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之穿越1983-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金的小孩子脾气此刻早已不被戈文放在眼里了,他比较关注的只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冰心打来电话究竟说了些什么内容?

    “巴老,冰心先生都和你说什么了?”戈文的语调带着一点点兴奋。据他看来,冰心的这通电话绝对与后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文学评论有关。

    巴金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冰心打来电话呢,最主要的是想打听一下这个发表了《道士塔》的戈文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能写出如此大气的文章来……”

    巴金调侃的语调,戈文故意略过不听,继续紧盯着巴金接下来的话。

    “当时冰心向我打听你的情况,我就把你小子的经历和你的作品都向她做了个简单的介绍,然后电话里冰心就恍然大悟起来,她知道你,你小子前个阶段惹起的争议和轰动,冰心在报纸上都看过呢。”

    听到巴金这样说,戈文不由的大汗起来。

    “冰心在了解了一些你的情况之后,就在电话里对你一通赞扬,恩,基本上电话里就是这样子。这是电话里和你有关的事情了。”巴金说道这里停了下来,然后端起桌上的水杯喝起水来。然后他就注意到戈文认真听自己说话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

    听到巴金的话,戈文的心中真的是抓耳挠腮,猴急的不得了,他就是想听听自己喜爱的老前辈冰心先生是怎么赞扬自己的。可谁知巴金似乎故意为难自己一般,偏偏将冰心赞扬自己的话给省略了。

    戈文失望的站起身打算离开,然后身后传来巴金漫不经心的话——

    “接下来就是我和冰心在电话里讨论你的这篇《道士塔》。”

    戈文哗的一下子转过身来,重新凑到巴金的身边问道:“哦?巴老你们都是怎么讨论《道士塔》的?”

    “呵呵,就像是冰心在《文汇报》上写的那样,《道士塔》这篇散文刷新了散文叙述的一般模式,从“小体会”“小摆设”“小哲理”等小家子气的审美规范中走出来,树立起了一座真正高大独立的主体形象,为散文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也把当代散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值得所有散文作者的学习和仿效。”

    “这个历史文化散文的特征是很明显。”

    听到戈文的话,巴金情不自禁的翻了个白眼,电话里他和冰心两人因为《道士塔》这篇文章争论了很久,最后才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来,戈文竟然说的这么轻飘飘飘,一点都不尊重前辈的劳动成果

    “其实冰心还提出一点很有趣的看法。”巴金卖了个关子。

    “什么?”戈文被提起了兴趣。

    “冰心认为你的这篇《道士塔》不仅在文学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同时还有着积极的社会价值”巴金看着戈文认真的说道。

    “什么”戈文目瞪口呆起来。

    巴金很满意戈文吃惊的表情,他接着说道:“一开始我也同你一样,觉得冰心的观点很无厘头,不过听了她的解释之后,我才发现,还真的像那么回事呢”

    “巴老,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您赶紧说呀”戈文着急了。

    “1979年后,中国刚刚告别了充满沉闷、压抑和惨烈的十年动luàn,似乎突然进入到了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世界。这种感觉有点像文艺复兴初期,社会有一种启门g需求,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和困境?我们如何选择新的方向?又该如何重新认识这个时代……总之,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大家都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但具体要怎么做却没有人知道。《道士塔》虽然只是一篇散文,却倡导科学理性的认识历史,尤其是末尾的那段敦煌专家的对话,很能反映你这个作者的想法,而你这种自尊自强、努力奋斗的想法又会反过来教育《道士塔》的读者。”

    “冰心说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希望,大家迫切的要理清历史,面向未来,如此一来,历史cháo流就和个人愿望重合了起来,而《道士塔》应运而生,在直面历史的同时又号召读者勇于奋斗,要自尊自强,这正是目前读者们需要的精神食粮……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这篇《道士塔》还果真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哩”

