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地主-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银杏村已经接待过一号首长和其他内阁长老,两位副部级的官员不至于让银杏方面太过惊讶。但是对于‘镜湖景区’来说,此次摄影协会年会暨摄影展在银杏新区成功召开,意味着‘镜湖景区’的会展经济发展模式赢得了一个漂亮的开局。

  为此,‘镜湖公司’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务求保证此次开幕仪式圆满成功。

  当车队从姚州出发之后,一直都有人向居中指挥的杨远航汇报车队的动向。萧风自然也是了然于胸。

  “那就好!”有了萧风的肯定,薛沪生顿时松了一口气!

  在一旁,徐博明正在认真地向各位摄影大师进行请教,其认真的模样让萧风俨然回到了当年一起上选修课的时光。

  对于这些已经上了年纪的摄影大师们来说。门户之见、敝帚自珍已经不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他们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出现,才能共同把摄影技术推向更高的水准。

  因此,他们对于徐博明等人的请教都是不予余力地进行指点,一时间偌大的会议室成为了众多小辈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的场所。

  徐博明在来到银杏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获得向顶级大师们面对面请教的机会。他原本也就指望着能够欣赏展览上的精彩作品,有所裨益就可以了。

  不过,遇到萧风之后徐博明享受的待遇陡然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不仅可以提前进入参观欣赏作品,还能够和这些大师们面对面交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次来到银杏村,结果大大出乎徐博明的意料,美妙的旅程!

  …… ……

  九点整,省委宣传部部长曹天民、副省长苏阳、姚州市委书记江伟建、常务副市长李云海等高官的车队抵达银杏新区,萧风等人作为东道主自然是要在艺术中心门口迎接。

  这时候,刚才和萧风在一辆电动车上谈天说地的摄友才发现,刚才那位小伙子居然是个重要人物,就连省委宣传部长这样的大佬在他的面前也是相当平易近人!

  “欢迎曹部长莅临,我代表乡亲们向您表示热烈的欢迎!”这种场合,萧风出面最为合适,他自然也不会怯场。

  曹天民是秦援朝这一系的心腹,毕竟舆论导向总是要牢牢地控制在书记的手上,因此萧风对于曹天民还是颇为热情对待。

  萧风深知,如今的‘镜湖体系’虽说已经枝繁叶茂,但是也不能太过嚣张跋扈,该遵守的规则还是要遵守,花花轿子人抬人嘛。

  “在照片和视频上看过银杏村很多次,今天我可得好好参观一番才行!”作为副省级的高官,曹天民对于萧风的认识自然比普通人要多,他可丝毫不敢小看眼前这位年轻人。

  抛开徐老将军孙女这个光环不谈,萧风本身在滇西北乃至滇南的影响力甚至比普通的副省级官员还要大!

  要知道,‘镜湖体系’年产值已经超过了姚州市的国民生产总值,甚至这一数字在2011年还会进一步拉大。如今,围绕着‘镜湖体系’而衍生的产业集群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滇西北的经济运行,有超过10万人依附在庞大的产业链中工作。

  有钱并不代表拥有影响力,但是拥有庞大的实业产业,就意味着萧风的影响力被无限放大了!

  双方寒暄了一阵之后,很快进入了正题,主持开幕仪式现场的杨远航也是适时地启动了仪式的流程。

  曹天民等领导也知道现场有不少老一辈的摄影大师,自然不会在开幕仪式上高谈阔论,只是简明扼要地致辞,就宣布了展览的正式开幕。

  对此,一些老人倒是觉得曹天民这个‘年轻人’还是颇为识趣,没有一些官僚的官面文章,当然了,这或许也只是一个表象罢了!

