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鼎1617-第3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玻璃隔间里,几个白案师傅正在娴熟的揉着手中的面团,那面团在人们手里不断的变化着形状,随即被揪成一个个剂子,间隔着再撒上油水在面剂子中,擀平之后混上芝麻,撒上盐和其他一些香料,放到炉子里烤,不多时,一个香喷喷油光光的烧饼便出了炉。

    “走!今天不吃那劳什子的白米饭了!吃的老子脑仁都疼!”

    “原来大掌柜的也吃不下去了?咱们看大掌柜的吃得还是满开心的嘛!”几个管事的凑个趣同黄大掌柜的开起了小玩笑。

    一行人进了酒楼,寻了个阁子坐下,早已有机灵的伙计小跑着拿着水牌子过来招呼。

    “几位先生,是从内地来的吧?打算用些甚么酒食?”

    “捡你这泰丰楼里有名的菜说几样出来?”

    一个管事的先生很是不屑的看了一眼这堂倌,虽然一身青色细布裤褂显得他干净利落,腰间扎着一条围裙也是浆洗的干净挺括,肩膀上搭着一条白色的毛巾,但是,自恃走南闯北多年,见过无数世面的管事,依旧不太瞧得起这泰丰楼的伙计。

    “咱们这里啊?不知道您是不是清真,若是清真的话,咱们做不了。咱们这里是汉民馆子,拿手的菜除了一般的菜以外,便是松鼠桂鱼,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辣子鸡、水煮肉片,这道菜还分牛肉片和猪肉片,回锅肉、水煮鱼,麻婆豆腐,等等,这些菜,都是从将军府里出来的厨子亲自教授的。您若是一时不清楚,不妨先看这水牌上的菜名。”

    堂倌不卑不亢的回敬了一句。

    居然能够大庭广众之下公开的卖牛肉菜,这里当真是好样的。须知大明各地饭馆,虽然都有牛肉卖,但是敢于写在水牌上公然吆喝的,黄大掌柜的的却是在内地不曾见过。大明律中明文规定禁止宰杀耕牛。违者杖责。

    “酒有什么?”

    “咱们这里只有烧酒卖,您若是打算喝黄酒,咱们得出去给您单买,不过,小的给您一个建议。咱们这里的菜极辣。配上烧酒,那才是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喝的酒!”

    “面食有什么?”

    “面食啊?!”听得几位客人询问面食,堂倌打量了一下眼前这几位客人。“咱们南中不产麦子。白面都是从天竺运来的小麦磨制而成,那可不是便宜东西,您若是要吃玉米面的,或者是两样面的,便划算的多。”

    “好了。这位小哥,这钱交给你,麻烦你帮我们提调一下,牛肉要吃,鸡鸭鱼要吃。面要吃,你说的那些将军府里流出来的菜式、两样面也是要吃,烧酒来一坛子。”

    黄大掌柜的和颜悦色的将几块银元递到了堂倌手中。

    “仁字号客人存柜上银元六块!”

    用手巾垫在手上,接过了黄大掌柜的钱,那堂倌亮起嗓子高声吆喝了一句,接着满楼的堂倌跟着吆喝了一句。

    这一声吆喝之后。堂倌转身离去将银元存在门口的管账先生处。

    不多一会,一样一样的菜肴便被堂倌流水价送了上来,“虽说不是年节,不能喝酒,但是今天我破个例。大家这几日都辛苦了,可以喝一点。不要吃醉酒误事就是!”

    看着堂倌搬来的一小坛子烧酒,闻着泥封里隐约透出来的酒香,黄大掌柜的温言同伙计们打着招呼。

    “多谢大掌柜的体恤!”

    晋商的日常管理制度中,有不得酗酒赌博**等要求。但是那只是对于底层的伙计而言,高层的人们一样是狂嫖滥赌。

    “慢回身,您的菜!土豆烧牛腩!”

    “水煮肉片!”

    “宫保鸡丁!”

    “松鼠桂鱼!”

    一道道的菜被堂倌报着菜名送了上来。

    土豆烧牛肉倒也罢了,虽然说土豆以前没有见过,但是,牛肉还是吃过不少的。令众人发愣的是,那一盆水煮肉片,名为水煮,可是硕大的瓷盆中全是油!

    “小哥,菜是不是上错了?我们要的是水煮肉片,为何这盆中全数是菜油?”

