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春秋第四部(完)-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世界和平大会五年一次啊,还没到时间呢。”晋平公找了这么个理由拒绝。
  “嗨,其实吧,这不是世界和平大会,这就是让各国一次性朝拜两个国家的君主,大家都省事,也算是我们两个超级大国为大家做点实事。同时呢,也是你们翁婿见面,一叙亲情的机会啊。”
  “你等等,我们商量下先。”晋平公打发伍举出去,召集卿大夫讨论。
  六卿们一听,全体反对,这摆明了就是楚国要当楚老大,要把晋国打成晋老二。
  只有一个人认为应该同意,这人就是司马张侯。
  “俗话说:欲让其灭亡,先让其猖狂。楚王干了很多缺德事,但是都很顺利,这是老天要惩罚他,所以故意让他先万事如意。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让他如意呢?他是在自取灭亡啊。如果我们让他受挫折,那等于在挽救他啊。”张侯的观点很独特,不过这倒符合这一代领导人不与楚国正面对抗的执政思路。
  所以,大家都同意了张侯的说法。
  于是,晋平公派了叔向去回复伍举。
  “楚王的建议非常好,具有时代意义,我们主公很赞同。不过,因为国务繁忙,到时候不一定能抽出时间前往。至于其他的诸侯,是我们的盟国也就是楚国的盟国啊,不必征求我们的意见,楚国可以直接召集他们。”这是叔向的回答,实际上六个字:不反对,不参与。
  
  第一六〇章 楚灵王争霸
  派了伍举去晋国之后,楚灵王把随从郑简公前来的郑国的子产请来了,他知道子产是个非常聪明的人。
  “你帮我分析分析,晋国人能答应我们的要求吗?”楚灵王把事情的大概说了一遍,然后问子产。
  “没问题啊,晋国国君追求安逸,他们的卿又都很平庸腐败,没有能力辅佐国君。”子产毫不犹豫地回答,楚灵王听了很高兴。
  “那你说,诸侯们会来吗?”
  “会来,为什么不来呢?如果不来,恐怕也就是卫国、鲁国、邾国和曹国了。因为鲁国和卫国都要仰仗晋国,邾国和曹国分别依附于鲁国和宋国,这种场合他们不敢出来。”子产分析得很到位,楚灵王直点头。
  “那,我有什么要求都会如愿以偿吗?”
  “求逞于人,不可;与人同欲,尽济。(《左传》)”子产说,意思是强迫别人是不行的,如果符合别人的意愿,那就没问题。
  楚灵王没有说话,不过他在心头说:“老子偏要求逞于人,让你们看看济不济。”
  
  ——楚国和平大会
  夏天,诸侯们都来了。依照规矩,齐国可以不来,因此齐国没来。此外,卫国、鲁国、邾国和曹国没来。鲁国的借口是正碰上祭周公,时间冲突,卫国的借口是卫襄公有病,邾国和曹国的借口则是国内不安定。
  一切,都在子产的预料之中。
  除掉这几个国家,实际上重要的国家中也就是郑国来了国君,宋国来了卿向戌,太子公子佐也将随后赶来,其余与会者都是小国。
  六月十六日,楚灵王在申地举行和平大会。会前,楚灵王特地找来伍举商量和平大会的方式。
  “据我所知,礼法很重要。现在咱们要想让诸侯口服心服,就要合乎礼法,只有这样才能成就霸业。从前夏启有钧台的宴享,商汤有景亳的命令,周武王有孟津的盟誓,周成王有岐阳的阅兵,周康王有丰宫的朝见,周穆王有涂山的会见,齐桓公有召陵的出师,晋文公有践土的会盟,大王,您准备用哪一种?”伍举一通卖弄,搞得楚灵王晕头转向,就记住了晋文公的践土会盟和齐桓公的召陵出师了。
  “那,就跟齐桓公一样吧。”想来想去,楚灵王觉得怎么也不能跟晋文公一样,那样会招来晋国人的嘲笑。
  “好,那就把宋国的向戌和郑国的子产叫来,这两位学识渊博,他们知道怎样操作。”伍举说,原来他也不懂。
  楚灵王把向戌和子产找来,果然这两位博学多才,把整个过程的礼仪说得清清楚楚。
  
