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之穿越1983-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呀,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呀”

    “可不是,我看呐,戈文的这篇小说或许有戏”

    ……

    ……

    “什么?你是说《阅读》同意在创刊期上刊登我的这篇《乡村教师》了?”戈文一下子从沙发上跳了起来,甘馨带给他的这个消息实在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这怎么可能?

    “你不是在看玩笑吧?”一边林一铭也是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看着两人都不敢相信的样子,甘馨情不自禁的翻了一个白眼,然后也不理会两人的大惊小怪,从茶几上端起热气腾腾的水杯,小心的喝了一口。

    她这般悠闲的动作,倒是让戈文和林一铭两人不由的面面相觑,然后都开始有些怀疑自己先前的判断了。

    “到底怎么回事?你不会是在逗我吧?”戈文有些怀疑的问道。

    “呵呵,我不是和你说过嘛,我们杂志社的总编的人脉很广的”

    听到甘馨的话,戈文有些嗤之以鼻。

    人脉广就敢在杂志上公开刊登科幻小说?小小的杂志社可以和国家的政策搏力?哄鬼去吧胳膊怎么能扭得过大tuǐ

    甘馨见戈文依然不相信自己的话,不由的把茶杯往桌子上一放,想要解释,可是这其中的bō折和内幕很严密,她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得生硬的说道:“反正你别管了,我们一定会在创刊号上刊登你的那篇科幻小说,所以我们之前的约稿……你也要说话算数”

    “没问题”虽然不知道甘馨为何如此的肯定,但是戈文依然爽快的答应道,“只要你们同期刊登《乡村教师》。”

    只要能发表这篇科幻小说,其他的——管他呢

    “不过,我们总编另外还有一个邀请。”

    “什么邀请?”

    甘馨看着戈文认真的说道:“我们除了想要同期连载你的这个大国崛起系列文章外,还希望你能够将这个大国崛起的系列文章交给我们杂志社结集出版。”

    “结集出版?”甘馨的话,让戈文一愣。

    应书友“土长。申”童鞋之请,《阅读》杂志社总编辑土长申同志正是登场大家鼓掌欢迎

    另外,今天下午结束了休假,晚上回到项目部,紧赶慢赶,还是差了一千字,这个明天补上吧。

    继续求月票,求打赏



………【第140章 1984年的1月1日】………

    第140章1984年的1月1日

    戈文从来没有想过什么出版大国崛起系列文章的念头,而甘馨的话无疑提醒了他——

    对啊,原本只是一部纪录片的《大国崛起》被自己写成了足足有二三十万字的大国崛起系列文章,这足够出版一本书了呢

    戈文开始盘算起出版的念头来了,然后他就想起甘馨刚才说的话。

    “你们不是一家杂志社吗?怎么还能出版书籍呢?”戈文将自己的疑问提了出来。

    听到戈文的问话,甘馨的脸上流lù出一丝得意的神sè,然后才说道:“你可不要小看我们《阅读》编辑部,《阅读》杂志的主管单位可是人民出版社呢而我们可都是三联书店的人呢”

    三联书店?

    听到甘馨的话,戈文的脑海中突然想到了自己的那本译作来。

    《瓦尔登湖》不就是巴金向三联书店推荐出版的吗?

    “你是说《阅读》其实是从三联书店独立出来的杂志?三联书店不是在北京吗?你们怎么跑来上海办杂志来了呢?”一边的林一铭chā口问道。

    “这个……”听到林一铭的问题,甘馨有些措不及防,神情更是恍惚不已,然后她沉默了许久,然后才抬起头看着戈文和林一铭微笑的温和的解释了起来。

    “虽然《阅读》是从今年的十月份才开始筹划的,可是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刚一结束后,我们三联书店已经有了创办这个杂志的念头了。在那次会议之后,我们已经想象得出思想界包括出版界的活跃盛况了在这种情况下办这么一家思想评论杂志,其实是我们三联书店所有成员一致的心愿”

    “只是……你们知道的,现在三联书店只是人民出版社的一个部门,有些时候我们个人的理想总会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因为《阅读》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评论刊物,这让一些领导很不理解,他们觉得一家出版社办起思想评论杂志很不靠谱,再说不是已经有了中央的《红旗》了吗”说到这里,甘馨的语气有些苦涩。

    “可是,《红旗》是中国**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这限定了他所有的文章和观点都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部署的,是官方的。我们想要的并不是这个……”

    甘馨又回想起了他们在离开北京时,那个老领导的循循教诲,然后脖子一昂,骄傲的说道:“在我们三联书店老领导们的努力争取下,现在《阅读》真正的就要起航了,我们之所以来上海就是为了能够轻装上阵,就是为了能够甩开思想上的包袱,我们一定要让三联书店的独立思考、自由精神、五四时代的传统在中国的大地上薪火相传”

    “《阅读》不是专门的学术刊物,《阅读》不是一般的普通大众通俗刊物,它是独一无二的”

    “它寄托了我们三联书店人的精神和希望,它继承了我们中国知识界的淑世情怀和传统它就是要以思想启门g作为旗帜,就是要致力于拨luàn反正,就是要恢复汉语写作的博雅风范,就是要以思想的开放、议论的清新、文风的隽永来赢得了读者们的青睐”

    甘馨的语气虽然平和,可是那股自信、自强乃至骄傲纵然就是林一铭这样迟钝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而戈文则听得更加的感触,原来中国从来都不缺乏真正的有着高远目光、真正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们

    原来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好,我答应你”

    戈文说的很干脆。

    “谢谢”甘馨听到戈文的回答,很认真的朝着戈文做了一个很yòu人的鞠躬动作。

    然后她抬起头看着戈文微微的笑着伸出了右手。

    “再次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甘馨,《阅读》杂志社的编辑,从今天之后还会是与你保持联系的专门的编辑。以后还请戈文你多多指教”

