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异界好种田-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一睁眼外面天还半黑着,张小柳又怎么放心让他们独自出去?只好咬牙起了床,等小麦准备齐全的挑了两个水桶,带上毛巾,还让小麦捧着脸盆,才浩浩荡荡地与他们一起出发。
  幸好因为水井里的水都是地下泉水冒出来的,所以也算是活水,并不用真正走到山溪里去挑。张小柳以为这时候还早,心里只当小麦果然是孩子心性,没想到一路上已经有不少人,地上洒出的水已经淋湿了路面。
  他们用的这口老井是打得极好的,据说往年大旱,其它地方的井都不出水时,这里的水还是满的。也因此每年这个时候,许多稍远些的人家也会到这里挑水,出现这等盛况,似乎也不奇怪。
  “柳哥儿,你怎么来得这么晚?井里的水落到一半了,快些去吧!”张小柳只管半眯着眼走路,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他,才把他彻底惊醒过来。他抬头望去,福来挑着两个木桶装了七八分满,正摇晃着往家里走去。看他的样子,显然是已经挑过一趟了。
  “不急,我们挑一次就够了。你走慢些,可以歇一歇再走呀!”福来喘着气,显然挑的担子并不轻松。张小柳看了都为他感到吃力,嘴上劝他。
  福来摆摆手,示意他快些去挑水,晃着两个水桶走远了。
  等他们三人去到,用白石板砌成圆形的水井边果然围满了人。这里的水井连借力打水的车咕噜都没有,只在井边系了一条婴儿手臂粗细的绳子,打水的时候把绳子在木桶提手上系结实了,将木桶抛下去只听得“砰”的一声,木桶沉下去就没满了水,这时候一鼓作气提起来,肯定是满满一桶。
  打满水的人渐渐离去,张小柳终于来到了井前。仔细一看,往日这口井的水满得都有溢出来了,这时候却只能低头寻水波晃动才看得见水深。
  在这里挑水的十有□□是哥儿,大家也不避讳,打了水就到旁边去擦手洗脸,尽情地用过才重新挑了水回去,张小柳这才明白小麦拿上脸盆的用意。
  他们力气不够,最后桶里也只装了半满。小麦有些怏怏不乐,张小柳倒是不在意。若是说有什么水如此神奇能治病,他是坚决不信的。只是任由小麦把家里还没用的两个瓮都洗刷干净了,把挑回来的水倒进去,又拎着桶出去了。
  这么起来一遭,虽说时间还早日头还没起来,但也断没可能睡回去了。此时天又亮了些,张小柳便打算去灶间煮些鸡食。自从割回了红薯藤,他就再不肯让这群鸡饿着了。要是喂得好,四个多月的鸡已经能宰来吃了,但家里养的这群鸡显然还太瘦小了些。
  为了方便他们早上起来做饭,赵正则的屋子是从来不在里面关上的,虽然他一般起得更早。前些日子干了不少苦累活,张小柳以为这几日得闲他会贪睡些,没想到蹑手蹑脚地走进去,才发现他起来了。
  “这么早?”既然不会吵到他,张小柳就放开了手脚,问道。
  赵正则似乎这时候才发现他进来了,慌忙放下手上的东西,说:“不早了,我听到你们去挑水了。今日的鸡食我来做吧,你和小麦他们去玩。”
  张小柳摇摇头,正想说这么多人跑到那河边去,能有什么好玩的?如果只是为了玩水,哪天去也行。话未说出来,就眼尖地看到他手上放着的东西,不由诧异地问:“你真的把那块桃木也雕了?”他隐隐已经可以看到那块桃木已经不是原来厚重的样子,而是现出了人形。
  “嗯,这两天没干什么活,就是想动手。”赵正则握紧了手里的东西,有点紧张地递出去。
