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异界好种田-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吧!”等了许久,福来终于死了心,跟着张小柳往他家去。谁知刚走到屋门前,就碰上赵正则从外面挑了水进来。
  福来平日里也深受自家么么敲打,立即收了玩闹的模样,规规矩矩地站在张小柳身后叫了人,等他先入了屋把水倒入缸,才想起什么似的悄声在张小柳耳边问:“柳哥儿,你觉得阿正哥会拿什么礼来娶你哩?”
  张小柳正为他见了赵正则像老鼠见了猫般的态度暗笑,冷不防被他问起,愣了会儿才跟上他的思路,又为他口中的“娶”字囧了。
  “我们都还小,哪里会讨论这些?再说他现在一穷二白的,哪有什么呢……”要想解释他们之间并无强制婚约太过无力,张小柳想福来也只是个孩子,便含糊应付着说。
  谁知福来却瞪起了眼,极认真地说:“我么么去送礼的时候可送了三丈红布,六床被面,还去镇里挑了首饰等他入门的时候送出去呢!谁让你偏生答应个家里连个长辈都没有的亲事,不但少了许多过门礼,家里也没有人帮持……”
  十二岁的孩子就如此深谋远虑,张小柳满脸黑线,心道你也太天真了些,真当所有人的么么都像你亲么么吗?但这些话到底不适合说出来,便笑了笑拖着他入内去看小麦做衣服的最新进展。
  四月过了一半的时候开始有货郎来村里走动,这时候田里的庄稼不紧着人手,有些村户人家也愿意挣几个脚钱,当然更多的都是外地人,挑着东西满村吆喝。
  他们卖的东西中,除了日常要用的零碎东西,还有各种自制的物品。比如各式大小的瓮瓦坛子,扎好的竹凳箩筐,甚至锄头、菜刀、菜锅等铁制品。张小柳看得心动,想起家里也没什么物什,迟早少不了都要置办起来,便买了两个大瓮两个小坛子。因为小麦渐渐熟悉了裁衣,又给他买了全套的针线件儿,把以前从福来那里借来的还了回去。
  说来也不知道张家以前农忙时都是怎么盛装谷物的,家里出了常用的两只簸箕,什么称手的器物也没有。原想再买些箩筐,被赵正则拦了下来要自己编。张小柳想到他编的篮子又快又好,也觉得可以省下这笔钱。就因为这个“省”字心里一时宽松,看到他盯着货郎担子里两把小刀目不转睛时,真像个想要糖又不敢跟大人要的孩子,一时心软就要给他买下来。
  “小哥儿可真是个识货的,这两把小刀可是我们山里人必备的,去年有人特意向我们订做了,才多做了几套出来。挑削砍切都干脆利落,如今只剩这最后一套了。”这个货郎是外地人,见张小柳要看这套小刀十分高兴,只是他说话带着严重的其他地方口音,张小柳听得半知半解。反而是赵正则,听他说“这是最后一套”时脸上的神情更是紧张了几分。
  傻孩子,人家明显是为了饥饿营销呀,指不定那担子下面还有多少呢!张小柳这么想着,最后还是掏钱把它买了下来。这两把小刀看起来又薄又小还奇形怪状的小刀,竟然就要两百文钱,都能买好几把菜刀了。
  如果不是赵正则胶着在上面的眼神太热烈,张小柳肯定就把刀还回去了。
  货郎挑着东西走了,赵正则接过刀,翻来覆去地看,手指在刀柄上细细地摸来摸去,最后才心满意足地收起来。
  “你要它们干什么?”张小柳还是忍不住问。
  “呃,就是削竹篾,编箩筐。”赵正则眼神游移,耳尖飘红,连声音也有些结巴。
  张小柳听了差点吐血,两百多文钱够买五六只箩筐了,稳重些能用上三十四年。你倒是能编呢,这成本未免也太高了些。但毕竟是自己主动开口要给他买的,也只能暗骂刚才真是鬼迷心窍了。
