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阔天高-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扫而光。
正文 第17章 良师
    莫府里的人看见苏直光明正大地跟着老太太和莫钟书进府,平静的外表下皆是万分惊奇,背地里都在猜莫钟书究竟给老太太吃了什么药,不然以老太太那冷漠多疑的性子,怎么会容许苏直出现在她眼前。

    莫钟书懒得去理会那些闲话,他把苏直安排在致远轩,让他每天替自己去家塾上学。书童们原本都只在教室外面等着自己的少爷,并不进课堂读书。但莫钟书有意要培养苏直,让他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听课,自己则打算逃学留在致远轩看书。

    苏直一脸的惊讶:“五少爷叫我替你去上学?”家里把他送到老太太的庄子去之前,他爹就把莫钟书和他们家的渊源都告诉了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才七岁的他已经知道很多人情道理了,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表弟,他的感情相当复杂。

    莫钟书认真地点点头。他与苏直之间一直少有交流,因为不知道要如何与这个表兄兼书童相处。二人初次见面时就是他们父子被人无端欺辱的情形,“穷二代”的仇富心态在苏直身上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莫钟书自认不是“富二代”,但他两辈子都未曾亲身经历过贫困,对“穷二代”的心路历程知之甚少,也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帮这位表兄走出过去的阴影,让苏直替他去上学,一是想让他有机会多认几个字,二也是寄希望于所谓圣贤书能够软化他已经被贫困冻硬的内心。

    苏直不再说话了。他曾经艳羡过一个堂哥,因为他能到三里外的学堂去念书,可他知道,上学只能是他和村里许多小孩子共享的一个梦,因为家里连吃饱饭都困难,实在交不起昂贵的学费。可他也不想一辈子与人端茶倒水或者回村里伺候几亩佃来的田,辛苦一年却要把七成的收成送到地主手上。如果能读上一两年书,认识些字,他将来或许能在城里找个店铺当学徒,再努力几年,甚至有可能当上掌柜。

    第二天,莫钟书把苏直领到家塾里,他们到得早,卢先生还没来。莫钟银和莫钟宝对视一眼,有样学样地招来了自己的书童。等到卢先生走进课室,很无奈地发现下面齐刷刷地只坐了五个书童。

    莫钟书中午和老太太一起吃饭的时候,听丫鬟们给老太太学舌,才知道自己无意中又领导了一场逃学、运动,想象着卢先生气得山羊胡子乱抖的模样,自己也笑得喷饭。在这一点上,莫府五兄弟倒真是共同进退。

    苏直深知机会来之不易,读书很认真,卢先生布置的功课也总一丝不苟地完成。后来功课日渐加深,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读半个时辰的书再上学,天黑了还要秉烛夜读一个时辰。莫钟书担心他用功过度会伤身体,屡劝无果,只得让阿贵每天领着他在花园里跑上几圈,但一回到致远轩,他马上又一头扎进书本里去了。

    卢先生常常站在课室门口望着两排空桌椅叹息,要是这个有那个的一半天资,又或者那个有这个的一半用功,那该多好,偏偏愿意用功苦学的天资不如人,天资过人的却又不够勤奋,还有一群既没有天资又不知道努力的“二世祖”在虚度光阴。可是他叹息再多,学生们也依然故我。卢先生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回到他自己的座位接着上课。

    转眼间又是冬去春来。

    这一天,莫钟书正在和大富商量着接下来地里该种什么。几年下来,他买的下等田越来越多,地也越种越肥,许多田的产出都接近良田了。老太太也越来越相信莫钟书,交代庄头说莫钟书和大富种什么他们就跟着种什么。

    这时候,苏直放学回来了,还带回一份功课,道是卢先生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细读并作文写心得。莫钟书接过来一看,原来是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的一篇短文《伤仲永》。

    莫钟书失笑,那固执的老头儿还不死心,总企图挽救他这个“不务正业的浪子”。卢先生想借方仲永的故事告诫他,即便天生神童通达聪慧,不接受适当的后天教养,最终也会沦落为一个普通人。可他莫钟书不是真正的文曲星下凡,别人眼中的“天赋”全是他上辈子一点一滴地努力得来的,既然转世投胎时孟婆好心地放了他一马,这些学识就不可能再丢失,他也就不可能“泯然于众人”。而且他也并非不再努力,只是一来年纪还小远不到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二来不想跟着一个学问算不上好的先生浪费时间,所以他有意将精力旁落到能帮助自己改善经济环境的杂事上去,即便如此,他自己在致远轩的时候,偶尔也会温故而知新一把的。

