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山海经?西次四经》上言“状如牛,音如狗”;《山海经?海内北经》上言“状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种形象,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大致引《神异经?西北荒经》上的说法,它“知人语言,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jiān邪则擒兽而伺之”。也就是说,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脑袋,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做食物。
「桃杌」
《神异经?西荒经》中所描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文献记载: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谓之梼杌。——《左传?文公十八年》。注:“凶顽无匹俦之貌。”。服注:“梼杌状似虎,豪长一尺,人面虎足,猪牙,尾长丈八尺,能斗不退。”
楚之梼杌。——《孟子》。注:“嚣凶之类,兴于记恶之戒,因以为名。丁音恶兽名也。”
《chūn秋》云:“颛顼有不才子名梼杌也。”
《孟子?离娄下》道:“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chūn秋,一也。”梼杌,音桃物。此谓梼杌同乘与chūn秋,为国史名,楚史名《梼杌》。
「饕餮」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史料记载:《辞海》中记载:饕餮是“传说中的贪食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辞海》在解释饕字说:饕即“贪,《汉?礼乐志》:‘贪饕险’颜师古注:‘贪甚曰饕。’特指贪食。”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chūn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yù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chūn秋》言”,即此。
《吕氏chūn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神魔志异?异兽篇》:神州极南有恶兽,四目黑皮,长颈四足,xìng凶悍,极贪吃。行进迅疾若风,为祸一方。蛟龙水兽的一种,头有一对角,全生寒气围绕,多数呈青白sè,长数十丈,xìng时而温和时而暴躁,腾空而起激起数丈水浪,威武无比。
《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混沌」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
《神异经?西芜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xìng,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
神话中的混沌:《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神话,特别值得认真分析。《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那么浑沌怎么又与帝江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另外,把太阳神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较合理的。在人类最初的悟xìng中还有什么能比白天与黑夜、光明与与黑暗、太阳与太yīn的对比更明显呢?古人把太阳神称做混沌,就其初义来说,因为只有太阳含有那包纳一切、吞吐一切、涵盖一切的大光芒。敦与浑连用还见于老子《道德经》:“敦兮,其若朴;……混(浑)兮,其若浊。”黄帝与浑沌相联系还有其它许多证据。
上古四大恶兽“混沌”: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芜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xìng,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浑沌。”
也作“混沌”,一种说法称浑沌是象狗或熊一样的动物,人类无法看见它、也无法听见它,它经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金乌」「商羊」「孰胡」「夫诸」「鬼车」
「三足金乌」
《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rì”。《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rì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rì居下枝,一rì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一rì方至,一rì方出,皆载于乌”。
三足乌又名三足金乌,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也称金乌、阳乌,或称三足。传古代人看见太阳黑子,认为是会飞的黑sè的鸟——乌鸦,又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又因与太阳有关,为金sè,故为三足金乌。
三足乌是神话传说中驾驭rì车的神鸟名。为rì中三足乌之演化。三足乌亦称“踆乌”。居于rì中,有三足。
「文献记载」
《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rì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传说此鸟为rì之jīng,居rì中。汉代画像砖上常有三足乌,居于西王母座旁,为其取食之鸟,或说即青鸟。
《洞冥记》卷四:“(汉武帝)曰:‘朕所好甚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东北有地曰之草,西南有chūn生之草。’帝曰:‘何以知之?’朔曰:‘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yù驭,以手掩鸟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
《艺文类聚》卷一百引《黄帝占》:";rì中三足乌见者,大旱赤地。";后因以指rì。
《河图括地图》:“昆仑在若水中,非乘龙不能至。有三足神鸟,为西王母取食。”
汉代王充《论衡?说rì》:“rì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西王母'戴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
张守节正义引张揖曰:“三足乌,青鸟也,主为西王母取食。”后亦因以借指rì。
唐代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莲花交以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仇兆鳌注引黄生曰:“三足乌,即rì也。”
宋陆游《月夜短歌》:“明星虽高未须喜,三足阳乌生海底。”
「十rì神话」
根据《山海经》等古籍的记述,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的十rì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既有人与神的特征,又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的踆乌,会飞翔的太阳神鸟。如《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rì”;《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rì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rì居下枝,一rì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一rì方至,一rì方出,皆载于乌”,,便是对十rì神话传说的记述。《淮南子?jīng神篇》中说“rì中有踆乌”,郭璞注解说“中有三足乌”,则是对太阳为金乌化身的说明和解释。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十rì,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为金乌或太阳神鸟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树上,这表达了融化于神话之中古代对rì出rì落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商羊飞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传说中的鸟名。据云,大雨前,常屈一足起舞。
「孰胡」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传说中异兽名。状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现为水灾之兆。其说始见于先秦。
《山海经?中山经》:“敖岸之山,其阳多「王雩」「王孚」之玉,其yīn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茜如举。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鬼车」
别名九头鸟。sè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yīn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
「并封」「讹兽」「当康」「马交」「化蛇」
「并封」
《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有载: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并封:类猪,黑sè,前后皆有头。述荡则是左右有头。《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王会)》有载。
「讹兽」
《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
讹兽: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当康」
又称牙豚,是一种兆丰穰之瑞兽,样子象猪而有牙,其叫声有如呼唤自己的名字。
《山海经。东次四经》:钦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名自叫,见则天下大穰。
胡文焕《山海经图说》云:“钦山中有兽焉,状如豚,名当康,其名自呼。见则天下大穰。韩子曰:穰,岁之稔也。”
《骈雅》云:“当康,牙豚也。”郝懿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