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谍海火狐-代号007-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笑着说:“今天是五。一节。

  上午开庆祝会。

  会后参加营区*,回来会餐,晚上参加灯火晚会。”

  为了这灯火庆祝晚会,他们忙了整整一个下午,灯笼扎得各式各样,什么飞机大炮,各种动物。

  做完后由文化教员画上几笔,写上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祖国万岁等标语口号。

  部队在安东附近进行了紧张的战备训练和战前思想动员,深入进行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教育。

  “唇亡齿寒”的故事大家都熟知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如何把朝鲜作跳板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也烂熟在胸。

  中国和朝鲜是唇齿相依的兄弟邻邦,又同属社会主义国家,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义不容辞。

  在鸭绿江畔,亲眼看到江对岸朝鲜新义洲市被美舰炮击成一片废墟而义愤填膺。

  大家又亲眼目睹了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多次侵犯我领空,扫射我国鱼船,打死打伤我国渔民的暴行,特别是美国飞机轰炸安东,炸伤我安东市民和铁路工人,更燃起广大军民万丈怒火。

  当日黄昏,从安东至辑安一线,志愿军第二批先头部队两个军首先出发,跨过鸭绿江。

  为了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从黄昏开始,到次日凌晨4点止,5点之前隐蔽完毕,并进行了切实的检查。

  整个出兵计划的制定,并提出了各注意事项,在出兵的当日,为了强化保密,还致电各大军区负责人,要求他们“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宣传,仅使军内高级干部知道此事。”

第一九四章。遏制美军的攻势
一。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将近结束时,敌人发现中国后续部队已到达前线,遂停止进攻,转入防御,并迅速调整部署。

  敌军为固守三八线,在汶山,涟川,芝浦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地区建立第一道防御地带,在议政府至春川地区建立第二道防御地带。

  以五个军计十四个师,三个旅的兵力组织防御,主要兵力兵器配置在涟川, 东豆川里,华川,芝村里地域内。

  以美军骑兵第1师,空降第187团,韩伪军第2师为预备队, 分别配置在春川,水原和原州地区;韩伪军第8师在大田,光州,晋州等地休整。

  志愿军于四月二十九日刚结束进攻,敌军即于三十日开始以一部兵力向志愿军发起攻击, 企图查明志愿军动向,破坏志愿军新的进攻准备,并掩护其主力调整部署。

  此时,美军骑兵 第1师与美军第3师换防,韩伪军第2师参加第一线防御作战,韩伪军第8师被调为美军第8集团军预备队。

  至五月八日,敌进占高阳,水落山,禾也山,于论里,龙浦里一线进行防御。由于昭阳 江以南之敌势态突出,且均为韩伪军,比较好打,志愿军司令部遂决心集中第9兵团(欠第26 军,配署第12军)于朝鲜人民军集团(第2,第3,第5军团)共六个军于东线,首先歼灭县里地区韩伪军第5师,第7师,第9师,第3师,而后视情况再歼灭伪首都师及伪第11师。

  以第3兵团(欠第12军,配署第39军两个师)钳制美第10军,割裂美军和韩伪军的联系,不 使其东援。

  第19兵团(指挥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在西线钳制美军主力,配合东线作战。

  志愿军第26军,第40军于第一阶段结束后,分别北移至元山以南及平壤以北地区休整, 并向东,西海岸方向警戒。

  中朝军队迅速变更部署后,于五月十六日黄昏前发起进攻。

  面对63军的凶猛攻势,当面美第1军急命其他部队撤到第二道防线组织防御,而英第29旅却只能原地固守。

  63军顺着撕开的防线向里冲,先是击溃了土耳其旅,接着打垮了菲律宾营,对英29旅展开了包围之势。

  英29旅先是把比利时营顶上去挨打,接着集中全旅炮火掩护拼命跑路,总算是大部得脱,但其格罗斯特营却被63军包围于雪马里地区。

  这个格罗斯特营历史悠久,是英军中的功勋部队,被特许在军帽上佩戴两颗帽徽。

  志愿军特种侦察突击队乘夜发起猛攻,经顽强血战,从四面渗进该营防线。

  英29旅派一支坦克部队去解围,却被中国军队击退。

  又求助于美军,可美军自顾不暇,竟拒绝救援。

  就这样,到了天亮,格罗斯特营终成溃散之势。

  几十张凶狠的面孔和几十个黑洞洞的枪口向他逼过来。

  他鼓励自己:“沉住气!”

