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驾风歌-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都是她们家的,区区一点银子春子绝不会看在眼里,除了药物和银票外,包裹里就是这么几本书,沈冰对武功一点皮毛也不懂,根本不知道武功秘籍的价值几许,而且只教了春子几天的汉子,哪能认识武功秘籍里难懂的字语,连自己也只是认识里面的字而已,至于那些练功法门的记载沈冰看来是无聊至极,所以沈冰只要看到春子没有把书拿出马车外,就随春子为所欲为的对照练字了。马车在平稳的路上,春子描摹的汉字也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练。

    足利义满也不再沐浴更衣后才出客栈房门了,吃好饭后就挑灯夜读,粗略的看一遍自然难懂,足利义满在油灯下把春子忙碌一天的成果重新整理成册,把整理好的纸张仔仔细细的叠好,像沈冰一般用油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的,再把它放入马鞍之中,马鞍上让妹妹春子用牛皮缝补另一个口袋,里面装着的就是兵法韬略和武功秘籍,除了春子没有有发现足利义满的异常举动,他一到客栈第一件事就是解下马鞍拿到房间里去,足利义满的手下哪敢进入他的房间,羽少和沈冰也不会去到足利义满的房间探个究竟,一个幕府将军又是习武之人自然是爱惜自己的马鞍的,羽少对此并不以为然,他自己也是很爱惜白马,自然把马鞍擦洗的干干净净的,这样才对得起千里良驹‘绝尘’。

    大部人马走走停停的过了一个来月这才到了泉州,两个少林和尚已经非常郁闷了,可承羽少的情也不好发作,他们特别对足利义满看不顺眼,每天日上三竿才出发,天还没黑就打尖住店,他们也看出足利义满并非等闲人,他的手下对他毕恭毕敬的,在东瀛一定是个大人物,而羽少一切任由足利义满安排,沈冰和春子好的如同姐妹,两和尚只能跟着他们一同起居,谁叫他们没钱来着。却不知这是足利义满特意安排的,为的是多在客栈呆一会儿,让春子更是勤奋学习‘中土文化’,有时候春子连饭也不出来吃了,好像迷上了汉子。

    春子也是有心人。每天在抄摹完沈冰包裹里的书本外,另写些七拼八凑的汉字,还拿到羽少面前请他指点笔法一二,羽少看到的内容大多是乱七八糟的,偶尔写写唐诗宋词,不会写的字就空着,让羽少或者沈冰为他题上,如此一来羽少和沈冰打死也不相信春子的目的其实是抄摹他们的兵法韬略和武功秘籍。

    一个来月的时间足够春子把沈冰的所有书籍描摹了一遍,足利义满心中一阵子狂喜,不再需要上少林学艺了。他看来一遍那些书籍,足够他研究一辈子了。可先前把话说满了,自己仰慕少林,必要上少林见识一下,所以足利义满并没有在泉州和羽少分手,还故意和羽少套近乎,要和他一起去看看神秘的南少林。

    羽少本想尽快去云南,可足利义满如此相邀也不好意思拒绝,知道足利义满来中土不容易。很想在南少林学的一招半式,也知道足利义满在柳庄并没有学到什么武艺。足利义满一定是想看看出了那么多武林高手的地方,就算学艺不成也算是到过了武学圣地了。羽少为了沿途减少麻烦也想从水路出发,在大海上和足利义满分手的。本来羽少在永嘉的时候就想从水路出发。从海上之路抵达广西再转陆路前往云南的,海上之路毕竟可以逃避都尉府的人追杀,连船都准备好了,可风云难测。居然一路到了闽南泉州了。

    现在羽少还是觉着海陆比较安全,只要没遇到大风大浪,雇佣一些认知海陆的人就可以出海了。那么自己的这点微末功夫对付船工还是绰绰有余的,在陆地难保不会出现武功高强的歹徒,和沈冰两人很难一路坦途,所以羽少决定从海上之路经过闽地和两广,那么离云南也近很多了。既然要和足利义满从同一个地方出海,羽少也就多陪几日足利他们吧,一路上也承蒙关照,顺利的来到闽南了,顺便也向足利义满学点航海的知识。

    南少林寺,即泉州少林寺,全称镇国东禅寺,俗称南少林,位于泉州清源山东麓,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

    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共有十三进落,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

    济恒和济远两小和尚一回到少林寺山脚下就开始神采奕奕,羽少也想不明白出家人也会有回家的幸福感。只见两人放声歌唱,精神十足,全忘了他们带回来的各不幸的消息。可见为师伯落难伤心是假的,归心似箭那才是真的。

    羽少听完歌唱好奇的问道济恒:“你唱的是什么?”

