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提升学习竞争力-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试一试。年轻人表现得很

  糟糕,他对经理说:这是因为事先没有做准备。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

  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公司的大门,比起第一次,

  他表现得好多了。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

  个青年先后5 次踏进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

  2、对(你、我、他)的启示

  在我们学习和复习过程中,也许沼泽遍布,荆棘丛生;我们追寻的学习境界也许总

  是山重水复,不见峰回路转;我们也许还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寻找到光明

  的出口;&;#8943;&;#8943;;那么让我们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

  再试一次——水滴石穿,坚持不懈而已。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十四)、高原现象

  1、案例

  相当多的高三同学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对学过的知识感到模糊,学习成绩和效率

  停止不前的现象。通常把这一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重复性学习和过量的练习都可

  能导致生理和心理疲劳,当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其策略或者详尽的复习计划时,就很

  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处于这一阶段的同学,感到时间紧、任务重,复习起来效率不高,

  拿起书不知道从那里开始,甚至出现不想看书、不想做作业,身心都感到疲惫,脑袋里

  往往一团浆糊、觉得无法理不出一个头绪,以致于有人会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出现

  烦躁不安和紧张焦虑的心态等等,严重的甚至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对(你、我、他)的启示

  处于高原阶段的同学应该静下心来,把它作为一个自己反思和积累的重要阶段,及

  时加以调整,一是克服急躁情绪,提高自信心,注意情绪的调节和保持情绪的稳定。二

  是立足教材,将各科知识理解透彻并融会贯通,进一步巩固和夯实基础知识,拓宽知识

  面。三是制订专题复习计划,把知识串起来,编织知识网络,有针对性地加强综合分析

  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尽快走过高原阶段。

  高原现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学习到达了极限,成绩到达了极限,要增强自己继续

  学习的底气,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做好准备,缩短高原现象滞留的时间,平稳快速地走出

  高原期后,将会给学习带来很大的进步。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十五)、蔡戈尼克效应

  1、案例

  德国心理学家蔡戈尼克做过一个实验:让实验者连续完成22 项任务,有一半的任

  务被打断不让其完成,另一半任务让其完成。随后让实验者回忆做过哪些事情,结果绝

  大多数实验者首先回忆到的是那些没有完成的任务。未完成的任务平均被回忆起68%,

  完成的任务平均被回忆起43%。这种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久的

  现象被称为“蔡戈尼克效应。”

  2、对(你、我、他)的启示

  比如,害怕忘了某个约定,于是专门把它写进备忘录,结果事到临头还是忘了。这

  是因为一个该做的事情往往会在人心理上产生一个张力系统,写进备忘录后在心理上就

  会认为这件事情已经安排妥了,张力系统随之消失。没有写进备忘录时,张力系统仍旧

  继续保持,反而更记得住。

  考前恶补,开夜车通过考试后,所有考过的东西会被迅速忘掉,就是我们放下重负

  后张力系统迅速松弛的结果。因此,平时学习就应该踏踏实实,把希望寄托在考前突击,

  对自己知识水平和知识的厚实度及思维深度的提高是没有帮助的。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十六)、月曜效应

  1、案例

  星期一上课时往往会出现精神疲惫不振、注意力分散和记忆力差等现象。这是因为

  周末心理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取代,晚睡晚起,到了星期一,

  又未能把心理状态和生物钟及时调整过来,便很难适应紧张的学习生活,从而影响学习,

  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叫做“月曜”,所以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这种效应在每天早上和下午第一节课,在假期过后的开学那段时间也会出现。按理

  休息之后应该精神倍加,效率更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也有人把它称为月曜病。

  2、对(你、我、他)的启示

  在周末要精心安排学习和生活,既不能有太大的压力(如果学习负担过重,疲于奔

  命,身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又不能放任自流,过分放松,另外,最好在星期一进行

  必要的提醒,调整生物钟。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十七)、超限效应

  1、案例

  有一次,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

  深受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 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到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

  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拿了2 元钱。刺激过多过强,

  或作用时间太久,会引起人们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通常把这一现象称为“超限效应”。

  2、对(你、我、他)的启示

  在学习或生活中,应本着“犯一次错误,批评一次”的原则。第一次受批评时心里

  可能已经感到内疚与不安,接受了正确的观点并下决心改正,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多

