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鼎1617-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当 第 383 章 京佟养性的儿子佟六十作为黄台吉的代表带着二十万银子和六十车皮毛人参等物,到停泊于连山湾的郑芝虎船队前来商议交接之事。

    “十五万石上好粳米,皇上说全要了。”佟六十作为满洲贵族集团成员有着一种盛气凌人的劲头,虽然被告诫这次务必要把差事办好。但是深入性格之中的习惯还是令他本性难移。

    “不过,皇上说,四十两一石,你们这个价钱虽然说尚有天良,但也是数额太多,国库里一时拿不出六百万两银子。皇上的旨意,要我询问尔等,可愿意接受用辽东出产的皮毛、生金、东珠、人参等物来交易?”

    若不是范家的大掌柜的一个劲地轻轻扥着郑芝虎的衣袖,芝虎早就将这狂妄的家伙乱棍打出去了。

    “你一口一个皇上,那是你的皇上,不是我的皇上。我的稻米就在这里,爱买买,不买滚!少来拿你的那个狗屁鞑子皇帝来唬我!用银子,用皮毛,用马匹,用生金,只要价钱合适,老子都可以收!”

    被郑芝虎抢白了一顿,佟六十也是气得胸脯一起一伏的,但是为了让这群南蛮船上的粮米变成皇上赏赐给奴才们的上好精品,他也只能咽下去这口恶气。不然,这群家伙扬帆北上,不远处可就是锦州城,祖家的当家人祖大寿可是吃过断粮的苦头的,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吃下这批粮食的。

    算了,忍得一时之气。日后有你好看的!

    十五万石上好粳米,辽东反贼们用二十万两银子和六十车皮毛做定金。其余部分三天之内付清。

    “范元发,你和我回去见皇上,和皇上复命。”

    佟六十对郑芝虎都毫不客气,对这个范家的掌柜自然更是呼来喝去的。

    他们去向黄台吉交差,只留下郑芝虎在船舱之中兴奋的来回踱步摩拳擦掌不已。

    一次交易金额便是六百万两的银子,虽说大多数还要用商货实物,牛马皮毛来充抵,但是这样的交易也是暴利!

    “这些粮米从南中起运时不过花了六万银子,算上船队水手船工的伙食工钱水脚银子,顶多十五万银子到头了。剩下的便是完全是赚头了!”

    郑芝虎飞快的和侄子郑森计算着这一趟北上的收获。

    “那我们损失的那些船只和粮米,二叔可曾计算在内了?”

    郑森到底是读书人,知道不能光是计算盈余,也要计算成本,那十几条船和船上的粮米自然要作为损耗计算到成本之中去。

    “当然计算了!森儿,叔叔在海上这么久,还是头一次做生意赚这么多!这一趟下来,只怕大明朝廷都没有我们有钱了!怪不得,李家每次都要拼死拼活的北上勤王了!原来北上便有这么多的好处!”

    说起来也可怜,大明的财政,纸面上算起来一年有几千万两,然而,这是由众多的本色与折色构成的,很多实物,并不押解向朝廷,而且大明的税收制度财务制度,核算非常混乱。

    地方需要留存,这是笔糊涂帐,很多卫所边镇军队的粮饷,直接由地方供给,更是笔糊涂账。

    夏税秋粮,直接从某地运往某地,某府对某卫,甚至细些的,某户对某户,并不经过户部,兵部,哦,会有帐本上报。明初三大案之一的空印案就是因为这个制度而发生的。

    所以说大明财帛虽多,然直接收入国库的却少,往往一些槽粮与折色银,后世谈的大明一年几百万两收入,多指直接收入国库的折色银子。

    地方及各类实物算起来,会有数百万两,然而除了纸面好看,没有任何意义。就算是加派的三饷,也不过一千多万银子,那里赶得上郑芝虎这一趟收的要么是真金白银,要么是贵重物品?可是这三饷,已经逼得江淮河汉之间处处烽火了。

    无数的粮米和被船主们随行夹带而来的大量食盐、茶叶、糖果、绸缎、布匹、烟草等诸多商货一道被川流不息的小船运载上岸,同蜂拥而至的建奴们进行交易。

    同样,大量的人参、皮毛、东珠、生金、药材等货物和装在大小箱笼之中的各式金银首饰一道被运到了郑家的船上,有些首饰上还沾染着来不及擦拭干净的血迹。

    “这些东西,我们运到京城和江南,至少可以赚到八百万两!”范元发眼睛里满是对银元的渴望。

    “二爷,商量一下,回去在泥沽停留一下,把这些辽东出产之物匀给在下一半如何?我付您现银。您之前答应的那些回扣在下也不要了。”

