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谍海火狐-代号007-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克的总目标是占领莫斯科,但其当前任务是包围和消灭白俄罗斯的苏军,占领斯摩棱斯克,打通奥尔沙陆桥,为下一步占领莫斯科创造条件。

  由于当面苏军西方方面军呈前沿部署,博克把2个装甲集群部署在两翼,北面是在东普鲁士的霍特,南面是在华沙附近的古德里安,准备对苏军实施大纵深迂回包抄。

  博克想撒开一个大网,同时伸出两支铁臂,在600公里外的斯摩棱斯克合拢,把斯摩棱斯克以西的苏军连根拔起,一锅煮熟,一步跳到莫斯科的大门口。

  但缺乏军事业务专门训练,又爱干预战役战术细节的希特勒担心这两支铁臂会因伸得太长而被苏联人砍掉,坚决主张合拢的地点是350公里外的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

  博克哭笑不得,大失所望。

  只得更改初衷,把一个大网变成好几个小网,博克的两支铁臂在明斯克合拢,切断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堵住苏军的退路。

  与此同时,施特劳斯的第9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南向前伸出,再合紧,把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苏联第10集团军也扔进肉锅。

  由于装甲部队的速度快,装甲集群和步兵集团军收网和架锅几乎能同步完成。

  一俟苏军入网,进锅,2个集团军分兵疾速追赶装甲部队,而2个装甲集群不待步兵赶上,就向斯摩棱斯克伸出铁臂,在斯摩棱斯克筑起铁墙,后面的步兵继续东进,把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之间的苏军挤成肉饼。

  二.

  博克南部的是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是龙德施泰特元帅,由第4航空队提供空中支援。

  龙德施泰特在整个《巴巴罗萨计划》中充当配角,其所辖兵力有40个德国师,14个罗马尼亚师和1个匈牙利军,他的总任务是占领基辅,进至伏尔加河。但其第一阶段任务是占领基辅,占领西乌克兰,消灭当地的苏军西南方面军一部。

  龙德施泰特的部队实际由北南两个集团组成。

  北集团部署在波兰卢布林地区,有赖歇瑙元帅指挥的第6集团军,克莱斯特将军指挥的第1装甲集群和斯图尔纳格尔指挥的第17集团军。

  南方集团是驻罗马尼亚的德国第11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龙德施泰特的主力是北集团左翼的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共20个师。

  这两个集团军从卢布林地区出发,第6集团军在左,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在右,贴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南缘,先奋力突破苏军的防御,向东南直逼基辅,在接近基辅以西约130公里的日托米尔时,第6集团军与第1装甲集群分兵,前者转向东,从南北两翼钳击基辅,占领基辅附近第聂伯河上的渡口。

  后者抛开步兵,先继续向东南疾进,然后突然掉头杀向正南,奔向黑海海岸,包围部分苏军西南方面军和整个南方方面军。

  与此同时,北集团右翼第17集团军占领普热姆尔要塞后亦向东南推进,把后路被抄、军心大乱的苏联军队推向东面,赶到克莱斯特装甲集群的履带下,配合左翼的两个集团军,撕开苏军西南方面军的防线,再把南方方面军装进口袋。

  在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杀向黑海时,龙德施泰特放出右翼南集团的三个集团军。

  德国第11集团军居中,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在两翼,三路并进,渡过普里特河,德涅斯特河,把苏联南方方面军赶进克莱斯特张开的口袋。

  在消灭苏联南方方面军后,龙德施泰特就向哈尔科夫和伏尔加河推进。

  在对英作战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在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前苏联。

  先以突袭的办法歼灭前苏联西部各军区的部队,使其无法退往内地,然后以坦克部队为先导,并辅之以空军支援,分三路向前苏联腹地进攻,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顿巴斯。

  希特勒不无得意地说:“当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时,全世界都将会大吃一惊,并感到难以置信!”

