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快乐农夫生活-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买回来的鸭蛋,大多数都做了咸蛋,只留了十个准备试验做皮蛋,因为皮蛋的做法杜伟铭倒是只见过自己没试过,这边好像也没有皮蛋,这个要用到石灰,弄的不好就伤皮肤,还是等过两天有空试验一下再做吧。
  天香楼的掌柜托人来送信,说让杜伟铭再送些笋干、扁尖去。杜伟铭就王武又送了30斤笋干还有一罐子扁尖去,还有一份给景源的信也一并带去。这次过年的时候估计家里的人就更多了,村里人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冬至做着准备。
  但是在冬至前杜伟铭家里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挖土豆。这次种的秋土豆时间不长,但是这段时间老天帮忙,天气倒是不错,杜伟铭对于收成还是有些信心的。家里是全家出动挖土豆。王武和连大负责刨,杜伟铭就和周文两人在后面捡,娃娃也跟着帮忙,秋土豆因为生长的时间不长,没有上一批的大,但是一个个圆滚滚的还是很讨人喜欢的,这可是粮食啊。挖土豆看着好像不累,但是弯着腰捡其实也挺吃力的,娃娃捡了一会儿就有些累了,杜伟铭让他在旁边休息。自己就和周文他们接着干。一天也只挖了一亩地,别看一亩地,土豆还真不少,一筐筐的土豆推回家,村里人又有了新的话题。李二在秋天也能种土豆了,大家闻风而来,都来看看这秋土豆长啥样。
  杜伟铭一点也不想出风头,只是这村子才这么点大,一点点事情就传的大家伙都知道了。村长也特意过来看了这秋土豆,虽说个子小了些,但是也是土豆啊。杜伟铭答应等有空也教村里人种这秋土豆,大家才渐渐散去。后面的几天都在挖土豆中间度过了,四亩地整整挖了三十几筐的土豆,这么多家里肯定吃不完。挑了小的芽眼多的两筐出来作为明年的薯种,原本留好的薯种还有上一次多下来的那些土豆还有这次地里的大个的,买的出价钱的,杜伟铭决定过两天让王武和连大送到镇上卖掉。屋后的大坑起了出来,留了几筐小土豆准备明年慢慢吃。剩余的就放在储藏室,这段时间也可以吃,家里还剩了不少土豆。杜伟铭还挑了几筐好的就送了些给村民们,虽说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但是今年地里的收成不好,家里的土豆大家都不舍得卖,也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吧。
  听说村口种的秋土豆收成好像也不错,至少今年过冬的粮食有了。杜伟铭也挺高兴的,他们还送了一些土豆过来,谢谢杜伟铭。杜伟铭也收下了。
   



46、冬至
 
  冬至在一年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有些地方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三清村这里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家家户户还是一早就起来准备了。以前冬至的时候是北方饺子南方汤圆,杜伟铭自己是南方人一般都是吃的汤圆。三清村这里吃的是是一种杜伟铭以前没见过的团子,类似汤圆,但是看上去更像是菜团子。
  去年冬至,杜伟铭是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团子也是隔壁张大婶送了一盘过来,再跟着乡亲们照做就行了。一早上就要准备好团子还有一些吃食,家家户户都会先去扫墓。杜伟铭当然也不例外,早早起来就开始准备了。
  昨天已经去镇上采买一番,上次的土豆还有笋干什么的也卖了不少钱,这次冬至当然是要好好准备一番的。一条青鱼,一碗肉,还有一些豆制品,这算是祭祖的基本菜色了。杜伟铭干脆多买了些肉,准备把腌肉什么的也做起来了,这次竟然还有人来卖鹅,杜伟铭还买了两只鹅,一些糕点什么的。可能因为冬至的原因,赶集的人比往常多了些,杜伟铭家的牛车上也有几个村民搭车。这次采买只有杜伟铭还有王武和周文去,连大和娃娃都留在家里。大家伙虽说收成不好,但是重要的日子家家户户也都准备了不少菜色的。
  杜伟铭一早就在准备团子,玉米面和好以后,让连大揉面。肉剁成肉泥,合着青菜一起做成馅,其实就是类似馄饨陷。做成一个个大团子,放锅里蒸熟就可以了。加上红烧肉,红烧鱼,还有豆腐什么的,当然也少不了一小坛子酒,大家就出发去祭祖了。娃娃现在也算是李家的人了,当然也就跟着杜伟铭一起去祭祖。
  坟地是在村后,杜伟铭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祭祖了。石碑前还有些杂草,打扫一番后,放上酒菜,磕头烧纸钱,就算是好了。
  中饭就是把早上做的团子还有菜什么的重新加热一下,大家也吃得挺高兴的。娃娃特别喜欢那两只鹅,杜伟铭本想宰了腌上的,现在到舍不得下手了。就教了娃娃那首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有了这个现实的对比,娃娃学起来倒也是兴趣十足,不一会已经会念了,只是意思还有些不明白,杜伟铭就一一给他解释了。
  “哥哥,以后我来负责养着两只鹅好不好啊?”
