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陈果夫与陈立夫:国民党兄弟教父-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刻不泣对洪波,此淮之导,所以不容稍缓也”。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治理淮河,在建设委员会下设立了整理导淮图案委员会。
  该委员会成立后,主要任务是搜罗关于导淮计划、图表及各方面的建议,并进行整理,分类,并印成《导淮图案报告》一书,为导淮工程作准备。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整理导淮图案委员会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1929年1月,国民党中央正式成立导淮委员会,蒋介石为了表示他对导淮工程的重视,亲自担任委员长,具体工作由副委员长负责,特派委员20人,并聘请德国汉诺威工程大学方修斯教授为顾问工程师,同时广泛征集专门人才,进行导淮的前期准备工作。
  从1929到1931年,导淮委员会集中了全国一些优秀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对淮河入江入海各路河线进行了实地勘查、测量,广泛调查、搜集各方面资料,进行反复论证、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拟定了整个导淮工程的总体计划,呈奉国民政府核准后再予实施。
  导淮工程计划确定了江海分疏原则,即整治淮河入江入海的水道,使之便于航运、防洪、发电等,据概算,整个工程需经费2亿元。
  由于蒋介石正和各军阀混战,军费开支都十分困难,哪来如此巨款去搞导淮工程呢?所以在此期间,导淮工程始终是纸上谈兵,不能付诸实际。
  1932年7月,陈果夫正式就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主持导淮具体工作。
  10月,国民政府公布《修正导淮委员会组织法》,赋予导淮委员会在淮河流域内对公私土地清丈、登记、征用、整理等处理全权。
  陈果夫鉴于工程浩大,费用过巨,筹款不易,便决定先借用庚款,到时还本付息及自筹资金等办法,并采取分期施工的形式。
  为此,陈果夫与水利专家一起制定了两年施工及整理土地的第一期工程方案,即建造三河活动坝、邵伯船闸,淮阴船闸等一系列船闸,进行三河坝上下切滩,对淮阴闸上下、张福河上下进行疏浚整理,使淮河入江水道得以整治,然后再进行导淮入海的工程,计划工程费用1380万元。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疏导淮水(2)
工程计划经国民政府通过后,陈果夫便急忙筹钱,他亲自到中英庚款会要钱,并派专人进行催促,使庚款会不得不立即开会研究。
  该会的主要董事是上海英商商会会长马歇尔,他见陈果夫急着要钱,慢条斯理地说:“你们为什么这样急,不能拖些时日吗?”陈果夫说:  “导淮工程倡了六七十年之久,现在才做,不能算急了。
  ”马歇尔说:“你们钱都没有准备好,就做起来,太冒险了。
  ”陈果夫正色说:“钱在你们庚款会很多,我不怕没钱,只希望你们赶快通过我们的提案。
  不然我们的工程停顿,那将是你们的责任。
  ”马歇尔不敢再拖延,于是,庚款会很快开会研究,通过了提案,并如数拨了款子。
  陈果夫得到钱后,便将这笔款项用于张福河道疏浚工程中。
  经过一个夏季的奋战,终于很好地完成了这项工程。
  工程完工后,陈果夫有意邀请马歇尔及庚款会董事们前来参观,他们参观后,都对工程质量表示满意。
  陈果夫即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向董事们提出第二项工程费用,董事们当场拍板拨款。
  于是,这笔钱很快投入邵伯、淮阴、刘老闸三大船闸的建造。
  待这三大船闸工程完成一半的时候,陈果夫如法炮制,像上次一样,邀请马歇尔等庚款会董事们前往参观,待他们参观后,兴致很高的时候,又和他们订立了另一工程费用的合约。
  这笔费用下达后,陈果夫即开始了杨庄、周门、刘老闸三大活动坝及高邮湖通运河间的小船闸等的修建。
