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阔天高-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匠们的技术日趋完善,生产质量日益提高,收益也越来越好。尤其是两年前,按照莫钟书的建议,他们又在直隶和福建设立新工场,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就连高丽、吕宋等国也来买他们的玻璃了。

    不要以为吕熠荣登大宝之后就不在乎那两份收入,恰恰相反,他更加需要这些钱财。他现在拥有天下,但天下的税赋是要进国库的,他动用一两银子都得通过户部,要是多花了一文钱就会被御史大夫们扣上昏君奢靡的帽子,还是自己的小金库里的钱用得爽快。刚过而立之年的建兴帝,既想要当个万民敬颂的好皇帝,又不愿意放弃应有的享受,因而这个小金库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他才会继续关注莫钟书。

    这几年下来,他总算明白,莫钟书说他自己不适合官场并非一句谦词,那简直就是一个政治白痴,只是机缘巧合看到听到一些高见妙论,所以能写出一份绝世无双的策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他派去的人多番旁敲侧击,都没能打听到那些有着卓越见识的高人是何方神圣。

    但鉴于莫钟书源源不断地为他的小金库作出伟大贡献,建兴帝还是愿意继续罩着他,不让那些贪官刁民欺负了去,因为他知道,莫钟书虽然无力与豪强恶霸抗衡,但也不会甘心受人欺压,气愤之极时最可能的举动就是远走异国,那样对他吕熠也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建兴帝转过目光,让内侍打开了前面的箱子,里头全是折叠好的纸张,上面有印刷的字迹,散发出阵阵的油墨香味儿。

    他随手拿起最上面的折叠在一起的几张纸,第一页的右上角是四个大字“松江商报”,旁边是什么总期号和出版日期等小字,他并不太懂其意思,但猜想应该是和这“商报”相关的;再细看下去,第一页纸上全是松江的社会大事,四平八稳的官面文章,大概是从衙门师爷那弄到的;第二页便是松江的商业大事,还提供了许多紧俏物品的最新货价;第三页是文学作品,印着一篇杂文和几首打油诗,还有一个逗人发笑的小图;第四页却又是些小信息,页首上写着“广而告之”四字,下面印着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诸如某某商号开张,某某店铺打折清货,某某戏班编排了一出新戏,甚至某家某府联姻,等等等等。

    王长贵抬起头伸着脖子看了一眼那几张纸,倒是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东西。

    确切地说,松江的人都知道这《松江商报》。每天早上,松江的太阳刚刚露脸,大街小巷上就出现了许多报童,他们脖子上挂着一个装满了报纸的布袋,一只手里还抱着一摞,另一只手高举着一份卷起来的报纸,边走边喊:“卖报!卖报!《松江商报》!三文钱一份!”因为这《松江商报》消息全面,文字通俗易懂,一报在手,就可以尽知松江的大事小情,比上茶馆听说书先生讲古还方便,认得几个字的人都愿意买上一份来读,甚至不识字的人看着旁边画着的插图也能把内容猜个*不离十。

    建兴帝听着王长贵说完,又取了下面几份一样折叠好的纸出来,都是《松江商报》,日期和内容有所不同,排版却是一样的。

    建兴帝开始识字时便开始读朝廷邸报,很快就将这商报和邸报做了个对比。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朝廷法令、公报和大臣的奏章、文报等,其发行也受朝廷严密控制,只有官员和特殊群体才能看到。这《松江商报》却是民间自办小报,内容五花八门,面向普罗大众发行。

    建兴帝沉默了一会儿,才问王长贵:“你说这样一份报纸只卖三文钱?”三文钱也就能买到几张白纸,那印刷费用和其余人工呢?赔钱赚吆喝?莫钟书可不象是那样的人。

    王长贵笑着道:“听说,这三文钱里还有一文钱是给报童的酬劳,交回给报馆的只有两文。”

    建兴帝眼中的兴味更浓了,“你可知他每个月为这个报纸填进多少钱去?”

    “回皇上,回京前,莫五爷特地给奴才说过,只最初几天是赔钱的,一个月后就已经开始赚钱了。因为这个办报纸的效益好,现在已经又有一家新的报纸出现了,叫《江南信报》,栏目排版和经营模式都照抄《松江商报》的。”

    “哦,哪里来的盈利?”