    济恒回道:“这是少林寺的《门风堂规》。”

    “哦,那北少林是不是也讲这《门风堂规》。”

    “南北少林一脉相承属于同宗同源,其精神风貌基本类同。”

    “嗯,诗词很是直白明了,世人一听便知。”

    “南北少林寺都历经劫难,却长兴不衰,靠的是少林弟子千古传承的少林精神。”

    “什么是少林精神?”

    “少林精神事实上就是少林寺流传千古的《门风堂规》。”

    济恒说完又和师弟济远一起唱了起来,步履轻松的走在前面,带着羽少和足利义满他们一同前往镇国东禅寺,云际中还留着两人高亢的声音,回响着。

    南拳北腿少林棍,卫国保寺健自身;

    崇禅尚武少林人,爱国护教少林魂;

    不争和合少林心,止恶扬善少林根;

    以德服人消贪瞋,后发制人少林门。

    孝顺师僧父母亲,守法持戒遵祖训;

    农禅立寺为根本,医禅济世救穷困;

    慈悲为怀尽施舍,放下名利不是贫;

    武医为媒弘佛法,少林弟子正精神。(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闽南少林(五)
    东禅寺的看门和尚拦住了羽少和足利义满他们,济恒对看门和尚解释几句,可看门和尚就是不让所有人入内,只允许羽少和足利义满两人进寺,女眷和倭寇打扮的足利手下不得入内。济恒无奈的跟羽少和足利义满说道:“实在对不起了,这是寺庙规矩,女眷不得入内。而近几年来对于倭寇频繁骚扰闽越之地,我南少林也是深恶痛绝,并派出僧兵剿灭倭寇,所以施主你带着那么多东瀛人,就让他们在山下歇息吧,方丈在这里也不会同意倭寇进入寺内的。”

    足利义满也了解到倭寇的横行霸道深受当地百姓的痛恨,自然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进入寺庙难免会引起误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吩咐手下跟着春子去找客栈歇息,随后自己就会过来找他们。羽少也让沈冰跟着春子姐前往客栈歇息好,准备些出海所用的东西。

    “师傅,我是柳庄主托我带话的人,就让我亲自和你师傅交代一下吧。”足利义满说道。

    “在下是你师伯遇难的亲历者,也一起解释一下。”羽少说道。

    “嗯,小僧已经说好了,你们就跟着我们去见师傅吧。”济恒说道。

    春子和沈冰已经去了泉州的街市中心。羽少和足利义满跟着两和尚进入东禅寺内,也就是世人俗称的南少林。

    南少林有着很多的建筑群,四面八方全是房屋,错落有致的出现在翠绿的树林之间。羽少他们是从东岳山麓出发的,旁边就是通往福州的一条大道,走过一里地后一个叫‘山门’的地方,济恒解说道:“这就是少林的山门。”,过山门出现一条山沟,溪水清澈,流水潺潺。济恒和济远脱去履袜,在溪流中仔细的洗着双脚,并让羽少和足利义满也下来赤脚浸泡,解释道:“这是‘洗脚坑’,进入少林寺须在此洗脚,以示清静和虔诚。

    如此清澈的水流,羽少和足利义满也正有此意洗洗双脚,以去疲劳,溪水很是凉爽,有种刺骨般的冰冷感。直透内心。他们顺便摸脸摸脖子洗洗身上的风尘,经过溪水的浸透,两人的内心还真有些平静,感受到了天地的空明透彻。

    沿着山门而上,眼入眼帘的就是天王殿,里面供奉着天龙八部里的四大天王,足有几人之高。羽少仔细一看还不是泥塑之身,是用整块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经过彩描后栩栩如生。威风凛凛的瞪着大眼看着出入的世人。

    进入少林寺后羽少才发现真是壮观,大雄宝殿、法堂、达摩祖师堂、十三堂、罗汉堂、玄女堂、藏经阁、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其他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占据了四周所有的土地山头,经过当今皇上的赐修。整个南少林美轮美奂,如同南京京城,而且大都是石头砌成,显得异常坚固宏伟。石塔,浮屠,石灯。石像比比皆是,名世石雕,工巧绝伦,皆如少林寺门前的石狮子活灵活现。周墙三丈,陇田百顷,树林茂郁,壮哉!

