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衣香 作者:15端木景晨-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了妾室却少了些情趣。
    唯有陶氏玲珑剔透,又乖巧懂事,盛修颐对她是有几分情谊的,所以告诫道:“以后不需多操心。大奶是钰哥儿的母亲,她自会替钰哥儿的前程打算。家里的事,哪怕大奶在月子里,还有夫人,你安心服侍好大奶才是正经。”
    陶姨娘道是,脸刷的通红。
    东瑗听着,心里顿了顿,盛修颐说的东瑗好似多么贤良慈爱般。他就不会觉得,盛乐钰等人对于东瑗而言,是别的女人的孩子?
    想着,她又觉得好笑。
    这大约就是观念的冲突。这个年代的男人,大约不会想到妻子把妾室看作“别的女人”。
    在嫡妻眼里,妾室就是奴婢,孩子才是她需要照拂的,是她的责任。
    男人眼里,妻子就是他孩子的母亲,自然会替孩子们打算。而妾室只是生了孩子的奴婢,问盛乐钰前程的事,就是僭越了。
    对陶姨娘,他的确是很客气,只是点到为止。
    与对范姨娘的冷漠、薛江晚的忽视、邵紫檀的不经心相比,盛修颐对陶氏却有些男女情谊的。
    当年陶氏进府的时候,俏丽婀娜,也给他带来过欢乐的。
    陶氏尚未起身,又跪下磕头:“贱妾愚昧,谢世子爷教诲。”
    盛修颐又道:“起来吧”
    邵紫檀就上前扶了陶氏。
    陶氏就着邵紫檀的手,起身立在一旁。
    盛修颐对范姨娘、薛江晚和邵紫檀道:“你们且去吧。”
    把陶氏留了下来。
    薛江晚就掩饰不住眼底的嫉妒。她看了眼东瑗,有些不甘心,所以没有挪脚。
    东瑗不看她。
    她只得跟着邵紫檀和范姨娘出了内室。
    等几个姨娘们走了,内室里只剩下东瑗、陶氏和盛修颐的时候,盛修颐就对陶氏道:“我近日回来,大奶在月子里,也顾不上让你们过来请安。我上次走的时候,记得你说你哥哥的铺子短了本钱,我叫人送去了一百两银子,如今铺子如何?”
    陶氏大骇,不安看了眼东瑗。
    东瑗表情带着淡然的笑。
    陶氏这才道:“……过年的时候贱妾的嫂子过来,送了些胭脂水粉,都是铺子里的,贱妾孝敬了大奶。铺子里还好,因是林大管家送过去的,街坊四邻总知道他们有盛昌侯的关系,对他们还好。小本买卖,够他们在京的嚼用。”
    临大管家,是盛昌侯府的大总管林久福。
    陶氏是二奶奶葛氏的表妹,是个小吏人家出身的庶女。她的家乡并不在京都,来京落足的是她的胞兄,也是个庶子,在家里跟奴才一般被嫡子指使,就拿了家里几个本钱,想着投靠盛昌侯府做些小买卖。
    盛修颐念着陶氏诞下钰哥儿,再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就帮了陶氏此忙。

 第139节寻珠(3)

    第139节寻珠(3)
    东瑗也想起这件事。
    过年的时候,陶姨娘的确拿了些胭脂水粉让她赏人,还说她哥哥在南门大街有间铺子,小本买卖,年关进货,挑了好的,她嫂子拿进来给她使。她不敢独用,全部给了东瑗。
    东瑗听着既是小本买卖,亦不好白拿她的,叫蔷薇去喊了陶姨娘的嫂子过来,赏了她五两银子,说给孩子们做几件衣裳穿。
    陶姨娘的嫂子就千恩万谢接了。
    那些胭脂水粉,都是挑了铺子里最好的送了来,也不算上不得台面的,东瑗就让蔷薇拿去做人情,送给她平日里院里院外相好的姊妹们。
    可陶姨娘半句未提是盛家的本钱。
    想着,东瑗看陶姨娘的目光,淡了几分。
    她不太明白,盛修颐怎么突然说这个。
    陶姨娘也不太明白。
    她心里忐忑不安起来。
    她并不是想瞒着大奶,只想寻个合适的机会提一提。况且是世子爷的本钱,是盛家外院的事,并不归大奶管着,告诉她是情分;不告诉她,也不能算欺瞒。
    可从世子爷口里先说出来,不是陶氏先提出来,便不同了。
    陶姨娘说完话,就瞟过东瑗。
    盛修颐道:“……我今日从外头回来时,路过南门大街。看到陶氏胭脂铺子,紧紧挨着的是雍宁伯家的铺子。这里头有咱们家的人情吗?”
