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难以置信:殷商与腓尼基人-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录
第一部分 汪洋中的古代中国
  从化石断裂说起
  海平面的波动
  中国新石器早期文化
  人类起源于海洋假说
  盐类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西部仰韶文化兴衰
  中国东部海洋文明
  中国史前大致分期
  夏商周“三代”文明
  关注商朝
  有关周朝
  天文历法引出的秘密
  占卜方式
  航海与外面的世界
  海洋与船舶航行
  第二部分 寻找腓尼基人的足迹
  腓尼基与商人49
  迦南与中国
  腓尼基文字与天干地支
  腓尼基、黎巴嫩、埃及
  黎、夷、朱、殷、紫、子
  地中海上的几个腓尼基人根据地
  西西里岛与“子”
  其他几个地中海岛屿
  腓尼基眼与龙目
  中国船上的十二生肖
  《希腊神话》中的腓尼基人
  希罗多德说腓尼基人
  一位神学家笔下的腓尼基人
  特洛伊等战争中的腓尼基人 90
  第 三 部分伊特鲁里亚人
  有关黑陶文化
  陶器引出的疑问
  两个地理环境以及“波”现象
  意大利历史上的“萨保”与“商王朝”
  罗马与中国的风俗与神明
  “但人”与意大利人和腓尼基人
  正统观点中的伊特鲁里亚人
  第四部分 必要的其他信息
  重提“赫梯人”
  三言两语话欧洲 130
  了解凯尔特人
  东南亚史前一瞥
  读《青铜挥麈》笔记片段
  百越民族及相关的信息
  一些细碎资料收集
  第五部分走马观花史前语言文字155
  中国
  南亚以及附近地区
  来到西亚
  中亚
  在非洲部分
  欧洲
  地中海沿岸
  附加:参考书目及网站
  简短说明
  

从化石断裂代带说起(1)
张光直在《商文明。后记》中说:“我们可以预料,将来新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出现,我们的结论可能会变化。”考古学的“变”是正常的,并且也是常常出人意外的。比如三星堆与河姆渡的发掘都“突然”改变了黄河中心论。但有时并不是地下文物而是科研新发现新理论,也可以改变一些旧结论。
  最近公布的DNA技术鉴定,证明中国人与中国本土的早期人类化石皆无关联。但中国古代确实又发现那么多化石,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另外一个学科的一个新发现可能解释了这个原因。
  就在前几年一个生物学或地质学界的学者无意中发现,从大约10万年到4万年之间,中国地区,尤其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有一个明显的化石断层,这个时期内很少有人类化石发现。有人推测说这期间第四纪冰川的顶峰期使人类被压迫到赤道一线 。这个“断层”的发现与总结是个非常重要的科研成果,它暗示或提醒了人类学几方面的意义。
  简单地说,基于这个发现,假如要探讨中国的文明史与人类起源史,放弃大约4万年前的旧石器早期与中期的分析,直接从旧石器晚期开始就可以了。甩掉5万年之前的所有包袱会使我们把注意力更加集中于那些我们应该关注的情况,问题一下子就简化了,同时也摆脱掉一些纷扰与误解。
  假如说中国人来自非洲是个宏观概括的话 ,那么随着第四纪冰川在1万多年前的逐渐融化,人类重新向北方挺进的事实则把中国人起源的问题具体化了。全球范围都经历了与中国基本同样的过程,大约5万年内的向赤道附近压缩以及冰川结束后再次向回归线扩散的伸缩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再分配”。东亚也不例外。
  DNA的研究成果也显示出中国人史前整体由南到北推进的一个渐进。尽管在“历史时期”比如魏晋唐宋时期发生过许多次从北到南的移民,但史前时期却显示出从南到北的迁徙更有影响力 。
  古人从哪几个主要渠道来到中国,这是个问题。假如你同意非洲起源说,那么你必须要承认,从非洲到中国的通道是一直存在的,而不是今天有、明天就没有,也就是东亚地区受到外部影响是个无须论证的事实,中国人起源要经过中东,中国早期的文明同样要得益于中东地区。假如你反对中国文明受到外部影响,是你必须拿出证据以说明这样的一条人类通道是如何突然中断的,而不是我需要拿出证据证明这个通道的存在,因为我认同从非洲到中国的通道一直存在,并且DNA已经潜在证明了这样的通道是存在的。我最初做这个研究的时候尚不清楚这些DNA测试情况,可以说我们分别在两个不同的领域里不谋而合,这并非偶然。
