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圣踪-第6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是换了以前的陆正,只怕并不会动这样的心思。但自从他成为天命之主,尤其是见到唐小九还活着却成了妖物,心儿更被害死需要他来付出努力让她复活之后,他的整个身心已经起了一种悄然的变化,开始去主动地思索和承担,并主宰自己的行为!不过陆正此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变化。



  从天巫山到佛山之间。相隔差不多有将近十万八千里,众人一路向西飞天而去,嗔心和尚在前方带头,同时施展法力移转前方的物境。所至之处,万物之气提前分开,这样在他身后的陆正和兰迁便省力许多。才过了小半天不到,便已经飞出万里之遥,嗔心和尚提议众人落地休息片刻。



  于是众人便选了一处溪水边稍作休息。其实嗔心和尚、陆正都是知命境界,这一点消耗自然算不上什么。而赤灵乃是妖物,神通修为也相当于知命,也没有什么疲倦之感。倒是坐在他背上兰迁,对如此之快的速度倒是极为不适应,若不是赤灵分出法力守护,他早已晕过去了。饶是如此,仍旧浑身酸软不已,落地之后摇摇晃晃差点没摔倒。嗔心和尚提议休息,其实就是为了照顾兰迁。



  陆正见此情形。便将兰迁召到身边坐下休息。他之身形所在,便是天地灵枢所在,加上他可以施展神通,引动天地灵气自然汇聚兰迁一身,兰迁只觉得每一个呼吸都感觉异常的舒服,不到片刻便已经完全恢复了过来。他知道这是师父在以法力相助,感激之下正要起身叩谢,却听的陆正轻喝一声:“不要动,收摄心念,好好体悟这篇法诀!”



  随着这一声喝。兰迁立即感到自己的心中多了一道心念,正是来自陆正。这道心念在他心中化开,好像是心间开了一朵花一样,花叶缓缓展开。让他感觉舒畅无比。随后心中便出现了种种幻影,竟是天地之间种种万物成形之景!伴随这万物出现,展现流转之迹,一个声音在他的心头响起,是陆正在跟他讲解一篇法诀。兰迁收摄心念,专心领受。认真听陆正讲解,生怕漏了一句话。



  陆正教给兰迁的是一篇什么法诀?说起来他身上有无数的法诀,都是得自白衣人师父,最重要的是包括了道门阴阳八派的所有法诀,还有圣宗传承下的御龙诀。不过原本在建木林之外,白衣人师父只是给了他这些法诀到知道境的部分,但自从他知命之后,白衣人师父在两界山便将法诀剩余的部分都交给了他。不只是如此,还有天地二宗的全部法诀以及许多佛门乃至其他修行宗门的法诀总共不下二百种,全部一气塞给了陆正。也不知道是用来修炼的,还是做什么其他用途。



  有这些法诀在手,只要随便抛出其中一种,只怕就有修行人要为此打破头了。当然了,道门的法诀不可轻易流传,否则可是要受到道门的追究的。但陆正教给兰迁的却不是其中任何一种,而是他自创的一套法诀!



  说是自创,其实也是在他参照了道门道门阴阳八派的法诀击出之上,加上自己对于建木之精的了解,才为兰迁量体裁衣般创出来的。建木之精有种种天生异能,最显著的本事是能隐藏身形,但他们毕竟不是如同修行人一般拥有法力,无法化显元神。陆正曾经仔细思索过这个问题,后来才发现其中的关键所在,建木之精与修行人最大的不同,便是建木之精其实并无形体,没有修行人的修行意义上的肉身,乃是建木精华凝聚成灵,所显在天地之间的形体,也是一种灵体。



  这是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来说,也就是建木之精本身就相当于修行人的元神了,他们的存在就等于是建木树的元神显化,所以当然不可能让他们再去做到什么化显元神了。基于此,在陆正琢磨之中,建木之精恰恰与修行人相反,他们所要做的不是化显元神,而是凝聚肉身。(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真性何妨由运行
  建木之精为什么一般不离开建木林,这就好像修行人的元神不会离开肉身一样,建木之精和建木乃是浑然一体,犹如心之与身,本不必分。建木之精在建木林之中能够得到各种的滋养,就如同鱼儿在水之中一样。虽然在建木林外得不到建木林的滋养之功,但也可以从其他的树木之中获得生机灵气,只是效用当然没有建木林来得好。



