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谍海火狐-代号007-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任台湾“保密局侦防处处长”的谷正文承认,“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是台湾特务人员干的。

  谷正文前后一共有四任妻子。

  谷正文的第三任妻子,姐妹都是共产党员。

  不知是因为他们感情不好,还是她发现了谷正文的军统特务身份,或者只是谷正文自己疑心太重。

  总之,按谷正文的说法,有一次,这位妻子趁他不注意,在茶水里下了毒。

  他端起茶杯,仰头正要喝,却见茶水表层有粉末在晃动,当下就疑心茶被动了手脚。

  因为他“机警”,才捡了条性命。

  自从受过这么一次“惊吓”,以后他不论到哪喝茶,吃饭,都提高警惕。

  二。

  梅副局长终于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要不是肖锐锋回国后出面,找人报告总理。

  中调部出面过问,梅雪兰出于保密工作原则有些事永远也说不清楚。

  没过几天,就进入工作状态。

  工作积压很多,而最引起她注意的是台湾美蒋敌特案件。

  当时,公安局掌握的材料,除敌电译文,只有署名0532。

  几天过去了,仍无其他任何线索,许文才很是着急。

  他在处里召开紧急会议,根据大家提议,决定由正在养病的公安局侦察科长孙智勇带病侦破此案。

  老孙经验丰富,他接到命令后,二话没说,当即立下军令状。

  梅副局长下达指示:部里和市局侦察力量统一由许文才调遣指挥,许文才每天向部里汇报侦察进展情况,后勤保障要跟上,需要什么,保证供应。

  许文才深感侦破此案难度很大,如同大海捞针。

  经过与同志们反复研究,决定从电讯侦察入手。

  部里二局梅副局长也作出指示:动用公安部的电讯侦察,缩小范围。

  敌特终于露出了马脚。

  通过特种电讯侦察,台湾保密局向北京潜伏电台联系汇款的几个情报被我方截获,尤其是发现接收特务经费的人名叫“周小姐”,许文才当机立断:这个案子就从寻找“周小姐”着手!

  大城市,茫茫人海,要找到“周小姐”谈何容易。

  从对南岔道一带户口调查发现,南岔道七号有个住户叫胡秋芳,此人有几个可疑点:第一,她是1951年底迁来的.与潜伏电台向保密局报告的迁居时间相近。

  我一名侦察员同时在天津,香港商业往来电报中查到,一月初香港来电要求天津富贵大街五十八号天源行义记“交薛寒光糖二吨”。

  一月中旬情报获悉,保密局告北平潜伏电台:“发兄黄金二十两已与商家治妥,希照前办法以薛寒光名义洽领”。

  同时侦察员还发现,胡秋芳的姘夫冯万山要去天津。

  许文才和侦察员们分析,冯万山去天津很可能是代领特务活动经费。

  梅副局长指示许文才立即组织一个外线小组跟踪冯,又派许文才带领一个侦察摄影组同到天津,在冯取款的银行前拍摄下冯取特务经费的照片。

  留守北京的侦察员们很快发现,胡秋芳用薛寒光的名义给天津天源行岳某打电话,要求抓紧办理香港拨汇黄金的事。

  梅副局长又指示侦察人员从军统档案中找到了胡秋芳的照片,这只狡猾的狐狸尾巴终于露了出来。。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零六章。经受了严峻考验
一。

  对敌斗争历来尖锐复杂; 残留在大陆的国民党土匪,恶霸,潜伏特务和反动党团骨干,与台湾美蒋当局派遣的行动特务一道,在祖国的土地上不间断地疯狂进行各种恐怖破坏活动,妄图以爆炸;破坏为突破口“*”,夺回他们“失去的天堂”。

  在当时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新生的人民政权一方面组织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大搞生产建设,突破国际封锁。