  “沉住气!”

  英国人的枪口顶住了郑北阳的胸膛。

  一个军官的…对准了他的额头。

  郑北阳不动声色地拉开了手雷的保险。

  就在手雷即将炸响的一瞬间,郑北阳往后一缩,把手雷一扔,然后下山坡。

  手雷的声音引来了部队,侦察突击队士兵开始对英军士兵进行围剿。

  二。

  苏醒过来的郑北阳在黑暗的夜色中向四处逃跑的英军士兵开始狂追。

  他身上的棉衣早已被汗水湿透,气喘得如同拉风箱一样,他一心要追上去,抓几个活的立大功!

  郑北阳再次截住了一大群英军士兵。

  他站在英国人面前大喊:“谁再跑就打死谁!”

  为首的一个个子很高手提机枪的英军士兵首先放下了枪,举起了手。

  其他的英军士兵也把枪扔在了地上。

  不远的地方还有一群英军士兵在跑,郑北阳端着机枪扫了一梭子,用英语又喊,那群英军士兵也不再跑了。

  郑北阳把四周一大群英军士兵集中在一起,并掏出怀里的英文传单让他们看,俘虏们安静下来。

  队里长时间不见郑北阳的影子有点紧张,以为他负伤了或者牺牲了。

  正焦急,突然看见远处来了一队某军士兵,刚要射击的时候,才见这些英国人是举着手的,浑身是血的郑北阳端着一挺机枪跟在后面。

  士兵们立即为郑北阳抓到的俘虏点数,点了两遍才点清楚:63个。

  这是在朝鲜战争中侦察突击队俘虏敌军士兵的最高纪录。

  郑北阳被记一等功。

  他抓获的英军士兵是格罗斯特营的,因为他们的帽子上都缀有两颗帽徽。

  志愿军漫山遍野地抓俘虏,1000多人的格罗斯特营只逃出39人,连营长卡恩也被俘虏,全军覆没了。

  63军一直攻过了北汉江,逼近汉城。

  而美军这次不放弃汉城了,在城市里布置了大量火炮,准备死守。

  为了不陷入消耗战,19兵团没有对汉城进行攻击。

  打到此时,志愿军歼敌不多,己方粮弹耗尽,只好北撤转移。然而联合国军乘机发起了迅猛地反击,以机械化快速部队进行穿插分割,将中国军队的序列砍得七零八落。

  63军此时也陷入全军断粮,且背水作战,态势极为不利。

  傅崇碧当机立断,决定全军撤过北汉江。结果到了江边,发现美军竟也到了。

  情急之下,傅崇碧命部队戴上缴获的敌军钢盔,大摇大摆地徒涉过江。

  美军以为63军是南韩部队,竟然轻易将他们放了过去。

  铁原阻击战打得异常惨烈,机械化的美军经常是以大群坦克部队开路,像城墙一样压向志愿军阵地。

  因缺乏反坦克炮,志愿军官兵只好以血肉之躯与敌搏斗,很多部队全体战死在阵地上。

  美军炮火也打得山呼海啸,志愿军的阵地像被火洗了一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 63军部队顽强死守,昼失夜反,在迟滞敌军的同时不断组织反击,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只为了总体上遏制住美军的攻势。

  63军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填了进去,机关干部;通信员;炊事员都上了战场。

  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整整打了13天,志愿军后撤部队终于稳定了防线, 63军撤出了焦土一样的铁原阵地。

第一九五章。胜利还不够圆满
一。

  敌人装备优势较大,火力猛,突击力强,机动也快,在连续吃了几次败仗之后,又比较 小心谨慎,进攻时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防御时能守则守,守不住即退。