  等到展览馆大门开启,早已经等候多时的摄友们鱼贯而入,开始欣赏精挑细选出来的大师之作。对于摄友们来说,能够近距离观看大师们的作品,可以让他们对于作品的把握提升一个层次,至少知道好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身为东道主,萧风自然担起了向曹天民、苏阳等人进行解说的任务,展览馆中的这些作品萧风都已经是烂熟于心,再加上自己所拥有的专业水准,介绍起来自然是异常生动。即便是曹天民等人对摄影不太了解,也能够从萧风的解说之中,发现这些作品的精彩之处,倒也不是走马观花的敷衍了事。

  在参观的过程中,曹天民偶尔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这肯定就是在银杏村休养的退休老干部,不过曹天民可不会傻乎乎地上前去打招呼。

  老干部们既然没有带随从,萧风等人也是没有特殊对待,也就说明了老干部们不想被打扰,若是冒然出声,搞不好会弄巧成拙。

  其实,这也是曹天民第一次来到银杏村,才会产生那么一丝丝的犹豫,银杏村的村民们早已经习惯了老干部们的存在,把他们当成了一家人对待!

  其实也正是银杏村村民泰然自若的表现,让老干部们在银杏村过得异常惬意、舒适,因为经历过权力巅峰的老人们更希望能够获得平静的生活。

  参观完摄影展之后,萧风又带着曹天民一行前往萧家美食制作工坊、镜湖乳业等企业进行参观,这也是领导们来到银杏村必定到达的地方。毕竟,如今的‘镜湖美食’已经成为了滇西北乃至滇南省响当当的招牌,滇南省的旅游、文化、宣传领域可以从中学习吸收许多先进经验,对于提升滇南省的竞争力,将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天晚上,滇南卫视新闻、姚州新闻以及浪潮网等网络媒体,都播出了摄影展隆重召开的消息,曹天民等人视察银杏村、银杏新区的画面也是出现在重要新闻的行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银杏村已经成为了滇南省的一面旗帜,成为了外界了解滇南的一个窗口,重要之处自不待言!(未完待续。)

PS:  PS:谢谢乡亲们的订阅支持!
【479章】 热闹非凡(求订阅!)
  开幕仪式之后,摄影协会年会和摄影展就和萧风没有太大的关系了,毕竟以他的身份不需要整天盯在会场,处理琐碎的事务。再则,萧风也不是摄影协会的成员,许多事情就没有必要越俎代庖,一手包办。

  不过,身为薛沪生的关门弟子,萧风在年会期间也是不得清闲,每天晚上还需要陪着薛沪生招待各地来的摄影大师。 这些大师和薛沪生也都是几十年的老交情了,萧风也是首次在他们面前亮相,很是收获了一番赞扬。

  抛开萧风百亿富豪的身份不谈,萧风在短短两年的时间从摄影技术的门外汉到如今风格渐成,其成长的速度令人惊叹。更为难得的是萧风的作品没有科班出身的摄影师循规蹈矩的匠气,而是充满了自然灵动的韵味。

  在诸多大师的眼里,萧风若是能够保持这样的进步势头,假以时日必然能够成为国内摄影行业的佼佼者。

  至于萧风不是专业摄影师的问题,并没有任何关系,或许正是因为萧风没有把摄影当做谋生的工具,这才能保持一份从容淡定的心态,为作品注入更多的灵气!

  作品的灵性说起来似乎有些虚无缥缈,但是技艺有成的大师们知道这并不是糊弄之词,它是真实存在的一种意境。

  如今,萧风的作品虽然在曝光、角度捕捉、构图等技术元素上还略逊一筹,但是在整幅作品的立意和整体的感触来说,却远比许多摄影家还要高明。

  要不然,萧风两幅精品代表作也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今年的展览上,这是他依靠实力挣来的资格,而不仅仅是因为薛沪生的面子。

  弟子的作品得到老友、同行们的认可,薛沪生自然是高兴异常,在技术宅的眼里,技术往往凌驾于许多事情。

  其实,当初收萧风为徒。薛沪生也没有想到萧风能够走到如今这一步,正应了那句老话,‘世事难料’!