  赵正则见他不再问,悄悄松了一口气,转着刀柄紧紧握在手心。
  这些日子不但大人闲下来,就是孩子也不必被拘在家中帮忙,村头村尾都添了几分热闹。农闲时更没有多少人家舍得买肉吃,菜色里难得见到荤腥,这时候小河里的坑螺最多,孩子们便成群结队地去村头小河里摸坑螺。河里的水最深也只到小孩膝盖,所以大人也并不担心,只嘱咐他们小心被割伤手脚,便由得他们去玩了。
  小麦因为前段时间的意外,还有些排斥出去玩,但大牛和几个小伙伴三番五次到屋前来喊,他也不好意思再推却,跟张小柳说一声便也去了。
  这一群孩子中,领头的便是那日被大牛推出去为赵家大叔公说明情况的石柱。他与大牛差不多的年纪,大约都在十一二岁,若是在农忙时也要下田给家里帮忙,只有这段时间还能忙里偷闲逞逞孩子头的威风。等再过一两年,就越发要稳重起来。至于后面跟着的孩子,超过十岁的几乎都是皮儿精的小子,几个小哥儿都只有七八岁,像张小柳和福来这样大年纪的哥儿是不适合再去做这事的。
  村头的小河源头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曾有人沿着河水一路往上,翻过了一座山也没找到来源。只是流下来的水常年不干涸,也十分清澈,所以很得村里人喜爱。这时候寂静的河流突然涌入了十来个孩子,一时都热闹起来。随着他们四处走动从河底的泥沙中盘出坑螺,水也变得混浊起来。
  小麦也不是第一次做这事,心中早有自己的方法。他不像其他孩子一摸到坑螺堆就要喊叫起来,也不与别人争抢,只选了少人的一边,左手拖着家里拿来的竹篮子,右手不停地在水底摸索。
  “哎,你怎么不与他们一起?”他通常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正庆幸耳边的嘈杂声越来越远,忽然身后一个声音传来。
  小麦把手中摸到的一把螺放进竹篮里,才转身看去,原来是石柱。因为石柱年纪比他大了三四岁,以前也玩得少,相互之间不太熟悉。
  “他们都把那边的摸完了,我在这里就行。”
  石柱只犹豫了一秒,就说:“那我也在这边摸。”
  小麦看了他一眼,这河里不论先后早晚,反正你摸到多少装进你的篮子里就是你的。
  

☆、闲暇

  小麦以为他嫌自己挡着路,便站起来侧身要让他先过去。因为走在前面石缝都没被别人摸过,摸的坑螺通常又快又多,所以大些的孩子都会抢这个先机。谁知他站着让了半天,石柱也不过去,反而随着他站起来也歇了歇腰,道:“那日回去你哥哥有没有揍你?”
  小麦有些莫名其妙,他个性内敛,村里与他玩得最好的大牛也是个野小子,很少说家里的事。但也没觉得这件事有什么不能说的,便道:“没有,我哥哥从来不揍我。”
  石柱闻言笑了笑,好像非常满意,又盯着他的脸看了半天:“你脸上的伤已经好了,一点也看不出来。”
  小麦前些日子得了哥哥从货郎那里给他买的铜镜,自己都能看出那两道浅浅的颜色来。心想他眼神真不好,连铜镜都能照出来,他竟然看不见。不过他自己也不在乎,便低下头又摸索起来。哥哥说在水里泡多了不好,让他最多一个时辰就要回去,他得抓紧些。
  石柱见他不语,想到好不容易才让大牛把他叫出来,又不甘心。
  “你怎么都不出来玩了?现在草地上蚱蜢可多了,我和大牛昨天抓了几十只,都拿回去喂鸡了。”
  小麦不喜欢捉蚱蜢,倒是听见能喂鸡才抬起头:“外面也没什么好玩的,我在家里做衣服。你们的蚱蜢在哪儿捉的?”
