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谍海火狐-代号007-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占领浙赣线后,即于8月20日开始从衢州一带退却,8月31日,司令部也撤退到金华。这期间,石井四郎在衢州战地召开秘密军事会议。

  据731部队川岛供词证实,远征队的细菌攻击动作与日军在浙赣一带采取的战略退却同时进行,原定7月末,后来推迟到8月底进行。

  远证队在那里停留了约两周,于9月中旬回到上海。

  “这一动作完毕后,我才知道当时是用撒放方法对中国人施行了鼠疫,霍乱及副伤寒症细菌攻击。”

  鼠疫细菌是用跳蚤散布的,而其余的细菌则是直接将其投放到蓄水池,水井、河流等等的方法散布的。

  又据亲身参加浙赣细菌战的古都交待:“我在井里与蓄水池中以及和平居民的住所散布传染性细菌。”

  黄河自风陵渡以上,沿山西,陕西两省交界各县均是谷深水急,不能船行,历史上只有少数渡口,至山西,绥远交会处,黄河河谷消失,水流平缓,长达一千里的河套平原。

  *在日军第一军进驻渡口后,东渡受阻,乃改道向北,由河套地区渡河进入内蒙古大沙漠,再转东进。

  日军鉴于兵力很难于千里荒原上长期设防堵渡,决定采用细菌战,是整个河套地区变成一条“死亡带”,以收战略防堵*东渡之目的。

  从1941年起,日军连续在河套两岸东起河曲,西至磴口的13县进行大量以鼠疫为主的细菌散布,造成该地区大面积疾情,二百多万人在黑死病下挣扎。

  随后疫情又向东南人口稠密的地区扩散,1942年仅仅山西,绥远边区染病人数达到一千二百万人。 

  日军在与中国军队的作战中,一路施用毒气进攻。

  1942年5月28日,上饶顾祝同致蒋介石电,我四十五师一二○团一部在建德洋溪镇与敌激战,退至白沙。

  “敌机三架轰炸白沙,投下毒气弹数十枚,我守兵中毒三分之一。”

  同日,顾祝同致何应钦电,“在汤溪以西地区与敌作战,敌使用毒气,我中毒者不能言语。”

  30日,上饶顾祝同致电蒋介石,称敌机8架猛炸我白沙阵地,并投瓦斯弹多枚。

  在衢江北岸的姜家坞,孔家山,杆山,皂头和武义南七里的大岭和林村,亘万,金亭等阵地,敌用喷嚏性毒瓦斯和催泪性毒气向阵地猛攻。

  同时,日军又派飞机撒布细菌。 。 想看书来

第七十四章。高层的核心机密
一。

  维护“主权线,利益线,生命线”是近代日本国所致力追求的战略目标,建设“大东亚共荣圈”是这一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

  日本侵略亚洲原本就蓄谋已久:“大东亚”理念的创始人佐藤,在其《防海策》中就建议日本政府,在南海无人岛屿从事“殖民兴农事业”。

  以琉球为根据地出其不意地攻占吕宋岛,再以此为“南进”的基地夺取爪哇等地,最终扬“武威”于南洋。

  他认为,应“采取适当的侵略,吞并手段”以“增进国家利益”。这成为日本“南进”方略的第一个腹稿。

  幕府末期的思想家吉田松阴也积极鼓吹:“在贸易上失于俄,美者,应由朝鲜和满洲以土地补偿之”。

  他主张,“先钳制二虏(指俄,美),乘隙富国强兵,开垦虾夷(指北海道),夺取满洲;朝鲜,吞并南方,挫败美国,制服欧洲。

  1942年5月27日拂晓,日军59师团第1大队大约500多名鬼子突然包围了河北省定县的北坦村。

  民兵和当地的村民被迫撤入地道中。

  日军发现了地道口后,立即堵塞出口,并丧心病狂地将毒气弹点燃投入洞内。

  顿时毒烟在地道中弥漫开来。

  这时,洞内有*百人。

  大家开始闻到了一股辣椒味,炮药味,后来便流泪、打喷嚏、呼吸困难。

  当人们知道是鬼子施放毒气时,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使得洞内混乱了起来。人们东奔西撞,争找洞口。

