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圣踪-第5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间所谓的神灵往往也是千奇百怪,无论是妖物、修行人、乃至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甚至有大功业成就之人,乃至凭空无据但有所愿,都可能成为凡人心中的神。就如白衣人师父所言,这些都是凡人因神异之心,触异尊成。当初陆正住的地方就是一间城隍庙,而所谓的城隍,是凡人心中认为护佑一方水土城池之神,无有所本,因愿而生。



  如今的陆正身具修行,自然早已明白若是一方水土灵气浓郁,可能会有出现灵应之感,最大的可能便是化生一些灵禽异兽,如他当初遇见青蛟一般。其余或者不过是对经过该地之人元神造成一些影响,或者连此等影响都做不到。当然不可能有所谓的城隍,那不过是在此地之人心念愿力汇聚之感罢了。换言之,此等神灵并非真正的造化之灵,而是凡人心意所成,妄念所造。且人间凡人不仅造神,且制定种种事神之道,以此某种趋利避害,祈福纳祥,成为人之所行中极为重要之事。



  只是让陆正不解的是,白衣人师父为什么从造化之真宰之名谈及人间乱象呢?从刚才开始他就不断地让自己说出自己对此种种的认知和感悟,他的用意究竟是什么呢?



  正当陆正思索之际,忽听白衣人师父说道:“陆正,你知道我为什么要跟你谈及这人间凡人如何对待造化之真宰吗?你应该知道,我们现在所在之地离一个地方不远吧?”



  陆正心中一动,脱口而出道:“篱笆?”(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 从此人间无神迹
  万里晴空无遮掩,几许清风渡云白。两界山的尽头,一道黑线划开苍莽,将万里平原一分为二,隔绝仙凡,造就修行界和人间两界。这道黑线,正是当初一代奇人圣宗以绝世神通法力种下的篱笆。



  此时的陆正便站在这两界山的尽头,眼神之中带着一丝萧索,望着这一条隔绝修行界和人间的黑线。想当年苦行僧八苦和尚就是带着他站在这个地方,也是他第一次看到篱笆。只不过当年他修行未成,篱笆上带着圣宗的绝世法力,因此只能看见一条朦胧的黑线而已。这还是因为他当初触发了小神通的缘故,否则以凡人的肉眼,是根本看不见这道篱笆的。



  如今的他已是一位知命境的高人,昂然立身故地,眼神通已含命知玄妙,触目所及,篱笆再不是一条朦胧模糊的黑线。一根根长约丈许横竖交织的木条入目而来,看得格外分明。篱笆终于入目,陆正却不由大感意外!令他吃惊的除了篱笆之上沟通万物的天地之力之外,这一根根的木条居然是自己熟悉无比的建木!



  篱笆居然是建木修成的!



  难道当初圣宗也去过建木林?还是说这篱笆修建也是得到了建木之精一族的鼎立相助?看见这些建木,陆正很自然地想起了建木之精一族,也想起了那个拜自己为师的建木之精兰迁,当初自己突然离开,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



  组成篱笆的每一条建木都被天地之力炼化过,是以插入地中数千年来都没有腐烂,而且每一根建木上面至今还留存着圣宗留下的天地之力的法力。陆正炼化天命之花,自己身上就具备这天地之力,当然一下子就感应到了,否则的话还不一定能够分辨出来的。



  为什么圣宗的法力能够保留在篱笆之上那么久而不散?神念所及之下,陆正也已经感应的很清楚,那是因为这道篱笆不只是一道篱笆那么简单,更是一座千年运转不息的法阵!建木能生长得极高,号称接天之木。因此以此木入地,可得接通天地之用。天地之力能够最大程度的运转万物之气,形成这样一座独一无二的法阵。



  这座篱笆法阵特别在何处?虽然每一根建木只是有一丈二尺长短,但是若是身在篱笆面前就会感觉到这一根根建木是向天无限延伸的。若是想要强行从篱笆上方越过。那你飞天多高,建木也会延伸多高形成阻拦,是绝对过不去的。如果有谁想要强行的破坏建木,冲破篱笆而去,那想必修行界的所有修行人闭着眼睛都能想象那样会有怎样的下场。因为在此之前数千年来已经有无数的妖物以实际行动一次又一次印证了这个结果。



