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虚道德天尊-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的“巧遇”,在宫庭小说、旧戏文中几乎成了套文,世界上无这般巧合之事的。所谓“无巧不成戏”,说说唱唱好听而已。

    史书、戏文、小说、野史等作者总在渲染武则天与唐太宗的关系。大家皆怀有各自的目的,尽情描绘,乱编一通,无非让文章染上桃色,或欲把武氏比诸妲已、褒姒,如《讨武曌檄》中骂她“秽乱春宫”。而有的作者则站在女子尊严的立场上,与传统针锋相对,认为武则天与唐太宗至清至净,在男女问题上毫无瓜葛。

    此等深宫私事,实难考订。然,就常情论之,武则天既被太宗宣为侍女,朝暮随之左右,武则天到妙龄之际,既美丽且有才情,与皇帝有私情关系,实属正常,也属细事,不劳大家猜测牵挂。既是正常、细微之事,有和无皆无损于武则天的形象,因此也不必护着她。

    太宗一生有35个子女,却没有一个是武则天所生,此足证明太宗极少亲幸她。较为认真的史著者记述,太宗仅亲幸过武则天一次,因不喜欢她的性格,以后绝不再有。

    那一次大约是武则天17岁到20岁时(记述者往往把其间诸事混淆,所以只能大约判断),她作太宗近身侍女,在太宗侧亲见朝中发生许多重要事情,太宗情绪波动,武氏由衷同情之,间或有语言交流,近而发生了私情事。

    一次是侯君集、薛万均事件发生。那是贞观十四年,武则天17周岁,吏部尚书侯君集破高昌,而私取高昌国珍宝、大将薛万均更取高昌妇女而占为已有。事发,太宗令下狱拟罪。魏征和中书侍郎岑文本上书为侯、薛二人辩护,太宗恼怒,魏、岑二人私下里见太宗进一步为之说情,武则天在侧侍茶。听到了君臣辩论。太宗震怒,以为侯君集等欺君辱国,绝不能宽恕,薛万均谅异国妇女尚不认罪,提出让高昌女与之对辩,重治共罪。岑文本以为侯君集荡平高昌,其功之大“贪亦应赏,若至败绩,廉亦应诛”,又说古今将帅,不能无疵,全在任用,为人君者应录长宥罪,“陛下能屈法加恩,君集等亦当知过益奋”。魏征奏言:让亡国妇女与大将军对辩有失国体,过去秦穆公的骏马被岐人盗食,穆公不仅不罚,反赐之美酒;楚庄王赐君臣酒,灯火忽灭,黑暗中醉臣拉断了庄王的冠缨,庄王未生气,难道陛下尚不如秦楚二君的气度吗?于是辩得太宗无话回答,只好同意释放侯薛二人'《资治通鉴》,卷159,太宗贞观十四年十二月。'。

    太宗虽然下令释放,但心里总感憋气,认为魏征等是巧辩。当晚,武则天在身边侍侯,太宗仍似自言自语,又似向武则天发问。武则天也若无其事地回答了太宗,多是好言宽慰,温颜相向,她从心底佩服太宗的正直,嫉恶如仇,又同情他在是非杂糅之中,只能虚心纳谏,违心忍隐的痛苦。太宗受到这位美丽动人的武才人的安慰,可能是他亲幸武则天的那一次。

    有的作者记述,太宗亲幸武则天那是太子李承乾、四子李泰、另一子齐王李祐争帝位,阴谋反叛,胡闹的一团糟时,太宗派兵首先进入李承乾的东宫,杀死承乾的嬖童(同性恋者)称心和手下多人。不久,齐王发动叛乱,被太宗发兵镇压;而太子的发迹也昭著。

    自己的几个亲生儿子如此胡闹,弄得太宗气愤而伤心。就在太宗万分苦痛的晚上,就在他亲自派兵冲入东宫杀得儿子手下尸首杂陈的那天晚上,武则天,只有武则天陪在他身旁,她被太宗粗暴的“幸”了。

    太宗诛杀了东宫人和兵进齐州镇压齐王李祐的叛变,都是贞观十七年的事'《资治通鉴》,卷196,贞观十七年二月。'。那年武则天已是20岁了,但描述武则天被太宗**的作者,即谓太宗诛杀东宫宫人那天晚上,武则天被太宗**,当时武则天才14岁,时间事件记述失误未免太大。

