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教育、文化和大众媒体各主要机构的负责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一精英阶层人数约有10万人,约占苏联总人口的 1/1 000。
  组成这些精英的是些什么人?布尔什维克党的早期领导层由一些忠诚的革命者组成。可是在其掌权并变成执政党之后,它就开始吸收那些只不过是想要提高社会地位并获得声望、权利和物质特权的人,尽管其中也不乏有人受建设新社会的前景所吸引。1917年初,布尔什维克党只有万人,而到了该年底,这一人数急剧膨胀到30万,1928年是130万,1933年其总数就达到了300万。
  在斯大林于30年代末发动对党—国精英的全面大清洗后,早期的“老布尔什维克”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活了下来。在残酷镇压大行其道的斯大林时期,很难想象有真正信仰社会主义观念的人,会被吸引入党并上升到党—国精英阶层。随着党—国精英阶层在战后日趋稳定,它日益变成了一个与1917年夺取政权的革命组织完全不同的实体。
  要想爬到战后的精英阶层,需要许多个人条件为基础。正式教育是首须具备的,它不管是对农民出身的年轻人,还是对工人出身的年轻人,只要符合规定,通通免费。对于那些要从卑微出身爬到精英阶层的人来说,技术和工程教育是最通行的捷径。个人关系也起重要的作用。年轻人在学校和共青团里营造毕生的友谊和联系,它们能够助人步步高升。在这个等级森严的体制中,对上级的忠诚是提升所需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天分和能力同样起着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在沿着经济管理之路步步高升的事业方面。最后,要提升,就得牢记和紧跟官方路线,即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官员们应该无私无怨地为人民服务等。虽然确实有人真的相信官方路线,但大多数人口是心非,他们相信,只要在适当的场合高呼几声,就万事大吉。
  任何由10万人构成的团体,都参差不齐、良莠混杂。不过,苏联体制确实希望为其精英成员选择并培养一定的个性特征。在其战后的稳定时期,苏联体制造就了一个其大多数成员教育良好、雄心勃勃、讲求实用、机会主义和现实主义并存的统治集团。
  苏联精英成员的上述特征,听起来像是对任何现代社会制度中的统治集团的描述。然而,在某些方面,苏联精英的情况和古今其他社会制度中的统治集团是不同的。纵观整个历史,在各种类型的社会制度中,统治集团往往都由财产所有者所构成。在具体的社会制度中,占有各种最有价值的财产,保护这种占有的需要,易于在统治集团成员中锻造一条坚强的纽带,同时使之紧紧系于该制度本身。而且,私有财产制度还能够使它的统治集团成员依靠财产继承而使其身份代代延续。
  苏联体制的社会主义信条禁止其统治集团获取个人财富。实际上,一切有价值的财产都属于国家。西方专家普遍认为,在苏联体制中,除了极高级的官员外,其党—国精英的普通成员是不允许把自己的身份传给下一代的。虽然精英们的子弟较容易进入最好的学校,并通过拉关系获得好工作,一位分析家还是发现,绝大多数高级精英及其配偶是在知识界工作,“并不一定跨进精英大门”。高级精英的子弟们最通常的职业是在学术界、新闻业、外交部门和对外贸易行业(它们似乎更利于外事能力的发挥)。苏联精英每一代的空缺,很大程度上是由出身工人或农民、受过教育并层层爬上来的人所填补。

党—国精英(2)
苏联党—国精英成员们面对的是一种矛盾的现实。他们大权在握、风光显赫,掌管的是世界上两大超级强权之一。然而他们又处处受到约束,禁止个人积累财富,无法保证自己的精英身份能传给后人,这都必定限制了苏联精英把自己当作一个拥有独特利益的社会阶级从而加以认同的程度。这也限制了他们与该体制的密切程度。除了少数几个极高级的领导外,他们所有的人都完全依附于上一级官僚机构并最终依附于党。要想保住现有位置,要想有所提升,就得要有上级党组织的嘉许才行。一旦失宠,虽然不再意味着坐牢或杀头,但也要在失去位置的同时,失去物质优惠,失去权力。他们在苏联体制下的这种处境,必定使他们焦头烂额,特别是那些曾出国并把自己与西方同等人物相比较的人。但是,若要在其中工作,他们就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该制度的条条框框。
  第一部分
  苏联体制
  导言
  苏联体制的终结是该体制的独有特征和特殊历史的产物。本书第一部分探讨苏联体制的起源及其在戈尔巴乔夫掌权之后的演变。其中第2章考察了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时苏联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以及他们关于替代性社会经济制度的观点。从这次革命到新社会成型,其间经历了10年的时间。对于20年代末在苏联建立特殊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决定,以及随后出现的苏联体制的主要特征,该章都作了追述,并且分析了在苏联出现的新精英阶层的性质。几十年来,尽管苏联的经济问题长期严重存在,但苏联体制一直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第3章分析了苏联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同时反驳了在这一问题上的通行看法。该章介绍了1975年后苏联经济运行遭到严重破坏的情景,同时对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作出了一定的解释。我们发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既是针对苏联经济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对1975年后经济状况日益恶化的反应。
  第2章
  社会主义与苏联体制
  1991年8月苏联未遂政变发生之后的几个月里,苏联总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仍然未能成功地挽救苏联,此时,他反复地提到了1917年的“社会主义选择”。这指的是20世纪最重大的革命之一,即苏联的诞生。布尔什维克于1917年在彼得格勒夺取政权之后,其领导人弗拉基米尔·伊利奇·列宁宣告:“现在,我们必须在俄国建成一个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的“社会主义选择”是早在70年前就已兴起的一场政治运动的首次胜利。1848年,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曾向全世界宣布:“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马克思和恩格斯谴责了资本主义,并预言一场工人起义将会用一种全新的、更为公平的社会制度来取代它。19世纪后半期,在欧洲及北美的所有主要国家里,许多工人和###的知识分子均为这种预言所吸引,相继组成了社会主义政党。那么,这种使他们谴责现存秩序并呼唤某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的观点,这种在70年后激发起俄国革命的观点,到底是什么?