    王长贵躬身走到建兴帝前面,指着第四页的那些宣告开业、促销、联姻等的小豆腐块道:“莫五爷说这些叫‘广告’,要刊登‘广告’的人必须交给报馆一笔‘广告费’,听说光是这些广告费就足以维持报馆的运营。”

    原来如此!建兴帝恍然大悟,继而又想到一个问题,莫钟书让王长贵千里迢迢地把这《松江商报》给自己送来干什么?他以前从不因工场之外的事情驱使自己的人,难道这报纸跟朝廷国事有相关?

    建兴帝把箱子里的报纸都取了出来。最下面的一张日期是两个月前的,王长贵说,那是松江出现的第一张报纸。

    两个月前,建兴帝想起,正是他和群臣因为要不要施行新法而开始争执僵持不下的时候,建兴帝想要施行新法新政,却遭到许多朝廷老臣的反对,他们不但搬出各种祖宗规矩来阻挠他,还在民间制造各种不利于他的舆论,借着百姓悠悠之口制约一国之君。建兴帝一心想做千古明君,不能无视来自民众的呼声,不得不暂时妥协了,所以这段时日他每天下朝后都心情恶劣。

    建兴帝让人把这些事透露给江南的莫钟书,其实是想要他去请教那些曾经指点过他的隐世高人,希望能有个出奇制胜的方法,但那边一直没有消息。

    突然地,建兴帝的眼睛亮了,这两件事情终于接上了线。

    这《松江商报》内容五花八门,注重实用性和娱乐性,售价低廉,是普通人家的消费新宠。

    百姓反对新法新政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一无所知,完全听信了那些蛊惑人心的舆论。

    如果他也办一份平民化的报纸,向世人宣扬他的执政理念,能不能把阻力转化成动力?先办一份能够引起中下层百姓广泛兴趣的报纸,然后一点一点地引导社会舆论……而且,这种宣传方式不用花费国库钱粮,他只需要挑几个懂事听话又有文采的笔杆子便可,料想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反对。

    建兴帝越想越激动,想要更清楚地了解经营报纸的事项,“莫钟书还有什么交代你的?”

    王长贵忙道:“回皇上,莫五爷说了,如果皇上想要了解报馆的经营运作细节,欢迎派人过去参观视察指导。”

    吕熠的几根手指满意地叩击着前面的御案。这个莫钟书,刚刚认定他是个政治白痴,却又突然神来一笔,帮他解决了困扰多日的大难题。
正文 第102章
    话说莫钟书在松江兼着孙子、丈夫与父亲三职于一身,虽然上有老下有小,但中间的老婆不吵不闹还常常帮着和稀泥,他倒是过得轻松惬意,安心做着专职奶爸,玩玩女儿,哄哄儿子,闲了还有个船队给他摆弄以调剂心情,日子倒也不觉得难过。

    自从前年莫钟书出资建了个孤儿院,老太太含饴弄孙之外又多了个游戏,隔天就去给孤儿们上一课。

    莫钟书刚得知她这个打算时,还想阻拦,倒不是担心老太太的身子吃不消,她老人家这几年心情舒畅,吃嘛嘛香,又有两个曾孙承欢膝下,身体倒是比在澄州时更好了,而是因为老太太那些琴棋书画对孤儿们毫无助益。莫钟书希望孤儿们学些实用的知识,十二岁离开孤儿院之后能够谋到一个饭碗。

    但老太太执意要去,莫钟书也没法,只得陪着她去上了一堂课。谁料老太太讲授的却是算账,还讲得比谁都好,大受小学生们的欢迎。莫钟书这才想起来,老太太管理生意也几十年了,算盘拨得比自己不知道快多少倍,从此便放心让她到孤儿院去发挥余热。

    这松江城的老太太们也是有交际圈的,平日里老太太们闲着没事,就爱凑到一起相互攀比,当然人家有修养有品位,不比金银财富,只比孙子曾孙子,比完数量还要比质量,好在这事儿就没有一家能占尽风头的,所以老太太们虽然争得面红耳赤,过后还能重归于好握手言欢。

    现在这莫府老太太背着老姐妹们去孤儿院玩儿得乐呵呵的,松江城里那赵府钱府孙府李府里头的老太太们哪个愿意服输,得到消息就气势汹汹地杀到孤儿院去。这些老太太年轻时个个都是执掌经济大权的人物,写字算账全不在话下,这会儿其实也还不算太老,六七十岁的年纪,老当益壮,一人一节课就把孤儿院全占领了。