  “怎么不好玩?现在大家都有空玩,灵均还教我们写名字呢!现在大牛他们都听我的,如果再有人欺负你,我帮你揍回来。”
  小麦心想,要是我被别人欺负了,你去揍回来又有什么用?何况从今天来的人就看得出来,他们这个队伍都是小子多,差不多年纪的哥儿都被爹么禁止与他们玩到一块了。即使哥哥不太拘束他,他自己也不太想出来玩,便道:“我不喜欢玩这些,也没有人欺负我。”至于灵均教他们写字,好像也与他没什么相关,他与灵均不熟悉,肯定不会先教他。若要等他一个个教过来,别说没有那个时间,只怕他自己也不耐烦了。
  石柱词穷,只得干瞪眼跟在他身后。
  这天下午小麦满载而归,竹篮子里的坑螺已经满得冒出尖来。张小柳其实拿这种小个头的螺挺没方法的,以前也会在大排档里要两碟螺几瓶啤酒,都是为了打发时间,现在却不能这么吃。好在小麦知道别家的做法,吃不完的时候就用盐把它倒在盆子里腌上四五天,等上面口子的薄片自动掉落了,装一碗出来蒸熟,还挺下饭的。不过因为老人都说这种东西太过寒凉,孩子吃了伤身体,摸过这一趟也就罢了。
  张小柳觉得赵正则最近也怪怪的,不知有了什么秘密。以往隔两三天去田里看看,偶尔也会留在家里劈柴或者一起整理菜地,最近却天天往外走,回来的时间也晚。就像昨天下午,明明说趁着现在竹子大小合适弄些回来做竹篾,去了一个多时辰最后却空着手回来。
  “说吧,你到底做什么去了?”其实现在不太忙,他要歇着也无所谓。但让张小柳比较难接受的是他打着出去干活的旗子,也不知在外面做了些什么。
  “我……我就是在外面的时候试了试刀子……”赵正则站在他前面低头望着自己的脚尖,好像个认错的孩子。虽然他这段时间看上去长大了不少,做事也沉稳许多,在张小柳跟前却依旧腼腆。
  听他这么说,张小柳倒是相信了。自从得了这两把小刀他就爱不释手,拿着石头都想刻两刀,睡觉也要拿着进屋里去。
  “既然是试刀子,在家里也能玩,就别整天出去不记得时辰回来了。只是你要仔细些手,别把自个儿的手也切了去。”
  又过了七八天,豆角已经开出了淡紫色的小花,每一根细藤上都开得层层叠叠,看得张小柳眉开眼笑。按这个阵势,再过半个月菜地里的菜他们还真吃不完。他将菜地作为重点地带保护起来,连鸡仔也不能放在这附近,生怕不小心被它们钻了空子进去糟蹋了。
  赵家娶亲是村里今年开年以来第一宗,因为这时正是农闲,人手充足,赵伯么大约也想趁此机会挣回些面子,办得很是热闹,几乎村里小半的人家都去了。张小柳也是第一次听说了这边的结亲方式。
  原来双方择了吉日,过门的前一天需在哥儿家里先设宴。这一日主要宴请对方的亲朋好友,夫郎这边只需爹么和家中亲近的长辈出席。等第二日才是赵家这边办席,等哥儿上门吃了酒席,收了过门礼,亲事算是成了一半。第三日则要早起祭祖请神,稳稳当当过了这一天才算新人入门。
  听人都夸新人怎般俊俏,张小柳也只笑笑就过了。他心头并不太轻松,草儿么么身体时好时坏,有时候想起来做些事就气喘吁吁,瘦得眼眶都凹下去了。他家六个孩子,大些的也是拼命帮着爹爹干活,小的两个成日心事重重,只有才几个月大的小六还不知世事,天天哭闹。
  等豆角结出荚时,小麦最大的兴趣就是带着弟弟绕着篱笆数哪棵豆角结得最多。这时候走近来看,屋前的菜地已经十分像样了。豆角、苦瓜、茄子各有两垄地,占了一半的菜园。篱笆上爬着还未结果的蒲瓜黄瓜藤,外围栽的六棵树苗也抽高了不少。最早种下的两垄青菜只剩下稀稀疏疏数十棵,一片叶子都比成人张开的巴掌大,那是张小柳留来腌酸菜的。 连大顺么么看了也赞叹,难以相信几个孩子能把一个菜地照顾得这么好。
  “还没数清楚呀?”张小柳拎着篮子出来时就看到他们还在转圈圈,好笑地问。
  “哥哥,我数了,有一棵上面结了十几条豆角!”小松乐呵呵地跑过来,开心地说。
  “别数了,再数它们就长不大了,过来帮我把菜摘下来。”坑螺只能吃单不吃双,树上的果儿锅里的豆腐不能数完数,是这里大人常念叨给孩子听的话,让他们别随便数结出来的瓜果和煮熟的东西。张小柳听多了,这时候也顺口学来吓唬弟弟。小麦听了连忙把点着数的手放下,赶紧跑过来帮忙。
  三人一起很快把菜都摘了下来,放在屋前泥地里晒始终觉得膈应,张小柳干脆把家里的篮子都拿了出来,铺在地上把菜叶摊开晒。
  张小柳以前就是南方人,腌酸东西简直是拿手好戏。这样好的天气,菜叶在太阳下晒一天就蔫了。如果天气不好,则可以阴晾两三天,等菜叶的水分稍干,就一层层结结实实地压放进瓮坛里。最后一道手续则是炒米水,也是腌酸菜唯一要添加的东西。烧干锅把米炒到开始焦掉变色,再放一勺水去煮开。等这些炒米水完全冷却,倒入装着菜干的坛子里,拿绳子把口扎紧,放半个月就好了。这样腌出来的菜如果不开封口,放半年也没问题。即使开了,只要不掺入未煮过的冷水也可以保存很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