  当然。在修行界的修行人和大部分妖物都知道,要过这一道篱笆也不必那么费劲,只要化为人形,心存圣宗所立下的过此篱笆神通不入人间之戒,就能很顺利地从两根建木之间走过去,毫无阻碍。因为圣宗立下篱笆,并没有想要隔绝修行界和人间,只是不想让妖物在人间肆虐而已。



  当年的陆正对于这道无尽延伸的篱笆更多的是好奇和震惊,但是现在这一刻他看见篱笆,心中汹涌的更多是对圣宗前辈的敬意。因为他深深体会到这道篱笆所具备的用意,以及由于这道篱笆对人间和修行界带来的深远的影响。



  不过话说回来,陆正此时为什么会站在此地看着篱笆?这自然还是因为白衣人师父的缘故。刚才在山洞之时,白衣人提到了人间凡人对于神灵的种种乱象之后,又向陆正问及凡人究竟如何对待造化之真宰,陆正不知怎么就脱口而出篱笆二字。白衣人听了,没有继续说什么,却告诉陆正,让他离开山洞去看看篱笆,有些话更适合在当着在篱笆面前说。



  陆正当即离开山洞。先依照师父的吩咐,通知在远处护法的赤灵回到山洞等着,并不让他跟随,随后便来到了这里。见到师父几次三番支开赤灵。陆正倒并不觉得师父是对赤灵大哥有什么防备,只是有些话师父只想跟自己说罢了。



  陆正不知师父用意,但也不违背他的命令。不过来到这两界山尽头之后,他当然没有先去看篱笆,目光在第一时间便向篱笆边上不远处的一片草屋望去,心中涌起一阵又一阵难言的冲动。那片草屋不是别处。正是日月庐。



  阔别多年,再回日月庐,眼中所见草庐却已不是当年熟悉的样子。只是望了一眼,陆正的心就揪了起来,脸上的兴奋之情顿时化作成一片惊愕。只见日月庐中草屋残破,亭子败坏,位于中央的天圆地方阁也已坍塌,只剩下断壁残垣,几根突兀的木头冲天而立,整个日月庐已成了一片废墟,半点灵气也没有。



  不是说两位先生只是封印了草庐吗,怎么会变成这样?老师和乐先生呢,莫非也……陆正感觉自己心口好像被狠狠扎了一刀,想要别过头去不忍心多看一眼,却是怎么也转不动脖子。想要立即就飞天进入草庐看个究竟,但形神却似已分离,半步也迈不动。



  日月庐惨毁如此,心儿也已身亡,为什么偏偏只剩下自己?僵立的陆正心中刚一生出此念,眉心突然出现一个黑点,向额头上延伸,蜿蜒形成一道火苗之状的痕迹,跳动不已。蓦然,陆正双手紧紧握拳,面目变得无比狰狞,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嘶吼,心念之中一阵晦涩无比的死念再度席卷而来,浑身上下从体内射出了阵阵黑色光芒。无尽痛楚袭扰身心,令他再也无法安然站立,直接倒落在地,翻滚不已。地上周围的草木,只要被黑光触及,便立即枯萎下去,化为黑灰消失不见。



  正当从形神之中散逸的黑色光芒越来越炽盛之时,六龙佩之中的白衣人出手了,玉佩发出柔和的白光与之相持,抵御住了黑色光芒的继续散出,额头上的那道黑色火焰痕迹退回眉心还原成那黑点。一身黑色光芒被渐渐压制到了只有双腿还在冒出,但不知为何却始终无法将之完全消除。正当黑白光芒僵持之际,难以承受死念煎熬的陆正,近乎本能地运转神通法力飞天向日月庐飞去。



  足踏黑光,身耀白芒,黑光白芒都随着陆正因痛苦而扭动的身躯抖动不已。两界山尽头的山峰离日月庐非常之近,飞天瞬息可至,但死念烧心,蒙蔽元神,陆正在半天空左冲右突,不辨方位,竟是过了好一阵才他来到日月庐上空。



  正当他落下身形之际,不料迎面一股强悍的不可思议的法力横扫而来,直接将他弹出去老远,跌落在地上。这道将法力并无攻击伤人之意,只是将他震开不让进入日月庐范围之中罢了。同时,伴随横扫而出的法力,还有一道心念钻入陆正元神之中,老师李仪的声音在元神之中响起,严肃无比地警告他不可接近此地。



  老师他们还在日月庐!



