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而来的曙光-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没有搞错?”袁方脾气一直都比较愣,见张元推托,直接就大声质问起来,“你们是号称上能造火箭下能造潜艇的机械组啊!有什么做不出来的?蒸汽机可是十九世纪的产品啊!”

    袁方见在场的工业组几人面色不善,也知道自己说得太重了,连忙说道,“更何况,我们的原动机总不能永远依靠储备燃料来运转吧?总是会用完的,我们得未雨绸缪,要是燃料用完了,咱们的蒸汽机还没搞出来,那就不如都坐在沙滩上等着饿死好了。”

    “好的,这个我们虽然没有弄过,但是原理大家都是知道的,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网上也应该是有现成的设计资料的。”张元说着顿了一顿,“蒸汽机的话本身并不是太大的难题,难造的是锅炉,关键是看我们的材料能到什么地步,这个得看冶金组能够提供的水平。”

    “冶金组不也是在工业组里面的么?”下面有人笑了起来。

    “那是当然,我们可有冶金专业的研究生呢!”工业组的人都笑了起来,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年轻男孩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

    “那这个就让工业组先去协调出一个方案吧,袁方同志你继续。”杨铭焕眼睛瞟了瞟旁边几个组的成员都在跃跃欲试,估计今天这个集体审问会要变成各部门的物资采购申报大会,但是眼下又没办法,不可能打消同志们的积极性。

    “不好意思,我现在只想到这么多。”袁方想了想说道。

    “我们可以用酒精代用汽油啊,酒精的渠道比汽油容易获得。”有人提出了建议,“还有生物柴油,用植物油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制造的脂肪酸甲酯,是一种洁净的生物燃料,也称之为再生燃油。”

    “这不就是地沟油么?”有人好奇地问道。

    “还别说,这就是地沟油,日本每年的食用油消费量为200万吨,产生的废食用油达40万吨,为生产生物柴油提供了原料。借助酶法即脂酶进行酯交换反应,混在反应物中的游离脂肪酸和水对酶的催化效应无影响。反应液静置后,脂肪酸甲酯即可与甘油分离,从而可获取较为纯净的柴油。不过利用此种方法生产生物柴油有几点值得注意并有待研究解决:1。不使用有机溶剂就达不到高酯交换率;2。反应系统中的甲醇达到一定量时,脂酶就失活;3。反应时间比较长;4。一般来说,酶的价格较高。”

    “那倒是真的。”孙文彬摸着下巴自言自语。“我们以前厂里买的酶价格就比较吓人。”

    “生物柴油的确好,听说重庆有个专利技术就能让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达到国家的gb252…2000(0号)柴油标准,生产中还能伴随产生一定比例的汽油,而没有甘油这种副产物产生。”有人拿着手机对着里面查出来的资料念着。“不过产量可不怎么样啊,听说巴西正在研究利用甘蔗渣为原料发酵产生优质柴油。据称一吨甘蔗渣的能量与一桶石油(每桶合31。5加仑,每加仑为3。78升)相当,加拿大一家实验室就已经把这个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每天可以生产六桶生物柴油。”

    “我们上哪里找这么多甘蔗渣去?”有人发问了。

    “上次交易黄老爷不是向我们推荐白糖吗?”一个人大声说起来,“既然有人卖白糖,就肯定有制糖的地方,就我们所知,榨糖剩下来的甘蔗渣都是堆积如山的,虽然可以用来酿酒,可是榨糖所的甘蔗渣堆得山一样的,大多数还没有来得及处理就*坏掉了。”

    “我记得在我国海南有一种煤油树,划开树皮就能流出油来,那油可以直接点灯。”

    “那也只是拿来点灯而已,不是煤油,而且能够做生物柴油的原料很多。”肖竞侃侃而谈。“油茶、臭油桐、黄连木……包括你们说的煤油树,但是产出的油不能直接灌到发动机油箱里直接用的,必须通过催化酶和一系列改性处理。另外不管是什么油料作物,一两棵哪怕是一片小树林都没有用,至少要百亩以上才能形成有效的供应。”