  另一方面组织发动全国公安民警,解放军,民兵,治保人员和人民群众,与敌人展开坚决彻底的斗争,掀起了一次次反美蒋特务行动破坏斗争的高潮。

  潜伏电台是美蒋所称的“万能台”,全台只有一人,集情报收发,译电于一身。

  这种高度精干的组织形式,很便于隐蔽,转移,暴露的可能性也很小。

  胡秋芳的活动是非常嚣张的,建台不到一年,通报竟达近万次。

  为了奖赏特务分子胡秋芳,前几天,保密局晋升她为少校,并决定发给奖金三百块银元。

  在通往胡秋芳家的电线上悄悄装了一个电闸,于潜伏电台经常发报的时间突然一拉闸,马上又推上,造成电源瞬时中断。

  侦测台测到了胡秋芳发报过程中电源中断的反映,于是他们断定敌潜伏电台迷解一定设在胡家。

  第二天侦察人员上门逮捕胡秋芳。

  但在她家中当时未搜出电台。

  胡秋芳百般坪赖。

  许文才赶到现场后,将房间仔细扫视一遍,然后坐到沙发上,悠闲地点着一支烟.并不时用眼睛瞄瞄天花板。

  胡秋芳抬头一见,顿时脸色苍白,鼻尖冒汗。

  许文才甩掉烟头,对旁边的侦察员说:“上去,把电台取下来!"; 

  原来,在天花板上贴着一张百花戏蝶图,很是好看。

  做了多年侦察工作的许文才,凭着丰富的经验,一眼看出其中秘密。

  侦察员揭开百花戏蝶图,露出了一块活动天花板,推开天花板一架美国制造的收发报机,四本密电码以及一支美制左轮手枪和电报底稿,图章等犯罪证据终被查获。

  胡秋芳正陶醉于升官发财之中,万万没有想到落入了人民法网。

  台湾方面苦心经营的“万能台”最后发出的一份电报,竟是人民公安向他们宣布电台被破获和敦促他们投降的通知。

  二。

  为了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

  在美国的扶持和直接帮助下,敌人疯狂派遣武装特务和“行动爆炸能手”,

  秘密潜入北方,对北京等地的党政军重要目标和公共场所实施爆炸,纵火,投毒,暗杀等恐怖破坏活动。

  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逃跑时安插下的潜伏特务,与入境特务遥相呼应,四处出击。

  他们利用潜伏电台向境外敌特组织提供我政治,军事情报,发信号引导敌机轰炸我军事和平民目标,阴谋刺杀我党政领导,爆炸政府机关,铁路,工厂,仓库等重要设施,甚至将目标对准电影院,茶楼,商店和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滥杀无辜。

  与此同时,美蒋特务机关还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训练了大批武装特务,采取空降和海上偷渡登陆等方法潜入北方的西南,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及沿海岛屿,进行武装袭扰,妄图建立情报点,开辟“游击走廊”,策动反革命*。

  敌人大规模的颠覆破坏活动。

  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尤其是刚解放不久的中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长城脚下的古都北京,此时已经是天地浑然,银装素裹的世界。

  连绵起伏的古长城像一个一个银装素裹的忠实卫兵,静静地守卫在京都的周围。

  居庸霁雪”是长城脚下的冬雪景观。

  每当冬雪初霁,在重叠的峰峦上,凝聚着银白色的积雪,茫茫无边,闪耀不溶,显得格外奇丽。

  北京军都山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谷,它长约40里,地势迂回曲折,古称“关沟”,著名的居庸关就盘踞在这“四十里关沟”中间。

  每当大雪纷纷飘落后,重峦叠嶂的这里便成为一片银白色的世界,静谧而圣洁。

  当日,北京迎来今年入冬以来第一场瑞雪。

  环绕市区弯蜒曲折的护城河和参差不齐的四合院,房屋顶上覆盖着薄薄的一层雪。

  凸凹不平的马路,像是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铠甲。

  光秃秃的树干被晶莹剔透的雪花点缀装饰得臃肿,肥大起来,连老北京旧日的满目疮痍的遗迹也被这场大雪遮掩得全然不见了。 

  黄昏时分,一辆三轮车艰难地从德胜门外向市区缓缓地驶来。 

  三轮车夫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

  后面跟着一位身材颀长的男子,这男子看上去二十多岁的样子,他头戴礼帽,身穿深灰色棉袍。

  瘦长的脸,高高的颧骨,墨镜里边似乎有一双滴溜乱转,类似绿豆似的眼珠。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零七章。无名恐惧掠心头
一。

  9月的一天,偌大的台湾保密局大院,除了屋檐下的路灯和值班室的灯光外,一片幽暗,本来充满杀机的地方此刻更显得阴森可怕。

  一阵皮鞋声从走廊尽头传来。毛人凤的秘书急步赶来,对坐在接待室的马学增说: “你们还得等等,局座太忙了。”

  说完就匆匆走了。

  马学增和他的副手已经等了快一个小时,却一直坐冷板凳,心里很不好受。

  “局座现在兴致很高,快去!”