  为了进攻苏联,德国又开始在外交上,经济上和军事上进行一系列准备,同时采取一些伪装和欺骗手段。

  1940年德国占领法国后,曾经制订过一个针对英国的“海狮计划”,但后来被放弃了,目的是为了全力进攻苏联。

  但是为了掩盖其“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又开始大造舆论,试图想让世人相信,它要实施“海狮计划”。

  德国采取了许多手段来迷惑人们的视线。

  他们先是制造假象,大量地印发英国地图,给部队配备大量英语翻译,并在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大量的渡海及登陆工具,在海岸上配置了许多假火箭,派部队频繁地进行登陆作战演习,造成部队要大规模进攻英国的假象。

  然后,德国军队大规模东调,但他们却放风说,他们是为了在进攻英国之前,到东部地区去休整。

  由于“海狮计划”的存在成功地掩盖了希特勒的作战意图,至1941年6月中旬止,德国已经在其东部同前苏联的边境上集结了190个师,共约500余万人,3800多辆坦克,5万门大炮和5100多架飞机。

第五十九章。出类拔萃的间谍
一。

  但是有些天真的苏联人却对希特勒的种种承诺和解释信以为真,因而对来自各方面的关于德军 “巴巴罗萨计划”军事部署情报分析和对于德军近日将要大举进攻苏联的消息并未加以特别注意。

  在德国发动进攻前,苏联西部边境各军区军以上的司令部均驻在城市里,部队也照常进行野营训练,前沿各师的阵地上只有个别连队值班。

  各军区的通信部队还正在参加国防施工,野战炮兵和高射炮兵依旧照常在射击场打靶或在军区集训。

  苏联空军的飞机多集中于少数几个机场上。

  德军就象在国内进行军事演习一样,十分顺利地实施着“巴巴罗萨计划”,而苏联方面毫无防备。

  德军航空兵对前苏联西部的重要城市,交通枢纽,陆海空军基地及部队营房施以毁灭性轰炸,致使苏联几乎完全瘫痪。

  德军又空袭了苏联西部地区的66个飞机场,使苏军损失了1200架作战飞机。

  苏军面对敌人狂风暴风般的猛烈突袭,差不多完全丧失抵抗能力,只好向内地撤退。

  战争第一天对红军来说意味着空前的灾难。

  德国军队在几乎所有的主攻方向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西方、西北方2个方面军的侧翼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航空兵部队损失惨重。

  远在克里姆林宫里的斯大林虽然对这一灾难的规模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但通过国防人民委员部获得的零星情报,他已经可以确信灾难是实实在在的降临了。

  虽然这位曾经历过无数风雨的老布尔什维克决不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陷入了惊慌失措,但战争违反他的意志突然降临,确实令斯大林极为震惊和愤怒。

  德军如期对苏联发起进攻后,斯大林特意给中国共产党发了一封感谢电报:“感谢你们提供了德国进攻的情报,使苏联提早进入战备。”

  这是战争期间斯大林给*发出的惟一一封感谢电报。

  二。

  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没有声音,只有行动,没有传记,只有传说,他们就是地下特别的工作者。

  而抗日战争时期,在和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斗争中,也有一条鲜为人知的秘密抗日战线,他们组织严密,作战英勇,搜集日本情报,专门破坏日军的军事设施和战略物资,令日本驻南方军事最高当局一筹莫展,坐卧不安,视为大患。

  干情报工作,不仅要有强烈的爱国心,钢铁般的意志,还需要有遇事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天气已经渐渐寒冷,但日军仍然紧急征调了数千名民工对南京市郊北面的一条秘密公路加紧抢修。

  一天,情报人员梅雪兰绕到这座神秘基地附近,发现来往的军车上都印有“日军特别防疫给水部”字样。

  他不禁有些疑惑:供水能有什么秘密呢?

