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衣香 作者:15端木景晨-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妈妈还要推辞,蔷薇就帮着一起劝,罗妈妈只得收下。
    屋子里的丫鬟们都忙着替罗妈妈和橘红收拾东西。
    橘红脸色有些不自然。
    她和橘香是妯娌,只不过比橘香晚出嫁几个月。如今橘香生了女儿,只怕回去婆婆又要念叨她。想着这些,橘红心里就不痛快。
    她很烦回去。二庄像个木头人,浑身上下没有一点热乎气,根本不像是丈夫,而是个陌生人。婆婆嘴巴碎,时常念叨,令橘红对那个家没有半点留恋。
    而橘香和大庄感情又太好,相比较之下,橘红就更加排斥了。
第215节站队(3)
    橘红脸上不自然的表情,不仅仅东瑗看见了,蔷薇和其他几个大丫鬟也瞧得分明。
    大家都不说话。
    等罗妈妈和橘红一走,东瑗就问她们:“怎么瞧橘红那样子,是不是每个月让她出去,她都不太愿意?”
    寻芳、碧秋是从盛夫人身边到东瑗身边的,橘红又是东瑗身边的老人,她们是不敢妄议橘红的;夭桃是从二等丫鬟升为一等丫鬟,她一向不太抬高自己,把自己放在橘红和蔷薇等人相同地位,她也微微垂首不语。
    蔷薇见东瑗问,又见众人不说话,这才开口道:“时常也听她提起,说婆婆总是念叨她和二庄……”
    寻芳不想做出头鸟,蔷薇开口了,她才敢接话:“我有次听橘红姐姐说,二庄姐夫不爱说话,她也不会说话,两人在家里很少说一句。她婆婆就总说橘红姐姐笨拙,不像橘香姐姐那样和大庄姐夫感情好。”
    这些事,东瑗一早就知道。
    橘红嫁过去的时候,她就说过二庄不喜欢说话,他们俩很少沟通。
    怎么过了这么久,两人的问题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差?
    因为和丈夫沟通少,两人原本就如履薄冰的感情,越来越淡薄,所以婆婆都不满了么?
    东瑗近来一直忙着家里事,对身边的丫鬟们缺少些关心,的确没有精力去管橘红的事。
    而且东瑗觉得,到底是橘红自己的婚姻,东瑗想管也插不上手。夫妻之间的事。旁人参与进去只会更加复杂。夫妻感情,旁人是使不上力气的。
    只能她和二庄自己解决。
    看来橘红必须像橘香那样出去了。
    只是,蔷薇马上也要嫁了,橘红出去。橘香还在月子里,她身边的事怎么办?想到这些,东瑗也头疼不已。
    蔷薇的亲事。当初和来福说好是年底的,如今都十月了。腊月之前定是要让蔷薇出嫁的。
    橘香刚刚诞下女儿,她至少要在孩子一周岁左右才能进来服侍。
    东瑗没有再说什么,让众丫鬟帮着她裁剪料子,准备做些防寒小东西送人。她准备替盛夫人做一顶绒帽,替芸姐儿做一双护手,再替盛乐郝做一件贴身小马褂。夜里念书可以穿上。
    盛夫人和芸姐儿的东西用料少,但是是穿戴在明眼用,针线要做得精致;盛乐郝的马褂虽然用料多,却是穿在里头,不需要精美的花纹。做起来反而容易。
    东瑗就先替盛乐郝做马褂。
    正在剪裁料子,外院的管事突然跑来通禀,说宫里赏了东西给盛夫人和东瑗,是皇后娘娘的坤宁宫内侍亲自送来的。
    东瑗忙放下剪刀,去了盛夫人的元阳阁。
    而后,婆媳俩去了外院,接了皇后娘娘的赏赐,又给了那公公些许回礼。
    回到内院,盛夫人和东瑗让人把皇后娘娘赏的东西拿进来瞧。
    皇后赏的东西不少。有一顶精致的灰鼠皮绒帽,玄青色的牡丹花开纹,很适合盛夫人戴;两只崭新的黄铜盘螭手炉,轻巧好看,手柄上还用红宝石装饰成蝴蝶模样,大方又贵重;还有几块暖玉和一柄如意。
    “都是借了你的光。”盛夫人笑着对东瑗道。“天气一寒,娘娘就想着你,才赏了这些东西。”
    的确是因为东瑗,却绝对不是盛夫人想的那般姊妹情深。
    东瑗也不想辩解,笑着拿起拿顶灰鼠皮绒帽给盛夫人戴:“您试试这个暖和不暖和?”