  不大一会儿,一切声音都渐渐沉寂。

  持续几年大旱的鲁西地区普降大雨,且一连下了十几天,境内的卫河,漳河,滏阳河,滹沱河等河流的水位暴涨。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4条河流同时决口。

  滔天的洪水奔向周围的农田,村庄。

  卫河流域附近的馆陶,武城,邱县等地顿时被洪水淹没。

  更令人费解的是,洪水所到之处,瘟疫霍乱横行。

  得此病者上吐下泻,数小时便不治而亡。

  许多村庄一夜间便有成百上千人死亡。

  一时间,鲁西,冀南地区腐尸遍地。

  二.

  这就是日军发动的代号为“十八秋鲁西作战”的鲁西细菌战的悲惨画面。

  制造它的主谋便是臭名昭著的冈村宁次,石井四郎,直接指挥者为细川忠康。

  其主要手段是用飞机将霍乱菌撒向卫河流域,然后决堤传播。

  由于这是日军高层的核心机密,知情者甚少,日军溃退后,又销赃灭迹,多年来一直淹没在史海中。后据日本军方秘密统计,该霍乱瘟疫波及鲁西,冀南24个县,中国平民死亡万余人,再加上其他地区的间接受害者,死亡人数不计其数。

  从1929年到战争结束,日本陆军在这个岛上秘密制造毒剂,年产量达1200吨,主要制品为芥子气和路易瓦气,皆为糜烂性毒剂,能使人的皮肤溃烂。

  当年在这里除了生产绿;红;黄3种不同性能的毒剂外,还开发1种防冻的毒剂,它在…40℃的温度下也不会凝固。

  最大的贮藏毒气细菌剂库—九华山库。

  这里有6个两层楼高的水泥建筑。

  残破的墙壁上似乎留有一块块当年被烧毁时的痕迹。

  这里曾竖着放了6个大毒气罐,每个都有100吨。

  日军从1925年起开始研究毒气,并于1927年在岛上建立毒气生产厂,名为东京第2陆军造兵厂忠海化学兵器工厂。

  当时为了保密,在大久野岛的四周都设有“严禁入内”的标牌。

  周围的住民只知是兵工厂,具体制造什么兵器一概不知。

  工厂的每一位员工都写了保密保证书,如将秘密外泄,要被逮捕法办。

  为了保密,从1938年起,大久野岛便在日本的地图上消失了!

  这个毒气生产工厂正式投产是在1929年到1943年这十几年间这个厂总共制造了6000多吨毒剂。

  岛上及周边小岛一共库存各种毒剂3240吨,毒气弹万多枚。

  有人计算过,这些毒剂和毒气弹可以杀死全人类!

  当年“毒气岛”上有几千人在秘密生产着各种毒剂。

  这些毒剂根据毒害的程度不同,用绿;红;黄等颜色作为标记。

  黄色标记是毒性最大的糜烂性毒剂。

  人的皮肤只要一接触上这种毒剂,就会马上起可怕的水疱,最后全身糜烂而死。

  近几年来在东北各地发现的就是这种毒剂。

  这里生产的3000多吨毒剂被运到了日军作战的各个战场,其中很大部分被运到了中国战场,这些毒气弹有的在战斗中被用掉。 。。

第七十五章。 空气中弥漫毒剂
一。

  天地自由,空气新鲜。

  放眼望去,九华山脉横亘在前面,峰岭参差颇有气势。

  因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

  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曾多次游九华山,睹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触景生情,在与友人唱和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中曰:“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因此改“九子山”为“九华山”。

  李白游山其间作诗赠友韦仲堪云:“昔在九江(长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其中“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诗句成为描绘九华山秀美景色的千古绝唱。

  九华山主体由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九华山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最高十王峰海拔1342米。

  唐代刘禹锡观山时赞叹:“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

  山间遍布深沟峡谷,垂涧渊潭,流泉飞瀑,气象万千。

  “江边一幅王维画,石上千年李白诗”。

  九华山是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

  处处有景,移步换景,清代概括有“九华十景”。

  新老景点交相辉映,自然秀色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加之四季分明的时景和日出;晚霞;云海;雾凇;雪霰,佛光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素有“东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誉。

  有人大叫!