  毛的秘书匆匆赶来。

  马学增等人一跃而起,整了整领带,向里面走去。

  保密局局长会客室是中西合璧的风格,从外表看,它红墙黄瓦,显得稳重,苍健。

  进到里面,却是全套西洋布置:

  四壁是雕花镶板,花饰富丽堂皇,墙上挂着丝绸帷幔,三挂天女散花式的水晶玻璃吊灯,灯光柔和而明亮。

  窗上是绛色绒绣窗帘,地上是和田地毯;大厅的四周是一组组的沙发,沙发面都是用上等的意大利皮革制成的,一个长得很美的女特工涂着猩红的唇膏,身穿紧身的美式军便服,足蹬黑亮皮靴,腰间皮带上挂着小手枪套,在来回开汽水,送水果。

  软滑贴身的便装勾勒出她那诱人的躯体,在他眼前晃来晃去。

  台湾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突然又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召见了跟随他的老牌军统特务上校马学增,同时接见的还有马学增的两名助手许志明和萧玉田。

  特务头子毛人凤坐在中间的主座沙发上,慢悠悠地说:

  “你是马学增?”

  美式军装笔挺的马学增抢上前两步,立正敬礼,朗声报告:

  “报告,我的名字叫马学增,特来晋见局座。”

  “我看了你的报告,你的身体怎样?”

  “托钧座的洪福……随时可以行动。”

  “好,好,好!”

  特务头子毛人凤直视着马学增的眼睛,像个私塾先生在倾听门生背书似的。

  此前,毛人凤曾经交给马学增一张地下潜伏人员名单和一个任务:

  负责制定一项潜入北方大陆对我党高层领导人施行暗杀和破坏新中国城市社会主义建设的所谓“紫罗兰渗透计划”。

  马学增和他的助手刚在沙发上坐下,毛人凤便开门见山地宣布:“你们渗透到沦陷区的计划,我已经仔细研究过了,已报蒋总统和军委会批准。”

  现在特派马学增为军统少将京津特别情报站站长,全面负责实施此项行动计划。

  为此,给你们配备了80枝枪械,两部军用电台,两艘武装渔船。”

  接着,毛人凤又和马学增等人详细拟定了暗杀我华东局和北京市党政军首长和社会名流的具体名单以及行动计划。

  在暗杀名单上赫然写着:毛泽东,周恩来,罗瑞卿,彭真,朱学范,荣毅仁等数十位著名人物。

  这个暗杀计划的代号叫作“紫罗兰行动”。

  二。

  这是一个神秘的人物,许多人不知道他的过去。

  他说话矜持,举止斯文,俨然像个知识分子。

  他不顾三轮车夫在雪地中行走的艰难,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车上放的一些家什:床铺;被子;衣服。

  尤其特别注意放在车上的那个长方扁长的柳条提箱,惟恐它从三轮车上掉下来!

  三轮车夫是一位性格粗犷,健谈爽快的人。

  可能是获得解放,当家作主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也可能还有什么高兴的事,他面带笑容,毫无顾忌的问话像连珠炮似的抛了出来:

  “先生家有何人?

  妻子干什么?

  孩子多大了?

  原籍是什么地方?”

  后面的年轻人不耐烦地作了回答。

  当三轮车夫猛地问道:

  “先生,你为什么大雪天搬家啊?”

  那年轻人心里一怔,忙说:“租的房子已经到期了,人家催着要房子。”

  随后,用带着命令的口气说道:

  “别问了,快走,我一定要在7点钟前到达北海公园的后门!” 

  三轮车夫并不介意,拉着车子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着,他喘着粗气,旷野之中,他听到的是风声和三轮车轧积雪发出的“吱吱”声。

  接近德胜门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