  张小柳接过来一看,说是人形也并不准确,细看起来应该是尊佛像。
  “你雕的这是什么?”他从未见过这样的佛像,虽然桃木的尺寸不大,但是按比例来说至少该是个身长九尺的魁梧形象。他长相粗犷,双目怒睁,手中佛珠几乎拖地,半披着袈裟,如果不是这身打扮,从表情中还真看不出半分佛性。
  “这是降魔佛,你没有听过他的故事吗?”赵正则十分惊讶,他以前觉得张小柳十分厉害,不但做事利索说话机灵,而且心中似乎对什么事情都有把握,做起来不急不缓。这几次聊天,却让他发现对方也不过是个孩子,有许多事情都不知道。
  “降魔佛?”赵正则茫然地摇摇头,努力在脑海里搜寻许久,确实没听过这么怪异的佛。
  “我听么么说过,镇上和城里的都要放着降魔佛。他捉鬼最厉害,无论多厉害的妖魔鬼怪都逃不出他的手心,一口就能吞掉一个。”
  张小柳心想,这倒是有点像钟馗捉鬼的故事,可惜钟馗也不是个和尚。不过走到哪里都免不了这种故事,要么是道士和尚之类的编些妖魔鬼怪吓人,要么就是为了恐吓孩子。
  “原来是这样,我还从未听过这么厉害的降魔佛。如果你刻好了,说不定我也能看看他是什么样子的。”
  “么么带我去镇上的大庙里看过一次,等把地种好了,我也带你去看看。”赵正则忽然想起小柳家里本来就过得穷,以前甚至比自己家里还不如,难怪他从未闻说过这些东西,顿时又觉得闷闷的。他下定决心要再好好想想降魔佛的模样,一定要把它刻得与庙里的一模一样,等以后小柳看了一眼就能认出来。
  “好呀,说不定我们还能去城里看看。”张小柳把桃木还给他,笑着说。他倒不像其他人对于进城有种恐惧感,只是苦于手中没有银子。却不知道,因为他的话,赵正则默默地又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煮鸡食并不难,取了之前晒干的红薯藤泡在水里煮,再掺些碾米时收回来的碎糠,上面放上几个作为早饭的红薯。等红薯煮熟时,下面的红薯藤和糠已经煮成了糊状物,装到喂鸡的盆子里搅和一下放到屋前,一大群鸡都争相扑上来,没一会儿就能吃得干干净净。
  平日里小麦会主动抢着做喂鸡这件事,但他现在忙着挑水,张小柳也提前了煮鸡食的时辰,便自己去将笼子里的鸡放出来。将近三十只鸡,放养在屋前也是极壮观的一群。等所有的鸡都拍着翅膀走出来,就要去清理鸡笼子下面的鸡粪。
  不过今日注定是惊喜的一天,张小柳刚走近去,就看到其中一个鸡笼里面静静躺着一枚白色的椭圆形东西。这群鸡还从未有下过蛋的,他心内狂喜,定睛一看,果然是鸡蛋,才大声喊起来:“小松,阿正,我们家的鸡下蛋啦!”
  小松就在屋内的地上玩,听到他的话迈着小短腿第一个跑出来:“哥,哥,鸡蛋在哪里?”这些日子他着实也是跟着小麦喂鸡的,一开始天天盼着鸡什么时候下蛋,失望多了也就不再天天巴着看了。没想到乍然听到,顿时眼前又出现一盆盆滑嫩的蒸水蛋,金黄的煎鸡蛋。
  “呐,不就在鸡笼子里面吗?你去把它捡起来吧。”张小柳知道他对鸡蛋的兴趣远大于自己,也是特意等他出来拿。
  小松果然屁颠屁颠地跑过去,看准之后伸长手往鸡笼里面掏了几下,还温热的鸡蛋就到了他手心。
  “哥,还热着呢!”他又跑到张小柳面前,兴奋地说。比起平时吃的,这枚鸡蛋显得十分小。尽管如此,他也小心翼翼地拿着,笑得眼睛都快要看不见了。
  这时候赵正则也走了出来,见到小松手里果然有一枚鸡蛋,虽然不像小松这般激动,但显然也十分高兴。
  “虽然今天只有一枚鸡蛋,但是其它一起养大的母鸡肯定也快生蛋了。我们再喂勤些,生出来的鸡蛋更大个!”