    黄大掌柜示意管事的去询问那上菜的堂倌。

    那堂倌嘴角微微动了动,似乎有些鄙夷,但是出于职业性的习惯,还是很客气的向黄大掌柜一干人等解释道:“列位有所不知,这所谓的水煮类的菜,名为水煮,实际上都是用油制成。不信您请看隔壁那桌,水煮鱼,更是一盆菜油制成!”

    翘首向隔壁的阁子里望了一眼,果然是一个百合瓷烧制成的硕大菜盆中从薄薄的盆壁上向外透着油光。从盆口向下望去,正是多半盆黄澄澄的菜油向外发散着油香。

    看了这一幕,不由得那管事心中暗自腹诽,“当真是奢靡到了极致!这许多的菜油!放在俺们山西老家,怕是够普通人家吃上半年的了!”

    但是羡归羡慕,管事却丝毫没有对那油盆里的嫩滑雪白的鱼片有食欲,在山西菜谱中,最高的席面档次是所谓的八碟八碗。

    讲究八个凉菜八个热菜,八个凉碟有四荤四素,而八碗则多以肉食为主,清中后期祁县乃至晋中地区,八碟是:海带、大洋米、其干、洋粉、片肉、鸡丝肉、肘花、水晶蹄子,八碗是:烧肉、大肉、蹄子、炒肉、酥肉、层肉、烧红薯、丸子。。。。。

    发现什么问题没有?

    没错!这山西菜的最高级别标准里没有鱼,这里面可是有故事的。据说古代流经山西的这一段黄河里的鱼品质不佳,因此当时的山西人是不吃鱼的,这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一个古老的谣传。但是地处内陆地区,又相对干旱的山西自然对水产品,特别是鱼类不是那么感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所以就不会吃鱼。有一句调侃山西人的俗语,“老西儿吃鱼用手掰”,说的就是山西人吃鱼不会吐刺,必须要先用手将鱼肉中的刺摘干净。

    “想当年刚刚出来学生意的时候,发了月钱,到平遥人开的牛肉铺子里切上五文钱的酱牛肉,咬一小口在嘴里什么叫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这一口全在嘴里了!”

    吃了一口土豆烧牛肉,品尝着牛肉的软烂香糯,黄大掌柜的不由得给年轻的伙计们讲起了往事。

    “后来升了职位,月钱多了,可以吃牛肉的时候配上一口长升源的黄酒,那黄酒纯是用糜子酿成,喝到嘴里,极为温和适口。”

    “大掌柜的,这土豆,当年上海徐相国也曾经在北方推广过,但是产量太低,农人不愿意种植。不想在这南中却是如此的美味。”

    几个人饮酒吃菜,不住的品评一番菜肴酒品,倒也颇为惬意。

    正在说话间,门口一阵说笑声,进来一群人。

    看着这群人进来,黄大掌柜的的不由得“唔”了一声,脸上颜色更变。

    〖
正文 第二百八十六章 牛痘种植现场大会(下)
    在席棚中,新任营官廖冬至有些好奇的四下望着这些人。

    作为一个新近才正式融入南中军体系的军官,自然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他也乐得落一个清闲,站在一旁看着这些人往来交际应酬,拉拢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拉同乡的,拉同宗的,拉同学的(政事堂和讲武堂),还有聚集在一起互相炫耀资格的。什么我是主公当年招募训练的第一批兵士之类的话不时的在这些人群中响起。

    廖冬至的部队在陈天华正式进入广州城以李守汉的名义设立行辕之后不久,便以义勇的身份被陈天华行文两广总督熊文灿,宣布这支部队归于南中军建制之内,请两广友军不要误会。

    对于这样的公文,咱们熊总督自然照准不误。也是无可奈何,珠江水上除了花船之外,更有南中军的水师炮艇,而几处山头上,也被南中军架设了大炮阵地。冠冕堂皇的说法是为了加强广州城的防务,防止乱匪贼寇扑城,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些措施,只怕更多的是用来对两广官场施压的。

    于是,自然有那聪明的脑子转得快的,跑到行辕衙门递手本、汇报工作,请求南中军迅速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去剿灭贼匪,以还黎民百姓一个清平世界。