  次重复对一件事的批评,就会使人感到极为不耐烦,厌烦心理随之出现,最后反感讨厌。

  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一旦受到批评后,人们总需要一

  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挨批评的心情就很难重归平静,反抗心理

  就会高涨起来。

  絮叨也是一种重复刺激,会使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越说得多就越听不进,甚

  至还会被冲撞。“喋喋不休”和“不厌其烦”也是一种不尊重和不信任,侵犯了同学的

  心理领地,会产生对着干拧着来的逆反心理,会让教育的效果向反方向推进。如果非要

  再次批评,也应换一个角度,换一种说法,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复,这样,才不会觉得

  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和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这样才有利于接受批

  评,改正错误,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批评或表扬时都应掌握一个“度”。

  在复习时,做一二套好的习题,并将其考点和重要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相信其效果

  将会事半功倍。重复练习相同的题型也易使人产生“超限效应”,降低复习的成效。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十二、策划学习
(一)、猕猴实验

  1、案例

  心理学家教5 只猕猴做动作,其中3 只很快学会了,另外两只却没有学会。是不是

  这两只猕猴比较笨呢?为了检验这个判断,心理学家换了一种方法来教这两只猕猴做动

  作,这两只也很快学会了做动作。此后,反复多次对许多猕猴做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

  是:狲猴的聪明程度没有太大的差别,要教会猕猴做动作,关键是要找到适合猕猴特点

  的方法。只要有合适的方法,多数猕猴都能够很快学会做动作。

  2、对(你、我、他)的启示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好一些,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差一些,这

  与同学的学习类型有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适合一些同学而不适合另一些同

  学,结果一些同学能很快学会,而另一些同学则未能很快学会。同学之间其实没有聪明

  和愚笨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同学的教学方法。反过来,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同学要

  获得理想的成绩,就要主动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比如上课注意力分散的同学,可能发散性思维比较好,应该采取适合发散性思维的

  学习方法;写作业拖沓,则有可能是仔细周全,思考得较多。外倾型的人需要更多的予

  以监督和更为安静的环境,对其要求也应更加严格,内倾型的人则可以给予更多的信任

  和鼓励,对其要求可以适当稍高一些。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二)、20/80 法则

  1、案例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在研究中偶然注意到一

  件事情:19 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分配呈现一种不平衡的模式,大部分的社会财富,都流

  向了少数人手里。并归纳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那么就可

  以预测,其中10%的人拥有约65%的财富,5%的人拥有50%的财富。通常把这称为20/

  80 法则。

  2、对(你、我、他)的启示

  你所完成的学习里80%的成果,来自于你20%的付出;而80%的付出,可能只换

  来20%的成果。有的同学学得轻松就在于他只花了20%的力气就得到了80%成绩,有

  的同学学得吃力就在于他付出了80%的力气去追求并且决不愿丢掉那20%的成绩。在

  学业管理上,该法则所提倡的指导思想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同学在学习过程中

  不应该事无巨细,只埋头做题,而要付出80%的力气去抓住学科中的重点,通盘考虑

  自己学习的付出,包括关键的时间、关键的环节、关键的知识点、关键的学科结构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去轻松获得那20%的成绩。

  此外,还要学会用该法则对时间进行管理;对朋友进行管理;对自己的优势进行管

  理;对人生最关键的事情进行管理。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三)、木桶效应

  1、案例

  任何一个组织的水平高低取决于构成这个组织的各个部分,各个部分往往又是参差

  不齐的,较差的部分就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高低。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

  的那块木板。通常把这一现象称为“木桶效应”。

  最短的木板与最弱的环节虽然差一些,也是整个组织中有用的部分,你不能把它们

  当成烂苹果扔掉。链条定律与木桶效应相似,一根链条的强度与它最薄弱环节的强度相

  同,一根链条总会有一节比其它的环节要薄弱一些。

  2、对(你、我、他)的启示

  如果把我们所学的学科视为一个团队的话,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恰恰是那个

  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那一科。最短的木板对学习绩效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影响着整

  个团队的综合实力。要避免或减少某一薄弱环节对你学习成功的影响,如果这一薄弱环

  节严重到成为阻碍学习的瓶颈,你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改进。问题在于你容忍这种弱

  点的程度。最短的木板可能是学习兴趣,也可能是基础知识,&;#8943;&;#8943;,找出最短木板的方

  法可以进行相关的测试和分析。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四)、杜拉克(德鲁克)原则

  1、案例

  人们应该把精力、资源和时间用于那些能干的人或技能方面使其变得更加卓越,而

  不应该把努力浪费在改善能力低的人或技能方面。通常把这称之为“杜拉克原则”。这

  与“马太效应”相似,与“木桶效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