  但他还是如实地向上级做了汇报。

  梅雪兰做情报工作是十分危险的,如果在街上被盯梢,随时冷静接受日伪敌人的盘查是常有的事。

  她经常告诫一起工作的战友们要注意情报工作的技巧,包括如何隐蔽和保护自己以便能更好地同敌人斗争。

  由于这些情报人员一直活动在敌人的鼻子底下,总是处在最危险的环境之中,所以,他们就必须比一般人多长一双眼睛,多长一副头脑,多长一对耳朵,哪怕有一丝一毫的疏忽,都将给革命工作和个人生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如果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也许对别人是这样,但梅雪兰绝对是例外。

  正是这位骄艳迷人,富有勇气和智慧的非凡人物,在抗日中施展女人手腕大显身手,为友军和抗日建树了杰出的功勋。

  这位美丽动人的中国女子代号“火狐”,她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特长,具有一种准确无误地知道如何利用一个男人的感情及触发其敏感区的才能,这使得梦梅在各种类型的地下工作者中显得特别光彩夺目。

  这位女扮男装身穿黑色西式礼服,头戴黑色呢子帽并戴着墨镜的女中“豪杰”, 虽说不是个绝代佳人,却也长得眉如新月,口似樱桃,身材苗条,一双大眼睛象碧波荡漾的湖水般妩媚动人,令人心醉。

  她又娴于辞令,知识渊博,她比一般人更了解上流社会,故此她的话题丰富,尤其更能投男人所好。

  在她周围不乏各个国籍,各种职业和各种职位的年轻,英俊而潇洒,帅小伙子。

  她骑术精湛,枪法超群,既懂中日两国语言又会流利的英语。

  她为整个地下情报组织提供设计了一些“技术性”的特殊设备,如电台收,发报装置,隐显墨水,特殊纸张,可以隐藏胶卷的熨斗,内含小型话筒的电灯插头,放置情报的香烟,装有照相机的热水瓶等。

  天生一副机灵头脑的梅雪兰,作为一个进行地下活动的情报媒介体,不愧为一名出类拔萃的红色间谍。

第六十章。杀人不眨眼的魔窟
一。

  战争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而日本军部大本营又在策划新的阴谋诡计。

  侵华日军在南京的这个细菌试验基地名为南京“荣字第一*四细菌战部队”,对外公开名称是中*防疫给水部,又称多摩部队,是由日本细菌战犯石井四郎在一九三九年四月带领哈尔滨七三一细菌战部队的一部分人员与设备,器材来南京创建的。

  它是同时期建立的日军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细菌战部队之一。

  荣字第一*四部队总部设在南京中山东路原南京陆军中央医院。

  总部机构主要有总务部,防疫科等七个部门。

  在上海,苏州,常州,杭州,九江,南昌,安庆,汉口等地又设立了十二个分部,总部与各分部的工作人员总数达一千五百多人。

  荣字第一*四部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哈尔滨的七三一部队主要生产化学毒气,而一*四侧重霍乱,鼠疫等细菌生物试验,研究,繁殖和生产大量的鼠疫跳蚤是南京基地的特长,并拥有巨大的细菌战剂生产能力。

  但由于日军荣字部队的保密工作做得极为到家,连当时驻在南京的日军部队也极少有人知道真相,被抓进去用作试验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在南京活动数年,一直不断从事细菌战研究与活体试验,残害了大量中国人,而南京当地居民竟对此一无所知。

  因此调查取证极为困难。

  他是花了五年时间,利用特殊的身份,去了无数次现场,查阅了上千份论文,材料才完成调查报告的。

  据有关专家判断,按最低估算,南京细菌部队存在六年间,因试验共杀害人数至少达一千二百人,受试者多是中国人。

  日军当局不仅给“荣字第1644部队”配备了最好的营区,房屋,设备,物资,而且提供了超常的,充足的经费。

  “荣字第1644部队”的致命细菌战剂的生产工厂位于南京城东北角,在九华山下,太平门内,距1644部队总部约一千米。

  同样是利用高墙,铁丝网,岗哨,守卫森严。

  为了更好地伪装和隐蔽,该地对外伪称是“血清疫苗制造厂”,既没有任何标志也不准中国人进入。

  四周的居民都以为是一家制药厂。

  这是一些特别的房间。

  房间的形状并不像牢房,而是像一个大教室,里面放置着几个笼子。

  “我记得,在朝南的大房间常放着五个笼子,在西面的小房间里有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