    总之,武则天13岁入宫,26岁为尼,在宫中13年有余。如果说新入宫年纪尚幼,而当她身为太宗贴身侍女时,已是十七八岁,此后又留宫服侍太宗近十年之久,被太宗亲幸的机会太多,她就想完壁而出也不可能。何况到了那般年龄,对太宗又很是崇拜,对自己的前途也不会不想。尤其是同作太宗侍女的徐惠,很快升婕妤,不久又升迁充容,由五品升为三品,再升二品'《资治通鉴》,卷198,贞观二十二年三月。',已是太宗的真正妻妾了,而自己仍是不明不白的女侍,就武则天的性格,她不会心安理得,她一定会设法争取的,因为她的自己条件不比徐惠差。

    因徐惠升迁了,有别的更重要的职掌去做,作为太宗的近身侍女,武则天接近太宗的机会更多了。其间,那么漫长的宫寝年月,武则天为太宗亲幸一定会发生的,但又一定极少。不然,她不会没给太宗生下儿女。

    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太宗不喜欢她,亲幸太少。那么,太宗为什么不喜欢她呢?这就是后来武则天亲口说出来的,关于她的性格不能为太宗接纳。

    那是武则天久视元年正月的事。天官侍郎吉顼与武懿宗在武则天面争政取赵州之功,吉顼高大威猛,声色俱厉地斥责武懿宗,武则天大是不悦,随后又向武则天援古至今地奏事。武则天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狮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妄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资治通鉴》,卷206,久视元年正月。又见《鹤林玉露》,乙编,卷6。'

    原来,武则天作太宗侍女时,一天太宗下朝,似乎很高兴,对武则天说:“朕好久未骑过马了。听说爱卿善骑,就陪朕驰马如何?”武则天答应:“臣妾遵旨”

    内侍省遣人告知殿中省尚乘局。太宗一行前呼后拥而至。太宗问:“可有新到良驹?”太监跪答:“回皇上,吐蕃新贡一批千里驹,皆已驯服,唯一匹狮子骢未及驯服。”太宗说:“牵来朕瞧瞧”太监答:“皇上,此马野性不改,恐惊圣驾。”

    太宗一听,兴奋不已,大声说:“但牵来无妨。”

    太监得旨,速入马厩,牵出一匹高头大观,几名驯马太监围护,生怕惊了圣驾。太宗抬头观看,只见它高昂头顶,口中不住嘶呜喷吐,四蹄踢踏,确是一匹桀骜不驯的良马,便说:“真龙驹也,若能驯服,必是一匹千里马。”又向内侍太监们说:“谁能驯服,赏银百两,绢绣十匹。”侍者们无人敢应。谁料武则天说:“皇上,妄斗胆应旨。”

    皇上惊奇地看着她,朗声问:“武才人能行吗?汝如何驯之,说来让朕听听,朕即敕太监们如法驯之。”

    武则天说:“请皇上赐妄三物:铁鞭、铁挝、匕首。”

    太宗不解,笑问:“要此三何用?”

    武则天指着那匹马大声回答:“我先用鞭子抽它;它若不服,再用铁挝砸它的头;如再不服,我就用匕首割它的喉咙”

    太宗听了,哈哈大笑:“诚如卿言,这匹良驹不是被卿剌死了吗?”笑着笑着,心里突然感到震惊,心说:这个小女子外表如此婉丽,性格却如此刚烈,手腕又如此狠毒,果然未出朕所料。

    武则天见皇帝沉思,又进一步解释:“良驹骏马,正可为君主乘骑。驯服了则用之,驯不服还要它何用?”太宗未置可否。

    按逻辑推,唐太宗应该喜欢武则天,因为他们的性格同属一类:刚强、果决、权欲、残忍、谋略,这是政治家、政权组织者、统治者的应有性格。唐太宗在隋末社会动乱中长大,一直随父争战,那个时代只有刚强、冲杀才能取得胜利,仁者、弱者就被强者吃掉,弱肉强食。要取得统治地位,不被人家吃掉或统治,即使是亲兄弟也得毫不犹豫地战胜、杀掉,李世民就是在玄武门喋血中杀掉了自己的兄弟,夺取了皇位的,当时父亲极力反对他这么做,他还是果决地发动、残忍地射死了自己的兄弟。血腥中,李渊被迫立他为太子,马上又让位给他,实际上他也是逼着父亲这么做的,等于变相夺了父亲的帝位。