  薛沪生有一种预感,或许当初无心插柳地举动。最终会成为自己这辈子最骄傲的一个决定。若是将来萧风成为了摄影界的大师,薛沪生这辈子的愿望基本就圆满了,技术宅们有时候心思都很简单的。

  …… ……

  摄影展上除了展出各位大师的最新作品之外,还有各种系列讲座在各个多功能厅举行,一些难得一见的泰山北斗纷纷向到场的摄友们讲课。从最初的入门事项到深一点的构图知识包括一些器材的选择要点等等。大师们根据自身数十年的经验,向摄友们讲述有关摄影的方方面面。

  对于徐博明这样的摄友来说,能够亲身近距离聆听大师的讲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极大地促进了他们的技术水准,为将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仅如此,姚州日报、滇南日报以及浪潮网等媒体也针对此次摄影展的系列讲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报道,使得摄影展以及‘镜湖景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当然了,仅仅是纸上谈兵还远远不够,坐拥镜湖景区和银杏村这样美景无限的地方。摄影协会还是组织了多次的户外摄影现场教学,为摄友和游客们免费提供摄影技术教学。

  相比于往年局限于室内的摄影协会年会,这一次把各种活动更多地放到了户外,也算是一个突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也正是因为此次年会,镜湖地区‘摄影天堂’的名字彻底地在华夏摄影圈子内被确定下来,摄影协会甚至决定把银杏村定为协会的培训教育基地,把一些培训活动放在这里进行。包括北平电影学院、戏剧学院、海州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也决定把各自的摄影课外基地放在银杏村,这样也就使得银杏村的摄影氛围进一步提升。

  若是说以前银杏村聚集的摄友大多都只是自发进行,属于游击队的话。从此以后在这里活动的摄友也就有了官方的名义和更加规范的组织,对于爱好摄影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以后,来到银杏村就不仅仅是个人单打独斗了,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摄友聚在一起。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此次摄影协会年会举办得异常成功,萧风领导的‘镜湖体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薛沪生作为师傅,也是面上有光!

  …… ……

  摄影协会的年会和摄影展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银杏村的这个七月显得格外热闹,能够玩得起摄影的人都是不缺钱的,大量的摄友从全国各地赶到银杏村,参加各种参观和交流活动。

  现在又恰逢暑假,大量来自于炎热城市的老人带着家里的孩子到银杏村避暑,更是让整个村子充满了更多的人气。

  汪洋老俩口在镜湖边租下了一套青石小院,在银杏村住了几个月之后,很快爱上了这个宁静而美丽的小山村。

  老俩口每天早上起来喂喂自己饲养的几只鸡鸭,在菜园里忙活一阵,再自己动手烹饪绿色健康的农家早餐;中午则是到银杏村的老年活动室找其他老人聊天、打牌,下午到湖边钓钓鱼之类的,日子就别提多悠闲了。

  除了不能像在海州那样和许多老朋友见面之外,银杏村的生活显然要比海州过得惬意,再说了,新认识的老伙计们也都不错。

  现在,汪洋老两口已经决定在银杏村养老,除了必要的时候偶尔回到海州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会在银杏村呆了。

  无他,因为来到银杏村三个月,两位老人的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很明显是因为这里清新的空气和毫无污染的食材。

  原本,汪波身上有些微的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胃炎,但是来到银杏村之后睡眠质量直线提升,胃口也好了许多,让他仿佛年轻了好几岁。汪老太太也是有类似的感觉,自从来到银杏村之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好了许多,自然清楚这里的各种好处。

  再说了,银杏医院的设备、人员未必比海州人民医院差到哪里去,来自于北平和滇南的专家坐镇,为疗养院的首长服务,银杏村的村民和租住青石小院的老人也是沾光不少。

  决定在银杏村养老的汪老自然也不会忘记自家的两个娃娃,平时他们还要去幼儿园上学也就罢了,如今放了暑假,就应该接到银杏村。

  银杏村除了湖边、河边有些危险之外,非常适合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尤其是银杏游乐园基本上全天候免费开放,估计孩子们会非常喜欢的。

  这不,刚一放假汪洋就通知儿子汪晓晙和儿女汪晓丹把孩子们送到银杏村。

  自从上次来到银杏村之后,汪晓晙和妹妹对于银杏村一直念念不忘,无奈平时的工作太忙,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再次光临。这一次,借着送孩子的机会,两个家庭再次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