  张小柳笑了笑没有说话,要是每天再多喂些,红薯藤没多久就会被用光,看来还是得自己把握这个量。而且这是母鸡第一次生蛋,个头小一点也是正常的。
  等小麦回来,鸡蛋已经被小松藏到他的床头。没想到自己喂了几个月的鸡,反而不是第一个看见鸡蛋的人,小麦才觉得自己这趟跑出去挑水亏大了。
 

☆、第40章 生存

  不知谁家有人看到田里的秧苗心中急躁;把田里的水放干;又引了一缕新水进来。原本还因为这件事被家里人狠狠训斥了一顿,没想到第二天再去看;白叶的情况竟然好了许多。到了下午;不但没有新的叶子变白;反而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顿时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纷纷将秧田里的旧水挖开,重新引了水进来。有些勤快的;还拿着水瓢子挑水将叶子都洒过一遍。
  这么做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过了两三天,秧田里已经完全看不出前几天的颓势。接着又下了一场及时雨,将这事完全揭了过去。等了许久的人终于按捺不住,纷纷开始拔秧插秧。
  这时候田里的其他作物已经开始生长,只余下插秧便轻松些。赵正则和张小柳带着小麦只用了四天,就把三亩地都插好了。至此,夏收夏种正式结束,又进入一段相对闲散的农闲时候。十二三岁的哥儿小子都在爹爹么么的带领下去山上拾柴割草,或者缝衣纳鞋。还有更小的孩子,也在大孩子的组织下漫山遍野地寻野果。为了犒劳在这一个月农忙时候的辛劳,每户人家还要在插完秧之后弄一顿“散禾饭”。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张小柳也不知道,也许只是农户人家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吧!当然这一顿饭的时候取决于自家做完农活的速度,丰盛程度也由家里拿捏钱财的人决定,并没有外人会知道。
  晚上张小柳又数了一遍存放起来的银子,藏在床下的二十五两银子还原封未动,零散的银子还有一两多。到了这里,他真正也习惯了紧着手过日子。他想起那日在竹树下听到别人的合计,要是家里有足够劳动力去深山砍柴做房梁和框架,建房子也花不了太多钱。但是他们现在根本没人能做这事,就是赵正则这两三年之内也不可能扛得起能有房梁粗的湿木。还有屋内的地面,他也不再想这种纯天然的硬泥地面,最好像草儿么么家那般,铺上大石板才好,即使用上几十年上百年也不会一片泥泞。
  屋顶上盖的青瓦是一定要买的,好像附近的村里就有人做这个。还有铺地的大石板,也得从别处买来。屋子至少要六间,四人一人睡一间,厨房一定要独立出来,还要存放米粮之类的杂物房。这么一算青瓦和大石板都要不少,若是按他们的算法,这两项就得花几两银子。请人裁木、定梁、挖地基砌房子,只算一天十来个铜板,也要不少时日,最后结算起来肯定也是一项大数目。不过若只是这样计,这笔钱建房子肯定是有余了,但是怎么花出去不让人家觉得怀疑,还要想个名目。剩下的钱,也许该去问问五叔临村的先生一个月的束修要多少钱……
  虽说平日里过得不轻松,张小柳买起东西来也不吝啬。家里的鸡陆陆续续有七八只在下蛋了,每天固定能收六七个鸡蛋,这在村里来说都是十分了不得的事。张小柳也并没有故意藏掖着,任由小松喜气洋洋口无遮拦地到处说。如果慢慢要改善家里的情况,这样逐步的改变比忽然建个房子更容易让人接受。按理说家里的鸡既然开始下蛋,也能杀来吃了。只是摸上去光是一把骨头,他还不太舍得。所以这一顿“散禾饭”依然是去集上买回来的猪肉猪骨等东西。
  虽说小麦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这顿菜式较多的晚饭还是由张小柳亲自做。太阳刚落山,他就将中午买回来的骨头洗干净,放入小锅里煲。也不用别的材料,从挂着的黄豆里取了一把下来,剥了两大把黄豆粒,又在菜地里寻到残存的两条小苦瓜,去了籽以后切成块一起放入去煲。黄豆苦瓜下火去躁,最适合在夏天里吃。
  菜其实也没什么特别,非年非节里能吃上荤肉就已经是一种庆祝。不过张小柳也花了些心思去做。五花肉带皮切成薄片,先在烧红的锅里细细摊平两面煎出油,直到两面都稍有焦色,才撒了盐去干炒。这道菜本来该与辣椒一起炒才带劲,但是家里没有种辣椒,只能这样将就着算了。剩下的五花肉切了厚片和自家腌的酸菜一起炖,又一口气用了五只鸡蛋打散做了煎鸡蛋。
  三菜一汤,已经是非常丰盛的晚饭了。被煎干的五花肉十分香,酸菜开胃又下饭,还佐有鸡蛋,连小麦都心疼花出去的铜板了。
  吃过晚饭,张小柳忽然想起请李声叔捡瓦片时,曾说好要送两只鸡去抵工钱,忙与赵正则说了一声,自己从鸡笼子里抓了两只鸡送过去。现在说起来两只成鸡卖出去肯定不止半天的工钱,但那时候正当天下着雨屋里漏水,正经去请人也未必有人愿意做。草儿么么二话不说让自己夫郎来帮忙,也只是情分。何况李声叔最后答应收他两只鸡,也是看着小鸡仔开玩笑而已。
  正是月半,天上的月亮是最圆的时候,照得路十分清楚。张小柳发现自己胆子也大了许多,一个人走在路上竟然丁点儿也不害怕。没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