  感受到李仪的心念,陆正元神震动,心中生出极大喜悦,死念顿时减弱了许多,黑色光芒一下就被白光压制了下去,白光也随即消失不见,终于又让陆正在死念之下捡回一条性命。陆正在地上运转法力调养良久,这才慢慢睁开眼睛。



  原来老师和乐先生真的只是封印了日月庐,看来草庐应该是失去法阵守护才会变成这样子的。他们应该还在草庐之中,只是不知道用了什么阵法隐藏了行迹,并阻止其他生灵接近。而且看起来两位先生应该不知道接近的是自己,那道心念应该是早就准备好了以应对所有接近日月庐的修行人或者妖物,否则若是老师和乐先生知道是自己来了,断然不会只是发出这样一道心念。



  得知两位先生无恙,陆正总算松了口气,心念之中的死念再度蛰伏下去。与此同时玉佩之中的白衣人也终于松了口气,经过他的苦心调治,陆正心中的死念已经被压制到了最低。但是无论他尽千方百计,始终都不能将这道死念彻底拔除。若是受到触动,就如刚才那样,死念仍旧是会迅速爆发出来,随时有可能夺取陆正的性命。白衣人知道,倘若要让陆正真正拔除这道死念对他的威胁,恐怕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见到心儿活生生站在他面前。



  但眼前还不是谈论此事的时候,还需要陆正真正领悟何为命,才能告诉他其实他还有机会将风琳起死回生。只是如果他没有知命大成,是不可能把风琳救回来的,就算是说了也是白说。于是等陆正调息良久之后,白衣人便让陆正再度回到了两界山尽头的山顶。陆正见师父又一次救了自己,没有半句责备之语,心中更生感激,心境倒也平复了许多。



  眼见陆正发觉篱笆是建木所成,满是震惊之时,白衣人道:“你没想到篱笆是建木炼制而成的吧,你心中一定是想到建木一族了。不过现在可不是想这些的时候,我让你看着这道篱笆,想让你回答的是一个问题。因为这道篱笆,隔开了人间和修行界。你在人间长大,又在修行界那么多年,各自都有经历。我想问问你,在你看来,人间和修行界有什么不同吗?”(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 道术分裂方术出
  人间和修行界有什么不同?这不是明摆着的嘛!相比修行界的修行人,人间虽然也有佛道教化流传,但是却只是宣扬因果、教人行善罢了,所以人间都是并无实际修持,也无神通法力凡人,这不就是人间和修行界的最大不同吗?



  陆正刚想要说出这番见解,忽然想起当初在建木林自己知道大成时候,白衣人师父曾经教训自己所谓“真正的修行”。那个时候白衣人师父就跟他说过,修行之道在于解脱,并不在于神通法术,所谓的神通法术不过是境界的印证罢了。人间之人有所行,修行之人也有所行,或以神通,或不以神通,并无区别。人间没有神通,始于篱笆种下之后,但是人间却从未没有过解脱。



  当时白衣人师父说他还不能完全领会他说的话,而陆正也的确是并不完全理解。此时回想起来,陆正便不敢随意答话,便恭恭敬敬的向师父请教。而白衣人其实也早就等着陆正这一问,开口娓娓道出了人间之人和修行人的所行之别。



  万物从何而出呢?一开始当然是天地垂象成形,但是万物化生之后,已受天地之道而得健行。因此万物亦得造化之功,能够传性流形,即万物的繁衍生息。所以自万物生成之后,无论是人还是飞禽走兽,都是由父母所生,并非天地直接垂象成形,其父母便如天地。修行人称此为万物之物化之变。



  不管是修行人还是人间的凡人,当被父母生下来之时都是一样的,都具备真灵之性,只有天赋才能不同,但其余却是一模一样的。至于后来的不同,当然是一修行一不修行所造成。但两者之行究竟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呢?



  修行人修炼第一步必须先炼化真灵之性为元神,但这一步并不是将真灵之性改变,而是与人之意识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修行人不受意识之幻所欺,能够内照形躯。但从这一点而言。人间之人亦有真灵之性,虽受意识之幻,不能内照形躯,但是真灵之性终究不灭。一样能够知道自己在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