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虚道德天尊-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胰式芸己恕⑼萍隽艘υυ滞萍隽送跫碇W詈笏约涸倬己耍绻趴按笥茫幌伦泳突岚阉∪牍沂嗷蚪即笤毙辛校换崛糜判闳瞬怕荆肷坏轿蛔由系摹

    她的气魄很大,创造了“同书门下平章事”这个奇怪的官名,这是由四品官员直升宰相的制度。由于四品官员人数多,四旋余地大,因为众多老臣反对她,她也不断地把这些思想保守的顽固派拉下座位,她就通过这“同平章事”的头衔,不断起用低级官员,一旦现他们合格,立即把“同”字去掉,变成正式之职,否则便立即改任他职。在她做皇帝的o我年里,有许多宰相是由该职提为正式宰相的。

    她驾驭百官的能力也不是一般皇帝能达到的。她不仅有一套措施来考核、升赏、黜贬各级官员,还有一套教育官员的理论体系。她主持编写的《臣轨》和《百僚新诫》便体现了她的理论体系。《百僚新诫》不知何年已失佚了,《臣轨》还能让人见到。这本书共有十章,包括君臣同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涉及了规范、教育官员的方方面面,是教育国家官员的好教材,至今仍有较高的借鉴意义。例如说何为公正之官?她指出,只是阿谀君主,让君主心里高兴,这是很坏的官,只能让君主昏暗,赏罚不当,号令不行。君主有了错误,臣下必须“谏诤”,敢于谏诤、为国家社稷而谏诤的官,才是公正之官。她用最根本的一条要求官员,就是要官员的实绩,而不是口头。例如州县官是面对农业和农田的,你所管辖的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你就是好官;“为政苟滥,户口流移”你就是坏官。说别的,一概是废话。

    任用酷吏是武则天的一大弊政。由于武则天作为女人临朝,又是把李唐王朝一脚踢开,传统思想的官员们一哄反对她,不把顽固势力清除,她根本无法立足。矛盾的尖锐性,客观上让她任用酷吏,清除顽固派,清除李唐宗室。但是,使不少清正之官也遭到杀害,便造成女皇登基前后较长时间的血腥政局。这是女皇统治的黑暗一面,不可原谅。

    武则天任用酷吏开始于镇压徐敬业叛乱和裴谋反事件后。当时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直接面对大规模的反对行为和满朝的对对者,政局动荡、矛看尖锐而复杂。当时没有任何力量能调解这种矛看,不是武则天清除反对者,就是反对者齐来踏死武则天。而当时的最市政和权操于武则天之手,她便以政权最严酷的部分,用杀戮解决反对者。她用军人去镇压突然动的叛乱,而用酷吏去对付一个个的反对者。于是,酷吏应运而生。

    国古代政治是很奇妙的,似乎什么样的政治气候就会自然产生什么样的人才来。武则天面临的政治很凶险;反对派也面临凶险的政治。这时就产生出一批极其凶残,会以各种手段和刑罚杀人的酷吏,这些人不用组只和训练,就自会害人和杀人。

    垂拱二年(686年),一个酷吏诞生了。他叫索元礼,是个“胡人”(即少数民族),他向武则天密告下面的反对者,武则天让他去抓、去办理。结果就抓个正着,而且一抓就是一批。因为当时的反对者本来人数就多,大家都拿斜眼瞪着武则天。所以索元礼抓多少武则天都相信。武则天便认为索元礼是个抓坏人的能手、办理案件的天才,就赏他个游击将军的军衔。

    索元礼告密和杀人,很快得了个将军官职,由于赖平民变成了将军。于是,一个个这样的人循迹而来。尚书都事长安籍的周兴、万年籍的来俊臣,就模仿着索元礼办法干。周兴就长官迁为秋官侍郎(刑部司郎),来俊臣弄了个御史丞的高级官。

    于是,这几个著名的酷吏应运而生。酷吏们抓人用的是诬告的办法,而且一告就准,原因是他们收买一批无赖,一起投状上告,不由人不相信。而审讯用的酷刑,挖空心思想出来的残酷,不怕疑犯不招供。人抓到了,口供也有了,武则天不能不信他们。他们用的酷刑明目繁多,数不过来,有什么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凤凰晒翅、驻驹拔撅、仙人献果、yu女登梯等等。名字名雅或俗,效果都是一样,不报供就一直整下去,除非被整死,不然无人能过得去他们明的凶刑。他们自己为组织队伍,由周兴、来俊臣、万国俊共同编写了《罗织经》,是专门研究怎样诬告、连琐诬告方法步骤的。至于如何让人招供,只要有一颗豺狼凶残之心,现场学习用酷刑逼供就可以毕业通过,成为合格的酷吏'《资治通鉴》,卷o,垂拱二年三月。'。

