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誓不入道-第1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宝将《墟天经》九重典诀在心中字字闪念,确认自己无有遗漏之处,那么,为何自己会无法承受这青鱼第十吸呢?难道是辟真道人有意而为吗?他一个天迹道人想要对自己不利,随时可以宰杀自己,又何必等上三年,所以陷害一说,根本是无稽之谈。

    陶宝扫荡杂念,专凝道念,苦思破解之道。既然无法承受,最佳的办法其实就是脱离与青鱼的道法联系,陶宝连忙一试,却差点引起道法反噬,惊吓得一身冷汗。这般玄奥强大的道法,一但反噬,没有道人可以经受的住,立刻道消无疑。

    此路不通。

    青鱼巨大的鳄口缓缓闭合,尾巴一甩,向前游去。巨大的鱼身上道光由一抹青sè渐渐变为赤sè,陶宝一望便知道,这是它在运转丹丸,吸纳jīng气时的形迹。

    可惜,《墟天经》只不过是观思蚱餐天所悟,道人的体内自然不会有此灵丹。所以,《墟天经》也不过是九层之数,最佳效果也不过是九百九十九倍,已是登峰造极。

    事实上,古时的思蚱宗,这方游蚱道壁虽然强大无比,但是开壁之时,莫不是全宗成百上千道人一同参与,绝无可能是独自一人去承受青鱼十吸之万一jīng华,便是天迹道人,也承受不起。

    辟真道人不过是意外在峰底发掘出思蚱宗的道场,并凭借残存典藉去还原宗内重宝。像这镇宗之器,游蚱道壁,典藉内虽有详解,但是辟真道人已是天迹境界,又怎么可能去注意一些微末枝节,纵是发觉自己做错了,也不会承认的。陶宝运道不好,被辟真道人无意中害了,只能自认倒霉,生死之机,全凭自己运道了。

    墟天寻道。

    一股无形的强大道法将陶宝与青鱼联系起来。陶宝每个瞬间,每个刹那,甚至是须臾,都感受到来自青鱼思蚱第十吸的庞大至乎令人绝望的天地jīng华。这些jīng华或许就在下一个瞬间、刹那、须臾涌进自己的道体之内。

    陶宝在这一个微末的时间节点里,赫然进入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却又不是大道士境界。因为在这一刻,他甚至忘记了‘道’的存在。半步,只差了半步,陶宝便可以破去那重山之‘道’,进境到大道士境界。可惜,他只是忘‘道’,而非真的破‘道’。

    但是,这小小的半步,也令陶宝道体嗡鸣一阵,噼叭直响,身形都拔了三寸高。体内虚空不可思议地扩大了一倍有余。

    下一刻,陶宝只觉得如山的‘道’字一沉,生生打破了自己的进境之机。

    未等陶宝痛加遗憾,刚刚扩大的体内虚空忽然猛地被撕裂开一个巨大的口子,浩瀚的灵气jīng华如巨灾劫难般冲涌进来,连一个念头的时间都没有,陶宝便生出道体尽毁,百脉俱废的感觉。什么《墟天经》道法都施展不开,灭道之危,已经临头!

    辟真道人冷冷地看着道壁道景内的情形,陶宝此子,此刻就像马上就被挤破的囊,整个人肿涨如牛,连面孔五观都已经撑成了一张白纸一样,形像可怖凄惨之极。或许就在下一刻,就会被灵气jīng华充破。现在,连他也无能为力了。

    陶宝神庭天河至深处,一个形像模糊的苍老道人黯然一叹,双手一结玄虚道法,华光一闪,模糊的道像飘然如尘而逝。随之,一株怪异的道草疾飞而出,越河而来,却并未飞离。而是与紫须草遥相交映,酒窝口的氤氲里,一道道莫名的剑光忽隐忽现。

    对于这等超阶玉宝道草而言,哪怕道人道灭而亡,也可保得道人魂魄不失,至多从新寻一道体重修。虽然千难万难,却也总比成烟化尘的好。

    陶宝自然明白其中关窍,但这具道体是他生身之体,如何能舍得?

    越来越肿涨的道体先将道袍破开,藏于体内的一些银纸,符纸,玉盒,羲一阳经,幻光石,血瓶,以及一本符箓笔谈,四散飞纷,在陶宝眼前一一滑过。

    陶宝本已绝望的眼神在扫过其中一样东西时忽然灵光一闪。或许……,这样可以!