  正当导淮入江的工程热火朝天进行的时候,陈果夫于1933年10月被任命为江苏省政府主席,这对他的导淮工程无疑增添了很多方便,他正是考虑到对导淮有好处,才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命。
  陈果夫主持苏政后,即利用他的行政权力,让江苏省主动承担了导淮工程中一系列重要的子工程,如疏浚六塘河,兴建里下河通海各港水闸,将淮阴、邵伯间所有的护岸改为块石修建等。
  特别是承担了导淮入海的工程,本来这一工程是要等导淮入江工程完成后,再根据资金筹备情况选择适当时候进行,陈果夫认为这样太慢了,不能让导淮工程尽快完成而发挥它的作用。
  根据江苏省的经济状况,完全可以承担这一工程,另外,他还提出了发行公债以筹集资金的办法。
  国民党中央批准了陈果夫的请求,决定发行公债2000万元,用于导淮入海工程,这一工程由江苏省具体承担。
  1934年11月1日,导淮入海工程举行开工典礼,陈果夫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典礼,他亲自拿起铁锹,破土奠基。
  这一工程是开挖一条长176公里、底宽35米、两堤相距250米的一条运河,取名“中山河”,淮河水将从这条河疏导入海。
  中山河工程主要是征调民工参加建设,每年1月至3月、11月至12月是农闲时间,大批农民被征调来做工,征工最多时达24万人,整个工地人山人海,雄伟壮观。
  沿线专员、县长、区乡、保甲长都卷入这无休无止的征调民工之中。
  在征工中,不管农民具体情况,只要是劳动力,均要上工地,而且在工地上,劳动强度大、劳动保险全无、所用工具基本上是牛车、独轮车、挑畚,人力戽水车等,再加生活艰苦,无医少药,因此,工地上死伤事件时常发生。
  就连陈果夫自己也说:“其辛苦劳瘁,非身经其事者听可得知。
  ”但陈果夫不顾人民死活,强征硬派,待遇菲薄,只要劳动效率,不管安全保险,这就闹得广大人民怨声载道。
  整个导淮工地上,洒满江淮人民的斑斑血泪。
  1937年4月,中山河工程完成,至此,整个导淮工程大部分竣工,对此,陈果夫充满成功的喜悦。
  5月初,他不顾身体衰弱,在导淮委员会总工程师李仪祉和江苏省建设厅厅长沈百先的陪同下,前往中山河视察。
  他们兴致勃勃地沿河岸大堤步行,此时,中山河已经通水,河面波光粼粼,一直伸向远方,两岸是雄伟的长堤,一望无际。
  看到这一切,陈果夫十分欣慰,步行半个小时仍不感觉累。
  看完中山河后,他又饶有兴致地登上直升飞机,察看了整个导淮工程已告完成的部分。
  他从飞机上看到这一带与前几年相比已大不相同,田畴平整、河网如带、树木葱郁、房舍俨然。
  这一切都令陈果夫高兴万分,他觉得自己干成了一件大事,很快便可以向蒋介石交差,他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将会更高,其他派系的人物将会对他侧目而视。
  想到这里,他差点笑出声来。
  视察完毕后,淮阴等6县联合举行欢迎会。
  陈果夫在会上发表即兴演说,强调导淮之完工,证明人力之伟大,更证明有志竟成、事在人为之至理,并希望各地更进一步群策群力,继续建设,完成导准工程所有建设任务,彻底治理淮河,不使洪灾、涝灾、旱灾再出现于江淮大地。
  当晚,陈果夫久久不能入睡,他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便起床来,写下了一道导淮入海歌:淮河!淮河!利我江北乎?害我江北乎?全在我江北人能力如何。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疏导淮水(3)
我有能力,水为我用;我无能力,我为水用。
  我善用我力,淮水为我操纵。
  导淮入海,要将西水导入东海中。
  大水不为我害,大水不为我害。
  大旱亦收灌溉之功。
  大家齐用力,为了大家安乐与年丰!大家多用力,为了永久安乐与年丰。
  治淮的初步成功,对陈果夫的确是很大的鼓舞,他决心再接再励,继续完成尚未完成的其他工程,以达到彻底根治淮水的目的。
  1937年先后开工的工程有:兴建周门活动坝、兴建刘涧浅水坝、兴建中运河涵洞、开挖里运河浅段、疏浚皖淮浅段等,但后来均因抗日战争的爆发而相继停工,所有运到工地的钢料,水泥,涵管、石块等,均损失殆尽。
  1938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和国民党军事上的败退,整个淮河流域全部沦陷,导淮业务,陷于停顿。