    抓住疑犯后,把无数的刑具摆出来,或拉出个犯人现场一表演,疑犯便战抖流汗,自愿招供,免受皮肉之苦。可是,武则天经常布赦令,敕免天下一般罪犯。这帮酷吏们一见敕令,就立即让狱卒杀死重囚,然后再宣布敕令,人已弄死了,只能让死尸听敕了。

    开始一段,酷吏们诬告、杀害的人多是无名之人,历史上也没有记下被害者的姓名。到武则天称帝之后,因改朝换代,必然要清除一些死硬的反对派,这主要是李氏宗室王和朝及地方官员。酷吏们看准时机,便把迫害的矛头对准了朝野的反对派大臣。

    永昌元年(689年)七月,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真从流放地绣州逃了出来,想投奔突厥,后辗转逃到洛阳,洛州司马弓嗣业、洛阳令张嗣明给他钱助他出逃。但逃到定州时被抓住,当真相大白后,弓嗣业先被绞死。张嗣明、徐敬真想用陷害别人立功得到免死,使诬认了许多人,说他们都是与徐敬业一同谋反者。先是诬招了讨伐诸王叛乱的元帅、出任内史的张光辅,他便和张嗣明、徐敬真一同被处死。而洛阳令魏元忠、秋官尚书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郎元万顷等高官也一同被诬招。

    武则天得到这个奏报,心甚为疑惑:魏元跽是剿平徐敬业叛乱的功臣、郭正一和元万顷是她一手提拔的亲信。但她对谋反是敏感,已批准处他们死刑了。到临行前才突然决定保住他们,赶紧派凤洛舍人王隐客往法场传旨救人。王隐客害怕耽搁,他飞马扬鞭,一路高喊:“皇帝有旨刀下留人”声音直到刑场,张楚金等死里逃生,高兴得站起来连连高呼。唯独魏元忠跪着不起,口说:“虚实未知。”王隐客飞马赶到,让他起来,他又说:“俟宣旨已。”敕旨宣毕,徐徐站起谢恩,但脸上却无表情。这几个人皆被免死流放岭南。

    彭州(四川彭县)长史刘易从也被同时诬招,在彭州被杀。因其官声甚佳,行刑时吏民们前来告别,脱衣投地曰:“为长史救冥福”投在地上的衣服可值十万钱'详见《资治通鉴》,卷o4,永昌元年闰九月戊申条。'。

    同年九月,周兴诬告宰相魏玄同谋反。原来,在高宗时周兴做河阳县令,高宗想提拔他,有人反对,周兴尚不知情,到朝堂上等消息。魏玄同当时是地官尚书、检校纳言、同平章事,见到周兴便说:“周明府可以去矣。(唐人呼县令为明府),周兴便以为魏玄同阻挠他,便记恨在心。此时,周兴便想搞夸魏玄同。因魏玄同与裴炎关系好,周兴便诬奏:“魏玄同与裴炎为耐久朋。”(即始终不渝的好朋友),又说:魏玄同曾说:“太后老矣,不若奉嗣君为耐久。”意思是做武则天的官做不了几天,不如做李旦的官长久。当时武则天年近古稀,此话正其心病,立时震怒,下令赐死于家。监刑御史房济知魏玄同被冤,便让他反告周兴以自直。魏玄同说:“人杀鬼杀,亦复何殊,岂能做告密人邪”于是从容而死。魏玄同出身寒门,极力支持武则天的改革,反对门阀制度,由于酷吏周兴的诬告的确有一套办法,被无辜冤死。

    与此同时,夏官侍郎崔詧被诬告而死;不久右武卫大将军、出身百济的名将黑齿常之又被周兴诬告谋反,也被屈杀'《资治通鉴》,卷o4,永昌元年八月到九月。'。



………【第四百七十章。勿看】………

    第四百七十章。勿看

    公地69年,武则天在这一年又用了三个年号,四月以前是天授三年,四月改为如意元年,九月再改为长寿元年。公元684年也用过三个年号,即嗣圣元年、明元年和光宅元年,因为那一年生三件大事,即高宗驾崩后宗即位、废宗李旦即位、武则天代李旦临朝执政,宗、睿宗、太后临朝各用一个年号。公元69年是她自己做皇帝为何用三个年号?原来那年女皇虚岁是七十岁了,“人到七十古来稀”,女皇七十了,她自然有所感想,先改个“如意”是图个吉利,想顺利闯过七十大关,再往另一个“坎”上奔。这年五月,她还禁屠宰,都是图吉享,想春秋高寿,寿比南山。

