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闻背后的故事:我的亲历实录-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育专家做顾问,画龙点睛地评点赛场情况。一场转播,几个人忙得不得了,紧张得不得了。
  转播的效果如何呢?读者已经猜到了。转播者费力,听的人纳闷;话到嘴边留半句,关键时刻只言他;该说的一句不吭,不想听的没完没了。就这样,转播中间还几次接到有关方面的电话,提醒“不要再报比分了”,甚至质问“你们为什么又报了”!另一头呢?听众和观众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他们也纷纷打电话来质问:“你们为什么不报比分?这是打的什么球,算什么转播!”事后,一封封信从四面八方飞来,对此提出“强烈抗议”,要我们做出解释。怎么解释呢?只有哭笑不得!
  更没有想到,这竟然成了一种转播的模式,直到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来访时才告结束。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与中美建交宣传报道纪实(1)
毛主席很有兴致地谈形势谈哲学,由原来预定的20分钟延长到70分钟;中美双方都在为如何表述大陆与台湾“一个中国”的问题而冥思苦想,基辛格等人从八角亭望着西湖中的苏堤顿生灵感,一堤隔两水,两水是一湖,形成了“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的妙句。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毛泽东主席的这一着棋,把中国外交的棋子走活了。毛泽东的一生有许多惊人之举,这一次又震动了全世界,使世界历史的发展拐了一个不小的弯。伟大战略家的气魄令人折服。
  周恩来总理是这一战略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他充分展示了高超的外交艺术,靠他的聪明才干和孜孜不倦的拼搏,冲破重重阻力,绕过一个个急流险滩,使开创中美关系使命之船到达彼岸。
  尼克松总统是为美国的利益而来。他之所以一反他的前任,敢于大胆地迈出这一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到中国来访问的在任总统,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是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么?我看还是世界改变了他。
  现在,对于1972年前后的这段中美关系史看得更清楚了,不少历史学家和国际政治评论家已从各个方面作了研究,今后还会有人从各种角度作深入探究。而我所记述的是当时的情况,更确切地说,是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传报道的真实情况,这也是那段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央电台历史上有声有色的一页。
  中美关系有解冻迹象
  宣传报道面临新课题
  一百多年以来,中美两国关系不断发生对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一部中国近代史中,美帝国主义的所作所为,我们谁也不会忘记。
  在中国现代史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美国出枪出炮出钱,支持蒋介石。新中国刚刚诞生,1950年6月27日美国出兵朝鲜,同时令其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迫使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美国的当权者亡我之心不死,一直采取仇视、敌视中国的政策,长期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破坏捣乱,和平演变,理所当然地激起中国人民的反美情绪,进行着政治上、思想上、外交上、军事上和宣传舆论上的反美斗争。
  “文革”中,把反美斗争推向了新的高潮。“文革”是内反“走资派”,外反“帝修反”。“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的口号震天响。“文革”中反美情绪的最高潮,是毛泽东主席就美帝侵略柬埔寨问题,在1970年5月20日发表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被称为著名的《五二○声明》)。这一庄严的声明,由林彪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广场上的上百万群众宣读,中央电台现场转播。全国各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这一庄严声明的主要论断被谱成了歌曲《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在各种场合传唱:“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简要回顾这段历史背景是想说明作为党和国家喉舌的国家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仅毫无例外,而是一直运用这块最敏感、影响最广泛的宣传舆论阵地,运用新闻性、教育性和文艺性各类节目形式,向听众进行反美斗争的教育。
  正在反美斗争如火如荼的时候,作为伟大战略家的毛泽东主席,并没有停留在历史的现实的反美之中,他从国家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面对世界局势严峻的现实,正从战略的高度谋划着改善中美关系的大局。
  尽管那时天天在讲“国内外的形势是大好不是小好,而且越来越好”,尽管天天在讲“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毛泽东主席的头脑是极为清醒的。世界上有美苏两霸、两个超级大国,他们之间又联合又争霸,而争霸是主要的一面。既然这样,不会是铁板一块。我们不能伸着巴掌对付“帝修反”,把自己放在敌对势力的包围之中,处于被动地位。苏霸设下的包围圈和边境的百万陈兵,构成了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是最危险的敌人。而美国是间接的巨大的威胁。

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与中美建交宣传报道纪实(2)
深思熟虑的毛泽东主席,决定采取步骤打开中美之间紧紧关闭的大门,结束20多年的隔绝状态,打破包围,争取战略主动。为此,在中美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上演出了威武雄壮的一幕。多年的宣传经验告诉我,宣传报道将面临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美国球队突然来访
  宣传报道措手不及
  毛泽东主席是一个决策了就付诸实践的人。