  假如说许多人曾经考虑过来到中国的人们经过中国西北,也就是通过中亚,那么这本书是在承认这条通道的情况下使人们开始考虑其它更多的途径,比如从中国西南方的东南亚,还有中国南方最接近赤道地区的群岛,甚至太平洋上的诸多岛屿,这些都可能是“再分配”时期加入中国文明序列的分支和源泉。我们可能涉及这样一个话题,“南岛文化 ”之于中国古代文明远比我们曾经猜想的影响要深远。以前中国的南岛文化研究仅限于中国福建与台湾等东南沿海,现在我要说,或许我们应该继续扩展我们的眼界至更深入的中国南部与东部甚至北部所有今天的沿海地区以及昨天的沿海地区。
  台湾学者凌纯声曾经提出过一个“亚洲地中海”概念,指的是印度洋北部到中国南海、再到东海、黄海、渤海所有涉及的沿海岛屿和大陆。我也对这一区域非常感兴趣,由于这是一条南北有很大差距的斜线分布,所以这一区域牵涉到我们上面讨论的由于冰期而引起的南北“伸缩”,同时这一区域的东西跨度,也牵涉到从西到东总的文明流向问题,它也恰好涵盖了部分东亚的“南岛”地区。这一区域是值得继续关注的热点,也是本书的一个核心区域。
  大约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开始融化,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巨变。积聚在北方的冰帽融化为海水,一些高山与陆地从冰雪中浮现出来,但海平面在上升。从那个时期到今天,海平面发生激烈波动,其幅度大约在200…150米上下。所以,在新石器时期开始的年代(中国大约9千年前,中东为1万年前)与今天的地理环境有很大不同,某些差异可能大到难以置信。简单地说,今天中国的东部地区凡在地形图上表现为绿色的部分都曾经被浸泡在海湖沼泽里,陕西、河南、四川这一带的山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能是中国的“沿海”,山东地区的泰山附近曾经是一片海岛。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在那时中国西北地区以及山东地区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1000多米的泰山也一样使人们非常之安全,他们不常受到海潮波动的威胁。
  这个事实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波动”可能曾经使这个世界面目全非。今天世界上一半的土地可能曾经是海,这个现实不仅改变了世界的交流方式朝向与水抗争的特点,而且改变了东西方交流的“道路”——某些文明交流道路缩短了,比如东亚与中东的交流很可能在某些时期(假如使用水上工具或对于那些沿海而行的人们)就缩短了一半的路程,不必经过马六甲海峡,他们或许甚至可以驾船直接在印度“平原”上航行,然后到达两河流域南段,当然这个方向相反也成立。
  

从化石断裂代带说起(2)
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个事实,并非所有的时期东亚都被泡在海里。新石器时期的人们比我们更幸运地观察到过“沧海桑田”的景观!甚至挪亚的传说也可借助这个现象进行研究,到底那是一场突然而至的海啸,还是一次海平面快速上涨的过程——从挪亚一家仍然有时间打造船只的推论看,似乎海平面上涨更有可能。
  保守的人们认为,航海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以为远航是2000年内的技术,美洲是欧洲人“发现”的。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人类由于在以往的年代里缺乏文字记录,所以对很多事情失忆,这歪曲了“史前史”的原貌。新石器时期太平洋上彼此隔绝的许多岛屿上居住着人类,假如没有航海工具的存在他们怎么可能存在。另外,在大约5000年前中国大陆就与200公里之外的台湾海峡有广泛的联系,假如他们之间不是靠稳定成熟的航海工具,怎么可以达到频繁的交流?
