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春秋第四部(完)-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乃女乃的,看来不给他们点颜色看是不行了。”三桓商量,他们决定要有所表示了。
  
  鲁宣公喜欢吃鱼,常常派人出去打鱼。这一天打鱼的人哭丧着脸就回来了。
  “鱼呢?”鲁庄公问。
  “别提了,鱼没打着,连渔网也没了。”
  “啊?遇上鳄鱼了?”
  “不是,鱼网被人剪烂了。”
  “敢剪我的渔网?胆儿肥了?遇上强盗了?”
  “不是,是季文子的人剪的。”
  “又是这个王八蛋,欺人太甚。”鲁宣公气得差点吐血,一拍桌子站起来,就想出兵攻打季文子,可是想了想,还是坐了下来。
  “来人,把季文子给我找来,我要当面质问他。”
  
  季文子来了吗?
  季文子又把里革派来了。
  “主公,渔网的事是吗?这事啊,不怪季文子,怪您啊。”里革没等鲁宣公提问,先说了。
  鲁宣公一看又是这位老先生,当时就软了,为什么?里革是太史,自己惹不起。而且里革说出话来一套一套,道王里不道王里无所谓,听也把你听晕了。
  果不其然,里革开始长篇大论,从上古时期开始说起,纵论打鱼与季节的关系,说来说去,说去说来,最后的结论就是:这个季节正是母鱼怀孕下蛋產卵的季节,你却屠杀孕妇,断了鱼的后代,你缺德不缺德?
  鲁宣公听得一愣一愣,好不容易里革说完了,鲁宣公连忙说了:“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国语》)什么意思?您老人家是在帮我改正错误啊,那渔网剪得好,剪得及时,让我懂得很多道王里,我要派人去把烂渔网收回来,收藏起来,让我时刻警醒。
  得,低头认错了。
  这一段,见于《国语·鲁语·里革断罟匡君》。
  
  到这个时候,鲁宣公和东门襄仲感觉恐慌。弄来弄去,还是干不过三桓。怎么办?进一步巩固与齐国的关系。
  鲁宣公五年春,鲁宣公在东门襄仲的陪同下再次访问齐国,高固趁机提出求亲,获得鲁宣公的认可。
  到了秋天,高固亲自来到鲁国迎亲,算是给鲁宣公撑面子。冬季,高固再次来到鲁国,将当初老婆出嫁时候所用的娘家的马匹车辆送回来,这叫“反马之礼”。
  别说,鲁宣公的一系列动作很奏效,三桓老实了很多。鲁宣公特地从齐国进口了新渔网去打鱼,季文子也不剪网了,里革也不来说“你缺德不缺德”了。
  
  ——卖国者之死
  可是,好日子总是很容易到头的,就如坏日子总是望不到头。
  鲁宣公和东门襄仲仅仅过了一年多的舒心日子,好日子就到头了。
  鲁宣公七年冬天,晋国召开盟会。
  从前装聋作哑还行,盟会来了,邀请函送到了,再装聋作哑可就不行了。怎么办?鲁宣公硬着头皮,去了晋国。叫东门襄仲陪同,东门襄仲说痔疮犯了,走一步就满屁股血,哪也不能去。叫三桓陪同,三桓说了“早年我们要求去,不让我们去;如今让我们去,嘿嘿,没门。”
  没办法,鲁宣公就这么去了。
  这时候,正好是郤缺刚上任。
  “鲁国人来了?当初我们国君登基,他们连个屁都没有,好意思来?别参加盟会了。”郤缺够狠,不仅不让鲁宣公参加盟会,还给软禁起来了。
  鲁宣公被扣,鲁国国内可就热闹了。三桓趁机发起反击,四处散布“这是鲁国外交正攵策的全面失贝攵”、“东门襄仲必须为此承担全部责任”一类的言论。
  一时之间,东门襄仲成了过街老鼠。鲁国人说谁没有头脑都不说笨或者傻了,直接说“你这人真东门襄仲”。
  
