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处世与礼仪-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鹑味皇翘颖茉鹑蔚幕∩稀Mü耆腥夏愕脑鹑危司突岜荒愕牡赖氯烁袼鄯佣だ且参约旱男卸械T鹑巍H欢绻憔N愕拇砦蠛褪О芴颖茉鹑危敲茨阌胨说墓叵稻筒换岽嬖谛湃魏蜕埔猓愕牡赖氯烁窬湍岩缘玫椒⒄埂
  承担责任意味着促进自由,追求个人的自由是一件很自然和正当的事情。但是,为了建立与他人健康的关系,促进和尊重他人的自由也是同样重要的。
  解决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每个人的生活中必然要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样,在人际关系中也会遇到大量的问题,因而关键是你应该如何处理必然要遇到的问题,也即对待问题应抱何种态度。有的人看见问题就感到恐惧和厌恶,被问题所吓倒,使人际关系受到破坏。有的人则用批判思考者的自信来对待问题,把问题看成是澄清事实、改善与他人关系的机会。尼采曾经说过:“未被逆境摧垮的人会变得更坚强。”这句话也能用来说明人际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强大和最有活力的关系是那些经过考验、战胜逆境、患难与共的关系,而最脆弱的关系则是那些未经过考验的关系。因此,在后者这样的关系中,人们很难具备处理问题的技能和自信,所以一遇挫折双方的关系就出现裂痕甚至中断,也就不足为奇了。只有不断地努力去解决或大或小的问题,才能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自信,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处理好依赖和独立的关系
  健康的人际关系能把依赖和独立调整到最佳的平衡状态,当这个平衡被打破时,也即有的人依赖性太强或过分独立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在你的生活中,你可能对不同的人扮演着这两种角色,有时候,你并不是故意这样去做,完全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例如,你可能在情感上非常依赖你的父母,但是,在与朋友的关系中,你则较为独立。或者在工作中,你可能发现你自己事事要征得老板的同意,过分依赖上司的指导,但是,在与恋人的相处过程中则能做到独立。此外,在相同的关系中,也可能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有时较为独立,有时则表现出较多的依赖性。例如,在你的恋爱关系中,一开始可能较为独立,但是,随着关系的发展,你变得越来越依赖对方,最终无法控制你的情感。或者你与他人的友谊最初可能表现为你过分地依靠这种友谊以满足自己的许多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逐渐地成为较独立的角色。独立和依赖在人际关系的双方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角色,它反映了双方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尤其如此,因为在亲子关系中不同的生活阶段,依赖和独立是常常互换的。
  如果你发现某种关系失去了平衡,那么,你该怎样做才能使两者达到平衡呢?健康的关系需要一个强大和安全的“自我”感。当你感到在关系中过分地依赖时,这是你的自我感软弱,你从外界寻求稳定、力量和完整的征兆。既然你不能全身心地爱你自己,那么,你就希望其他人能填补这个空隙,而这是不现实的期望。有的人总爱说”我不知道如果你离开我,我该怎么办”这样的话,则表明他或她缺乏独立感。实际上,其他人的爱抚并不能弥补你自己自爱的缺乏,既然你都看不起自己,不认为自己有值得别人爱的地方,那么,你就不会完全地去接受他们的爱。因此,在依赖的关系中是没有安全感的,处于这种关系的人常常爱问:“你真的爱我吗?你能再说一遍吗?你能对我证明这一点吗?”但是,在依赖的关系中,你越渴望和急迫,对方就可能离你的期望越远。克服依赖思想要在自爱和自尊的基础上,从培养你强有力的自我感做起。
  有趣的是,在人际关系中,过分的独立来自于与过分的依赖于样的人格动力,即软弱的自我感,缺乏足够的自爱和自尊。因为这种内心的脆弱和较低的自尊使你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而要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必须有不怕被排斥和受伤害的勇气。过分的独立常常会逃避亲密,因为他们害怕情感的亲密有朝一日会被冷酷的分离所取代。克服这种由过分独立而引起的疏远的办法,与对待过分依赖的办法完全一样培养你强大的、充满活力的自我感,因为这种自我感是建立在自爱和自尊的基础之上的。
滺優書擝 UuTXt.COM 全汶子版月渎