  这就是江湾?

  心中的幻想膨胀欲破。

  船靠近临江码头了,一座座江边渔民的矮小破败的宅子让他心中的梦彻底破裂!

  上了陆地,一阵阵腥臭扑面而来,加上地面上被烈日烘烤的炽热,几乎使人作呕。

  他心中叫苦连天,但只能以“既来之则安之”来*。

  背着重得要把肩膀勒破的装备,拖着未来三天的淡水与食物,我与同伴们穿越渔宅,攀上了巨石。

  因为渔民几乎不去那片沙滩,所以那边没有码头,想要过去那湾怀抱,只能攀石。

  艰难地在陡峭且烫脚的岩石上攀爬。

  到了最顶端,正要下去,他怔住不动了,心中的幻想复活了,而且比先前更具生命力与繁殖力了。

  不住的往上涌,好像火山将要爆发时的岩浆,整个人几乎要沸腾起来了!

  天哪—怎么可以!

  怎么可以有这么漂亮的山与沙滩!

  江水清澈透明,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出华贵的孔雀蓝。

  几团深绿色的水草飘浮在水面,成为沙滩最合适的点缀。

  海风在远处唤醒一波小小的浪花,带着它涌向岸边,“哗—!”

  打个滚儿,泛起一线白色的泡沫,又悄悄溜去。

  沙滩上,已驻扎了一片颜色各异的帐篷,人们穿着泳衣,跃跃欲试的向海水走去。

  哇。

  好想现在就一头扎下去!

  做鬼亦*么。

  呵呵。

  二。

  由于是秘密军事学校,该校保密制度十分严格:大部分兵器与器械都有“军事秘密”标志。

  一旦出现故障,必须运回工厂修理,而不能私自拆开修理,如有损坏或报废,必须原地销毁。

  学校的教材大部分也是保密的,一本书中不同的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区分不同的保密级别,丢失会受到严厉惩罚。

  因此,这所学校是极机密的,就连日军内部的人进入这所学校也有规定,对外国人当然更不开放。

  经过多年的培养,日军已经在各级部队中配备了专门从事与毒气战有关的军事人员,每年都要进行一两次集中训练。但如果进行毒气战,仅靠这些人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击败当时日本所面对的对手中国;美国和苏联,日本军部想出了一个毒计,建立专门培养毒气战人员的学校。

  演习由野村担任总指挥。随着两颗信号弹跃入空中,只见轻型装甲车牵引着撒毒车,在条形地带上撒下了糜烂性的芥子气和路易氏气。

  这种撒毒车刚刚制造出来,性能还不十分稳定,老出故障。

  士兵们本来就紧张,车辆发生了故障就更加恐慌,浑身冒汗,汗水凝结在防毒眼镜的玻璃上,影响视线,更加无法排除故障。

  曹长近藤孤注一掷,取下防毒面具直接排除故障。

  士兵山田有吉也摘下面具直接引导车辆。

  还有的士兵因为天热摘下了面具。

  士兵们以为只要避免接触液体的毒剂就没有危险,哪里料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毒剂。

  士兵们已经受到了伤害,只是当时还没有发觉。

  没过几分钟,山田有吉首先感到双脚火烧火燎地疼。他脱下军鞋,发现脚上出现了一个大水泡,只好在别人的搀扶下离开了演习场。

  士兵中有近30人受了伤,伤在不同部位。他们坐在地上大声哭喊着:“疼啊!疼啊!”现场的军医跑来跑去,没有什么好办法,急得团团转。 

  在第一阶段演习中就把防毒面具摘了下来的那两个人情况十分不妙,生命危在旦夕。

  6天后,山田有吉死了,近藤又治疗了几个月,总算侥幸活了下来。然而,这两个人的受害却使学校得到了意外的“收获”,糜烂性的毒瓦斯不仅在液态时对人体有严重的伤害,而且在呈气状或雾状时对人体也有明显的伤害。

  从此,这一结论被郑重地写入日本毒气战的条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