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比亚迪之父王传福-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传福向外界解释自己的想法:“做电动汽车是比亚迪进入汽车业的初衷。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虽少,但对能源、环保的压力已经很大。当今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无不包含对能源的企图,比亚迪做电动汽车就是要让中国三峡大坝的水都变成油,让中国所有城市的天空都像西藏一样蓝。”
  王传福认为,电动汽车、混合电动车及驱动电池拥有庞大的增长潜力,必然在未来取代传统汽车。而收购秦川汽车有助于公司开发电动汽车用的充电电池,能够将比亚迪制造电池的技术有效利用。
  虽然王传福很执著,但是投资人还是半信半疑,电动汽车当然是未来的趋势,可是毕竟目前是不现实的。此时投入要冒非常高的风险,比亚迪行吗?
  此次收购之后,比亚迪占秦川汽车77%的股份,胃口大开的王传福还意犹未尽。2004年2月20日,比亚迪秘密增持股份,与陕西投资集团公司和北方秦川机械订立收购协议,以5250万人民币(约合4952万港元)的价格再次收购比亚迪汽车15%的股权,比亚迪公司对比亚迪汽车的股本权益由77%上升到92%,此次收购是在秘密状况下进行的,外界很少知道。然后2005年7月比亚迪完成对部分外持股权的第二次收购。至此,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已由原来的92%增加到99%,基本已经将秦川汽车公司牢牢控制了。
  2造车的理由
  王传福是狂人,但绝不是蠢人,他做这么大的企业决策肯定是有详细周密的分析与谋划的,那么王传福到底在想些什么?
  也许王传福的一段话能够解释这个疑问。王传福曾说:“企业就如生命体一样,经受不住一项业务衰落和另一项业务兴起之间的一个时间间隔。它们在核心产业衰退之前必须毫不迟延地创造新业务。”
  从王传福的话可以看出,比亚迪的电池制造遇到了瓶颈,王传福希望突破瓶颈,因此在王传福看来,汽车业恰恰就是比亚迪未来所依靠的新业务。
  在国内电池制造业,王传福应该算是较早的吃螃蟹的人之一,比亚迪能够成功部分原因在于王传福在别人之前看到了机会,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了机会。但是随着比亚迪名声的传播,必然会让其他的投资者看到电池业潜藏的机会,于是纷纷投资,不断成立新的电池公司来抢夺比亚迪的市场份额。
  比亚迪能够竞争过索尼等日本电池企业,一是靠过硬的技术,二是靠低廉的成本。对中国其他的电池企业来说,完全可以复制比亚迪的模式,然后再与比亚迪竞争。就算不把比亚迪击败,也会让比亚迪大受损失。在王传福看来电池制造业的进入门槛太低,自己成功之后,很容易引来其他投资者同自己竞争。一时间电池领域涌现了一百多家公司,互相竞争,使得电池领域过度竞争,利润不断下降。几年来,充电电池每年的价格均有10%的下调幅度。

第一节 收购秦川(3)
正是因为比亚迪的电池制造已经遇到销售天花板,很难再有大的突破,所以深谋远虑的王传福必须筹划公司的转型。比亚迪手中拥有124亿人民币的现金,这笔大额的资金处于闲置状态,比亚迪的电池业已经不需要更大的投入了。那么王传福必须为这些闲置资金找到一个投资领域,否则只能是浪费资源。在种种原因的决定下,比亚迪必须拓展业务,比亚迪必须谋求转型!