    巴金不断转述着冰心先生的赞扬,让戈文听得心头一阵惭愧和火热,惭愧的是自己在写《道士塔》时并没有如此多的想法,顶多是想以文化散文的形式发表几篇文章而已;火热的是,能够得到自己喜欢的前辈们的赞扬,这样的事情足以值得自己骄傲炫耀。

    戈文脸上洋溢的笑容自然落到了巴金的眼中,他同样微微的笑着,也不去提醒戈文,因为他知道戈文是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夸奖、一篇文章引来的轰动效应而产生骄傲的情绪的。

    戈文傻笑了很久,才说道:“巴老,其实我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要写一篇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散文。中国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让人产生的感悟实在是太多了,在面对文化进程中一些现象,我们应该对此保持着一份清醒,一种穿透历史mí雾的思索,努力超越知识,寻求与历史、与他人、与自我的心灵对话,这才是我写《道士塔》的目的。”

    说完这些话,戈文想了一下,又接着说道:“至于《道士塔》的什么社会价值,这个,我还真的从来没有想过呢。”

    “哈哈,这就是文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差异了”巴金笑了起来。

    家里的网络出现问题,昨天晚上没有办法上网。这是昨天晚上的那章。

    今天从现在开始码字,一直到晚上,码多少发多少,大家看叛儿的表现吧。

    如果大家满意的话,就投几章月票支持一下,那叛儿也会动力十足

    以上。



………【第101章 两篇散文惊天下【第二更,求月票】】………

    第10第二更,求月票】

    报纸杂志上关于讨论《道士塔》的声音越来越多,不仅仅是散文作者们纷纷在报纸上发文,便是广大的读者也都纷纷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时间关于这种在历史文化之中蕴含作者感悟的散文的讨论甚嚣尘上。

    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们,有一点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戈文写的《道士塔》别具一格,不仅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便是在史学价值上也有着杰出的价值,那些关于历史史实并非来自作者一人的杜撰,而是经过大量的考察才的出来的

    然后接下来的一天,刊登了冰心先生文学评论的《文汇报》专门派出了编辑来到巴金的家中找戈文——他们想要向戈文约稿。

    不错,戈文的这篇《道士塔》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受到了万千读者的喜爱,如果真的能邀请到戈文再次发表一篇这样的文章的话,那对报纸的销量和影响力可想而知。如果愿望真的能够达成,必将引起读者群极大的轰动,同时这样的文章也不同于前一个阶段戈文的那些社论评论,没有争议、不存在反对、不涉及国家政治思想,这简直就是最好的广告宣传。

    在巴金的家里见到突然冒昧来访的《文汇报》编辑,戈文真的有些吃惊。竟然是找自己的?

    不过等这个编辑将他能找到这里的缘由一说,戈文就释然了。

    《文汇报》的总编辑是上海文联的成员,这一点戈文是知道的。这一个月来虽说巴金参加上海文联工作会议的次数不多,可是仍然还是有那么三四回。每一次戈文都是作为巴金的弟子更准确的说是巴金的照顾者而在一边旁听了会议。

    《文汇报》的总编辑就是在那时知道自己的身份的。况且戈文还见过这个总编辑在上海文联的工作会议上以主要负责人的身份站在讲台上高谈阔论,想来和巴金的关系也很熟,他要是有心想要向自己约稿的话,那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一通电话直接打到《收获》编辑部就行了。搞不好,还是巴金告诉他自己的动向呢。

    知道了这个编辑的目的,戈文赶紧把他请进了屋子。然后这个编辑先是和巴金打了下招呼,说清楚他是来做什么的,然后就和戈文两人坐到屋子客厅中的沙发上聊了起来。

    “什么?你要采访我?”戈文听到这个编辑的话,不由的大为吃惊,“你不是说是向我约稿的吗?怎么又要做采访呢?不行,我不接受采访。”

    戈文的脑袋摇的像是个拨làng鼓。

    “戈文同志,你在考虑一下嘛,我们《文汇报》的副刊有着很多有着很高名气的专栏。你看,9月3日,冰心先生就是在《文汇报》副刊的“文艺百家”栏目写了那篇评论你的文章的。如果你愿意接受我的采访,那么我会把采访记录整理发表在副刊的“论苑”或者是“学林”栏目中的,这可是《文汇报》副班知名度最大的两个栏目了”这个编辑看来是久经沙场,虽然戈文已经拒绝了,可依然紧追不舍,很有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样子。