    雍宁伯是太后娘娘的兄弟,却跟盛昌侯盛文晖关系最好,两家常有往来。雍宁伯不在朝中为官,空拿着爵位做些买卖。
    每代的皇帝都怕太后和皇后的母族干涉朝政,雍宁伯愿意谋利而非谋权,皇帝求之不得,所以对雍宁伯的生意睁只眼闭只眼,哪怕是有些不规矩的地方,也暗示下面的人宽以待之。
    所以雍宁伯府很富足。
    整个南门大街半条街都是他们家的铺子,盛修颐是知道的。
    他回来的时候看到陶氏胭脂铺子,就想起去年四月初,陶氏求他的那件事。当时他忙着和薛家结亲,陶氏求着他,他就随口应了,让林久福帮着办。而后就忘到了脑后。
    林久福后来禀过一次,说铺子选在南门大街,这个盛修颐有点印象。
    当时太忙了,他没有仔细问明白。况且林久福办事一向妥帖,他也不担心。
    盛修颐看到陶氏,就想了起来,索性留她问问。
    陶姨娘失措,忙道:“贱妾不知”然后又道,“大约是没有的……”
    盛修颐见她这样,心里忍不住有些烦躁。
    从前她也不这样
    以往的时候,她在他面前虽没有太多的娇憨媚态,却也是温柔小意,偶尔还会俏皮他几句。
    自从薛氏进门后,陶氏就变成了这样卑躬屈膝的模样,盛修颐瞧着就心里膈应。
    她太小心了,总觉得嫡母不好相与,会动不动拿她们姨娘作法来树威,像二爷房里的二奶奶葛氏一样。
    陶氏不想成为那个抽头被大奶骂的,所以说话时特别的卑微。大奶还没有踩她,她恨不能先把自己踩到尘埃里去,免得惹了大奶不快。
    她这样,不仅仅是看轻了自己,亦看扁了嫡母薛氏。
    旁的盛修颐不敢说,至少东瑗不会跟姨娘们去争什么。
    “你不太清楚,就不要妄图猜测。”盛修颐听到她说贱妾不知,又补充说大约没有,提醒她,“我会叫人去问,你下去吧。”
    陶姨娘忙道是,给盛修颐和东瑗行了礼,就退了出去。
    她的丫鬟荷香搀扶着她,出了静摄院。
    见她脸色煞白,荷香担忧问道:“姨娘,世子爷说您什么了?”
    陶姨娘压在心口的那口气缓缓喘了出来,脸色才有了几分血色:“没说什么”
    两个就回了小院。
    薛江晚和丫鬟莺儿在院子的荼蘼架下照春阳,一边闲话说笑一边磕着瓜子,地上就满满的瓜子皮,看到陶姨娘和荷香进来,薛江晚就吐了瓜子皮,对丫鬟莺儿道:“生了儿子的就是体面些,比不得我们,烂泥一样的。”
    然后又笑,“陶妹妹,世子爷和你说了些什么?让我们知道,跟着欢喜欢喜。”
    醋味十足。
    范姨娘在东次间听到了,就忍不住好笑。这个薛江晚,挑衅都没本事。
    倘若是范姨娘去说,就会说,“陶姐姐,世子爷留您下来服侍?到底和我们不同,我们是没资格在奶奶屋里服侍世子爷的。”
    这样,陶姨娘才会惶恐
    她不是一直怕自己僭越了吗?她不是一直守在规矩,学做恭俭贞淑吗?
    薛江晚这些话,根本就戳不到陶姨娘的痛处。
    果然,陶姨娘丝毫没有被薛江晚的话惹恼,她笑盈盈跟平日一样:“不过是二少爷念书的事。”就带着荷香进了屋子。
    薛江晚就把手里的一把瓜子全部洒在地上,转身气哄哄回了屋子。
    转身间,见范姨娘斜倚门框剔牙,脸上带着嘲讽的笑,薛江晚气不打一处来。莺儿怕薛江晚跟范姨娘吵起来,忙拉了薛江晚进屋子。
    范姨娘可是这院里有名的刺头,跟她吵架定是要输的。
    那边,陶氏进了屋子,喊陶妈妈进来,低声道:“你去趟舅爷的铺子,让舅奶奶过来一趟,就说我有事寻她。”
    陶妈妈道是。
    陶妈妈走后,陶氏喝了小丫鬟端来的热茶,斜倚在临窗大炕上的锦缎绣蝙蝠嬉春的大引枕上,心思却飘得很远。
    她想起方才在静摄院的内室,盛修颐进来就要抱三少爷盛乐诚。
    而薛氏居然就那么顺手把孩子给了他。
    陶氏是小吏家庭出身,她的生母只是个姨娘。可是她自幼聪慧,力争上游,大户人家的规矩,她比大家闺秀还要谨慎铭记。
    她知晓望族规矩多,其中就有“抱孙不抱子”的说法。父亲应该对儿子严厉些,不能抱着宠爱。唯有这样,儿子才会惧怕父亲,父亲就树立了威信,可以更好的教育儿子成才。
    而抱孙,多半是慈爱的。
    陶氏谨记这些。
    她记得当年二少爷盛乐钰出世,刚刚是先奶奶去世的日子。家里压抑得叫人害怕。
    盛修颐就不出垂花门,每日只在内院,在静摄院看书、习武,然后会来瞧瞧几个月大的盛乐钰,逗弄他。
    盛乐钰自幼就好动,看着盛修颐就咯咯的笑。
    有一次盛修颐伸手要抱他,陶氏就忙跪下磕头,让盛修颐不要太宠爱孩子,不能抱他。
    当时盛修颐只是沉默了须臾,伸手扶起她,倒也看不出是欢喜还是不悦,站在孩子床边看了半晌,就去了。
    而盛夫人听到这话,就对陶氏赞了一回,觉得她懂礼、守礼,还赏了她一对手镯,夸她是个贤良的。下面那些逢高踩低的,就巴结陶氏,赞她有世家风范。
    那时静摄院没了大奶,旁人夸奖她,她亦不用惶恐,心里是受用的。
    她这样出身的人都知道“抱孙不抱子”的说法,难道薛氏那等高门出身的,会不知道?