  在此情况下,导淮委员会便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
  为了避免在导淮委员会服务的专业水利人才逃离星散,陈果夫向蒋介石建议,仍然保存导淮委员会的机构设置,为了保证这些人有事做,将四川省内的一些水利工程交与导淮委员会承办,如綦江工程、乌江工程、赤水河工程等。
  这样,导淮委员会在实施这些工程中,保存、培养了一大批水利建设人才。
  陈果夫在主持导淮委员会工作期间,积累了很多治水的经验,他在一些文章中进行了总结,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治水必须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
  陈果夫认为,治水是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程,不能为治水而治水,必须使水利能综合利用,即治水后,不但使之能防洪防涝,而且要达到航运、发电、灌溉、水土保持等综合利用的目的。
  他说:“为国家长治久安计,每一河道应有详密计划,务使自上游至下游之水,均能尽其利。
  在山地高原之河道,如何建蓄水库及发电厂,利用水之冲击力,使水力电源,能协助工矿业之开发。
  如何兴建灌溉渠道及水闸等,利用水之渗透力,促进农田之生产。
  又如何改善渠化河道,利用水之浮载力,使航运畅通,以协助交通之发达。
  ……自夏禹以来,中国治水,均以排洪水为能事,今则洪水泛滥,不应看得太重,而着重利用水之三种能力,以建国家,若三者同时建设,则洪水自然可以免除。
  ”他多次强调:“一定要懂得水的三种力量,第一是渗透力,第二是冲击力,第三是浮载力,这三种力量都能尽量利用,使它发挥到最大的效用,才算是水利。
  ”第二,治水必须上、下游兼治。
  陈果夫反对治水非先治下游不可的意见,他说:“我在最初担任导淮工作时,就反对那种治水非先治下游的成见,后来我经过湘西、黔东及四川各地,又做过綦江蒲河流域的工程而后,更觉得治水非上下兼治不可,形成我对于治水的一个主张。
  水与旱相反而实相成,上游患旱,就因为下游患水,反之亦然。
  所以上游的水能积蓄起来,则上游也不致患旱,下游亦不会成灾,双方都有利益。
  ”第三,水利兵工化。
  陈果夫认为水利是规模巨大的工程,常需众多人力物力,因此,除临时征调民工外,需要有一支常年工作的水利队伍,他建议可以实行水利兵工化,将现有的军队拿出10万人改编成水利工兵,“每师增置技监1人,每旅增置技正1人,每团增置技士1人,每营增置技佐1人。
  均各叙以师长、旅长、团长、营长相等之军职,协同指挥”。
  认为照此办理,可以革命之精神,作非常之建设,能保持常年有人管水利,也能较快地完成一些艰巨的水利任务。
  陈果夫上述有关水利的主张,应该说是有一定见地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革新吏治(1)
1933年5月,陈果夫辞去监察院副院长职务。
  10月,蒋介石任命他为江苏省政府主席。
  当了多年的京官,现在一下子去当地方官,似乎多有降职之嫌,但陈果夫此时还很高兴。
  其一,他认为“省主席是独当一面的职务,中国一省,其幅员每等于欧洲一国乃至数国,故省主席的职务相当繁重”。
  其二,江苏省是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所在地,其地位更在一般行省之上。
  其三,他正担任导淮委员会副委员长,率领10多万水利大军进行导淮工程,而导淮工地主要在江苏,担任江苏省主席,将会给他的导淮工程带来诸多方便。
  所以,陈果夫倒是十分东意到江苏省任职。
  但江苏人并不欢迎陈果夫主掌苏政,因为都知道他是国民党党魁、CC派首领,由他当省主席,将会给江苏带来灾难。
  因此,社会各界便联络起来,发了一个挽留前任省主席的通电,用意十分明显,不欢迎陈果夫。
  这对兴致勃勃前来赴任的陈果夫无疑是当头一盆冷水。
  10月12日,陈果夫率省府各委员在镇江正式就任。
  就职典礼上,他发表了简短的讲话,提出4点意见。
  第一,一切遵照宣誓词实行;第二,对前任卓有成效的规程,一定萧规曹随,决不轻易变更;第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