  杜伟铭一愣,倒也是没想到这点。
  “娃娃怎么想到要养鹅啦?”
  “我见过牛,鸡,鸭,这鹅还是第一次见。娃娃想把这鹅养大,好不好?”
  杜伟铭听到这个有些头痛,现在天冷,河里的水也不多,实在不是养鹅的好时候。和娃娃沟通了一番,总算是同意先养两天,过两天就宰了,等天气暖和了再养。
  杜伟铭想让大家试试正宗的汤圆。这个就需要用到糯米粉了。这糯米也不容易,这里一般都吃糙米,白米什么的,糯米可不多见,糯米粉就更别提了。去镇上的时候找了好久才找到了一些糯米,自己回来弄了。
  “哥哥,哥哥,这白米泡那么长时间是要做什么好吃的啊?”
  “娃娃,这不是白米,这叫做糯米。哥哥晚上给你做汤圆吃好不好?”
  “汤圆是什么东西啊?”
  “恩,哥哥也说不清,就是一种好吃的团子。晚上做好了给娃娃吃了就知道了。”
  “哥哥,娃娃也来帮忙还不好?”
  “那娃娃帮哥哥去采些葱回来,洗干净好不好?”
  娃娃接到任务就去门口采了。葱就在门口种了一些,要吃的时候去摘一些就行了。糯米昨天晚上已经浸泡了,早上拿到村里的石墨那里打成浆水,用个布袋装着吊起来,等到水滴干了,就可以用了。多的就晾干就是糯米粉了。
  今天做两种汤圆,红豆还有鲜肉的。其实杜伟铭更想做黑芝麻的,只是这黑芝麻的馅暂时没办法弄,只能做红豆的了。红豆沙有了上次做春卷的经验,做起来快了很多,现在天冷,稍微多做点也不要紧,放着十天半个月也坏不了。
  取了些鲜肉让连大剁成肉馅,加上葱姜还有料酒,盐之类的,拌匀,再加上一个鸡蛋就是咸馅的了。娃娃看到自己的葱洗干净以后能派上用场也很高兴,就乖乖的在旁边看哥哥干活了。
  汤圆包的时候倒是有些技巧的,周文一开始没学会,几个都有些失败,还好面团捏了也能重来,试了好几次才会包。
  “周文,甜的就包成圆的,咸的就弄上个尖头,不然分不清楚了。”
  “好的,少爷。”
  娃娃看了很有兴趣,也想要包,想到这个糯米的价格,杜伟铭还是打消了让他包的念头,等娃娃长大以后才能包。娃娃撇撇嘴,也没办法了。别看哥哥平时好像很好说话的样子,他说不行那就是真的不行了。娃娃也有经验,看到这样也只能算了。
  娃娃身上穿了新做的棉衣,周文他们也穿上了新棉衣,当时激动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新棉衣啊,都好几年没穿过了。娃娃也很高兴,还特别得意的传出去给其他小朋友看,引来羡慕的目光无数,当然也给杜伟铭带来了些新的麻烦。还有这次的布料只是最普通的,这已经有不少人在说了,如果用上景源买的布料,不知道还得有多少闲话了。
  包好的汤圆一个个白白圆圆的放在竹篾里,看着就好看。杜伟铭送了一些给张大婶还有张木匠他们,平时他们有些好吃的也会送来,现在包了汤圆当然也要送一些给他们尝尝了。
  煮汤圆的时候,杜伟铭还教娃娃唱了那个卖汤圆的歌“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家里倒是一片欢声笑语,等到汤圆上桌的时候,娃娃早早的拿着勺子等着了。这个汤圆挺大的,娃娃是两个豆沙,两个鲜肉的。估计应该能饱了。汤圆煮了不少,一家人围着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汤圆,一遍说着话,真的是一番温馨的场面。汤圆本就是代表团团圆圆的意思,不知道景源现在在做什么,上次写信的时候提到说要过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如果知道自己做了好吃的,他没吃到,估计脸又要臭了。杜伟铭发现自己有些闪神,拍拍自己的脑袋,让自己别多想了,又重新加入到话题中。
  冬至过后,家家户户都在为新年做准备了。地里也没什么活计,最多也就是去菜田看看大白菜,萝卜之类的。趁着山上还没下雪,村里不少小伙子都赶着去山上打猎,等到下雪后就没人敢去了。连大和王武也去了,杜伟铭带着娃娃还有周文也去山上看看。估计这是大家最后一次上山了吧。和周文两人砍了不少竹子,这个拿回去还有用。还有些冬笋,只是量不多,挖起后也装了半个竹篓了就带着娃娃先回去了。
  竹子拿了不少放在屋前晒干,等春节的时候爆竹用。还有让周文切了不少竹节。
  “少爷,这个竹节派什么用处啊?”