  “伍举,你就站在我身后,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立即给我指出来。”和平大会召开之前,楚灵王给伍举布置了任务。
  “没问题,大王就放开胆子作罢。”伍举满口答应。
  和平大会其实被搞成了盟会,大家宣誓尊楚国为老大。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大家也想明白了,谁也不是傻瓜,谁也不吃眼前亏。
  楚灵王的自我感觉很好,他把这次大会定义为“史无前例的成功”。
  盟誓结束之后,楚灵王突然发现整个过程中伍举没有纠过一次错,看来自己的所有做法都合乎礼仪。
  “嘿嘿,看见没有,立意这套东西,我一点就通,全作对了。”楚灵王很得意地对伍举说。
  “啊,大王怎么知道自己全作对了?”伍举有些惊讶。
  “我要是没全部作对,你怎么没有纠正我?”
  “嗨,我没纠正你是因为我根本没见过啊,我不懂啊。”伍举恍然大悟。
  “啊,原来这么回事?”楚灵王也是恍然大悟,刚才的自豪感消失了一大半,他有些不高兴了:“既然你不懂,站在我后面干什么?”
  “大王,我要不站在您后面,您能这么自信吗?您总不能让子产占您后面吧?再说了,您是盟主,你怎么做不都是对的?”
  “哈哈哈哈,这话我爱听。”楚灵王又高兴起来,他喜欢伍举,觉得这人什么事情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展示武力
  盟誓仅仅是楚灵王这次和平大会的一个议题,接下来,楚灵王准备向诸侯们展示武力。
  七月,楚灵王让郑简公和宋国的太子公子佐先回国,而各国大夫留下来随同楚军东征,现场参观楚军攻打吴国。
  公子佐有些郁闷,因为来得晚,楚灵王拒绝接见他,直接打发他回国了。
  楚灵王原本想攻打吴国的跟班徐国,可是这次徐国国君好像有预感一样,竟然不请自到来参加和平大会了。楚灵王没客气,把徐国国君给拘留了。本身拘留徐国国君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如果再攻打徐国,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所以,楚灵王决定攻打吴国。攻打吴国有两层含义,第一是炫耀武力,第二是做给晋国看,因为吴国是晋国的盟国。如果攻打吴国而晋国没有反应,也就等于晋国服软了。
  谁也没有想到楚灵王会在和平大会之后出兵,诸侯们没想到,吴国人同样没想到。结果,楚国大军一举攻克了吴国的朱方(今江苏镇江丹徒县)。
  随后,楚灵王屁股一扭,率领大军直取赖国(今湖北省随县东)。赖国国君吓得半死,干脆来个裸奔,肉袒出降。楚灵王这次没杀他,接受了他的投降,然后把整个赖国迁移到了鄢。然后命令在赖地筑城,准备把许国迁过来。
  到现在为止,楚灵王可以说是算无遗策,心想事成。来总结一下。
  娶老婆,想娶郑国的就娶郑国的,想娶晋国的就娶晋国的。
  盟会,想不歃血为盟,就不歃血为盟;想在楚国召开,就在楚国召开。
  对诸侯,想扣留许灵公,就扣留许灵公;想扣留郑简公,就扣留郑简公;想不见公子佐,就不见公子佐;想攻打吴国,就攻打吴国;想杀庆封,就杀庆封;想攻击赖国,赖国国君就裸奔;想把赖国迁走,就把赖国迁走;想在赖国筑城,就在赖国筑城。
  对此,楚国大夫申无宇有一段精彩论辟:“楚祸之首,将在此矣。召诸侯而来,伐国而克,城竟莫校。王心不违,民其居乎?民之不处,其谁堪与?不堪王命,乃祸乱也。”
  什么意思?楚王想怎么干都能干成,没有人能约束他监督他,老百姓哪里还能有安居乐业的机会?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他们就会无法忍受。老百姓无法忍受,国家不是就要乱了?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统治者做什么都能做成,并不是一件好事。