    赵便如的符箓笔谈中开篇便指如,符箓本身就是一种道法,一种可以将道法封印后随时可用的特殊道法。严格的说,自己的《阳文箓典》就是脱胎于这本介绍最基础符箓的笔记。符箓最初的功效就是存储道法,而道法正是由凝炼的灵气而来。也可说,符箓本来就是用来存储灵气的。普通的符纸当然不可能存储般庞大的道法,但是,自己的《阳文箓典》或许完全可以。

    道机存在于道人的一个微末的闪念中,天道难测,但在莫测的道界里,总会存在着那一星一念的生机,能够在繁杂无比的困境中发现它,不仅仅考量着道人的机智,更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运气这东西很奇怪,但古人有一句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还有一句话,‘物极必反’。陶宝的运道本来已经差到了极点,但当他抓住了道机之后,运气自然而然便爆个全彩。

    一念即动。陶宝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道无比灿烂的光明。五指连动,快愈飞光,须臾间便连续写出‘明部’阳文九十六字。

    一个个奇幻的字符在虚空中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浮动游移,好像一部藏了天地大奥秘的古籍在徐徐打开。每一个字都缓缓地演化着它们的独特道法,就好像一幅幅生命的迹合。

    随着阳文道法的演化,涌入陶宝体内虚空内的庞大灵气jīng华终于找到了渲泄之地,如九江分流,向着虚空中的阳文异符流涌过去。

    不徐不急。

    道法演化,灵气涌动。整个虚空世界突然无比的静谧,深邃,时间也仿佛停止下来,看着这一幕极致的道法变化。

    道,是生,是活,更是创造。

    道,由一而来,分而二,继而三,三化万物。

    陶宝心静如月,一轮浩月镜悄然跃出,同样默默地汲取着这浩瀚的灵气。

    阳文符箓共二百九十七字,每一字都藏有一玄秘道法。而这些道法要实现真正的演化,无疑需要极为庞大的灵气,所以,陶宝此前所得,不过是皮毛而已,并不能体现出这些神秘道法的真正面目。就好像他隐部最强的一字‘死’,演化至深,竟然是天下三大神火之一的‘死火’,此前,又如何可以想像的到?

    陶宝的道体浮在道壁前的虚空道景里,而他的全部道念,却又沉浸在自身体内那虚空内。同是虚空,却分内外里别,究竟是何道理?

    辟真道人脸上的诧sè越来越浓,本该破体而亡的陶宝,为何仍然飘浮着,究竟发生了什么?难道他真得可以承受下来吗?

    这时,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忽然静悄悄地走进大殿里。

    看到殿中道壁前的景像,豁然一惊,白素的手指刷地一点,一股青sè道光向着游蚱道壁飞shè过去。

    “静儿且慢。”辟真道人挥手截下这一击,出言喝道。



………【第一百一十三章 尽心上】………

    “师父,陶叔叔他会死……”三年后,明显长大了的静儿焦急地叫道。

    辟真道人云淡风轻地道,“放心,看样子,他另有机遇,不仅没事,看起来更因祸得福了。”

    静儿愕然地望向道壁道景中的陶叔叔,三年前的一幕幕她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母亲一去不返,将自己交付给了陶叔叔,和陶叔叔虽然时间相处的时间不长,就遇到了师父,但是陶叔叔在自己的心里,就是最亲的亲人了。

    两年前,自己在师父帮助下不仅耳疾尽去,袪除暗伤,并且成功入道,苦修思蚱宗道法,进境神速,为的就是有朝一rì能够报得母仇。若没有陶叔叔,她又哪来的这般奇遇。知恩念报,她自然份外担心陶叔叔的安危。

    游蚱道壁上的道景渐渐虚化,青鱼倏然隐没,回游壁上。

    奇异道光一敛,陶宝全身萎顿地跌落在大殿上,双眼强睁,向着静儿投以安慰地一目,转睛向辟真道人低声道:“多谢前辈为晚辈守壁十rì,rì后晚辈定当回报。”

    “无妨,你我不过交易,互不相欠,你也不必放在心上。现在,你道体不稳,道元不固,还是潜修一段时间吧。”辟真淡容道。

    静儿叫了声‘陶叔叔’,连忙上前小心地扶着陶宝向殿后静室去。

    陶宝全身无力,虽然勉强纳尽无穷灵气道元,但实际此刻虚弱到了极点,不要说道家,就是凡人也要了他的小命。也不逞强,任静儿扶着他离开。

    花开花落,rì升月落。一年时光一晃而逝。

    来年盛夏时节,陶宝才从思蚱宗后殿的一间静室里出关。

    出关时,才发现思蚱宗又有变化,不但灵气蕴茵,而且人丁也兴旺起来,殿中往来,有上百的少年道童,竟还有三个大道士的人物在宗内主持。陶宝初现身时,还惊了众道,以为有强敌入侵,又不巧辟真道人携静儿一同入山悟道去了,一时解释不清,差些斗起法来。

