的逐渐变化中慢慢呈现。在这些细节上具备了行动力,就意味着抓到了网络新闻生长的根。新浪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

  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新浪经验,那就是将网络新闻工作标准化,这是将少数人的行动力转化为网站的一种集体行动力的重要手段。在商业网站中,新浪最早制定了编辑发布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那些没有受过系统新闻专业知识训练的编辑们犯最低级的错误,而最终它的效果是,可以在各个环节保证行动力的一致性与连续性。

  但是,要支撑上述行动力,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好的体制。对于全时化的网络编辑来说,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要长期进行全天候的运转,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新浪的机制不能说完全合理,但是,它至少到目前是有效的。

  高钢教授在本书的序中提到的一个细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他几次与陈彤同行开会时,总看到陈彤的手机几乎处于全程通话状态——时而嘱咐新闻频道的编辑们关注某个事件、联系某家媒体,时而催促他们修正某则新闻编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我们这些坐而论道的人相比,陈彤的确是时时都在“行动”状态。只有在行动状态中,才能体会抢到1秒钟时效性优势所要付出的代价,也才能体会到这1秒钟优势在未来所能转化的优势。行动,也是一种职业责任和敬业精神的表现。

  当前网络媒体的一个困境是,网络新闻的地位不断上升,而相关从业者的地位却得不到认同。对于许多胸怀新闻理想的人来说,网络媒体似乎还不是他们可以大显身手的领地。这样一个时代,更需要新闻从业者的奉献精神和忍耐力,这是一种更至关重要的行动力。

  当然,新浪的行动并必没有失误之处,它的行动力也未必能保证它的未来还能同样风光,如今的新浪,不仅受到了来自新华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