    范元发笑嘻嘻的看着郑芝虎,期待着从他嘴里得到满意的答复。

    ps:

    说明一下,这个事情并不是有意抹黑,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更加严重。在清军攻进北京之后,同安侯还用海船运粮食北上牟利。
正文  第 382 章  子女战争的第一枪
    已经临近深秋,海面上开始被北方吹来的强劲的风卷起阵阵的波涛。

    浙江海面上,舟山群岛附近。

    初升的朝阳终于挣脱了海水的束缚,将身躯跳出了海平面,把光芒投射在墨绿色深邃的海面上,给每一片波澜都镶嵌上了一条金黄色的裙边。

    几只肥硕的海鸥欢快得鸣叫着,好像在庆祝那难熬的季风季节的过去。它们轻盈的掠过海面,黑色的翼尖不时带起一串串闪亮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珍珠般迷人的光彩。

    看着那如同梦幻般迷人的景色,谁都不会相信就在昨天这里还是一个恶梦般的地方。

    狂暴的季风挟带着如山的巨浪充斥了整个世界,东洋大海狰狞的炫耀着她恐怖而原始的威力。

    没人敢去怀疑那种力量的强大,因为就在海鸥的不远处,一艘沉船已经用自己的全部生命财产来证明了,想要挑战大海那种强大力量的傻瓜们的下场如何,他们用那漂浮着的肿胀的尸体证明了自己的错误。

    两只肥胖的海鸥惬意的浮在海面上休息,这是海鸥群里最大也是最强壮的两只,现在它们的胃里塞满了从那些弱小的同伴嘴里抢到的小鱼,它们愉快的享受着久违了的温暖阳光照耀在洁白羽毛上的感觉,这是美妙的餐后休息时间,要知道,抢夺也是需要耗费体力的。

    突然,有什么东西惊动了这两只肥肥的强盗,它们奋力的拍动着翅膀蹬着短短的双腿离开了水面,随后摇晃着加入了那群正胡乱飞舞着的同伴群中。

    从南方的天海相接处,依稀出现了几片帆影,随后几片变成了几十片。几十片变成了几百片,只是一会儿的工夫,如云朵一般的白帆,如森林一样额桅杆便覆盖了整个海平线。

    船队的水手们巧妙的调整着风帆。充分利用着风速。随着船队的飞速驶近,在金色阳光下庞大的船队显露出了它们本来的面目。

    这是拥有近百条大福船的船队。船上摆放的数门大口径火炮和那船上往来忙碌的水手,方正的舰桥和高大的首楼都无声的说明了船队的实力。被诸多福船如同众星捧月般围在当中的旗舰,舰首轻松的切开波浪,激起一阵阵雪白的浪花。珍珠般的水沫飞舞着溅落在战舰坚硬的灰色外壳上。随后凝聚成一串串晶莹的水珠滑入碧绿的大海中。在主桅杆上,一面红底白月光绣着一个斗大“郑”字的旗帜迎着北风呼呼飘扬。

    这是郑芝龙北上贩运粮食的船队。

    郑然、林察、陈麟、杨耿、苏成等人的旗号,同样的在旗舰周围的几条大福船上飘扬。

    旗舰的船舱之中,芝虎同侄儿福松丸正在享用着伙房送上来的早点。

    “叔叔,通过舟山群岛,我们便要到达南直隶海面了吧?”

    几年下来,一口福建官话已经说的十分流利的郑森。将碗里的膏蟹米糕夹到嘴里咀嚼着,品尝着用少许虾米、香菇、肉丁混合着膏蟹制成的美味。那米糕经过蟹汁的渗透非常入味,筋道弹牙;膏蟹肉质鲜美,蟹黄饱满。香气浓郁。

    “森儿,你这说法有些不对。应该说,我们自从到了浙江海面开始,就在南直隶的海面上了。”

    “那,还有几日到吴淞口?我打算到南京去拜访一下钱先生。”

    “等我们将这些货物交割了,把北方那些北佬答应我们的货色装上船,自然要到南京去的。要不然,福建那么穷,我们怎么把这些货物换成钱?”

