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鼎1617-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五叔,你尝过了,记得让侄子们和孙子们都尝尝!”

    “那是自然,咱是吃独食的人吗?!”

    多铎和硕托的一唱一和,引得众人狂笑不已。

    同样的腊月二十八,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凛冽着呼啸着横扫整个京师,将满街的垃圾吹动的到处都是。虽然马上就要过年了,不过整个京师上下没有丝毫节日的喜庆。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涌入京师的灾民,随着难民越来越多,官府赈济不及,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在寒风中冻饿死去。五城兵马司的官兵们每天都要用板车将上百具尸首拉到城外的化人场子去焚化了。

    乾清宫之内,太监和宫女们越发的小心翼翼,唯恐自己哪一步走错了引来了杀身之祸。东暖阁内,崇祯皇帝紧锁着眉头在批阅奏章,短短时日,他的脸色又苍白了许多,额头上的皱纹,两鬓的白发更多了些。

    战情直转而下,宣大军与关宁军相继败亡,保定陷落更是令朝野震动。建奴向东截断运河漕运,京城之中粮价飞涨。已经有许多大臣上奏要求皇帝将内库粮米平价粜出,以平抑京城粮价。

    眼下的大明己无力阻挡清兵的攻势。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座城池陷落,数以万计的百姓被掳走,无数的财货变成了建奴的战争基金,却没有人有任何办法。崇祯皇帝虽然更勤勉地处理政事,却发现自己完全是在做无用功,他心力交瘁,深深泛起一种无力的感觉。

    此时崇祯皇帝皱着眉头看着几份奏折,却是关于内阁首辅刘宇亮的。

    清兵入寇,刘宇亮自请督察,一篇文章写的慷慨激昂花团锦簇,忽悠的崇祯立刻要将卢象升拿京堪问,命刘宇亮总督天下军马,陈新甲等各镇勤王兵马跟随。不料,刘宇亮却说自己并未有总督军马的意思,只是说要督察天下军马。但是,没奈何,也只得出京指挥军马。不料,刚刚过了涿州,刘宇亮就听闻卢象升战死、关宁军溃败的消息,内心更是惊恐不已。他的大军未到徐水县,又听闻清兵偷袭保定不成改为强攻保定,保定巡抚张其平弃城而走,刘首辅与陈新甲相顾无人色,急忙统领大军经涞水、易州到晋州躲避。

    晋州知州陈弘绪闭门不纳,刘宇亮大怒,传檄令箭,否则便将军法从事。陈弘绪不理,还传话给刘宇亮:“督师之来以御敌也,今敌且至,奈何避之?刍粮不继,责有司。欲入城,不敢闻命。”

    刘宇亮无可奈何,领军避往天津。一边上书弹劾。崇祯皇帝下旨逮治陈弘绪,晋州州民为陈弘绪鸣冤讼阙。愿以身代者千计。看到这些奏折,崇祯皇帝又犹豫起来。

    他将奏折扔到案桌上,恨恨道:“刘宇亮终是无用,白白的领着数万劲旅往返千里,徒增扰民却不敢与建奴一战!内阁会办事的,还数周延儒与杨嗣昌。”

    他传了一份旨意,将晋州知州陈弘绪镌级调用。又下旨对刘宇亮严加喝斥,随后呆呆地坐了半响。终是挂念军情,吩咐一个太监去将大学士,礼部尚书杨嗣昌请来。

    很快的。杨嗣昌进来。恭恭敬敬地上前拜见崇祯皇帝,随后静静趴在地上。

    每次看见杨嗣昌,崇祯皇帝都很安心,他柔声道:“爱卿起来。”

    杨嗣昌又叩了头,这才站起身来。等待皇帝的说话。

    崇祯道:“东虏兵锋现至何处?”

    杨嗣昌道:“回皇上,东虏主力己汇于衡水,枣强等地。内阁议定,虏贼有由德州直入山东之意,微臣己传檄山东巡抚颜继祖率兵扼守。当可防范虏骑深入。”

    崇祯道:“洪承畴、孙传庭等各路勤王军马到了何处?李守汉所部可有动静?”