    但奇怪的事居然生了,又过四个月,到八月底已掉的牙床里竟然长出了新齿。这一奇迹让女皇太兴奋了,所以才又改元长寿的。史书自然有点不怀好意,这么记载:“太后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知衷。丙戍,敕以齿落更生,九月,庚子,御则天门,改元。更以九月为社。”'《资治通鉴》,卷o5,长寿元年九月。'年轻就是年轻,史书非说人是“善自涂泽”,好了,七十岁了又长出新牙来,这个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史书没办法,只好老老实实记载,如果武则天能自动掉下脑脑袋,史书就该大事渲染了。又长出新牙了,史书就写那么一小句。而武则天当时不知怎么高兴呢?在百官的簇拥下,武则天登上高高的则天门,接受百官的拜贺,改元长寿元年,大赦天下。

    武则天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日理万机,一直想不到年龄问题,这一年她所以挂念年龄和寿兴问题,主要有个嗣位问题缠绕着她,具体来说是武承嗣为争夺皇嗣兴风作浪,她拿不定主意,认为不如自己再活一百年,让他们无法争夺。

    然而,在武承嗣的眼睛里,姑姑毕竟年已古稀,说不上哪天突然驾鹤西去,自己的命运如何,实在凶险。他是武氏嫡长,最先继承武士彟的爵位,姑姑称帝,又以亲王出任宰相之职。但他心如明镜,这一切靠的是皇上这棵大树,大树一倒,一切就难测。所以,他加紧培植党羽,笼络大臣,树立威信,牢牢控制朝局。并利用酷吏,整治那些仇武家的大臣,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清除,换上自己的亲信。然而,自己的亲信全是些无耻的小人,如傅游艺、宗秦客、来俊臣等,没有一个如狄仁杰、魏元忠般的忠诚、正派而有能力,这些大臣全部是自己的死对头。所以,他十分清楚,一旦女皇帝不在了,天下绝不可能再是武家的。他们也一定会被清除。所以,只有皇嗣是武家的、是他武承嗣,天下才能是武家的,他以合法的身份出现在朝廷上,反对派只有依附他才能继续做官,最终必然会转向他一面,那时武周的天下才能代代传下去。

    他不敢公然向姑母讨要皇嗣继承权,因为现在的皇嗣是姑母的亲儿子,姑侄的关系亲不过母子关系,他太没有把握能讨到皇嗣继承权。这些,都是武承嗣为之焦虑不安的问题,也是他最为关心的问题。

    这些问题正好也是武则天最为难的问题,她心也像明镜,自己的身体再好,再换几颗新牙也没有用,人到古稀就像日薄西山,没有几年好过,唐朝的前三帝都只活了五十几岁,唐太宗的身体那么雄壮,才刚活到五十出头。自己死后究竟让谁来继统?自古以来,皇帝没有一个不是传位给亲生儿子的。但是,自己的儿子姓李不姓武,如果传嗣给儿子,天下又成了李家,武周政权自然就消亡了。以前她解决的办法是把儿孙们全改为武姓,当今的皇帝变成了皇嗣,已改为武姓了。李贤的儿子光顺、守礼、守义及女儿长信公主都是武姓;宗之子重润、重福、重俊、重茂也都改为武隆;睿宗之子成器、成义、隆基、隆节、隆业都姓武了。这两一来明显产生了尖锐的新矛盾,武姓宗室王与李姓宗室王对立而存在,形成了对立的两个阵营。现在因为她的存在,这两个阵营还没有公开反目,但她知道他们之间的仇恨愈来愈厚,矛盾也愈加尖锐。一旦她不在了,他们会各自组织,血拼一场。

    她曾经试图在时解决这些矛盾,解决的办法是打击自己的子孙,让武姓王扬刀立万,为武姓王继统立下基础,让武大臣偏向武姓王,这是她让武周天下继续的决定。其表示是长寿二年开始,在宗祖祭祀时,她作为皇帝初献,让武承嗣亚献。同时,把李姓王降级,以恒王成义为衡阳王、楚王隆基为临淄王、卫王隆范为巴陵王、赵王陵业为彭城王'《新唐书》,卷4,本纪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