  当时比亚迪面临的一种选择是可以全面转向手机领域,比亚迪可以尝试拥有自主品牌的手机。但是由于比亚迪电池的客户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制造商,所以如果比亚迪全面进入手机行业,那么比亚迪电池的销售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权衡之下,最终王传福选择了汽车制造业。
  其实比亚迪选择改行造汽车,还是有一个行业背景的。在整个2003年中国盛行一股外行造车风,比亚迪控股秦川只是这股“造车热”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2003年,汽车业的丰厚利润在制造业激发起一股强烈的“造车冲动”,家电业、手机业、烟草业等行业的巨额资本像潮水一般涌入汽车业,所有人都想在汽车市场分到一块蛋糕。
  2003年8月份,美的空调与昆明高新区招商局签署协议,美的5年内将总投入20亿元人民币,对云南客车厂、云南客车改装厂等企业进行改造,准备打造 “云南美的汽车工业城”。此后,美的又积极与湖南的三湘客车进行接触,10月份,又与三湘客车达成协议,开始接管这家企业。一年之内,美的梅开二度,准备在汽车界大展拳脚,成为家电业进军汽车风头最劲的一家企业。
  2003年10月,奥克斯集团出资5000万元,收购沈阳双马汽车95%的股权。奥克斯成功拥有了越野车和拖拉机等车种的生产牌照。11月,奥克斯生产的第一款汽车——“朗杰”SUV在沈阳下线。
  12月,顾雏军在扬州宣布,格林柯尔出资417亿元人民币收购亚星客车6767%的股份,格林柯尔正式进军汽车业。顾雏军宣称,他入主亚星并不是为了买个壳,而是要扎下心来做汽车,要用3到5年时间把亚星客车打造成中国客车行业的旗舰。
  2003年还传出消息,波导将和浙江省政府合作,投入30亿元进入汽车业。五粮液准备涉足汽车外观模具。同时在前几年转型货车制造的云南红塔集团,在这一年开始涉足轿车生产。
  那么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进入汽车行业呢?显然是由于丰厚的利润,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2年前10个月汽车工业所属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52亿元,同比增长646%;新增利润138亿元,对全部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为225%,位居各大工业行业之首。在汽车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的直接拉动下,整个工业企业效益出现转折性变化。与此同时,汽车对国家税收的贡献也大大增强。2002年,仅汽车工业增值税和销售税及附加两项税收就达262亿元,同比增长275%,大大高于全部工业税收增长115%的水平。汽车工业缴纳的税收已占工业企业税金的5%,新增税收的贡献更达到了112%。
  2002年,汽车行业非但没有在入世冲击中艰难求生,反而增长迅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结果显示: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达32512万辆,同比增长3849%;销售完成32481万辆,同比增长3665%。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 收购秦川(4)
因为“爆发性增长”,2002年被命名为汽车行业的“井喷之年”。自然而然,进入2003年,汽车行业吸引了众多热钱的涌入。大家不约而同产生出强烈的“造车冲动”,因此可以说,2003年是不折不扣的“造车年”。但是很快这些资本几乎都从汽车业败退,只有比亚迪获得了成功。王传福的加入造车大军并不是跟风,王传福是“*者”,他有他独特的想法。
  汽车制造业是什么?按照王传福的说法:“汽车业是一个做了100多年的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其实就是一个低科技产业。”不愧是技术狂人,王传福这句话,鲜明表现了他对通用、福特、丰田等老牌汽车公司技术垄断的藐视。他认为手机业才是真正的高科技产业,“手机里面的零部件才是高科技,LPC、摄像头、LCD、精密塑胶,那个比汽车的难度要大得多。”那么既然比亚迪在手机零部件行业里可以叱咤风云,区区造车又何惧之有呢?