    “你要不说了,我是不接受采访的,如果你坚持的话,那约稿的事情也算了吧。”戈文说着作势就要站起。

    “别别”这个编辑赶紧把戈文按回到沙发上,然后才苦笑一声,“既然你不愿意,那就算了。其实很多读者包括一些文艺工作者都很想了解你散文创作的思路和感想的……”

    戈文摇了摇头,他现在对什么采访真的是超级不感兴趣,所以面对这样的邀请他还是敬谢不敏算了。虽然采访会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是谁知道会不会再惹出什么luàn子来啊。好不容易前一个阶段的舆论纷争才淡了下去,他可不希望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跨过这个问题,接下来戈文在与这个编辑就随意了很多。

    这个编辑把手中的记事本和圆珠笔放回他拎着的公文包里,然后就和戈文针对邀稿的一些细节交换起看法来,在确定了稿费、原稿是否会有修改等等琐碎的事情之后,戈文便站起身把他早已完成的第二篇历史文化散文——《莫高窟》拿给了这个编辑应付交差。

    这篇《莫高窟》因为和《道士塔》取材基本相同,又都是戈文应对劫难后广大人民的苏醒的文章,因此在完成《道士塔》之后,他就早早开始了创作,前几天也终于完成了。

    看着《文汇报》的这个编辑有些惊讶的眼神,戈文的心中有些小得意,可是他的脸上却是风轻云淡。

    低下头快速的阅读完《莫高窟》,这个编辑抬起头看着戈文感慨的说:“原本以为要等好多天的,没想到你又写完一篇《道士塔》这样的散文,而且文笔、思想与《道士塔》相比,这篇《莫高窟》不仅仅在文笔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便是文章蕴含的哲理也是一脉相传,实在是了不起”

    “呵呵,主要是这篇《莫高窟》与《道士塔》是姐妹篇……”戈文微笑着谦虚了一下。

    既然已经达到了此行的目的,还意外的提前拿到了戈文的稿件,这个编辑就有些坐不住了,如果趁着现在读者们的注意力仍然高涨的时候,推出了戈文的第二篇文章,那引起的轰动绝对比过几天强。

    想到这里这个编辑终于坐不住了,他匆匆和戈文解释了一下,然后又来到巴金的面前向老人告辞,之后就快步的往《文汇报》编辑部赶去。

    戈文与《文汇报》编辑谈话的场面全都被一个房间里的巴金看在眼里,他的心中也是颇有欣慰。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看来戈文却是真的懂了,搞文字工作的虽然都是以作品来论成败,可是文无第一,年轻人的成功还是很容易会引来争议和谣言的。

    戈文送走了这个编辑,然后给巴金桌上的水杯添满了水,依然回到自己的书桌前坐下来继续低头写作,在他右手的斜上方一张已经写满了文字的稿纸上,可以清楚的看到一连窜的英文,顶端的标题写着TheDaVinciCode。

    ……

    就在《文汇报》的编辑接到戈文的文章的第二天,《文汇报》在副刊的头块很显眼的位置登载了戈文的这篇《莫高窟》。

    编者语里,写到:

    戈文同志作为一个作家、一个思想界的青年学者,他把自己作为学者的思想与作家的才华融于一炉,让情感挟裹着独到的见识在人文山水间遨游,使哲理感悟充满了睿智的光芒。于是他的散文便成为目前散文界一道特有的风景线。

    看戈文的散文,扑面而来的是那浓郁芳馥的文化氛围,他站在时代的高度,用批判的眼光,感悟大千世界,认识人类自身,从而使作品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他的散文思想非常深刻,语言也极有震撼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其中对人性的拷问也极为深刻。

    这一篇《莫高窟》就向读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