    尽管内心很不以为然,莫钟书还是作了篇文章交给卢先生,安慰一下老先生的良苦用心。但他在分析完方仲永的悲剧之后,一时兴起,又顺手加了一大段自己的牢骚。

    文章交上去之后,卢先生再见到莫钟书时,目光中就多了许多内容,却不再说什么。

    又过了几个月。天气开始热起来了。

    一个下着潇潇细雨的午后。卢先生突然去找莫荣添,提出要辞馆,说自己已经决定要回老家去,他家就在澄州府下辖的陶县,打算用这些年的积蓄买几亩薄田,从此安享晚年。

    莫荣添再三挽留,卢先生却是去意已决,莫荣添无奈,只得赠了他一封银子以谢他这些年来辛苦教导自己的几个儿子,又请他帮忙为儿子们荐一个好先生来。

    卢先生正等着他这句话呢,闻言忙郑重道:“东翁有无想过把少爷们送到书院里去?东城门外的观澜书院就很不错,澄州府每年新中的秀才,就有一小半是出自观澜书院。如今掌管书院的这位齐山长,与尚知府是同科进士,前些年因在任上触及当地富绅利益,得罪上司同僚,才被罢了官,如今他只潜心治学,倒把个观澜书院整治得蒸蒸日上人才辈出。”

    莫荣添摸着下巴不语。他是土生土长的澄州人,自然听说过观澜书院的大名,城中不少权贵人家都争相把公子少爷们送去求学,听说入学之前还得先考试,若是资质太差的,有钱也不一定能进得了。他想想自己那几个儿子就头疼,这时候莫钟玉已经娶妻开始跟着他打理生意,不再读书了。莫钟书资质极好,相信哪个书院都不会拒之门外,莫钟宝也还勉强过得去。可是另外还有两个儿子,整天只知道和一帮纨绔子弟一起胡闹玩乐,要不要把他们也送去书院?

    莫荣添驰骋商场多年,行事干脆利落,也不知他使了些什么手段,过不了几天,就把儿子们的入学手续都办妥当了,这才把儿子们叫到跟前,吩咐他们收拾东西明天就去观澜书院。

    莫钟书听说是卢先生建议莫荣添送他们去观澜书院的,一时无语。那个迂腐的老头儿,虽然学问平平,但他对自己却绝对是一番好意,这些年来自己每次逃学闹事之后,他总是苦口婆心地规劝,可自己一直不为所动,还在那篇方仲永的阅后心得里大发牢骚,甚至用了不少嘲讽之词,老先生不可能读不出他的言外之意,却还是再次无条件地宽容,还替他找了一方能够暂时避开莫府后院风雨的净土。澄州城里书院无数,好书院也不少,卢先生却特意为他挑选了城外的观澜书院,因为他知道,只有远离了乌烟瘴气的莫府,莫钟书才有可能摆脱俗务的羁绊专心学问。为了造就一个并不尊敬他的学生,他不惜辞掉自己赖以为生的莫府西席之位,如此胸襟,实在令人敬仰。莫钟书心中生出一股愧疚之意,这个世上毫无私心地给他关爱的人极少,但他却因自负上辈子带来的学识一而再再而三地让这位好老师失望了。

    老太太听说莫钟书第二天就要去城外的观澜书院,入学后便要在书院住下,十日里才得一日休沐,心中很是不舍,拉着他细细叮嘱一番,等莫钟书睡了才带着秦嬷嬷亲自给他收拾衣物。

    第二天到了观澜书院,莫钟书一进到分配给自己的房间,就拿出一张银票,交给身边的苏直:“你去打听一下入学手续,好好准备,该申请的申请,该考试的考试,这是给你的学费和食宿费。”

    苏直目瞪口呆,半天才反应过来:“哪个书院会收下一个奴才身份的学生?”书院培养学子,都是以参加朝廷科举考试为目的,而朝廷有规奴籍的人是不能参加科考的。所以他以为,莫府关闭家塾,自己的读书生涯也就结束了,暗自庆幸过去一年里自己抓紧机会学了不少东西。