    “我们可以去日本啊!顺便看看舅舅他们!”

    虽然已经考试成为了贡生,但是郑森却有些读书多了的呆气。郑芝虎也只能暗自摇头叹息。

    自从幕府平定了岛津之乱后,日本国内日益稳定,各个大名之间也没有了争雄天下的想法,只要能够将家族基业传承下去就是了。一时间日本竟然有了几分太平年月的味道。

    而这种多少年来众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就这样来了,不由得令德川家欣喜若狂。明里暗里的感谢南粤军的法令不断的出台。

    而郑家在日本的贸易份额便越发的少了。

    日前,有消息从日本传出,幕府准备重新实行锁国令,只准许南粤军船只进入日本贸易。

    这样一来,北方的贸易线路对郑家来说便显得更加重要。

    这百余条船上运载着十余万石上好的粳米,对于郑家来说无疑是一次试水,准备将这些粳米运到觉华岛附近交割。

    为了这桩关乎整个团体能够顺利生存下去的生意能够顺利完成,郑芝龙特意将手下那些头上有着副将、参将、游击、守备各种官衔的大小船主们召集到一处,议事!

    想想崇祯十一年来的这些事情,船主们分成了几派意见,一派认为,天高皇帝远,咱们又是在海上,任谁也管不着。一派则是担心会被南粤军南下的水师迎头撞上,坏了两家的和气,最好是提前给时下在广州的南粤军几位将领打个招呼。这派人以施大宣、施郎父子为首,而另一派则是主张悄悄的去,悄悄的回,闷声发大财就是了。

    但是想想如今中原腹地的局势,郑芝龙还是咬牙下了狠心。

    七月十七日,良玉率军追献忠,逾房县八十里,被张献忠设伏围困。左军远道奔袭,兵乏食,前锋将罗岱被俘,良玉大败奔还,军符印信尽失,弃军资千万余,士卒死者万人。帝闻之大惊,八月二十七日,特旨命嗣昌督师,赐尚方剑,以便宜诛赏。九月初一,帝召嗣昌于平台。嗣昌言,臣朝受命夕起行。二月,赐白金百、赏功银四万,银牌千五百等。嗣昌条七条以献,悉准。四日,召见赐宴。越二日,嗣昌陛辞。二十九日,抵襄阳。十月初一日,嗣昌于襄阳大誓三军。进剿农民军。时明军诸将积骄玩。无斗志,嗣昌鞭副将、斩监军佥事、劾逮湖广巡抚方孔炤。整饬军纪。

    “趁着各处都在剿流贼,皇帝老子的注意力都在张献忠杨嗣昌等人身上,咱们就只管去!”

    “就是!山西的几位掌柜的可是说了,为了接应咱们这些粮食。北面的买主准备出动军队去攻打宁远,吸引那里的官军水师注意力。给咱们腾出空当来!”

    于是,郑芝龙除了出动了手中近百条大福船和大青头之外,还咬牙将在料罗湾海战后开始仿制的荷兰红毛夷人的几艘软帆船抽出了三条来作为船队的加强力量,利用他们速度上的优势,为船队的前后左右提供哨探。

    派了手下最能打得弟弟芝虎和长子郑森一道北上,一个是最能打的弟弟。一个是年纪已经长成,需要历练一番的长子。

    而施郎也因为从南粤军水师学堂学成回来,被郑芝龙很大方的安排到了船队之中,带着家中的一条沙船加入到北上的行列中。

    “二爷。前锋哨船打来旗语,再往前就是铜锣岛,日落之前船队应该可以抵达普陀,问我们要不要在普陀补充淡水,休整一番?若是需要,他们便先行到普陀区安顿一番。”

    “也好,告诉各船,挂满帆,今日晚间便在普陀打尖休息!”

    郑森听了二叔的命令,连忙放下碗转过身来向着舱外舰首方向望去,只见海面上海鸟起落翱翔之间,从远处的海平线上隐隐浮现出一连串的小黑点。

    “是铜锣岛,我们这就到了舟山,很快就到长江口。”

    在自家沙船上的施郎放下手里的望远镜笑着对手下的船老大说到。

    “是的,大少。兄弟们都希望咱们这一路上都是这样的顺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