    对于这些,熊总督不想管,也懒得管,他要做的实际上就一件事,在离任之前多捞钱,捞更多的钱。只要你们把钱给够了我,你们慢说是去到奉旨在两广剿匪的李守汉行辕去,便是你们到厦门的郑芝龙大营甚至是到沈阳黄太吉的大政殿去,他都不会管。

    于是乎,廖冬至在接到一张盖着巨大关防大印的文书之后,便成为了南中军在广东剿匪部队的一份子。

    所部全军除了更换整套的南中军制式盔甲刀枪之外,更是公开的打出了南中军的旗号,令周围的几十支乱七八糟的武装力量顿时胆寒。

    不过。也有人很是羡慕,纷纷前来打听,如何才能够成为南中军的一员。

    这些人当中,盘踞在闽粤边境,控制了十几个县的吴六奇便是最为热衷的一个。

    不过。当吴六奇的心腹带着吴六奇的亲笔书信和礼物寻找到廖冬至部队营地的时候。却很懊恼的从留守人员口中得知,廖冬至廖大人已经领着三分之二的兄弟上船出海到南中接受点验整编,部队也要重新装备上火铳火炮等武器。要在南中整训一段时间。

    “又要配火炮,又要给火铳,这南中军当真是把廖冬至当成自己的嫡系了!?”在自己的老巢中,吴六奇听得心腹回报之后,不由得跌坐在虎皮交椅上一阵阵沉思。

    有火炮有火铳者必是正宗南中军,这已经是两广各个武装势力共同的认识了,如今廖冬至全军开拔到了南中,接受这些装备和与之匹配的训练,也是理所应当情理之中之事。

    所以。身后背着招牌式四尺砍柴大刀的廖冬至,便成为了牛痘种植大会上的一个异类。

    “嗵!”一声沉闷的号炮响起,将席棚内外的气氛为之一变。

    “主公出来了!”

    所有的人心中都是这样的一个印象。

    果然,一阵鼓乐声响起,数十名亲兵手中举着各式各样的官衔旗牌,“龙虎将军”、“奉旨督办两广剿抚事宜”、“总督南中各路军马钱粮事”。“御赐袍服仪仗”,擎着崇祯赏赐给守汉的各色仪仗旗枪等物,威风凛凛的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参见主公!”

    见守汉身着四爪蟒袍,头上戴着金冠出现在了高台之上,在场的数万军民百姓口中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见礼之声。将毫无心理准备的黄大掌柜的吓了一跳。这数万人整齐的呐喊,毫无疑问是发自内心,如同波涛起伏一样跪拜下去的人群,是他行走经商多年所未见到过的场景。大明内地不曾见过。在辽东,所见到的规模与今日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而且,人们大多是因为对武力威权暴力杀戮的恐惧,向那个代表着无上暴力威权的人行礼叩拜,不过是完成自己心目中的暴力崇拜罢了。

    守汉手中各领着一个孩子,正是他儿女中的一对小小的兄妹抑或是姐弟,两个孩子各自身着锦袍,被母亲盐梅儿打扮的粉妆玉琢的一对玉娃娃相仿。

    在守汉身后,几个稍稍大些的儿女依次出现在了高台之上。最后是华宇和华梅两个年龄最长的子女。

    当一身水师学堂士官生制服,显得整个人英姿飒爽的李华梅出现在了高台之上时,人群中不由得爆发出了一阵暴雷也似的欢呼声、喝彩声。

    那是从讲武堂学生队列里发出的,紧挨着讲武堂学生的,水师练习舰队队列中也是一阵阵喝彩声和欢呼声。

    他们都在为李华梅欢呼。

    在他们心目中,这个身穿讲武堂水师学堂制服的女子,不仅仅是主公的掌上明珠,更是他们的同伴、同袍。

    “不知羞耻!有辱斯文!让自己的女儿出来抛头露面,与粗俗武夫为伍,当真不知礼节大义节操何在!”

    欢呼声中,也有不和谐的音符存在。

    几个精壮汉子锐利的眼神在半空中交换了一下,彼此会意,几步上前,来到了那几个不断指点品评南中军各种各样陋政的有德之士面前。

    因为厌恶,或者是怕招惹是非,周围围观的人们都有意识的与这些人保持着一定距离,无形中在这些人周围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空地。

    几个汉子来到了这几位读书人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礼。

    “几位先生,这边有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