    幸好三位大道士中一道老成持重,问明了他的来由,方才放他离去。

    陶宝呵然一笑,于众道众目中,纵身而起,离开思蚱宗。rì后他再来此宗时,当是十六年后的仲秋之rì了。

    这四年时光,尤其是经过游蚱道壁十rì后的这一年静室潜修,对陶宝来说,修道境界绝对不比他在落巢山差。这一年时光,分分秒秒,陶宝都会感觉到自己在强大,突飞猛进之速,简直令他自己都为之咋舌,为之疯狂。体内四行道元澎渤无尽,当真是道念所至,道法所依,几令他生出无所不能之幻像。幸好有幻光石中穿越光界的经历,还有重山‘道’字镇压,才没有入幻,连连突破修道桎梏,最后停在了一种极为微妙的境界,就是当rì在濒死之前所悟的半步道境。陶宝心知肚明,这半步之妙,全在一念,与当年老丁丁奇遇相仿,时机一到,随时可踏出这半步,进境到真正的大道士之境。但是,这半步也如天堑,或许永远无法踏出也不一定。

    事实上,正是他这半步境界,才使得思蚱宗三位大道士生出疑虑,放他出宗。在大道士眼中,此刻的陶宝实际上已经生出大道士境特有的境界感应,但是到底是差了半步,还是初入大道士境,差别并不大。除非是交起手来,否则谁也不能确定。

    娇阳如火,阵阵热浪滚滚而来,刺目的阳光映入眼睛里,令人眼前白茫茫一片。

    不过,如此灼热的阳光落在道人眼中,自然毫无不适,陶宝闭关的久了,此刻走在大路之上,望着远方群山起伏,河道蜿蜒,尽是绿意生机,心情大畅,口中哼唱起儿时的山野俚歌,好不自得。

    离开思蚱宗已经有半个月了,虽然山深连绵,不知此处何州何府,但他心中坦荡,无有牵挂,只是一路越山向北而行。

    过山之后,道路渐宽,行人渐多,陶宝与人打听,才知道自己所在,原来是吉chūn府,已是较为偏远的北方州府了。再向东北越过两个府,便又到了通远的广袤草原。

    想起通远,自然想起自己在落巢山飞天峰上的洞府,一别经年,也不知是何模样了。离峰之时的情形尚在脑海浮现,谁料得到短短数年,自己已到了这般境界。

    在路上数拔行人眼中,这一青年道人身高如鹤,长人一头,道衣虽然破旧一些,却非常洁净,道髻高顶,目渊身拔,不悚不严,一派古道之风。

    此时听得青年道人忽唱起家乡的俚歌,纷纷侧目过来,交头接耳,才觉得这个青年道人如此亲近。

    “哈哈,听得道爷的歌儿,像是西南乌莽那面的腔调,莫非道爷家乡在那里?”一伙客商中一位老爷子高声说道。

    陶宝早就注意到这伙客商,大概三十多人,除了这老爷子,其它俱是jīng壮的汉子,有车马七八辆,与寻常的客商没什么两样。

    陶宝微笑道,“是啊。我的家乡就是在乌莽南域的昌兴县,临着江北府。”

    “哦?江北府啊,那可远了。我走南闯北的这么些年,也只去过一次。昌兴县倒是听说过,那边的山珍特别多,我家中还有产自那里的一根百年的‘六头三叶’虎头参,呵呵,倒是留着给我老了吊命用的。”老爷子坐在一辆车辕上,一手提着缰绳,一手甩着马鞭,虽然身形颇瘦,却也极为jīng壮,那目光明亮,jīng神的很。

    陶宝轻轻一跃,落在老爷子的马车上,坐得稳稳的,说道,“老爷子身强体健,哪里还需要用参,看您的身子骨,活过百年应该没问题。”

    老爷子眼睛一亮,哈哈笑道,“借道爷的吉言了,大山狗,听到没?道爷说你爷爷能活过一百岁,你他娘的以后少管你爷爷吃肉、玩娘们。”

    另一辆车上驾车的中年汉子闷嗯一声,向陶宝扫了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