第八卷 心理辅导 人际关系治疗法 字数:1012
  沟通分析法在理论的架构上,虽是承精神分析学派而来,从本我、自我、超我的观念里,提出父母、成人、儿童的三种自我状态的看法,强调的不再是生物性的驱力,反而偏重于感觉和情绪,并且这三种自我状态是具体可观察的,不似精神分析学派,对于本我、自我、超我的说法是抽象性的概念,在这一方面,沟通分析法是有其突破性的成功之处。
  TA在人格结构的看法,由父母、成人、儿童的三种自我状态,继续其理论的延续,若此三种状态能顺利转换,便可形成良好的适应人格,假如其中产生混淆、污染、排除的情形,不适应的行为会因此而生。从沟通方面来说,若在三种自我状态下,能以互补式沟通进行,那么沟通是顺利、延续性的,但出现交错式、暧昧式的沟通则会使沟通产生问题。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者的任务是要帮助当事人认清其自我状态为何,以及使当事人发现自己无益或破坏性的沟通方式,进一步改善当事人的沟通型式。
  TA理论的概念里,强调人的发展过程中,父母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和影响力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与态度,会左右小孩子的早年决定、人生地位以及人生脚本的形成。所以在生长的过程中,父母若多是以命令(injunctions)的方式教养,少给予抚慰(strokes)的需求,即使小孩子生而OK,这些成长过程的负向生活经验却会主宰了小孩子早年决定的关键因素,人生地位、人生脚本的不当也因此根深柢固地形成。在治疗的过程中,分析便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从结构分析、沟通分析、脚本分析、心理游戏分析等,无非是让当事人去察觉、了解到自己目前的自我状态、人生脚本为何,透过检视的过程,帮助当事人去重新做决定,并且选择建立新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脚本,这也是TA在人性观中强调“人是有改变决定的能力”带来积极、乐观的态度,使人能更加地掌握自己,朝健康地成长与发展方向迈进。总体来看,TA虽然有精神分析的影子在,但它的精神却是同于阿德勒与完形学派………相信人是主动的行为者、决定者,其人生脚本的概念也近于阿德勒所提的生活方式,是决定一个人往后生活的方向,而生活方式与人生脚本的不当,是可以透过治疗历程的觉察,有所改变。当然,每个学派都有其优缺点和被批评之处,不同的是,TA能收集各派的优点和长处,形成一套新颖、独特、易懂的理论,一般人也能由自修的方式学得这些概念,对自己有所帮助与成长,我想这是TA应该可以被提出来说明其最有贡献的佐证。
UU书擝 UUTXt。cOm 诠蚊子版粤读

第八卷 心理辅导 情商与人际关系 字数:434
  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人际智能的四大要素是:
  组织能力。这是领导者的必备技巧,包括对群体的动员和协调能力。剧院的导演与制作人、军队指挥官与任何组织的领导者多具备这种能力,表现在孩子身上则常是游戏场上的带头者。
  协调能力。具备此能力的人善于仲裁与排解纷争,适于发展外交、仲裁、事业购并等事业。表现在小孩子身上则常为同伙排难解纷。
  人际联系。具备此能力的人深谙人际关系的艺术,容易结交朋友而且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更是忠实的伴侣、朋友与事业伙伴。事业上是称职的销售员、管理者或教师。这种人最善于从别人的表情判读其内心情感,也最受同伴的喜爱。
  分析能力。敏于察知他人的情感动机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深刻的亲密关系。心理治疗师与咨商人员就是将这种能力发挥到极致的典型例子。
  专家指出,以上四种技巧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是构成个人魅力与领袖风范的根本条件。
U滺書萌 uUTxt。com 荃汶字版月镀

第八卷 心理辅导 智商测量方法标准 字数:910
  对智力测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有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个案调查法、作品分析法、智力测验法等。
  现代心理学最早使用智力测验的是法国心理学家比奈。1904年法以国教育部长邀请科学家与教育家组成了一个委员会,专门研究学校判断低能儿童的方法问题。比奈就是该委员会的成员。他与西蒙合作,于1905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测量智力的具有成效的量表,叫做可量的智力表。
  1908年,比奈与西蒙对这个智力量表做过一次订正与补充,1919年双做了第二次订正。这个量表儿作比奈…西蒙智力测量量表。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量量表很快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在中国,20年代初期有陆志韦订正的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谬世承、陈鹤琴合作的《智力测验法》。30年代有陆志韦、吴天敏再次订画龙点睛的比奈一西蒙智力测验。
  智商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它是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智商用英文IQ表示。智商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智商的计算公式如下:IQ=MA÷C。A×100;智商表示人的聪明程度。智商越高;表示越聪明。生理年龄指的是儿童出生后的实际年龄、智力年龄或心理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量测出的年龄。
  智力年龄只能表示智力的绝对高低,不能表示不同生理年龄不同儿童的智力高低。例如:甲儿童生理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而乙儿童年龄10岁,其智力年龄11岁,两个儿童的智力年龄都比自己的生理年龄大了1岁,这就很难比较他们两个人的智力的高低。采用智商就能相对比较出他们智力水平的高低。甲儿童的智商力5/6×100=120,乙儿童的智商等于11/10×100=110。从甲乙儿童的智商我们可以认为,甲儿童智力水乙儿童的智力水平高。
  通常人们对智力水平高低进行下列分类:智商140以上者称为天才,智商120…140为最优秀,100、110、120为优秀,90…100为常才,80…90为次正常,70…80为临界正常,60…70为轻度智力落后,50…60为愚鲁,20…25为痴鲁,25以下为白痴。
U滺書盟 UuTXt。COm 铨汶吇板月渎

第八卷 心理辅导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 字数:1088
  我们生活的空间中,每天都需要与人进行交流,掌握一定的交际心理方法,你就可以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人际交往中的焦点人物。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利用近因效应,在与朋友分别明,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有可能这种美化将会影响你的生活,因为,你有可能成为一种“光环”人物,这就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
  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你的这种心理就是光环效应。“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在相恋的时候,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对方看来也是无所谓,这就是种光环效应的表现。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