  社会主义观
  让那些从未读过《共产党宣言》的人感到惊奇不已的是,该书中居然包含了种种对资本主义的最高赞语,例如:
  资产阶级……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可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资本主义的巨大成就有其阴暗面——它们以剥削工人为基础,而恰恰是这些工人的辛勤劳动,才创造出这些巨大成就。工人阶级作为这些成就的创造者所得到的,却是贫困潦倒、朝不保夕的生活。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认为,掌握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掠夺了所有的利润。中世纪的世袭贵族被金钱贵族所代替。
  社会主义者的批判并不止于早期资本主义所具有的不平等特征。他们还谴责周期性的经济萧条,此时,虽然商品需要持续增长,生产却停滞了下来。他们还声讨失业对新工人阶级所造成的浪费和痛苦,这些新工人对昔日小农或城镇工匠的安定生活仍然记忆犹新。他们还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厌恶,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工人只是生产财富的商品。

党—国精英(3)
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更高级的人类社会阶段必然来临,它不是来自向富人和当权者宣传社会变革有多么好的知识分子的言论,而是来自资本主义的主要牺牲品——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斗争。列宁所说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以这种社会变革观点为基础的。无产阶级或说工人阶级注定要走的一条道路,乃是从为改善生活条件而自我组织起来转到为政权而斗争。最后,工人阶级将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在其废墟上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社会。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预见和提倡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没有提供任何详细的图景。他们一直集中分析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他们坚信,建立新社会的秘方就蕴藏其中。只有少许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评论散见于他们的著作中。新社会可能有几个阶段,一开始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资本主义的残余及其社会组织和个人心理仍然相对强大的时期,可是终将发展而成一个全新的、无阶级的社会。传统上,马克思主义把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把最后阶段称为“共产主义”。
  俄国革命前,社会主义者对新社会是什么样子展开了争论。但他们普遍同意,社会主义制度应具备三个基本经济特征:
  第一,社会生产资料——工厂、机器、能源和大规模运输系统等,都应成为公共财产,而不是属于个人所有。这将终止资本所有者对工人的剥削,此后,谁也不能仅凭财产所有权就获得收益。
  第二,应该由经济计划而不是市场力量来指导生产。马克思和恩格斯比较了计划与存在于所有资本主义企业中的秩序,他们把后者看作混乱的市场交换关系。正如单个资本家对其企业内部活动加以计划一样,作为总体的工人阶级一旦掌握权力,也会采纳计划体制对全社会的经济过程进行指导。他们相信,经济计划将会消除资本主义的顽症——失业和周期性的经济萧条。
  第三,社会主义将取消为利润而进行的生产。资本家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是以他们预期什么能带来最大利润为基础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极力追求利润的竞争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源泉,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把它看作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想方式。社会主义将用“为使用而生产”取代为利润而生产。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是为了造福社会而不是为了获取利润。由于没必要保守商业秘密,知识将会在企业中广泛传播,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将超过资本主义业已证明的惊人成就。
  早期社会主义者更多地谈到未来社会主义的经济结构而不是其政治结构。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政府总是一个阶级统治和控制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即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民主共和制,在社会主义者看来,真正多数人的统治也是无法实现的。资本家阶级的巨大财富和经济力量阻止了劳动阶级行使真正的政治权力。
  社会主义者认为,工人阶级在掌握政权之后,将会变成新的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权力去保证被打倒的资本家阶级不致复辟或干预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术语来表达工人成为新的统治集团这一观点,与他们把资本主义国家看作“资产阶级专政”的观点相对应。可是大多数社会主义者期望,在工人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民主将会盛行。毕竟,除了通过能够让工人阶级的成员们自由表达他们的观点并达到集体决策的民主制度外,还有什么办法能使他们中的大多数成为统治阶级?由于能够推翻民主原则的富裕阶级不存在了,因而这种“工人的民主”有望成为一种比以往任何民主更为名副其实的民主。
  公有制、计划经济、为使用而生产、民主的劳动者国家,被认为体现并发扬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各种社会价值——平等、经济安全、合作和民主。人们相信,由于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与更快速地发展、更充分地使用社会生产力相伴随,因此,社会主义将很快消除贫困。由失业和周期性经济萧条所导致的浪费和危机现象,将通过经济计划而得以消除。合作将取代资本主义狗咬狗的竞争。。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党—国精英(4)
经过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以及旧制度残骸逐步消除之后,人类社会将最终达到共产主义。在这一阶段,自原始集体狩猎时代以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