  在其被包围时,以坦克为前导,在空中和地面火力支援下夺路突围,其援兵的行动也比较快,往往被其脱逃。

  敌人的现代化装备使其后撤收缩行动相当迅速,如不及时迂回包围,就打不成歼灭战。

  为了抓住敌人,除了保持发起进攻的突然性以外,部队必须大胆直插敌人纵深,并昼夜连续行动。 

  由于有空中威胁,昼间行动往往顾虑较大。

  实际上,只在夜间行动,不一定能减少伤亡,而且容易丧失战机。

  反之,必要时在昼间行动,不仅能歼灭敌人,还可能减少自己的损失。

  中朝人民军队迅速将志愿军第63,第64,第15,第26,第20军及人民军第5,第2,第3军团主力,全部展开于临津江,汉滩川以北,芝浦里,华川,杨口,杆城地区进行战略防御。

  防守部队有重点地配备兵力;以火力封锁敌主要进攻方向的公路,铁路,并机动灵活地出击,积极打击敌人。

  28…30日,第65军对进攻涟川之美军第1军实施反击,歼其一部;第20军对进占华川地区之美军第9军实施反击,歼其一部。

  6月1日;志愿军第47,第42,第20,第27军于新幕;伊川;鸡雄山;黑云吐岭一线构成纵深防线。至10日,中朝人民军队将“联合国军”阻于“三八线”附近之汶山,高浪浦里,铁原,金化,杨口,明波里一线,第五次战役遂告结束。

  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取得了胜利。

  经50天奋战,毙伤俘敌万余人,挫败了“联合国军”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企图。

  摆脱了第四次战役时的被动局面,锻炼了新入朝的部队。

  经过这次较量,“联合国军”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做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这次战役由于发起时间提前;准备比较仓促,战役歼敌目标企图过大;进攻纵深过远,志愿军伤亡较大,因而取得的胜利不够圆满。

  二。

  在停战谈判陷于僵持的情况下,为了对付敌人任何可能的进攻,志愿军于6月6日到9日在成川东南桧仓召开了兵团干部会议,研究了今后作战的指导思想以及部署调整;构筑纵深防御工事等问题。

  会议根据我军正面阵地日益坚固的情况,在作战指导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持久作战与贯彻积极防御的两条基本原则”,而且进行积极防御的内容“都是带坚守性的”。

  秃山,是朝鲜中部一个普通的山头。

  然而在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两军战线的逐渐稳定,这里就成为了两军反复争夺的一个重要高地。

  在双方猛烈的炮击之下,山上所有的树木都被摧毁,这个山头成为一片童山秃岭,于是美军就给这个高地起了老秃山的外号。

  两军在老秃山的争夺始于1952年,美军步兵第45师对志愿军第39军的几个前沿阵地发动了突然袭击并占领了几个阵地,其中两个就是著名的老秃山和猪排山。

  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志愿军39军组织了四次对老秃山的攻击,虽然数次夺回阵地,但是没有能够抵挡住美军猛烈的炮火和反攻而被迫撤退。

  志愿军特种侦察突击队进行了多次抵近侦察,一直接近到敌人铁丝网前,3月7日还俘虏了美军31团一名上士,了解了美军阵地情况。

  同时,志愿军组织了防空,防坦克的部署,布置了炮火和机枪火力的阵地。

  特别重要的是,志愿军在冲击出发地区构筑了7个屯兵洞,其中离敌人前沿最近的只 180米,远的大约300米,一共可以容纳7个排的兵力。

  另外,爆破小组还对美军阵地前的铁丝网进行了爆破。

  志愿军原本确定的攻击时间是23日晚20时,但是负责助攻的9连一个排和侦察突击队在19时30分进入出发地带时被美军方面发觉,志愿军9连索性提起发起冲锋,只用9分钟就占领德隐洞西北山脊阵地,歼灭哥伦比亚营的一个加强排,俘虏4人,并打退敌数次反击。

  美军战史称23日晚3时23分,志愿军141师423团3营9连的两个排开始对哥伦比亚营阵地发起进攻。

  而与志愿军方面说法不同的是,美军称哥伦比亚营A连打退了志愿军的进攻,志愿军横尸累累。

  孰是孰非,自待有更详细的资料证明。

  在出乎预料的助攻方向战斗打响后,晚20时,志愿军的炮火开始对老秃山阵地进行火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