  建木之精从建木化出之后,可以说相当于修行人在知身境的成就;建木之精能够离开建木林,从修行人而言可以说是一种知心成就之功。但这只不过是从境界之上比拟形容,并不是说建木之精化形而出之后便有知身境的成就,长成之后便有知心境的成就。



  建木之精的肉身就是建木原身,也就是建木之树,每一棵建木树化生的建木之精都有确定的繁衍之数。也就是说,那课建木原身就是这一系建木之精的肉身。建木原身在化生建木之精后便会枯萎老去,僵立而死,自然不可再用。生即丧身,依托整个建木林而长成,所以事实上从修行而言,建木之精都是无形可托之神,无身可依之心!



  所以要让这样一个精灵之体凝聚肉身,又谈何容易呢?兰迁所需要的并不是和修行人一样的肉身,而是能感能应可入修行之身。最为关键之处便在所凝聚之身能满足两种变化,第一能蕴含天地自然之变,第二便是能应兰迁灵之感,随之而化。



  如果只是简单地去建木林再寻一棵树,让兰迁求证与之相合,岂不是让他再去做回一棵树,并不是修行所求证的超脱。恰恰是要让原本不能变化的建木树产生与兰迁一样的变化,这才是兰迁要面对的问题。但显然一棵建木树是无法让兰迁满足要求的。



  好在陆正身上的法诀那么多,自己又曾经印证道门阴阳八派的八身成就,这才想到一个法子。那就是借鉴日月二宗的观象凝神之法和风雷二宗的凝聚神风神雷之法,让兰迁以观象之法假想自身之形。再以凝聚神风神雷之法凝而成之。修行人以此法去实现元神化显,而兰迁却是需要逆转此法,以自身灵体为感应去万物之中炼化一个肉身出来!



  这样一来,等于是先要给兰迁凝聚一个假合之形。这便是陆正现在这篇法诀所能够让兰迁达到的境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观象之中修炼与万物感应之力,只有以感应之力为基础,才能引动万物之气,渐渐修出一个假合万物之气而出现的形体。等到兰迁修出了形体,然后才能继续下一步的修行!从这一点而言。没有谁能比陆正更为合适去教授兰迁了,因为陆正本身就曾经以这样的方式从万物之中脱身而出。



  陆正这样的创举可谓是前无古人了,当然不是说他有多么聪明能够自创法诀,或者如此活学活用。而是从没有修行人像他一样,会去思索如何让一个草木之精进入修行之道。陆正这样做法,分明不只是指点兰迁的心性和教会兰迁修炼神通,而是想让他真正和一个修行人一样迈入修行境界,能够达到步步解脱之境。



  自古以来,修行界都传闻妖物也好、精灵也好都不是纯全的七情之身,是不可能入解脱之境。但是陆正却并不这么认为。既然同是天地化生,自然都有天地之道在身,怎么可能偏偏妖物和精灵就不能入修行境界呢?当然,陆正并不是拿兰迁作为他的试验之用,他也是在心中反复推演过才会让兰迁来尝试的。



  就在陆正对兰迁讲授完法诀之后,兰迁便开始照着努力去感应天地万物之气。而陆正的神念之中,原本一再强调在佛山之前不会再跟陆正说话的白衣人师父又出声了:“陆正啊,我一直以为你是个老实孩子,原来你也早已学会敛藏你的用意和心机了!”



  陆正讶异道:“师父,您这话是从何说起。弟子可从来也没有什么隐瞒的,什么时候用心机了!”



  白衣人沉默了片刻,道:“陆正,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琢磨这件事的?”



  陆正转了个念才明白师父在问什么。连忙答道:“师父您是说我教兰迁的这篇法诀吗?其实早在建木林修证道门八身的时候,我就存了这个想法,想要看看建木之精能不能跟修行人一样得解脱之境。只是后来经历多变,直到现在才能够实施罢了。我也不知道到底行不行得通,还请师父指点!”