    孙文彬身后的农业组里有人发言了。“我顺便指出一下,这些油料作物都必须要到两三年之后才能结果或者产油,除非我们带的油能够保证这两三年内不间断。”

    “我记得二战末期日本人不是挖松根熬松根油么?听说也可以直接提炼出航空汽油来啊。”

    “你就扯吧,松根油里面提炼出来的松焦油松节油浮选油都少得可怜,费那么大的力气还不如直接去找其他的石油替代品或者直接去找石油。松根油还是留着做药材吧。人家日本人把松根几乎挖完了才熬了区区几万桶,我们过去的世界有没有松树都不知道。”

    这时一个身材高瘦的男性站了起来,“我叫刘业强,以前在海南工作的时候为一家油母页岩炼油厂设计指挥安装过一套油母页岩的炼油设备。油母页岩是比较容易获得的产品,从油页岩中干馏出来的产品可以进一步提炼出各种石油产品,其中就包括了汽油和柴油。而且产量也比较可观。”

    “至于处理,可以使用茂名式干馏炉进行处理,处理能力是每天每炉50吨矿石,油回收率可达60%,如果油页岩含油量高的话,每炉每日出十至十五吨不在话下,并且还没有包括汽油和氨这些副产品。”

    刘业强扶了扶眼镜继续说道:“这种炉不需要太多的资源和人力就可以建设,一座日处理一千六百吨的小厂也就是32座炉,另外需要建设瓦斯加热炉通风机房这些,我有现成的设计图,设备难度不高,这样的厂一天的产量就能获得原油四十多吨,还不算汽油、氨、煤气、酚这些副产品,每一样都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获得的油页岩含油量高的话,根本就用不着什么煤气机了,汽油和柴油我们都可以自给。”

    “一千六百吨啊!”袁方直接就跳起来了。“我们才五百多人,全部都去背石头都不够啊!更何况还不知道油页岩哪里有。”

    此时的刘业强眼镜后面露出高级知识份子那高深莫测的笑容来。“对于油页岩炼油厂而言,这是很小的规模了好吧。我们这里可都是火车和皮带运输。”说着他拿出一张设计图,“图上的的设计产量还不如现实中某个油页岩炼油厂的一套设备多,我给茂名几家厂里提供过设计图,他们的炼油设备比这个更强,人家一套炉的处理能力就是200吨。”

    “这个基本上属于远景规划了好吧?”袁方无可奈何地说道,“这样的设备需要占用的吨位太大了,我们现在的船都还没有定下来,到时候能不能装上船还不一定呢。”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人,现在已经开始大量召集穿越人员,又开始了物资采购。之前医疗组开出的上亿清单都采购来很大一部分了,但是船只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上个月阳峰和卜众孚已经到外地去采购船只了,可是这是几千上万吨的船啊,又不是汽车,说买就能买的,大家等得越久就越没信心。

    “好吧,”张元接过话头来,“既然赶上了,我也就来说说我们工业组会要带的一些东西吧。”

    张元接着就把自己笔记本上的清单念了出来,其实他带的东西基本上就是他自己工厂的设备,既然自己马上就要滚粗了,工厂的设备就必须要处理好,如果出售给二道贩子或者当作废品处理,那也太浪费了。所以工业组的人一商量,不如干脆就一块儿打包了运抵海边某港口的仓库里先存了起来,等到船只就位了直接装船。

    工业组除了五金厂的设备之外,还另外弄了些设备专门用来制造轴承、螺丝、齿轮一类的标准件。平时五金厂需要这些东西的时候都是跑一次五金市场就搞定了,但是穿越后就不要指望可以逛五金市场了,所以都得先准备起来,不然到了那边都得抓瞎。

    工业组和电力组的两拨人立刻开始抓着清单开始商量需要的吨位了,毕竟船只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要是超过一万吨,就肯定装不上了。一时间双方为了争夺吨位开始吵闹起来。