    莫钟书却有另一番打算:“卢先生常夸你读书用继续努力,将来或许能考取功名,哪怕只是个秀才,对苏家都会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我早就考虑过要送你进书院读书了。奴籍的问题你不用担心,你和老太太签的只是十年活契,而且,今后若是有机会,我会想办法劝说老太太提前把卖身契还给你的。”

    苏直一个不提防,眼泪刷的一下子就流了下来。这一年里他看得清楚,这个表弟在莫府里处境并不好,时时处处都得小心防范着旁人的算计,可他却还是在尽心尽力地帮助自己一家。
正文 第18章 书院
    观澜书院位于城外的枕霞山的半山谷中,出门就是一个数丈深的山谷,站在门前就可以俯瞰水流湍急的澜河从谷底蜿蜒而过,所以书院被命名为“观澜”。书院环境清幽,不近人间烟火,实际地势却又离城不远,为书院学子提供了一个读书问世两相便利的地理条件。

    书院里的建筑布局与庐山白鹿洞书院有几分相似,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建筑体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俱是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礼圣殿就在书院的中轴线上,歇山重檐,翼角高翅,回廊环绕,青瓦粉墙,恢弘庄严的同时又显出几分清幽和肃穆。在礼圣殿的石墙上,嵌有孔子画像石刻,左右两壁檐上刻有孟母三迁的图画。莫钟书饶有兴致地踱过去细看一番。

    他继续信步向前走,便见到一座两层楼阁,上面的匾额大书着“藏书阁”三字,笔迹刚劲。阁前有几排高大的杉树,阳光穿过枝叶在地面上洒下许多斑驳的小光圈,风吹树动,光影摇晃,有如微波荡漾的湖水,美得就象一幅精心Ps过了的风景画。

    这时前面行来一个面相温和儒雅的中年男子,莫钟书见旁边的学子们都恭恭敬敬地朝他行礼口呼“山长”,知道此人就是书院的山长齐成章,便也从善如流地朝他行礼问好。

    齐成章虽是山长,却没有什么架子,很和气地朝众人点头示意,之后又匆匆离去。

    第二天,莫钟书开始上课。他疑惑书院是怎么安排班级的,他的新同窗们大多是十一二岁的半大孩子,苏直和莫钟银莫钟宝也在其中,好笑的是,牛高马大的莫钟金也鹤立鸡群一般和他们坐在一起。

    他们的夫子姓王,年纪很大,胡子都花白了,据说才学极好,对于四书五经有很深的见解,书院很多考中秀才的学生都曾受过他的训导点拨,不过也听说他脾气极坏,别的夫子惩戒学生时都用木戒尺或者竹戒尺打掌心,他用的却是一把铜戒尺。莫钟书看着他手中那把有成人两指宽反着铜光的戒尺,又看看莫钟金和莫钟银,忍不住就弯了嘴角,至于他本人,自信是不可能要吃戒尺的。

    他正想得高兴,忽然“啪”的一声巨响,王夫子的铜戒尺重重地落在他前面的桌子上,吓得他一个激灵忙站起来低头认错,好汉不吃眼前亏,何况刚才自己确实神游得太远了。

    万幸的是,王夫子只是用眼神给他一个严厉警告就走开了。莫钟书坐回去,心中暗叹自己也是个欺软怕硬的,跟着老好人卢先生读书的那三年,可曾有专心听讲过一堂课?今日遇到凶神恶煞的王夫子,马上就开始循规蹈矩起来。

    王夫子在讲课中不时停下来提问莫钟书几人。莫钟书心中雪亮,上辈子中小学里每次编排新班级后,各科老师免不了要安排些“摸底考试”,这里的王夫子自然也要摸摸他们几个插班生的底。

    王夫子对莫钟书的提问尤其多,似乎是不把他问住就不甘罢休。莫钟书好整以暇地一一作出近乎标准的答案。一堂课下来,王夫子的疑问倒越来越多,一个年方六岁的小孩子,又是生于商人之家,怎么会有如此学识?见前面的他都能对答如流,便临时把几个本是为辅导准备参加童生试的学子的问题拿过来问他,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个才刚入学的新生竟然也能答得头头是道。

    莫钟书望着王夫子额上的皱纹,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