  白衣人道:“指点?指点什么?你的这个办法是参照御龙诀修行,洞彻每一层境界的玄妙。所以见缺什么就补什么。你看见兰迁并无肉身,无法达到真正的知身之妙,所以便要给他找一个肉身来。想法倒是不错,只是依我看……可以说很聪明,也可以说是太笨了!”



  陆正心里巴不得师父指点,忙问道:“师父,聪明怎么说,笨又怎么说?”



  白衣人哼了一声:“修行之道,根器不同,所以法门万千,哪有一定之成规。你这样教你的小徒弟,可不是拿他当建木之精,分明就是想要让成为一个人。他既是建木之精,你干嘛一定要让他成为人呢?既然无身,又何必一定要有身,这说明你还不够明白身之意义!”



  陆正道:“师父教训的对,但如果只是精灵之身,就没有办法入修行得解脱境,最终入脱天境,达到真正永生不死的解脱啊。我让他转化人身,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白衣人哈哈一笑道:“陆正,你是修行人吗?”



  陆正道:“我当然是啊,师父这么问是什么意思?”



  白衣人道:“那你愿意被炼化为妖身吗?”



  “这……”陆正一噎,这话还用说吗,当然是不愿意了。白衣人又继续问道:“人间有多少人?如果其中一个人把一件事做成了,是不是其他所有的人都要照着他去做事?有没有一条路,是适合所有人都走的!”



  陆正琢磨着师父的话,道:“按照师父的意思是,兰迁是建木之精,就应该让他一直都是建木之精吗?”



  白衣人道:“不要随意曲解我的话。我的意思是兰迁既然是建木之精,就应该得到建木之精该有的解脱,而不是修行人的解脱!你能帮助一个兰迁成为人。难道还能用同样的心力去帮助所有的建木之精吗?若不能自修自证,那你帮了一个兰迁,又有什么意义。如此强为,不是修行人当为之事。”



  建木之精该得建木之精的解脱。而不是修行人解脱!那又是一种怎么样的解脱,又该怎么样才能达到呢?白衣人师父的话犹如黑夜之中的闪电,照亮了陆正的心中,但也同闪电一样来去匆匆,让陆正没有完全看清楚自己所想到的部分。而当他继续追问之际,白衣人师父却什么也不说了。陆正知道师父最近喜怒无常,大异以往淡定之风,也不敢强行打扰,只得作罢。



  陆正的举动并没有回避嗔心和尚和赤灵,一开始他们以为陆正只是在帮助兰迁梳理神气呢,后来才慢慢地发现似乎并非如此,嗔心和尚便开口问了起来。陆正也不避讳,直接就将一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嗔心和尚,嗔心和尚一听他居然想要将一个草木之精带入修行境界。显得大为震惊,看待陆正的眼神极为不同,几次想要说什么,最后也终于放弃,什么也没有说。而陆正也只是笑一笑,没说什么。倒是赤灵立即就凑了过来,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陆正说道,既然陆正要将兰迁引入修行,是不是也帮他这头赤焰豹带入修行,让他也能得解脱境界。



  陆正呵呵一笑。但是却留下了一个心思。按照白衣人师父刚才所说,那身为赤焰豹的赤灵大哥是不是也应该获得作为赤焰豹而解脱呢?以此类推而去,岂不是每一个精灵或者妖物都要有一套独创的修行?去求证各自不同的解脱?最后能够达到脱天的境界吗?



  但仔细一想,就算是同一门派修行同一种法诀的修行人所得的解脱也是不同。那每一个精灵和妖物所修不同也算是正常。再者,而且对于很多人而言,一辈修行求证最后能够脱天的人毕竟在少数,那其余之人的修行呢?其意义又在哪里呢?所谓的解脱,真的是修行最终目的和意义吗? 无论修行或者不修行,众生生灵都会在天地之间完成一生的命数。然后走到生命的尽头,消散在天地之间。而所谓的长生久视之道,乃是因此而产生意义,但如果生灵能够安然地接受死亡呢?那修行的意义又在哪里?



  以陆正这样的修为境界,所面对的是作为万物生灵出现在天地之间的扪心之思,也可算是一种天问。那是在到达知命境之后,洞彻生死不过变化,求证了万物的来处,在此关头所面对的便是造成这一切万物变化之中蕴藏着的不变,是天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