  1970年8月,美国作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及夫人来访,想实地考察一下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主席意味深长地向他发出了邀请,请他10月1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成为中美隔绝20多年后第一位受到这种礼遇的美国来宾。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其中的奥妙。
  12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斯诺,推心置腹地作了长时间的谈话,含蓄幽默中透出了心迹。尼克松是一个极端###的人,毛泽东又偏偏喜欢与右派打交道。他说:“目前中美两国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我愿跟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他说:“尼克松要到北京来就悄悄来,作为旅行者或总统来都行。”在外交场合,这种话当然不会是“信口开河”。这是一个重要信息,这是一个重要战略部署。当在内部传达吹风时,大家感觉到将要发生的重大变化,一时又难以说清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可想而知,在“文革”那种情况和极“左”的氛围中,要大家转这个弯子是多么困难,做到这个转变可以视为一次大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美国政府想有限度地改善对华关系也是酝酿已久。坐在华盛顿白宫的尼克松总统,为着美国的利益,也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历史潮流强烈地冲击着他;同苏争霸的一个个难题困扰着他;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巨大作用,使他不能再无视中国的存在。从1969年开始,尼克松就在寻找通往北京的渠道,结束美中之间隔离状态,他不断做出某种姿态,在涉及双边关系的某些问题上有所松动。
  中美双方有了一种接触的愿望。正在这时,历史提供了机遇。1971年4月,从日本名古屋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场传来了美国乒乓球队希望访华的信息,一向最善于捕捉战机的毛泽东立即决定发出了邀请。这一历史性的决策震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使正在召开的苏共“二十四大”黯然失色,世界舆论的焦点转向了中国。如果说,毛泽东同斯诺的谈话,是为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做理论和舆论上的准备的话,这一次迈出了切切实实的第一步。正是这第一步,给新闻宣传报道提出了种种新课题。
  它的冲击首先是思想上的。尽管在这之前有所准备,但事实却来得太突然了。思考需要时间,但已经来不及了。事先有所准备的人终归是极少数;这极少数中也并非都能想得通。全国人民以不同的目光关注着美国乒乓球队的来访。
  如果说思想认识可以等待,可以从长计议的话,宣传报道则必须面对现实,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尤其是广播传播及时、覆盖面广,直接面对全国各方面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反过来说,全国8亿人民既是听众,又是中央电台广播的最严厉的监督者,稍有不慎,各种政治帽子会上下左右扣下来。也许考虑到这种复杂性,毛泽东主席过问过这次宣传工作,而总管这次接待工作的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着宣传报道。
  毫无疑问,中央电台的宣传报道必须紧跟中央的部署。这在新闻报道中还比较容易做到,着重报道好有关活动也就是了,最困难的是如何完成好中央交给的转播中美乒乓球队比赛实况的任务。
  这是一场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注目的比赛,关注的焦点不在技术,而在政治。要转播好这场比赛实况的最大难题有二:一是如何介绍美国?“文革”中曾经把中央电台的体育实况转播作为“大毒草”进行批判,由此而停止了转播。直到1970年7月恢复体育实况转播时,已经面目全非了。名曰“体育实况转播”,而转播的解说却离开了“实况”的现场;超越了体育本身。在几个小时的比赛中,大讲对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大讲两国的友好往来,从而体现“突出政治”、“友谊第一”,为了与“技术第一”、“锦标主义”划清界限,到了体育比赛的实况转播不报比分的荒唐地步。可是转播中美乒乓球赛如何介绍对方的政治、经济?不能“骂”,也不能说好话;如何讲友好交往?双方敌对了20多年。不讲这些又讲什么呢?二是要不要报比分,又如何报比分?过去的转播不报比分,难;现在要是能报比分,又是难。中美乒乓球队之间的水平不是差一点半点,而是太悬殊了,一边倒地报比分不又是“锦标主义”、“分数挂帅”了吗?除了广播的两难以外,电视转播还有一难:“文革”是伴随着剪除奇装异服和剃掉长头发开始的,看一看美国乒乓球队员的那身打扮和嬉皮士科恩那不男不女的披肩发,如何出电视镜头?为此,中央电台冥思苦想地提出了几种方案,层层上报请示,一直请示到周总理那里。

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与中美建交宣传报道纪实(3)
一位大国总理工作的繁忙是不言而喻的,又正忙于接待美国、加拿大等五国乒乓球队的来访。本来“外事无小事”,人们又心存余悸,大小事都要总理点头,研究接待事宜的会常在凌晨开始。周总理多次过问新闻报道和转播之事,4月12日针对转播中的问题指出:“转播词少一些,不要那么多形容词,怎么打就怎么说,不要说什么高超、精湛的球艺。……说自己没个完,说人家就那么几句。”总理的指示一下子解放了我们的思想,卸掉了包袱,“怎么打就怎么说”,尊重事实,紧扣现场,一切从实际出发。“怎么打就怎么说”,不仅纠正了过去不适当的做法,成了中央电台体育实况转播的指导思想,也是新闻报道的一项基本原则。针对中美乒乓球赛水平的悬殊,转播中解说有难度,周总理说:比赛要有胜负,我们都胜不好,要让他们赢一点,还要教会他们。不仅如此,4月13日凌晨,周总理还审阅、修改了这场转播稿的开头部分,并作了批示:“解说词太长了,我已经都给你们改了,不要那么多形容词。”
  有了总理明确的指示,那场乒乓球赛打得很精彩,转播得也很精彩,吸引了全国听众和观众的注意力。人们似乎主要不是在听在看球赛、评判谁家水平的高低,而是新奇地在看美国人,在看美国,在看另一个世界。
  中国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来访已轰动了世界,中国又如此重视接待和比赛,更引起外电的纷纷评述,当然华盛顿白宫的主人更懂得其中的缘由。后人评说:一向善于搞“体育外交”的中国,又一次通过“乒乓球外交”,“使小球转动了大球”。
  基辛格秘密访华
  播《公告》定下宣传基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飞快推动着中美关系的发展。
  美国乒乓球队来访才过去3个月,7月15日的下午,中央电台军代表神秘地告诉我:“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来我国访问,明天(16日)将发表一份《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