    盛夫人身边的康妈妈和香橼就帮着盛夫人摘了头上的帽子,换了这顶绒帽。
    正好合适,不大不小,盛夫人笑道:“暖和极了,还轻巧。宫里的东西就是比咱们用的巧些。”
    “那您别摘下来,免得冻了头。”东瑗笑道,“我刚刚还翻出家里祖母给的毡绒,准备替您做顶帽子。如今有了这个,我改替您做个护手吧。”
    盛夫人一听这话,眼睛里就堆满了笑。她嗔怪东瑗:“这样冷的天儿,家里事事你操心,还要带着诚哥儿,做那些东西干什么?我这里又不是缺少绒帽?不用不用,帽子、护手,娘这里多得用不过来……”
    “您这里是您的,我做的是我的。”东瑗笑道,“您别嫌弃不好就成。”
    而后不给盛夫人拒绝的机会,又问她:“这手炉我拿一个,给二弟妹一个,您看成么?”
    “你都拿着。”盛夫人道,“家里还少手炉么?这是娘娘赏的,你留着自己用。”
    “我也不少这些。”东瑗笑道,吩咐香橼把其中一个铜手炉包好,等会儿给二奶奶送去。
    剩下的暖玉东瑗拿了一块,其他的全部留给盛夫人。
    盛夫人见她的确是诚心,也懒得和她推来推去的,就让康妈妈都收起来。将来自己去了,这些东西还是留给东瑗的,不过是暂时替她保管,犯不着为这个和东瑗推辞。
    况且东瑗陪嫁丰厚,这些东西虽然精贵,却也入不了她的眼。
    皇后娘娘赏赐东西,无非是提醒东瑗该找个理由进宫去看望娘娘了。有了这次赏赐,东瑗难道不该进宫去谢恩?
    皇后大约还是想知道太子选妃的最新进展。
    东瑗也不知道。
    回到静摄院,东瑗让蔷薇把这个手炉里添了新炭,摆在炕几上比较明显的地方。而她自己,继续替盛乐郝坐着马褂。
    晚夕盛修颐回来,见她埋头做针线,就问她做什么。
    “天气冷了,给娘和孩子们做些小东西。”东瑗头也不抬回答道,“去年我怀着诚哥儿,也没有精力做这些,心里一直过意不去的。”
    盛修颐见她一直垂首,就伸手把她的针线夺过来,道:“歇会吧,脖子不酸么?”
    他一说,东瑗真的觉得脖子酸的厉害。
    她抬头晃了晃脖子,轻轻捶了几下后颈,很听话的放了针线。而后,就把皇后娘娘今日赏的手炉拿出来捧在手里,还问盛修颐:“这个手炉好看么?”
    盛修颐没有发现这个手炉和家里的有什么不同。他看了看,问道:“谁给的?手炉而已,花这么多心思……”
    他是说这个手炉的装饰太过于豪华,刻纹又太过于精致,有些本末倒置。手炉不过是用来暖手的,差不多就行。
    “娘娘赏的。”东瑗笑着,把今日皇后娘娘赏赐东西的事说了一遍,又道,“我明日递牌子,进宫去谢恩。”
    盛修颐顿时明白皇后的用意,也明白东瑗想问什么。
    他犹豫片刻才道:“太子选妃的事,只怕暂时定不下来……”
    东瑗问:“不是说陛下很着急此事么?怎么到现在还是定不下来?陛下和朝中大臣的意思呢?”
    “还在商榷。”盛修颐道,“这其中关系颇大。我只是太子少师,陛下若是问我,我自然会推荐薛家小姐。只是……”
    东瑗微微沉默。
    “陛下要学前朝,撤了太傅之职,组内阁辅政……”盛修颐半晌才道,“薛老侯爷不同意。薛老侯爷的意思是,每次的改变必然有动荡。陛下身子不好,太子年幼。倘若陛下百年,主少臣疑,朝政不稳。这个当口若是撤太傅、组内阁,只怕……”
    原来还有这件事搀和其中。
    东瑗虽然不太懂政治,却也明白一件事:革新制度十分艰难。又是在陛下身子如此不好的情况下,就更加艰难了。倘若陛下突然驾崩,新主在老臣面前没有威信,朝中局势面临瘫痪。
    薛老侯爷历经三朝,他所经历的事非元昌帝可比。
    这件事未定,朝中形势不明,后族的选择也变得更加艰难。
    可皇后娘娘她是否知道这些?
    东瑗有些头疼。
    想了半晌,她才道:“我明白了。我会跟娘娘说,你一直站在薛家这边,听从祖父的安排。祖父若是同意瑞姐儿为太子妃,你自然会助力;祖父若是不同意,你也无能为力。”
    盛修颐猛然抬眸看着东瑗。
    不是怕得罪皇后么?怎么现在又愿意替他在皇后面前说这样的话?