  带着诸如此类的疑惑,我找到一本在全球具有影响的书籍《古代中国考古学》,本章的思考将以此书为主要参考,并以他的著作为前进的脉络。
  闻名天下的北京猿人由于时间已经超出了第四纪冰川,所以不可能与中国人有关。DNA技术业已证明了这一点。
  但北京山顶洞人可能还有疑问,因为他们生活在1万至2万年前。
  几十年前第一批到中国进行考古的德国专家魏敦瑞指出,在著名的7个人骨中较为完整的3个成年人,其中的男性为原始蒙古人种,另外两位属女性一个属于美拉尼西亚人(澳大利亚东北一带),一位属于爱斯基摩人。不过后来也有中国人(吴新智)却认为他们一概都是蒙古人种 。
  另外,1956年在广西来宾县麒麟山发现的智人颅骨,据说时间为距今5万年左右,由于这里地处南方亚热带,有零星人类存在也不奇怪,不过他被判定为不属于蒙古人种 。所以也与我们“无关”。
  假如魏敦瑞对山顶洞人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他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远古时代人类曾经进行过多么自由的迁徙!现在这三个人种分散在万里之外。它同时暗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不仅人类的迁徙能力很强,而且他们并不畏惧航海,因为美拉尼西亚人无论从中国还是从非洲走到今天他们所在的地区都要跨越很多不同的水域。这一跨种族、跨地区的生活对于我们现代人在多方面形成了观念的挑战。它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我们的某些知识体系是否发生了严重误解,或者说,这一事实对于我们的常识造成了一种难以置信的冲击。
  千百年来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似乎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在上个世纪下半叶的几十年里,普通中国人是根本不可能看到一个外国人的,在1970年代中国人在现实里看到一个西方人或非洲人会奇怪地犹如看到外星人一般——这在生活体验上让中国人认为全球“交流”是困难的,实际上这是个错觉。中国人上个世纪与外部的隔绝是行政指令造成的,并非真正的自然地理上的困难所致。在1万多年前,一个中国老丈夫竟然可能娶了一个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与一个生活在澳洲的美拉尼西亚人为妻 ,这是多么不可思义!
  不过,假如我们依据这个人类学结论认为他们一家三口跋山涉水才走到一起也是荒诞的,很可能今天生活在美拉尼西亚地区的人们一直就分布在中国的东南,而今天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不过是一群一直追逐着冰川生活的人们,所以在那个时代他们恰好部分人遗留在北京附近地区。从这个小家庭的神奇结合情况,最能说明那个时代的变迁与不可思义。
  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遗传学博士李辉在2005年初《北大中文论坛》发表言论说:“古人类学资料已经证明,在现今中国和邻近诸国,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几个种族与民族的形成中心,如黄河流域的居民属于太平洋蒙古人种东亚族群;山东沿海(大汶口)居民有南蒙古人种向澳大利亚人种过渡的种族特征;甘肃境内的居民则表现出与中央亚洲和西伯利亚东南部相联系的大陆蒙古人种的特征,但也可能与欧罗巴人种群体有过接触等等。但总的说来,华北与中原的远古部落(很可能说一种原始汉藏语系的语言)与长江流域和南方的侗台语各族、南亚语系各族、南岛语系各族的蒙古人种-澳大利亚人种(Mongoloid…Australoid hybrid forms)的祖先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这样说来,似乎魏敦瑞的结论还是更为可信。
  另外一位甘肃的考古工作者,综合一些新闻消息,在2005年初在《苏三客厅》BBS发文如下,提出了他个人的一些看法,某些吻合我的推测,某些我还有不同看法,放在这里以供参考:
  我国社会学家提出了两个著名的概念:藏彝走廊和藏缅通道,它们都位于横断山区。根据现在流行的人类非洲起源说,许多人认为曾有一批晚期智人(距今不超过10万年)通过藏缅通道和藏彝走廊进入中原,最后演化为华夏族 。
  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陈竺院士公布:中国科学家首次采用能覆盖绝大多数基因染色体的微卫星标志,对遍布全中国的28个群体,作采样分析;初步证据提示:今天东亚人群源出非洲;中国南北两大支,可能是先到了南方,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