    “杨嗣昌略略沉吟了一会回答道:“日前接到洪督师飞马传奏,五万秦兵已经抵达娘子关,然此处虏骑纵横,大军须要击破奴骑的骚扰拦截方可。又因地方残破,粮草无处征集,行军速度自然缓慢。至于南中李总督处,”

    杨嗣昌捻着胡须脑子里仔细斟酌着词汇,李守汉与卢象升、洪承畴之间的关系他是清楚的,卢象升的死可谓是他和陈新甲一手造成,如何安抚李守汉,使他不来为了卢象升的事情攀扯自己,是他近几日来脑海中不断思索的问题。

    “臣也曾派人到南中李总督的公馆中催问,公馆中人只是说海上情形不明,不敢妄言。”

    杨嗣昌这话出口,顿时令暖阁之中的气氛变得越发的凝重起来。

    如今关宁军溃败,宣大军战败,秦兵远在娘子关,京城周围各路军马没有一个主心骨,各部都是畏缩不前。唯一敢于与建奴正面对战的南中军又远在万里之外,也许尚在海上颠簸。

    “可有高起潜等人的消息?”

    过了好一会,崇祯才从牙缝里迸出这句话。

    听到崇祯的话,杨嗣昌不由得心中便是一颤。

    外面的事情,瞒得了崇祯,却瞒不过他。

    虽然外面疯传,巨鹿之战后。卢象升与高起潜战死,不过兵部与当地官员却只是找到了卢象升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高起潜的尸体,所以不能判定高起潜是否于高鸡泊一战中战死。不但如此,倒是有各地官员纷纷上奏,说是看到成百上千的关宁军一股一股在各处游荡,想来关宁军虽然损失惨重,但是那几个总兵官应该没有战死。

    而卢象升军中赞画杨廷麟,近日一直在京城中四处奔走,到处大叫大嚷,宣称巨鹿之战之所以战败,完全是因为高起潜坐拥数万雄兵见死不救的缘故。他从六部衙门、都察院、大理寺一直喊到内阁之中,声言卢督臣血战而死,高起潜畏罪潜逃,己经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御史摩拳擦掌准备弹劾高起潜和陈新甲。

    若是陈新甲被弹劾去职,那么他的和谈大计便是去了一条臂膀。

    对高起潜的下落,杨嗣昌也是怀疑,这个太监当然没有血战殉国的勇气,畏罪潜伏的可能性很大。高起潜不现身,他对卢象升的一系列后着就不能施展。若是在李守汉进京勤王之后占据先机,这件事便失了先手。

    听闻崇祯问话,杨嗣昌福灵心至,内心己经有了决断,高起潜是否死不重要,卢象升肯定死了,此事该了了。

    正在沉吟间,外面当值的大太监曹化淳轻轻走了进来。

    “皇爷,五城兵马司的人前来报信,高起潜进城了。一进城便用总监天下勤王兵马的关防命兵马司的人前往查封南中在京城中的各处商号,包括李总督的公馆。底下人拿不定主意,便进宫来请旨。”

    这话吓了杨嗣昌一跳,这个高起潜,莫非是疯了不成?你一个战败丧师罪责尚未追究的太监,如何去查封一个眼下圣眷正隆,朝廷正要倚重的外藩大员的产业和公馆?!

    崇祯苍白的脸上顿时涌起了一阵病态的嫣红,瞬间又消失的干干净净。取代的是满面的青气。

    “这狗奴才!朕未曾问罪于他,他反倒来招惹朕的股肱之臣!曹化淳!”

    “奴婢在!”

    “带着锦衣卫的人去将那狗奴才绑来见朕!还有,你代朕往李将军的府中走一趟,好生安抚一下受惊之人。检点一下损失,便从,便从那狗奴才的家财中赔偿!”

    本来想说损失从内府中弥补,但是算算着实有些肉疼,索性便慷他人之慨吧!
正文 第三百三十八章 一连串的坏消息
    俗话说;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最短。王德化自从到了南中军的辖区后;在广州等处一路便有无数财物进入囊中。前后粗粗的计算下来;单独是珠宝一项;便有十数万银元入账。当然这是照着在南北二京的价格计算。

    何况此次前来他是有求于人的。

    基于上述两大理由;对于进入南中腹地后;所见到的一切与礼仪典章祖制不符的地方;那些制度令他感到不解和惶恐。为什么要将匠户、医生这些原本是贱籍的人员抬的地位如此之高?为什么要将读书人的地位放到与普通百姓相同?