    东瑗看着他的眼睛,心里一动,笑道:“天和,我想要的,是和你站在一起,而不是依靠着你。不管将来如何,你不是都会保护我么?娘娘想要的,远远比不上祖父想要的。朝政若是不能安稳,瑞姐儿做了太子妃、做了皇后又能如何?”
    看着妻子明艳脸上的果决,盛修颐突然心头激荡。
    他起身,把东瑗抱在怀里。
    “总想让你少些担忧。”他喃喃道,“是我对不起你,没有好好对待你。”
    东瑗笑起来:“哪里话?皇后娘娘是我的堂姐,这难道也是你的错么?”
    这般故作轻松安慰他,令盛修颐更加感激。他紧紧抱着东瑗,把头搁在她的肩膀上,呢喃喊着阿瑗。
    第二天,东瑗进宫去,把这番话告诉了皇后。
    皇后娘娘当即就有些懵了。她不太明白东瑗此话何意,让东瑗退了出去,而后就叫内侍去打听薛老侯爷最近在忙什么。
    得知薛老侯爷极力鼓动陛下让文靖长公主的嫡长孙女成为太子妃,皇后娘娘只差一口鲜血喷出来。
    祖父难道老晕头了么…


第216节私情(1)
    第216节私情(1)
    东瑗进宫,把盛修颐愿意跟随薛老侯爷脚步的话,告诉了皇后娘娘。
    盛修颐是不会忤逆皇后的。盛家只会跟随薛老侯爷,不管朝中风向偏向哪里,盛修颐都会跟着薛老侯爷。皇后娘娘若是对朝政不满,也怪不到盛修颐头上。
    盛修颐只是太子少师,只是跟随薛家而已。
    从此后,皇后娘娘的确不曾在召东瑗进宫。
    她大约也明白了这件事。
    元昌帝怕自己命不久矣,急着替太子铺平道路,所以力主革新。他以为肯定会得到薛老侯爷的支持。
    毕竟他认为,这样的革新对太子绝对有利。
    可薛老侯爷是反对声音中最坚定的。
    薛老侯爷比元昌帝更加清醒,现在的革新不会让太子爷将来安稳,而是给太子爷留下无穷的后患。
    好不容易恢复了些许的元昌帝被气得又是吐血,昏迷过去。而后,他的神志越发不清晰,再也无力上朝。
    不仅仅太子选妃之事耽搁,朝政也全部交到了薛老侯爷和秦尚书手中。
    后来发生的这些事,东瑗是从盛修颐简单描述里得知。她的生活,依旧是盛府内宅方寸之间。
    明年三月初一是三爷盛修沐的婚期,东瑗一直帮衬盛夫人准备三爷娶亲之事。
    三爷的院子盖在元阳阁的东南向,离元阳阁最近,已经基本上竣工。
    盛昌侯商议盛修颐和盛修沐,给院子取什么名字。
    盛修颐只说听爹爹的。
    三爷盛修沐对亲事一直有抵触,他懒懒说随便爹爹。
    盛昌侯看得出他们兄弟的不上心,心里一阵好气,而后又生生压了回去。自从辞官后,盛昌侯时时练字、作画,旁的不说,忍耐力比从前好了不少,一点就爆的脾气颇有收敛。
    他自己想了想,对盛修颐道:“沐哥儿的院子,就叫沐恩院吧。”
    盛修沐的爵位封号叫沐恩伯。
    可见盛昌侯也是懒得替盛修沐费心。
    盛修颐道是,而后把这个名字告诉了外院的管事林久福,叫人刻了牌匾回来。
    传到内院,盛夫人听说三爷的院子以后叫沐恩院,倒是喜欢。
    次日家里众人去请安时,盛昌侯也在,盛夫人就说起三爷院子的事,极力夸赞盛昌侯取的好名字。
    三爷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想笑不敢笑。
    盛修颐一脸正气,好似没有听懂般,点头附和盛夫人的夸奖。
    东瑗、二奶奶葛氏和二爷盛修海则忍俊不禁,三人皆低头偷笑。
    盛夫人这样明显的给盛昌侯捧场,让人感受到她对盛昌侯有种近乎孩子般的宠爱。
    年纪大了,都喜欢听奉承话。孩子们不愿意说,只有老伴愿意捧场。
    哪里是什么好名字?分明是御赐的封号直接用的。
    虽然听着想笑,心里却觉得他们很恩爱甜蜜,东瑗和二奶奶等人皆是心头一动。少年夫妻老来伴,到了这把年纪还能如此对对方着想,难道不是幸福?
    二奶奶想着,就忍不住回眸看了二爷一眼。
    平日里总觉得不争气的丈夫,此刻看来却又种难以言喻的踏实。她不禁微笑一下。
    盛昌侯听着盛夫人夸张的赞誉,尴尬咳了咳,却没有反驳盛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