  “准备着,有空给你们做好吃的。”
  周文对于自家少爷那些奇怪的吃食已经有些免疫了,听少爷的吧。王武和连大也算是满载而归,三只野兔,两只野鸡,还有一只獐子。还和村里几个小伙子还合力抓到一只野猪,说是杀了等会儿也送一份过来。
  上次的野兔野鸡都做腌肉了,留了一只兔子,两只鸡准备这几天吃,其余的还是做成腌肉把,没办法没有冰箱,只有做成腌肉最保险了。果然等到天黑的时候送来了野猪肉,连大和王武两人算是出大力气的,野猪肉用绳子穿上送来的,估计也有十几二十斤了。
  家里的肉食算是够了,这次自己本来就买了不少肉,除了做红烧肉,汤圆什么的,大多数也是做得腌肉,这些肉就准备炸丸子什么吧。家里的腌肉太多了。过年的肉食差不多了,等到年前再去一次镇上,看看缺什么再添些就可以了。
  景源说过年的时候会过来,再有十多天就要过年了,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啊?
   



47、回来
 
  今天是年前的最后一次集市,一大早娃娃就兴奋的上蹿下跳的,说是要和张二宝一起去赶集。张二宝是张木匠家的儿子,比娃娃大了一岁,最近和娃娃一块玩。吃了早饭就出发了,牛车上也是坐的满满当当,村里人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去赶集了。
  自家的牛车是有杜伟铭一家五口,还有张木匠的媳妇和二宝,张木匠今天还在家里赶活计,就没来。还有村口连大的两个朋友。有两个小孩,叽叽喳喳,热闹非凡。大家也都在讨论着等会儿要买些什么东西。杜伟铭盘算过了,自家的新衣服都已经做好了,腌肉什么的也够,在买些羊肉,猪肉什么就行,还要买两条鱼,今年河里的鱼是没指望了,过年饭桌上可不能少了鱼。还有调料,糕点,小吃什么的,都得买些。
  到了平福镇,大家约好了下午集合的时间还有地点就分开行动了。今天平福镇的街上明显比往日热闹许多,大家脸上都洋溢着高兴,人人手里都提着东西,不是在买东西,就是在买东西的路上。杜伟铭先去了房掌柜的店铺,润肤油买的不错,又卖了20瓶,肥皂也卖了12块,杜伟铭又买了盐、糖等调味料,还有写陶罐子之类的,结余下来一共还拿得一贯钱和24文零头。东西王武拎着,大家又出发去看其他的。
  路上娃娃看中了一个木制的陀螺,要50文,杜伟铭买了当做是新年礼物送给娃娃。娃娃高兴的不得了。街上的小吃也不少,杜伟铭他们的午饭也解决了。吃完午饭就去买过年需要的菜,五斤羊肉,三斤猪肉,还有两个肘子,五斤猪蹄,四斤排骨,五斤猪骨,肉摊老板看到杜伟铭这个大主顾,那些猪下水都没要钱,直接送给杜伟铭了。上次杜伟铭做的红烧大肠可受欢迎了,本想再买些的,直接送就更好了。王武直接拿了这些东西去放牛车的地方去了,杜伟铭他们接着逛。
  不止是有很多村民出来买东西,卖东西的人也不少。不少村民把家里的蔬菜、鸡鸭什么的也拿出来卖。村民们卖的自然比店里便宜不少,杜伟铭又买了两只鸭子,还有黄豆、花生、红豆之类的蔬菜,竟然还有人卖葵花籽的,杜伟铭也称了两斤,回去炒瓜子去。又去买了一条青鱼,两条鲫鱼,还有两条鳊鱼。连大就先去放东西了。杜伟铭兜里的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