  鲁宣公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才被放回来,回到鲁国。鲁宣公松了一口气,但是回到宫里的时候,他大吃一惊,因为人们都穿着丧服。
  “啊,谁死了?”鲁宣公忙问。
  “呜呜,太后昨天薨了,呜呜。”原来,宣公的老娘没了。
  “啊,这,快请东门襄仲来。”鲁宣公有点没主意,赶紧请东门襄仲。
  “东门襄仲也卒了,跟太后一天。”
  得,一天之内,鲁宣公失去了最信任的东门襄仲和最亲的老娘。
  东门襄仲是怎么死的?
  一种说法是郁闷而死,另一种说法是东门襄仲和太后是在偷忄青的时候屋里烧着火,但是由于柴太湿以至于烟雾太多,于是两人被双双薰死。
  这样说来,由于偷忄青而被熏死的祖师爷就是东门襄仲和鲁宣公的老娘了。
  不管怎样,东门襄仲死了。
  于是,东门襄仲的儿子公孙归父接替了父亲的职位。
  
  ——继续斗争
  现在,斗争从上一代传到了下一代。
  基本上,现在鲁国分为两派。鲁宣公和公孙归父是亲齐派,三桓是亲晋派。
  鲁宣公十年,鲁宣公前往齐国进行国事访问。齐国这时候正想要跟晋国争夺北方的领导权,因此齐惠公特地作个姿态,将济西的土地还给了鲁国。正因为有了这个成果,三桓这次无话可说。
  鲁宣公十二年,晋楚第二场大战,也就是邲之战爆发,晋国大贝攵。
  公孙归父从中看到了机会,什么机会?铲除三桓。
  宣公十四年,公孙归父前往齐国访问。
  在齐国,公孙归父先后会见了齐顷公(惠公已经鞠躬尽瘁)和大夫晏弱,很遗憾高固这段时间得了肠炎,上吐下泻而且总是不好,因此,公孙归父始终没有见到高固,自己的计划也就无从向高固谈起。
  无功而返。
  
  三桓不是傻瓜,三桓当然不是傻瓜。公孙归父联络齐国人去了,而晋国新贝攵,无法指望,怎么办?三桓一商量,楚军正在围攻宋国,干脆,跟楚国人拉拉关系。
  此时,孟孙难和叔孙得臣都已经鞠躬尽瘁,孟孙谷的儿子孟献子和叔孙得臣的儿子叔孙侨如(就是宣伯)接掌两家。
  “叔,咱们怎么办?”孟献子和宣伯向季文子请示。
  “怎么办?他们找外援,咱们也找外援。”季文子说得很坚决。
  “找哪个国家?”
  “楚国,楚王正在宋国呢,我们可以去见见他。”
  于是,孟献子来找鲁宣公了。
  “主公,我听说小国要免于被大国问罪,就要主动去朝见他们,贿赂他们。如果等到他们来问罪,那时候再献宝可就来不及了。如今楚国在进攻宋国,屁股歪一歪就能歪到鲁国来,咱们还是赶紧主动去朝见吧。”孟献子提出来要去朝见楚庄王。
  “好啊好啊,说得对啊。”鲁宣公很高兴,他也觉得这个主意很正。
  接下来,按照规矩,谁出的主意,就派谁去。孟献子就等着鲁宣公给分派任务了,可是鲁宣公不傻,他知道三桓在打什么算盘。
  “好主意啊,我这就派公孙归父走一趟。”鲁宣公说。
  孟献子有些傻眼,费了半天功夫,合着是为别人做了嫁衣裳。
  结果,公孙归父去了宋国朝见楚庄王,楚庄王当然很客气。回到鲁国,公孙归父大肆渲染,说是楚庄王盛忄青接待,请求与鲁国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会派人来学习周礼等等,总之,反正没人看见,可以尽忄青地忽悠。三桓听得后背冒汗,不知道公孙归父究竟得到了楚庄王什么样的支持。
  这下,鲁宣公和公孙归父更牛了,底气更足了。

  第一三〇章 三桓的胜利
  
  “狗日的三桓,咱们现在要加大打击力度了。”有了齐国和楚国的支持,公孙归父自信满满,他要为自己的父亲出一口恶气。
  “怎么整?”鲁宣公也觉得可以羞辱三桓一把,也把心头的恶气出一出。
  公孙归父早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想法,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套想法会衍生成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并且改变历史的进程。
  “主公,三桓占了鲁国一大半的土地。这还不说,他们还有大量的私田,这些私田他们是不上禾兑的,结果他们现在比主公还有钱了。我看,咱们要颁布法令,管他私田公田,咱们按田收禾兑。”这就是公孙归父的主意。
  不要小看了这个主意。
  