    在冲锋陷阵中养成的性格,在杀戮的血腥中成就的政治家,如何不喜欢仅仅要制服、杀死一匹烈马的武则天呢?也许,人性就是如此,叱咤风云的男人不一定就喜爱同一类型的女子,或说一定不会。强男人大约都不喜欢女强人,尤其是搞政治、有政治野心、想独立的女人。金庸在谈写《倚天屠龙记》的人物情感时,就说到这一点,书中的四位女性,一样的美丽,一样的爱着男主人公。但是,金庸说如果他是张无忌,他最爱小昭。“周芷若和赵敏却都有政治才能,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金庸谈到“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的性格条件:一是忍,包括对付政敌的残忍和克制自己的忍;二是决断明快,三是极强的权力欲。这是赵敏和周芷若的性格,所以他们极为美丽,但“却不可爱”。而小昭与周、赵二美相反,她美丽一如周、赵,但却毫无权欲,形势逼着她去做波斯国明教教主,她痛不欲生,她毫无条件地、淳真的、天性无邪地爱着主人公,只想“侍候”主人公一生。所以,金庸先生向读者表白:“我自己心中,最爱小昭。只可惜不能让她跟张无忌在一起,想起来常常有些惆怅。”'《倚天屠龙记》,“后记”。'

    金庸先生似乎说他是自我的想法,实际上大家尽是如此的。周芷若的确很美丽动人,但是为自己一派的野心、阴谋、残忍,失去了人性,变得一点也不可爱了。赵敏也极为美丽,但她勇敢、果决、阴谋、残忍、政治野心和权术,虽然张无忌最后要了她,以后还不知道怎样相处过日子呢。

    善良、纯真、美丽的小昭没能和张无忌在一起,金庸先生也不必“惆怅”。这便是小说悲剧结局,人间的悲剧结果,正是一个美丽的结局。中国大众缺少接受悲剧结局的文化素质和心理心态,才出现了程高本《红楼梦》,把曹雪芹的伟大悲剧结局的天才著作,改得庸俗不堪,这也又符合了文学作品的一个大悲剧的结果。

    人性既然如此,所以唐太宗也不喜欢武则天,尽管武则天很崇拜唐太宗。他也和金庸先生一样,喜欢小昭一类的女性。叱咤风云的唐太宗,战场上喋血、朝堂上争斗,但他的人性生活却要温馨的后宫、美人的温柔,成为他摆脱争斗、得到松驰的绿色原野、小径溪流。因此,他自己刚直,却极其喜爱柔情、柔弱,对刚强、旺盛的女性完全是人性的、本能的拒绝。长孙皇后很了解这一点,回到后宫有时也和她谈起朝政,但她总是避而不谈,她只让他轻松,用女性的美丽和温柔融化他,让他在后宫里彻底轻松,自如。有少数几次,长孙皇后看实在不行了,才不得不劝谏。

    例如有一天太宗下朝后,怒不可遏地说:“我要杀了空上乡巴佬”长孙轻柔地询问:“是谁触怒了陛下?”太宗说:“除了魏征还会有谁?他在朝廷上当众污辱我,让我下不来台。”皇后见情况严重,她也深知魏征的正直、正派,听罢一言不发地走了。过了一会,穿着上朝的服装,站在太宗面前。太宗吃惊地问:“你这是做什么?”皇后回答:“妄为陛下祝贺,妄听说主圣臣忠。如今陛下圣明,所以才有魏征这样的忠臣。妄有幸在后宫充数,出了这样的喜事,哪敢不为陛下祝贺”'刘谏:《隋唐史话?上》。'

    唐太宗对皇后的劝谏,感到是戏剧般的轻松,他哪会不知道如何处理像魏征的劝谏?但他看到女人的劝谏如同美人穿上甲胄表演般有趣,让他轻松、消遣。他把这些故事拿到朝堂上,讲给大臣们听,既有趣,又是他骄傲的资本,像太宗那般的政治才干和斗争经验,哪要他的后宫佳丽们为他出谋划策呢。

    所以,太宗喜爱的后宫妻妾及诸宫女尽是美丽、温柔、娴淑,尤其是无野心、无独立自主意识、百依百顺的女子。如杨妃(隋炀帝之女)、阴妃、燕妃、韦妃、杨氏(齐王李元吉妃)等,都具有这种性格的品质,她们都为唐太宗生有子女,有的还生有多个。同做才人的徐惠,也是这种性格,因此也得到太宗的喜爱,屡屡升迁,成为太宗的正式妻妾。

    武则天做太宗的侍女那么多年,说明太宗对她的姿容和才气是认定的。就是她上述与太宗相近的气质,太宗也是欣赏的。如果有一匹烈马真的驯不服,太宗火了也会如武则天那么去鞭打,甚至杀死,正如一个臣子桀骜不驯,有害朝廷,唐太宗也会驱逐甚至杀死他的。

    认可和欣赏是一回事,作为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