——楚灵王娶亲
  楚灵王的一系列炫耀加试探都没有引起晋国人的抗议或者至少是不满,这让楚灵王多多少少也有些惊讶,不过这也给了他更大的信心,要彻底压制晋国人。
  第二年的春天,楚灵王派遣令尹蒍罢和莫敖屈生前往晋国迎亲,而晋平公派了中军帅韩起和上大夫叔向送亲。
  老婆还没有送到,楚灵王就召集大臣们开会了。大家想这个时候开会,大概是研究婚礼的事情和怎样接待老丈人的使者之类的事情。可是,大家都错了。
  “各位,晋国是我们的仇人,我爹的眼睛就是被他们射瞎的。如果能够报复他们,我们不计后果不择手段。现在他们派来了上卿和上大夫,如果我们砍了韩起的脚,让他守门;割了叔向的小鸡鸡,让他当太监,嘿嘿,这样就羞辱了晋国人,我们也就算战胜了晋国人,各位觉得我这好主意怎么样?”楚灵王的主意一出来,一片哗然,这哪里是楚王,这分明还是原先那个无赖王子围啊。
  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实在太缺德,好几代楚王都在尽心尽力地让楚国摆脱蛮夷形象,成为正宗华夏,好不容易获得了世界的初步认同,这位这么一搞,岂不是让历代楚王的努力前功尽弃?
  没人说话,因为没人赞成;没人说话,因为谁也不敢反对。
  最终,还是太宰蒍启疆忍不住说话了:“可。苟有其备,何故不可?耻匹夫不可以无备,况耻国乎?是以圣王务行礼,不求耻人。朝聘有珪,享眺有璋,小有述职,大有巡功。设机而不倚,爵盈而不饮;宴有好货,飧有陪鼎,入有郊劳,出有赠贿,礼之至也。国家之败,失之道也,则祸乱兴。城濮之役,晋无楚备,以败于邲。邲之役,楚无晋备,以败于鄢。自鄢以来,晋不失备,而加之以礼,重之以睦,是以楚弗能报,而求亲焉。既获姻亲,又欲耻之,以召寇仇,备之若何?谁其重此?若有其人,耻之可也。若其未有,君亦图之。晋之事君,臣曰可矣:求诸侯而麇至,求昏而荐女,君亲送之,上卿及上大夫致之。犹欲耻之,君其亦有备矣。不然,奈何?韩起之下,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羊舌肸之下,祁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皆诸侯之选也。韩襄为公族大夫,韩须受命而使矣;箕襄、邢带、叔禽、叔椒、子羽,皆大家也。韩赋七县,皆成县也。羊舌四族,皆强家也。晋人若丧韩起、杨肸,五卿、八大夫辅韩须、杨石,因其十家九县,长毂九百,其余四十县,遗守四千,奋其武怒,以报其大耻。伯华谋之,中行伯、魏舒帅之,其蔑不济矣。君将以亲易怨,实无礼以速寇,而未有其备,使群臣往遗之禽,以逞君心,何不可之有?”
  这段话见于《左传》,因为非常精彩及经典,因此原文照录。这段话什么意思?
  大意如下:我看行。如果我们准备充足,有什么不行的呢?羞辱一个人都要防备报复,何况羞辱一个国家?说句老实话,人家晋国近年来待咱们不薄了,非常够意思,这样你还要羞辱人家?再说,人家晋国人才济济,兵力强大,你这样只能让他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到时候,我们这帮给您打工的全他妈要乘晋国人的俘虏了。没关系,你要老大你高兴,就这么干吧。
  蒍启疆的话说得有点激动,一方面确实有道理,另一方面,他对叔向一向很敬佩,两人关系也很莫逆。
  “打住打住打住,别再埋汰我了,我错了行不?”楚灵王这点好,不怕丢面子,当场认错。“那,现在讨论一下怎么招待老丈人家来的贵客吧。”
  哄堂大笑,楚灵王的主意也变得太干脆了。
  
  结果,韩起和叔向在楚国受到隆重招待。楚灵王一高兴,给韩起赠送了厚礼,但是没给叔向。为什么不给叔向?因为楚灵王听说叔向学识渊博,他要羞辱一下叔向。
  于是,春秋版群英会开始了。
  楚灵王大宴,召集了楚国大夫中能言善辩的学识渊博的人来,要出题考翻叔向。谁知结果是叔向从容应对,不仅对答如流,还把楚灵王的大夫们问得张口结舌。
  “学问啊。”楚灵王现在服了,他很喜欢叔向了,于是也赠送了他厚礼。
  
  ——章华之台
  晋国成了亲戚,天下诸侯都服气了,吴国人也被击败了,还有什么要干的?楚灵王还真有点犯愁。
  楚灵王六年(前535年),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给了楚灵王灵感。什么事情呢?
  原来,楚灵王登基之后建了一个章华之宫,用来干什么呢?用来接纳各种逃亡人士,其中既有国外流亡人士,也有很多国内的犯罪分子。说起来,《水浒传》里柴进就是跟楚灵王学的。不过,人家柴进是破坏国家法律来营造自己的江湖,而楚灵王就是破坏自己的法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