    羽少和足利义满都被眼前的景致迷惑了,如此灵秀宝地必然出现很多佛法高僧,禅院大师。想着这些古人在此清修,山明水秀佛法普照,能人辈出啊。

    羽少和足利义满很快见到了济恒的师傅,足利义满也重复了他的俗家弟子柳叶飞的嘱托,告诉他他的师兄已经遇难的消息,济恒的师父眉头一皱也不不说话,口中念起了佛经,似乎在超度他的师兄在天安息。

    等到济恒的师父重新睁开眼睛,羽少也说起了事情的原委,并问起赵无极到底是何方神圣,武功深不可测。

    “赵无极?他又重现人间了?还出现在了闽越之地。”济恒的师父自言自语的说道。

    济恒的师父两眼有些放空,如同不知道是羽少和他对话,直直的看着前方若有所思。

    “大师,敢问如何称呼你的法号。”羽少有意提醒济恒的师父,自己在问他赵无极的消息。

    “哦,少侠见谅,贫僧云游天外了。”济恒的师父带着歉意对着羽少说道:“贫僧法号圆觉,两位师兄,圆知师兄就是少林寺的方丈,圆通就是已经遭难的师兄。”

    “圆通大师我见过,是个胖乎乎的和尚,还挺和善的。”羽少说道。

    “哎,师兄本是良善之人,只因贪图口腹之欲,六根不净,落得个如此下场,也是他命中注定有此劫难。”圆觉并没有对师兄的落难而难过,用佛法来解释着师兄的命运安排,既然上天就是这样安排,那也就是师兄命该如此。

    “大师不必悲伤,说不定圆通大师已经去了极乐世界。”

    “贫僧没有悲伤,但愿师兄已经脱离苦海,就像施主说的去了极乐世界,应该为他高兴不是。”

    “嗯,大师境界不是我等后辈所能理解的。”

    “我看少侠倒也颇有眼缘,也必定对佛法有所理解。”

    “大师说笑了,我小小年纪哪懂得高深道理,只是喜欢些儒释道的一些精义,读来倒也颇有心得。”

    “佛法讲的就是悟,悟道先后,不论年纪,少侠就颇有悟性,甚是聪慧。”

    “多谢大师夸奖,我此番前来就是想知道大师是否认知害死圆通大师的赵无极的,我见识到了他的通天神功,一招‘狮子吼’灭掉了在场的所有人,要不是天时地利,后生也见不到大师你了。”羽少话头一转,问起了赵无极此人的状况。

    圆觉听到赵无极的名字就会眉头一皱,说明他很有可能认识。

    “赵无极此人武功深不可测,曾经是蒙元时期的萨满,长期居住在漠北之地,号称‘通天巫’,是蒙古的第一国师,很少涉足中原。”

    “看来大师和赵无极颇有渊源。”

    “宋景炎元年,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之降元。少林寺长老元妙,俗称赵孟良,是皇族后裔。擅长太祖拳,现在成为南少林的绝技之一,是当年宋太祖赵匡胤所创,赵匡胤文武全才武功高深是个盖世英雄,他用聪明才智创出了一套拳法,流传于子孙后代,后人取名‘太祖拳’,随着争权夺势战乱不断,赵匡胤的皇族后裔很多都流亡到闽地居住,后人赵孟良甚至在少林寺出家成为长老‘元妙’。所以南少林和宋朝皇家颇有渊源,赵家的江山逐渐被蒙元所侵吞,作为太祖血脉的元妙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当时元兵剩勇追穷寇要把赵家子弟一网打尽,一直追至少林寺。先行奇握温斯也,凶残成性,挥令冲少林寺,激起千僧之愤也。元妙组建起僧兵上千抵抗元兵,刀光剑影。以一当十,元兵尸横清源城东,枕骸遍野。唆都至,发矢。千僧毙焉,存者百人。终究难敌元兵,少林寺就此也被毁坏。当年元妙战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