    ……

    ……

    1984年1月这一期的《读者文摘》终于在两个月的缓冲时间之后,更换了他们的刊名,正式更名为《读者》。

    对此,大多数读者保持了沉默,只是极少部分的极端读者依然用jī烈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心中的不满——寄往甘肃的《读者》编辑部的抗议信像是雪huā一样多。

    可是这与写给戈文的读者来信比起来,真的是九牛一máo啊。

    就是在这一期的《读者》上,刊登发表了戈文大国崛起系列文章的第三篇文章——《走向现代》。

    这篇《走向现代》是戈文分上下两集介绍英国崛起的过程的文章。就是在这篇文章中,戈文开始慢慢的展lù出了他的獠牙——

    除了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以及人文思想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英国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他们的名字,全都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而在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地先贤祠,正门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就在这座先贤祠里,安葬了72位法国历史人物,其中只有11名政治家,其余大多是思想家、作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

    一个国家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人文思想和文化传统呢?

    在戈文看来,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一个经济崛起的大国如果没有与之相衬的文化实力,那绝对是一个畸形的帝国。

    而戈文对于目前中国文化所受到的种种限制乃至后世中国的文化的落寞都是深深的痛惜的。

    因为这,他毫不犹豫的写出了《崛起的诗群》,因为这,他明知可能发表不了,可依然义无反顾的写下了《乡村教师》……

    戈文坚持一个原则,当诸如朦胧诗、科幻小说等新生事物处于萌芽状态而处处受阻时,应该呼之鼓之呐喊之。有一天当它如日中天,或许它真的会泥沙俱下,或许它真的会出现了许多弊端,到了那时,对它加以批判也时犹未晚。

    之所以有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那远大的理想,都是只因为他对于这块土地爱得深沉

    所以戈文就是要做别人眼中的不安分者,所以戈文就是要屡次三番的冒出头去惹火烧身,所以戈文就是要将这摊虽然有着涟漪却依旧显得有些死沉的湖水搅得更加的bō澜所以戈文就是要在大国崛起的系列文章中抒发他对于中国发展的忧思

    他就是要给以后的改革开放打一记预防针

    哪怕喉咙再怎么嘶哑,哪怕连羽máo腐烂在泥土里,都义无反顾

    至于是否真的能够让一些人醒悟,至于是否真的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期望——

    戈文不知道。

    他只知道,如果他不去做的话,那就真的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这大国崛起的第三篇文章就如同标题“走向现代”一般,确实让更多的读者涌起了兴趣。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历史太过久远,虽然有兴趣,却也有着距离感。只有鸦片战争的英国,只有中国近现代的悲惨历史才能让更多的中国人感同身受,才能让更多的人同仇敌忾。

    所以这篇介绍英国的崛起文章,无疑更加的凝聚起了读者的目光和讨论。

    而实际上真正的讨论并不仅仅的局限于《读者》这一本杂志之上。

    同样是在这一天,也有一本杂志的创刊号面市了。

    这本叫做《阅读》的杂志原本是少有人问津的,可是就在读者们在前往各大书店、各种书摊去购买自己喜欢的杂志的时候,就在他们的目光无意间扫过这本洁白的杂志的封面的时候,很多人注意到了在“阅读”这个大大的刊名的旁边,一个墨绿sè的方框中圈着几行浓墨重彩的字体——

    “阅读无禁区”“李洪林”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

    “乡村教师”“戈文”

    “科学与民主的赞歌”“郑文光”

    ……

    那“阅读无禁区”五个字和“戈文”两个字,被放的大大的,似乎生怕被人忽略掉一般。

    而“戈文”两个字更是占据了两行的位置,最是显目。

    ……

    ……

    阅读无禁区?好大的口气

    一些已经拿到自己想要的杂志,就要打算到柜台前付款的读者心中涌起了一阵不屑。

    可是当他们看完这篇《阅读无禁区》的文章之后,就不得不惊叹起来了,这竟然是一篇雄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原则问题——人民有没有读书的自由?

    要知道此时中国已经掀起了一阵“清理精神污染”的热cháo,穿衣打扮、娱乐活动甚至听歌看书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民间已经出现了像文革时候的收书运动,这让渴求知识、渴求书籍的普通读者们如何能受得了。

    而这篇《阅读无禁区》像是一面读书人的旗帜一般,发出了人民有读书自由的权利,这样简洁而又坚定的文章不是雄文是什么?

    好文章啊

    再草草的翻开杂志看了看其他的文章后,一些原本没有打算买这本杂志的读者们意犹未尽的砸吧砸吧嘴chún,然后又从口袋里掏出钱来,将这本有点与众不同的杂志一边买了下来。

    ……

    ……

    阅读无禁区?戈文?

    大多数读者一看到这几个字之后就都浮起了一个念头——戈文又写了新的文章?

    好奇心之下,很多读者就从书架抑或书摊上将这本《阅读》杂志拿了起来。

    可是等他们仔细看时,却发现这“阅读无禁区”和“戈文”并没有半máo钱关系。

    然后他们就看看清楚了一件事——这本杂志在也刊登有戈文的大国崛起系列文章之余,竟然还有戈文的一篇新文章。

    天大的惊喜

    要知道现在在民间关于大国崛起的讨论已经越来越盛了,几乎成为了一个全民参与的话题,只要是经常看书看报的,就没有不讨论这个话题的。毫不夸张的说,现在这个大国崛起的系列文章已经和几个月前中央电视台播放纪录片《话说长江》时引起的轰动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