    有了这些问题垫底;当他见到了守汉那明显逾制僭越的起居做派与宫室建筑时;王德化反倒不觉得如何了。各地带兵官的起居饮食出警入陛很多还要比守汉过分的多。

    “大将军;咱家此番前来南中;一来是传旨;圣上旨意命你带兵火速北上勤王;对付入寇劫掠的辽东反贼。”

    在守汉位于顺化的王宫之中;银安殿上;王公公向李守汉交代了圣旨以及皇帝的任务。

    “二一个;咱家便是要就任南中军勤王兵监军太监。这;还望大将军日后多多关照。”

    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后;王德化脸上哂笑着;看着高踞在宝座上的李守汉;唯恐从他口中听到什么不利的消息。

    仔细看过了崇祯皇帝的圣旨;守汉轻轻的将卷轴放下。命人将圣旨收好;送到祖先堂中仔细诡起来。这一切做得都令王德化公公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挑剔不出礼仪上的漏洞。

    “大人;内阁、司礼监已经向陛下请得旨意;南中地处遥远;官员派遣不易。这里的行政区域划分;政府机构设置;官员任免;一切皆由大人总领。内阁与司礼监只做一下存档即可!”

    “还望大人将南中各处城池、人口、官员情况抄做一册交给咱家。”

    听得王德化这话;一旁的几名陪同守汉一道接待王德化公公的官员、将领。脸上露出阵阵忿忿之色。这分明是要摸清南中的家底!

    “至于台湾、两广、海外各处;知府以下官员;皆由大将军任免。”

    见王德化抛出了一个油光光又肥又厚的馅饼;守汉也乐得将这个馅饼变成为自己新夺取的土地合法化旗号。

    “多谢公公;多谢陛下恩典。那;本将军将先向公公提议一下;本将军打算任命犬子李华宇为台湾卫指挥使。”

    这一下登时让王德化有些惊讶了。

    一来;李华宇他也曾见识过;虽然有些才干见识;但是却是一个年方弱冠的翩翩少年。换在内地。只怕秀才都算是年轻有为的。如今却要一步变成五品知府。这个。有些升迁过速了!但是;转念再一想;也就心头释然了。自从流贼乱起以来各地的官职升迁之乱;远远比这个更加过分。一个区区卫所指挥使又算得来什么?这官职反正也是在你李家的地盘之上。就算是承袭世职吧!

    不过;令他惊奇的是;作为守汉的长子;若是要历练一番;增加些学问见识;积累些资历自然应该在父亲身边熟悉政务军务;却又如何去那台湾?孤悬海外;烟瘴遍地蛮夷出没之处?

    唉!搞不懂!

    “请大将军放心;令公子乃是人中龙凤。咱家看了也是惊为天人。不是咱家夸口;区区一个指挥使的头衔官职;只管包在咱家身上!内阁、吏部、兵部那边;咱家以司礼监的名义去和他们打招呼就是!请大人只管告诉令公子;好生打点行装。准备上任就是!若是有哪个胆敢出来阻拦;大人只管来寻咱家说话就是!”

    “如此便多谢公公了。来人!”

    随着守汉一声吩咐;在场的几位官员将领齐齐起身行礼。“属下等恭听钧令!”

    “一;从本将军所属近卫一旅中选拔精锐;抽调一营人马充作王公公的亲兵。二、各司速速将各处官员姓名、城池等情形抄录成册;送到王公公处;请公公代为向内阁、司礼监存档。三、兵司速速组织钱粮兵马船只;准备渡海北上勤王!”

    “奉令!”

    一声令下;各处便开始忙碌起来。

    先是一个装备齐全;能够晃瞎了王公公和十几个大小太监眼睛的近卫营到王公公面前报到;整整八百人的队伍;全数明盔亮甲;刀枪闪耀。而且从精神气质和体格上;王德化那双惯会看人的眼睛一看便知;这些人绝非京师三大营那种绣花枕头虚好看的兵马!绝对的精锐!想想这支队伍如今便是自己这个监军太监的亲兵了;不由得王德化嘿嘿嘿的笑个不停;很是大方的放了每个士兵十块银元的赏赐。

    跟着便是吏司将各处官员的姓名、职责抄成几个册子送了过来;虽然没有兵马钱粮人口等数目;但是王公公觉得也是可以交差了。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便是各处不停的调拨粮草军马集结船只的消息传来。眼看着南中军便要大军北上。

    不过;又是一个惊天的坏消息传来。

    王承恩;这个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跌跌撞撞的从海船上冲下来;脚步虚浮的冲进了守汉的王府之中。顾不得府内各处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