  ——初禾兑亩
  按照周朝的规矩,土地是国有制的,也就是所有土地都归周王。后来事实上诸侯的土地都归了诸侯,成了集体所有制。但是现在產生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按照周朝的规定,公田里每十亩中就有一亩的收成要上缴国库,这一亩的位置是固定的,其余的部分属于拥有这些土地的大夫和他们所雇的农民。问题是,要上缴国库的这亩地越种越差,產量远远低于其他的地块。直接结果就是,公室的粮食收入越来越少。
  第二个问题,除了公田,还有大量的新开垦的农田属于私田,这些私田大部分属于贵族们,私田则根本不用交禾兑。
  三桓家族就拥有大量的私田,这些田没有禾兑收给国家,但是三桓收租。其实不仅鲁国,各国都存在这样的忄青况。其结果就是国家越来越穷,卿大夫们越来越富。
  “这,这个,如果这样的话,岂不是公田和私田一样了?岂不是等于承认了私田的合法地位?”鲁宣公有点犹豫,祖上留下来的规矩,不敢说改就改啊。
  “主公,管那些干什么?只要打击了三桓,主公您有好处,为什么不做呢?”公孙归父倒是个实用主义者。
  
  “好。”鲁宣公下定了决心。
  《左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初禾兑亩。
  鲁国农业禾兑收改革,不再划分公田私田,所有土地一律按十分之一的份额交禾兑。
  按现在的解释,初禾兑亩等于宣布了土地私有化。这究竟是不是土地私有化的象征且不去说,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鲁国初禾兑亩之后,各国诸侯纷纷效仿。
  
  ——公孙归父的阝月谋
  三桓最近的日子有些郁闷,除了剪了鲁宣公的一张渔网之外,其余任何实惠都没有,反而被初禾兑亩了,眼睁睁看着鲁宣公从自己这里抢走大笔的禾兑收。
  怎么办?三桓再次召开家长会,最后得到一个结论:忍。
  人家鲁宣公和公孙归父现在有齐国和楚国作后盾,惹不起啊,不忍怎么办?
  三桓没脾气了,鲁宣公和公孙归父的脾气就越来越大了。
  鲁宣公十八年,公孙归父觉得动手的机会到了。
  “主公,依我看,现在是机会下手了。”
  “什么机会?”
  “铲除三桓。”
  “啊,铲除?咱实力不够啊。别看你说的跟齐国楚国关系怎么样,那都是虚的啊,别人不知道,咱自己不知道吗?忽悠别人行了,别把自己也忽悠了啊。”鲁宣公苦笑着说,虽然这一段时间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可是心里还是发虚。
  “怕什么?我去联络楚国人,让楚国人帮忙。”
  “楚国人?不行不行,引狼入室啊。三桓固然可恶,可是还是一家人啊,楚国人要是来了,咱们亡国的可能都有啊,不行不行不行。”鲁宣公当即否决。
  “别啊,主公你是不了解楚庄王。庄王这个人很厚道,你看看,陈国本来都亡国了,人家都给恢复,再看看宋国和郑国,人家楚王不也都原谅了?主公你放一百个心吧。”
  鲁宣公一听,再一想,别说,公孙归父说得很对,楚国是个可以信赖的国家。
  “那,那你要是去楚国,三桓肯定起疑心,说不定等你回来,我都变遗体了。”
  “主公不要担心,我们就说是联络楚国人进攻齐国,骗过三桓。”
  “那好,就这么定了。”
  三桓,危在旦夕。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这是一句伟大的格言,因为它很正确。
  鲁宣公十八年夏天,公孙归父来到楚国,朝见楚庄王之后就开始忽悠,基本上就是控诉三桓如何在鲁宣公的脑袋上拉屎,三桓就是三个斗越椒,鲁宣公想学习楚庄王的忍的米青神,可是忍了这么多年,由于没有庄王的胆略,至今还在被三桓欺负,因此请求楚庄王主持正义,替鲁国铲除三桓。
  楚庄王原本对于战争已经没有兴趣,不过还是被公孙归父忽悠得云里雾里。
  “既然如此,我们在秋收之后出兵。”楚庄王答应了。
  ——东门家族
  鲁宣公和公孙归父开始做准备了,隐隐然,鲁宣公觉得自己就是鲁国的楚庄王了。
  三桓听到了一些风声,他们很恐惧。有什么办法吗?什么办法也没有。季文子召集了几次家长会,也是没有结果。
  从夏天到秋天是很快的,到了秋天,从楚国传来一个消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看对于谁来说。
  “楚庄王死了。”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三桓设宴三天,大肆庆祝。
  鲁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