    莫钟书听说了这个事,一时还真是不知该如何反应。他那等了两辈子才有机会检验正确与否的赌约,就这么被一群老太太义工给搅黄了。

    一转眼,莫云遥已经三岁了,莫钟书也不偏心眼了,带着女儿玩闹的时候都会算上他一份。虽然一再被松江莫府的当家太太警告,不许带坏她的孩子,可莫钟书坚信太过乖顺的孩子都是傻孩子,他还是强烈希望他的孩子都朝着聪明可爱的方向发展,于是便不遗余力地开发孩子们捣蛋闹事的潜力。

    莫钟书一直很怀念当年他爸爸带他玩过的游戏,诸如抓住对门邻居家的猫剪胡子,或者去扯楼上家的小哈巴狗的尾巴逼着小狗跟他比赛爬树,又或者用根细线绑了条虫子吊下去逗楼下的鸟儿扑腾,现在当然要拿出来跟孩子们重温一次。(。pnxs。 ;平南文学网)

    虽然现在这些小猫小狗小鸟全是老太太让莫府下人养的,习惯了母亲温柔的怀抱的莫云遥还是被他老爹和老姐的强悍作风吓住了,每次都只站在旁边给他们望风。

    每逢这个时候,莫钟书就跟女儿感叹:“闺女呀,你弟弟就是个没胆量的小傻子,可怎么办好呀?”

    “爹爹不用担心,有我罩着弟弟呢!”六岁的大姐大昂着头拍着小胸脯一番保证,总算让那慈父放下心来。

    不过莫云遥人小志气不小,在老爹和老姐耳提面命的强化教育和激励之下,就象浇透了水的豆芽一样开始茁壮成长起来。终于有一天,他溜进厨房,捉住一只待宰的大公鸡,抢了它尾巴上的三根又硬又长的毛,然后果断转身拔腿就跑。公鸡的双腿早就被缚得死死的,只能“喔喔喔”地叫着实施口头威胁。莫云遥一听,就跑得更快了。

    小莫云遥把那三根鸡毛上交给老爹,换来一顿结结实实的夸赞之后,才觉得手心和膝盖火辣辣的疼,这才知道自己一路上跌倒了七八次,皮都蹭破了好几处。

    潘慧言早就对丈夫一肚子意见了,见了儿子身上的伤,终于忍无可忍,咬牙切齿地吼了起来:“莫钟书,你怎么还不出海去?”

    没料到她丈夫第二天就听话地出海去了,留下来的一张纸条却把她吓得六神无主,因为他竟然把两个孩子也带出去了。

    老太太从孤儿院里回来,听说两个孩子都跟着出海之后,也唬了一跳,但到底是见惯了大风大雨的老人了,很快就放了心,反过来劝潘慧言道:“把孩子带出去历练历练也好,遥哥儿将来可是要接掌家业的。”

    “可是,遥哥儿才三岁,逍姐儿也才六岁……”潘慧言的眼泪都快出来了。

    “都不小了,他们的爹三岁就上家塾,六岁就独自去观澜书院了。这两孩子好歹还有亲爹在旁边照顾,一准能平安无事地回来。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

    潘慧言心里叫苦:“就是因为他们那个不着调的爹守在旁边,我才更不放心了。”不过她没敢把这话说出来,太婆婆可不象丈夫那么好说话,权威不容挑战,悻悻然地把这账转成高利贷,耐心等待欠债人回家来再连本带利地清算。

    虽然是利滚利的算法,潘慧言也没得着多少的利息,还差点连本儿都亏了进去。莫钟书只是带着孩子在南海转了一圈就回来了。两个孩子都晒黑了,却眉飞色舞地对母亲炫耀他们见到了海豚。潘慧言那才刚滚成个小雪球的利息,被这两个六七月的大太阳一晒,便化作了一滩水,当她丈夫带着笑容走过来的时候,就连那滩水也被蒸发得一干二净了。

    莫钟书此行,却不是买卖货物,而是帮着李长义运送一些物资和药品给他父亲。

    李长义现在也拥有了许多条船,不过都让他派出去了,所以才不得不向莫钟书借船救急。

    因为有莫钟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