    其他组的人也悄悄都混入了大礼堂,给自己的组出谋划策,看看如何能够把设备带的更全面一些,整个礼堂里渐渐站满了人,头顶的几台风扇无力地旋转着,让面红耳赤争执的穿越众们根本就感觉不到一丝凉意。
第二十八章 不期而遇的会议下
    就在工业组和电力组的人为了吨位争执不休的时候,突然又有一个五大三粗的黑大汉站了起来,他虽然不是很高,壮乎乎的,鼻梁上架着副大眼镜。“你们好,我是化工组的石力,我们化工组的清单也有不少,我现在跟大家汇报一下,基础设备是一套合成氨联合制碱法生产系统和一套焦化化工系统,只要这两套设备到位开始生产,大致就能满足我们的基本要求了,尤其是重要的合成氨。”

    “焦化化工?是干什么用的?炼焦么?”有穿越众提问了。

    “不是,”石力脸上泛出一股莫名的喜感,“这是通过煤焦油制造各种化学产品的联合制作设备,包括硫酸、苯酚、染料、磺胺,”说着他压低了声音。“还有梯恩梯。”

    立刻就有穿越众大声叫道,“磺胺是个好东西啊!在青霉素出来之前抗生素里就属它的力量最强了。”

    石力有点郁闷地低下头想了一下,回答道:“焦化出来的磺胺产量不算高,但是基本上够用是没问题的。”

    “那么合成氨呢?好像那个只能用来造肥料了吧?”下面有人问起来。

    “合成氨的意义非常重大,简单地说,没有合成氨就没有硝酸,没有硝酸就没有……”他的声音又低了下来。“炸药。”说完还左右看了看。

    “化肥工业对于合成氨的依赖就更不要说了,我们穿越过去要养活那么多嘴巴,只有扩大农业产出才能实现,没有化肥,就不要指望大丰收。大家还记得*十年代电视广告里经常冒出来的‘加拿大钾肥’吧?中国就是从那个时候才有足够的粮食自给自足的。另外除了这两套设备,还要准备一些备用的化工设备,比如说合成塔、吸收塔、脱碳塔、精馏塔、饱和热水塔,各种反应釜、耐压管道、酸泵、加热器……我看总得有500-600吨资材才够用。”

    杨铭焕看向杜彦德,杜彦德的脸上正在滚滚流下汗珠来。

    “这些东西我们不能过去自产吗?如果从这边带过去,需要占用多少吨位啊?就算是大型货轮,承载量也还是有限的啊。”那边张元对于这多出来的五六百吨吨位产生了异议。

    “这个恐怕不行!”石力摇了摇头,“除非你们很快能够提供给我们不锈钢和聚乙烯,我觉得我们十年之内自产化工设备都是做梦。”

    “我记得陶瓷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被八路军用来制造硫酸啊。他们直接就是用陶瓷水缸来做反应塔。玻璃也应该没问题,而且大跃进时期也有很多土法设备采用陶瓷或者玻璃啊。”袁方站起来向石力提问。

    “没错,理论上这个是绝对可行的,但是我们现在有条件采购现代化设备为什么还要土法上马呢?至少生产效率和安全上会有本质的提高。而且那些用水缸造硫酸的八路军战士,很多人的牙齿都被腐蚀坏了,你们谁要是喜欢用土法谁自己去,我的牙齿可还想用到老呢。”

    “对了,有了这些设备后,我们能够建立起有机化工吗?”杜彦德突然想起这个问题来。

    石力很实在地摇了摇头,“这还不够,有机化工里面的门槛就很高了,我们只能在过去后重新开始爬科技树,中间还不能点歪了。”

    “唉……那尼龙和人造橡胶肯定没戏了。”有人在哀叹着。

    “你要尼龙干什么?造丝袜么?”旁边的人调侃道。

    “那当然,黑丝肉丝哪个都不能少!”

    气氛立刻变得恶搞。杨铭焕苦笑着敲了敲桌子打散大家的无限发散思维。

    “可是橡胶需要十一年才能割胶,但是我们要用到橡胶的地方多得是啊。”

    “你等着做安全套啊?要那么多橡胶?”随后又是满堂哄笑。

    “我想你们需要有机化工的原因是想要塑料吧?”石力放下手头的资料说道。“塑料的确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化工产物,但是它牵涉到的有机化工太复杂了,我们在十年中不太可能爬到科技树上,这不是原料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可以制造赛璐珞……还有电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