    她也是知道的,却把孩子给了盛修颐,还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陶氏忍不住想,薛氏到底有什么好。她一进门,盛修颐好几年那么清冷阴郁的暮气倏然减了?
    不过是长得好
    薛氏那模样,清瘦时似淡花迎风婀娜,丰腴时似牡丹繁华盛绽,皆有风情。哪个男人不爱她那张脸和那双媚眼里流出的娇态?
    陶姨娘还当薛氏有多么的贤惠,原来也是个娇滴滴的小姑娘。
    她是命好,出身好
    倘若她也是姨娘的,只怕盛夫人要骂她狐狸精了
    想着,陶姨娘就翻了个身,缓缓阖上了眼睛。这不都是命?
    不管你而后多么争气,都争不过命啊
    陶姨娘从静摄院出去后,盛修颐问东瑗是否累,亲手替她抽了身后的大引枕,扶着她躺下。
    “你有事就去忙,我睡会儿。”东瑗笑着对盛修颐道。
    他方才问陶姨娘,陶姨娘哥哥的铺子是不是占了雍宁伯的情分。听那口气,很不想和雍宁伯沾上关系一般。
    陶姨娘回答不知道,他自然是要问问林久福的。
    盛修颐替她盖了被子,才走了出去。
    他没有去外院,只是在东次间临窗的大炕上坐了,喊了红莲来到跟前,对她道:“我有几句话,要你去外院说给来安听,你可记得整齐?”
    红莲惶恐跪下,她道:“奴婢……奴婢定会用心记……”
    一副没有把握的样子。
    盛修颐就蹙了蹙眉,正好看到蔷薇和橘红站在那里。
    他就喊了蔷薇过来,问她能不能去外院传话。
    蔷薇笑道:“奴婢记得整齐”回答很肯定。
    盛修颐这才满意,道:“你去告诉来安,让他问林大总管,陶姨娘的哥哥那铺子,到底有谁的情分?就说我知晓那条街是雍宁伯的,倘若沾了雍宁伯的情,早早告诉我”
    蔷薇一听并不什么难话,心想盛家世子爷真当丫鬟是不中用的。她笑着记下,转身就去了。
    等她回来的时候,才知道盛家世子爷没有看轻女子。
    来安跟她说了一大堆的回话。
    原来问话不难记,得到的回音才是重点,盛修颐是怕丫鬟回复得不整齐。

 第140节人情

    第140节人情
    “那铺子原本是家书局,几个选书的住在里头。而后有人发现,他们书局里选出来的文章,多有对暗含对萧太傅不满之意。那时萧太傅朝中势力繁盛,雍宁伯一时拿不定主意。
    倘若不赶他们走,被好事者拿到把柄告到萧太傅那里,萧太傅还以为是雍宁伯默许的,这样就得罪了萧太傅;倘若赶了他们走,不准他们对萧太傅不恭,他日萧太傅倒了霉,皇家会以为雍宁伯投靠萧太傅。
    正好林大总管带着陶姨娘的哥哥寻房子,这话到了雍宁伯耳朵里,他就说是盛昌侯府要用这铺子,用这个借口把那群学子赶走了。
    铺子空了出来,林大总管想租用,雍宁伯说愿意卖,还让了一成的价钱。林大总管问过侯爷的。
    侯爷说雍宁伯有事求他老人家,拿这个铺子做人情,不收雍宁伯反而不放心,叫林大总管安心买下来。
    而后才有陶姨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