  在体育界有句话叫做“一通百通”,是说在某个项目做得好的人,转到别的项目也非常容易上手。比亚迪正是这样,在电池业,在手机零部件制造业,比亚迪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可以说已经通了,那么当它转向汽车制造业的时候也会很快上手。所以王传福其实一点都不怕横亘在比亚迪之前的技术关。王传福怎么会怕呢?他自己就是技术出身,对他而言,学习汽车理论知识简直是小菜一碟。就像一个数学系博士改行学习计算机,用不了两年,他就会非常厉害,甚至有时候会超过计算机系的尖子。
  王传福敢于改行造车,自然是因为他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没有像那些贸然进入汽车行业的其他公司一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王传福信心百倍,另外他手里还握有一张王牌。也正是因为手上有这张牌,王传福才敢在对造车业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高调进入。
  众所周知,石油资源会在21世纪枯竭,接下来人类必须使用各种替代能源,这其中主要就是电池,尤其是太阳能电池。比亚迪就是制造电池起家的,在电池制造领域有深厚的积累,那如果几年之内比亚迪能够开发出高效的车用电池,那么比亚迪就将抢先占领市场。而且实际上外国汽车公司最主要的技术优势就在汽车发动机上,一旦全世界的汽车都使用电池,那么外国汽车公司上百年的技术垄断也就一夜之间被打破。
  为此,王传福必须提前进入汽车行业,熟悉汽车制造,同时等待比亚迪的工程师尽快开发出高效的车用电池,然后二者一整合,比亚迪登上世界汽车制造业新的王者霸主地位。王传福认为,未来3年依靠电池产业比亚迪就可保持高速的业绩增加,而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实为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盈利作打算,电动汽车项目将决定比亚迪的未来。
  王传福的算盘就是这样打的,虽然有些地方实现起来有困难,但是他坚信这是一条明路。可以轻轻松松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把民族汽车制造业的大旗插上世界之巅。这绝对不是神话,这依靠的是技术,技术改变世界。
  3为什么选择秦川
  王传福后来说,收购秦川汽车的念头据称来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自己与上海朋友的闲聊。当时王传福的朋友无意中提到了秦川汽车正在寻求买家。王传福一听,当即断定这是个机会:手机肯定不能做了——不能和下游企业竞争;家电也不能做了——竞争太激烈;房地产也不能做了——门槛很低。王传福的逻辑很简单:要找一个玩家少一点的、门槛高一点的、竞争程度相对低一点的行业进入。“想来想去,只有汽车,现在是进入的最佳时机。”

第一节 收购秦川(5)
综合各方面考虑之后,比亚迪最终选择收购秦川汽车公司。在成功收购西安秦川汽车后,比亚迪一举成为继吉利之后的第二家民营轿车企业。
  西安秦川汽车是国家批准的西北地区唯一一家轿车生产企业,其在西北工业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秦川汽车项目始于1985年。1997年,为加速秦川汽车的发展,组建了省部合作企业秦川汽车公司,从此公司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2001年年初,公司已投入72亿元完成了生产线建设和新车型开发工作。到2002年底,公司已完成了“四大工艺”生产线建设,具备了5万辆的年生产能力。
  秦川汽车出身军工行业,在中国早些年军工企业转型过程中,有四个企业得到了来自日本铃木的汽车制造技术,由此形成了中国大陆小型轿车领域之“四大奥拓”的格局,它们分别是:重庆长安奥拓、湖南江南奥拓、西安秦川奥拓与吉林江北奥拓。
  只有秦川奥拓与长安奥拓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1998-1999年间,两家主要的奥拓生产厂曾展开过一场竞争,以长安奥拓全面取胜结束。此后秦川公司推出自主研发的“福莱尔”轿车,并声称是“中国最便宜的轿车”,与长安奥拓、吉利汽车之间展开竞争。2001年以后,秦川福莱尔销售业绩有所增长,特别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在西安出租车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但秦川由于出身老牌军工企业,资金问题始终困扰企业发展,即使在2002年福莱尔汽车取得了卖出17000辆车销售业绩的背景下,秦川汽车2002年的净利也仅有70多万元。2002年,秦川一直谋求与他人合作。上半年,吉利李书福曾一度进入秦川,但由于重组成本过大而最终放弃。2002年5月,在华晨发生产权变动之前,该公司董事长仰融曾以中国正通控股公司董事长名义造访秦川洽谈收购,当时,仰融计划由其下属公司申华控股的汽车产业资本投资公司——亚通控股与秦川合作成立汽车生产基地。最后由于辽宁省对于仰融问题的追查而导致此项收购最终流产。
  最终比亚迪变成最大的黑马,仅仅谈判三个月就成功收购秦川。
  比亚迪能够闪电战收购秦川汽车成功,关键还是比亚迪是真正做制造业的,这种诚意让秦川方面很感动。
  当时为了深入了解比亚迪,秦川公司的四位老总一起来到深圳比亚迪总部参观。之前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报道了解了比亚迪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